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绿色的和灰色的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引导学生读出童趣,渗透理解课文。 3、拓展练习,加深理解。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1)老师板书:绿色的( ) 灰色的( ) (2)指名练说。
(3)板书课题:19 绿色的和灰色的,学生书空。 2、巩固生字
(1)识记三部曲:师口述词语,生书空;师口述,生闭目书空;制定词书空练习(3选2)。
(2)听记词语,二人小组互评。 3、精读理解
(1)初读:自由练读,指名读(别人读,轻声跟)。 (2)师范读,要求,认真倾听,轻声跟读。 (3)学着老师的语气,自由练读。
(4)引导学生读出情趣,运用“两抓一带”渗透理解。 4、拓展延伸
(1)根据提示,自由练说。
从前,在一个绿色的森林里,有块绿色的草地;草地上有条绿色的小溪。
有一只狐狸,动了歪脑筋,想出了一个坏主意 : 。 一只绿色的翠鸟发现了狐狸的秘密,赶快找到小兔子,告诉他们:“ ”
兔子们吓坏了,这可如何是好?办法有了,只见它们 。
灰色的狐狸躲在草丛里,等啊,等啊,只看见 ,就是没有发现 。他真是 。
(2)指名回答。
5、小结
灰狐狸躲进草丛中,大气不敢出,小眼不敢眨,连个屁也不敢放。可为啥没等到小兔子呢?这可是小兔子们的必经之路啊!我们在生活总遇到这样的困难应该怎么做呢?
学情分析:
《绿色的和灰色的》这首童话诗充满童真童趣,对于小动物进行描写的笔墨不多,却十分生动、有趣。针对课文的特点和二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趣味读,让孩子领略文本的美妙。文章有着诗歌一样的韵律和意境,又有着童话一般的精彩和美妙,适合表演,因此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想象并编创情景。
效果分析:
根据课标和文本的特点,结合对学情的充分了解。我制定了:1、复习巩固生字词。2、引导学生读出童趣,渗透理解课文。3、拓展练习,加深理解。这三个教学目标,通过识记、意听、书写学生掌握了生字。阅读教学的根就是读。本课我以、引导学生实现以读激情、以读悟美、以读启智的目的。这节课我还通过引导学生说话,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同时,我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不会没关系,我就是要一次次的教,让孩子体会:努力一下,会成功的。令我欣慰的是,孩子们学习氛围浓厚,教学效果良好。
教材分析:
《绿色的和灰色的》这篇课文是一首童话诗,也是叙事诗。课文语言比较浅显,但跳跃灵动,字里行间隐含着动人的画面,有景有境,有声有色,而且情节紧张。故事在一个奇妙的绿色背景下,随着一个个小动物的陆续出场层层展开。在翠鸟的提醒下,小白兔们顶着一张张棕榈,躲过了狐狸的暗算,顺利脱险的故事。
测评练习: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 ) ( ) ( ) 穿过 ( ) 绿色的 ( ) 灰色的 ( ) ( ) ( ) (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1.( )色的狐狸在草丛里等待( ) 2.( )告诉了兔子这个秘密。 3 .兔子( )瞒过了狐狸的。
课后反思:
孩子们的正确、熟练的朗读,为想象、体会人物的形象打下了基础。理解文本除了靠文本和插图,还需要借助丰富的想象。让孩子们通过动作、表情体会人物内心。再次在朗读中读出自己的体悟。在这节课中我对学生的发言表示肯定、鼓励,对孩子奇思妙想表示宽容、赞扬,孩子的个性得以飞扬。
课标分析:
《绿色的和灰色的》这篇课文是一首儿童诗。结合新课标以及第一学段阅读部分提出的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备课时,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1、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我通过翠鸟与小兔的对话练习,狐狸失望后会怎样说的说话练习。达到了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有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小伙伴进行交流的目的。
2、这节课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所以我挖掘文中培养孩子想象力的训练点,进行语言训练。我鼓励孩子大胆想象,激发孩子们想说的欲望,训练了孩子的想象力,同时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