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价值与意义
作者:逯恒良 王泽静 王超
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01期
摘 要: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缺乏标准和统一。但是不变的仍是人才培养,因此,探究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各转型高校迫不及待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当前的高等教育现状,是单纯的细枝末节的修改,还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已经不是任何人所能左右的事情,而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决心要探索出一条属于中国高等教育的特色之路。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价值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如美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通过“回归工程”模式和技术准备制度来实现;英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主要依托证书保障体系和工读交替模式;德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采用“双元制”的培养,是典型的专才教育模式。
国内随着政府指导性文件的下发,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已具有方向性。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缺少统一的定义,因而对它的认识还处于初期阶段对其相关研究也表现为:第一,办学历史时间短。这类本科院校一般是在高等教育趋向大众化时期成立或发展起来的。成长较快,但是文化积淀不够厚重。第二,发展初期以教学为重点,传统科研功能较弱。第三,既重视理论学习也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知识体系的实践性较强。第四,需要不断服务社会。根据上述特点,可以大致把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概括为:适应时代科技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趋势,与经济、生产第一线和地方大众生活紧密联系并为其直接服务,并侧重于科技应用方面的知识、技术和素质的培养、训练和科研,在内部设置及其结构上不同于传统大学的新兴本科院校对于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已经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即“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各层次应用型人才”。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和发展模式。而我国由于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模式方面还并不清晰。理论和实践上探索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优化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量,以培养具备相应行业需求企业满意的应用型人才。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知识教育转向能力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技术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以“政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教学做合一”为指导思想,在政府推动,企业需求的视角,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载体,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该研究能够指导高等院校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使人才就业的结构性趋于合理,不仅具有重要理论价值,而且对其他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在理念坚守过程中,主动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要求和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闯出了一条应用型本科特色办学之路。
1.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院基于“地方需要、企业追随、社会满意、学生成长”的专业建设目标,遵循“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兴一份产业,创一个品牌”的专业建设原则,充分发掘自身的资源优势,彰显自身的社会价值与社会责任,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参政议政等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满足企业产品研发、技术革新、人才服务等需求,实现了“政校企合作”。 2.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实施“三化”原则(即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和“五会”标准(即学会开发项目、学会集体讨论、学会团队合作、学会陈述报告、学会评估取舍)、“四·三”要求(即教学遵循三原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教学注重三结合: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学校文化、结合社会需求;教学实施三阶段: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把握三方法:先交后学、先学后教、温故知新)。学院依据“社情、学情”,不断深化教学组织形式改革,“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设计有差异的课程,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实现有差异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愤”和“悱”状态,“把分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寓个体培养于团队培育之中,培养“企业预备队”,体现“快乐性学习、娱乐性评价”目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
3.不断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全方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了学生在职场中应具有的创新创业能力。依托“学长制”及专业公司或合作企业,学院已培育和组建55个学生创业团队,激发学生的创业潜力,形成了“理解创业、支持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业、帮助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实践证明,创业团队成为学院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寓个体培养于团队培育之中”“企业预备队”的有效载体。 三、结语
可见,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思路是比较明确的,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研究还较为欠缺。目前研究校企合作模式、订单培养模式等较多,但是如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提出“政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的甚少。综上,国内对于“政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的应用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属真空地带,因此具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模式的研究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逯恒良(1979— ),男,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系统应用,专业建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