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来源:爱go旅游网
60中国农村卫生 2019年9月第18期总第168期China's rural health,September 2019,No.18,Total No.168

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高晓峰(包头市第八医院 01404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方法:选取148例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并将其分为2组,入选研究对象均经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为参照组(n=74)患者提供生命体征监测等常规护理干预,在分析急诊护理风险的前提下为探究组(n=74)患者提供针对性风险防范措施。结果:与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5.14%相比,探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7.30%明显更高,2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急诊护理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推动急诊救治进程顺利进行,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1X(2019)09-0060-02 急诊护理工作具有难度大、风险高等特点,护理质量水平高低对患者治疗效果及其生命安全可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必须提升患者生存品质,必须为其提供优质急诊护理干预,此次研究旨在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我院急诊护理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148例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排除失语患者、严重精神疾病或者意识模糊患者、智力障碍或者语言障碍患者。入选研究对象均经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参照组(n=74)男性39例,女性35例,年龄19-59周岁,平均(43.6±5.3)岁,探究组(n=74)男性40例,女性34例,年龄18-64周岁,平均(44.2±5.1)岁。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入选患者经分组后其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为参照组患者提供生命体征监测等常规护理干预,在分析急诊护理风险的前提下为探A究组患者提供针对风险防范措施,如下:

1.2.1建立健全急诊风险管理制度

成立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小组长由护士长担任,负责组织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就护理现状以及近期出现过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防范措施。及时上报已发生的护理风险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防止类似风险事件再度出现,使护理风险成本得到最大限度地控制[1]。

1.2.2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法制观念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士管理方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使护理人员懂法并自觉守法,有效降低纠纷以及差错事故发生率。与时俱进,使护理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医疗法律法规的变化情况,加强风险识别和判断能力,使其护理风险预见性得到明显提高[2]。

1.2.3对护理人员加强技能培训

鼓励护理人员通过自学或者参加医院组织的技能培训等形式提升其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洗胃、吸氧等技能操作水平及综合能力,熟练掌握除颤仪、心电图机、心肺复苏机等仪器,有助于抑制医疗风险并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3]。

1.2.4注重培养护理人员良好职业道德

急诊护理工作具有工作强度大、复杂性高等特点,不但考验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也对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观念提出了更[上接第58页]给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发放,且所有患者都较好地协助研究,认真且真实填写问卷后交回,由专门人员进行整理统计后得出结论。本次的满意度分为三级,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度和满意度之和为总满意度,将两组患者的总满意度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实验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工具采用SPSS24.0统计学工具,将χ2检验应用于计数资料的处理,将t检验应用于计量资料的处理, 如果P<0.05,则可以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显示,A组患者的不满意度、满意度和非常满意度分别为21.4%、18.3%、60.3%,总满意度为78.6%;B组患者的不满意度、满意度和非常满意度分别为3.2%、15.1%、81.7%,总满意度为96.8%,经统计学处理后可以认为在满意度方面的比较,B组患者明显优于A组(P<0.05)。3 讨论

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工作的难点和重点[3],在如今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背景下[4],有效地提高妇产科的护理质量更是刻不容缓的。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生的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

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以患者为护理工作的中心,,护理过程中能够换位思考,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有效抑制护理风险发生率[4]。

1.2.5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实施人性化管理原则以及弹性排班制度,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有助于减少护理差错,同时还能够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3观察项目

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护理态度、是否能够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就诊环境、是否能够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等。

1.4统计学应用

所用数据资料分析软件为SPSS21.0,(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通过χ2、t检验进行比较,x±s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2结果

与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5.14%相比,探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7.30%明显更高,2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

分组参照组(n=74)探究组(n=74)

χ2

P

满意(%)42(56.76)54(72.97)9.275<0.05

基本满意(%)21(28.38)18(24.32)0.716>0.05

不满意(%)11(14.86)2(2.70)11.258<0.05

护理总满意度(%)63(85.14)72(97.30)8.169<0.05

3讨论

急诊护理风险引发因素较多,包括以下方面:护理人员无法熟练使用仪器设备而导致抢救延误;护理人员护理技能较差、缺乏足够的急救经验、对患者病情观察不到位等,无法准确判断患者实际病情并采取处理措施,极易出现护理差错;急救过程中未加强个人防护,接触艾滋病、肝炎患分泌物、血液等引发感染;急救设备管理维护制度、危重患者管理制度以及交接班制度未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易加大医患纠纷发生率;未安排专人管理和维护抢救仪器,存在摆放凌乱以及设备故障等潜在风险,无法保证救治效果[5]。

此次研究中,探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2组护理总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下转第62页]其通过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严格有效的护理路径,使护理工作更加有序、效率更高,从而大大提高护理的质量[5]。

经过以上的研究,发现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妇产科护理中有较好的效果,不仅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而且患者满意度更高,很好地缓解了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秀娟,张巍伟.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1):116.[2]王明静.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0):249.[3]范红丽.在妇产科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18,26(08):183-185.[4]徐琴琴.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07):68-69.[5]玉康.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2):244+247.(收稿时间:2019-07-30)

(收稿编辑:陶长朋)

62中国农村卫生 2019年9月第18期总第168期China's rural health,September 2019,No.18,Total No.168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影响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及SAS评分影响分析

刘玲霞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医院 神经内科 0150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影响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及SAS评分影响。方法:本研究统计分析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之间收治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间歇性经口置管配合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和SAS评分。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62%,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院前和出院后6个月的SAS评分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更加理想,且有助于患者SAS评分结果改善。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吞咽障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1X(2019)09-0062-01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统计分析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之间收治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2例,女38例,年龄42~76岁,平均(58.4±15.3)岁,其中,脑梗死80例,脑出血20例,患者吞咽功能均在II~V级之间。全部观察对象均对临床研究过程完全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报备医院伦理委员会。依据患者护理方案差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且两组个人基础资料、疾病类型和吞咽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鼻饲饮食,置管时间在1~70d之间,每月更换1次围观,每天实施2次口腔护理,每隔1小时叩背、翻身1次。实验组实施间歇性经口置管配合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措施:第一,II级吞咽障碍患者主要为体位选择和摄食训练,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控制每口进食量,选择较酸、糊状、糜烂状且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娥食物,患者进食时保持前倾20°的角度。用勺子将食物送到舌根部位,保证患者顺利吞咽。第二,III~V级吞咽障碍患者还应加强咽喉和口腔训练。一是通过冰冷的棉签刺激舌后部、咽后壁、腭弓及软腭等部位,每次10s,每天2~3次。二是深吸气5s后用力咳嗽,反复练习以增强咳嗽能力,降低误咽发生率,避免气道异物阻碍,每次5min,每天2~3次,连续4周为一个疗程。三是嘱患者进行上下颌左/右运动的咀嚼动作以及鼓腮运动,每天10次,以增强上下颌协调能力和运动力量控制能力。

1.3 观察指标

第一,效果评价标准。治愈为患者护理后无呛咳症状,吞咽障碍完全消失,饮水试验结果为I级;好转为患者护理后吞咽障碍症状显著好转,饮水试验结果为I级以上;无效为患者护理后吞咽障碍症状未见任何改善,饮水试验结果无进展。第二,心理状态评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前、出院后6个月时心理状态加以评定。共设置20个条目,每项四级评分,患者评分越高,则焦虑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文中数据借助版本为SPSS 13.0 的软件包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并实施X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效果评价

实验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62%,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分析[n/%]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

例数(例)

5050

*

治愈35(70)10(20)

好转10(20)21(42)

无效5(10)19(38)

总有效率45(90)*31(62)

注:与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

2.2 SAS评分

临床护理前观察对象的SAS评分情况对比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实验组出院前和出院后6个月的SAS评分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SAS评分结果分析[分,x±s]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

例数(例)5050

入院时23.12±5.3423.23±3.76

出院前43.42±4.63

*

出院后6个月20.20±3.24*40.99±4.25

47.93±5.02

注:与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3 讨论

吞咽障碍是一种脑卒中常见并发症,患者的恢复过程相对较差,且预后通常较差,部分患者容易错过最佳的吞咽障碍训练时机,所以,针对于脑卒中患者应加强吞咽功能检查,并及时发现吞咽障碍,采取早期干预措施,促进其吞咽功能的恢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疾病的恢复速度[1]。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通常需要经鼻饲实现营养供给,因而患者容易出现营养失调问题,所以,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摄食训练、咳嗽训练、闭锁声门训练、口腔肌群训练、唇舌肌群训练、空吞咽训练、咽部冷刺激等康复训练,对于患者肌群运动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增强,以及吞咽功能改善效果较为理想[2]。

参考文献

[1]蔡文焕.综合预见性护理联合延续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效果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8,26(33):1920-1921.

[2]杨静月.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7):271-272.(收稿时间:2019-06-01)

(收稿编辑:关家越)

[上接第60页]示急诊患者具有病情危急以及不可预见性等特点,在分析急诊护理风险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对于提升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综上所述,分析急诊护理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并可推动急诊救治进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赵铭育.急诊护理过程中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19,(3):104.[2]石海玲.急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0):174-175.[3]叶丽丽.急诊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5):141-141,147.[4]乌日罕,李博,娜仁高娃.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6,(2):188-188.

[5]魏群,韩红艳.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5):184-186.

(收稿时间:2019-05-14)

(收稿编辑:胡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