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历史】部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练习题(附答案)

【历史】部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练习题(附答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历史】部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练习题(附答案)

一、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辨析论述题

1.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殖民者侵略的脚步,于是亚非拉掀起了一系列的反侵略斗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853年,佩里将军的舰队陈兵东京湾,日本无力抵御它们。十年前,英国人在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也曾这样耀武扬威……与中国截然相反不同的是,19世纪60年代,日本宣告了一个迅速改革和西方化时代的到来。

——(美)史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 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引发日清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一种新型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从此,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人了。

材料四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

(1)根据材料一:请举出1857年英国在亚洲进行殖民统治时引发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19世纪,首先打开日本大门的是哪个国家?日本的什么事件“宣告了一个迅速改革和西方化时代的到来”?

(3)材料三中的“日清战争”是指什么战争?此次战争后,“日清战争”的“清”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行了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是什么?

(4)材料四这里的“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指的是哪两个国家?“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是指什么事件?

【答案】(1)名称:印度民族大起义 (2)国家:美国;事件:明治维新 (3)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变革:戊戌变法 (4)国家:西班牙、葡萄牙;事件:新航路开辟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7年英国在亚洲进行殖民统治时引发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是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沉重的打击了英国的殖民势力。

(2)根据材料二“1853年,佩里将军的舰队陈兵东京湾,日本无力抵御它们”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首先打开日本大门的是美国,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的改革,大力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宣告了一个迅速改革和西方化时代的到来”。

(3)依据材料三“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引发日清战争”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日清战争”是指甲午中日战争;此次战争后,“日清战争”的“清”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行了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是戊戌变法。

(4)依据材料四“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指的是率先开辟新航路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是指新航路的开辟。

2.近代日本曾经像中国一样被西方国家欺凌,但当今的日本却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由被欺凌到成为强国,日本走出了一条改革自强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材料二 30年前(注:1865年),日本国事沉沦,遭遇何其心酸,任人宰割,“厥能免于垂危”,可是最终日本能砸碎西方的枷锁,免除被殖民的命运,原因是清楚的。在危难之时,日本因时制宜,实行新政,变革旧治,认为只有国家富强独立于世界才是第一要务。今天大清王朝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当务之急,只有改革旧制,谋行新政,国家才可相安,否则难免败亡!

——摘编自王芸生编《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二册)

(1)两则材料都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哪一事件?其中日本“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2)从以上材料提炼一个有关改革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明治维新,发展近代工业,实行文明开化。

(2)改革要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改革要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从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解析】 【详解】

(1)依据两则材料“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在危难之时,日本因时制宜,实行新政,变革旧治,认为只有国家富强独立于世界才是第一要务”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都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其中日本“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重大举措是发展近代工业,实行文明开化。

(2)依据以上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要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结合材料“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和“在危难之时,日本因时制宜,实行新政,变革旧治,认为只有国家富强独立于世界才是第一要务”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要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从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3.读图:

①以上两幅图片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中哪两项主要改革的内容? ②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③明治维新的一些重要措施对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①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②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③坚持对外开放(或学习他国的先进技术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或发展教育、科学)其他言之有理的说法,只要符合题意也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以上两幅图片左图反映了日本街头出现了电灯,右图反映了日本学校里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见左图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的改革内容;右图反映了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的改革内容。

②注意辩证、客观分析明治维新的影响,明治维新的积极作用是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是其局限是改革很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而且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③明治维新的一些重要措施如大力学习西方先进文明、重视教育文化事业等,对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是坚持对外开放,学习他国的先进技术,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教育、科学,培养高素质人才。

4.如下图《日本的武装倒幕和明治维新》,将下列地点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后的首都 B.武装倒幕运动中,除伏见战役以外的一场重大战役的地点

【答案】从左到右:空白B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日本的武装倒幕和明治维新》结合所学知识,日本武装倒幕运动中,除伏见战役以外,1868年,讨伐幕府的武装在京都附近的战斗中,战胜幕府军队,取得决定性胜利,幕府统治被推翻。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到东京。因此图中中间的方框内填写京都,其他两个从左到右的方框内填写:B、A。

5.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历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沙俄同英法进行的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事先许多人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近代西方的脚步而将遭到失败……实际上,这场失败的确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摘编自《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旧制度”和“西方的脚步”分别指什么?

材料二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 材料三 1861年改革前,俄国不同阶级、派别提出的部分改革方案 派别 方案 只给农奴人身自由,不给他们土地,减少农民的份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负担繁重的义务 地主贵族 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 解放农奴,农奴是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农奴,不得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兼顾地主和农民的利益,实现两个阶级的妥协 革命民主主义者 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共和国;彻底消灭农奴制

——摘编自陶惠芬《俄国近代改革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哪个派别的方案在1861年改革中基本得到体现。写出该派别的方案与1861年改革内容的两点相同之处。

材料四 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到1900年,它的工业总产值较从前增长了6倍。铁路长度从1860年的1500公里增至1900年的5.2万公里。1866年俄国的工厂还不到3000个,但到1903年已近9000个。到19世纪80年代初,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走上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的又一大工业强国。

——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对这次改革作出评价。 【答案】(1)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2)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人民革命的发生。

(3)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农奴获得人身自由;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4)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沙俄同英法进行的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事先许多人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近代西方的脚步而将遭到失败……实际上,这场失败的确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材料四中的“旧制度”和“西方的脚步”分别指封建农奴制和资本主义制度。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俄国l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根据材料二“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人民革命的发生。

(3)根据材料三“解放农奴,农奴是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农奴,不得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兼顾地主和农民的利益,实现两个阶级的妥

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的主张得到体现。与1861年改革的相同之处有农奴获得人身自由;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4)根据材料四“到19世纪80年代初,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走上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的又一大工业强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6.探究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期,面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叩关”,日本与其他亚洲的国家一样遭遇了生存危机。然而日本以此作为弃旧图新的历史机遇,并最终化危为机,成为东方第一个摆脱列强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并以侵略扩张建立起海外殖民地的唯一亚洲国家。

——杨伯江《日本两度崛起留给世界深刻启迪》

材料二 明治维新期间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三 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武士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尤其那些俸禄低微的武士,更是困苦之极。”“不少下级武士为了维持生计,开始从事商业、手工业。一些有文化和政治经验的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希望在社会改革中求得生机。他们成为倒幕运动的中坚力量。”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十九世纪中期日本遭遇生存的危机直接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为转化“生存危机”所做的努力。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探究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因素。 【答案】(1)美国等西方列强的侵略。

(2)努力:颁布《五条誓文》;派遣使节团赴欧美学习;发展义务教育;出版著作,介绍欧美见闻。

(3)原因:明治政府的努力;改革措施全面;各项措施行之有效;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倒幕派力量强大,内忧外患加剧了幕府统治危机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十九世纪中期,面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叩关’,日本与其他亚洲的国家一样遭遇了生存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九世纪中期日本遭遇生存的危机直接原因是美国等西方列强的侵略。

(2)根据材料二表格“明治维新期间大事年表(部分)”内容可知,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为转化“生存危机”所做的努力有颁布《五条誓文》;派遣使节团赴欧美学习;发展义务教育;出版著作,介绍欧美见闻。

(3)根据材料二表格内容,材料三“一些有文化和政治经验的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希望在社会改革中求得生机。他们成为倒幕运动的中坚力量”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因素有:明治政府的努力;改革措施全面;各项措施行之有效;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倒幕派力量强大,内忧外患加剧了幕府统治危机。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林肯在1858年的一次演说中说:“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变成另一种东西。”

材料二:“从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作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1)材料一中的“房子”在这里比喻什么?

(2)材料一中“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分别指南方和北方哪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什么事件结束了这两种经济制度并存的现象?在此期间,林肯政府颁布了哪两个重要的法令?

(3)材料二所涉及到的美国战争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1)美国联邦政府。

(2)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和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美国南北战争;《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南北战争是美国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基本给出了黑人奴隶制度,较好的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障碍,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可知,材料一中的“房子”在这里比喻美国联邦政府。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分别指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和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了这两种经济制度并存的现象;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人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局。

(3)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二所涉及到的美国战争是美国南北战争;南北战争是美国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较好的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障碍,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8.材料:16—19世纪三角贸易路线示意图

(1)新航路开辟后,最先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两个国家是( )和( ) (2)观察材料中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描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 (3)“三角贸易”对欧洲和非洲分别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案】①西班牙 葡萄牙;②基本内容:欧洲殖民者从欧洲出发,到达非洲,掳获黑人后运到美洲进行贩卖,再把获得的财富、资源运回欧洲。(意思相近即可)

③欧洲国家通过贩卖黑奴,使大量财富流入欧洲,转化为资本,促进资本主义发展;遭到掠夺的非洲,大量劳动力和资本缺失,导致经济发展缓慢,社会落后和衰退。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和葡萄牙也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所以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欧美商人以廉价工业品(枪支等)运到非洲换取奴隶,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从美洲购回生产原料(金银,工业原料),制成商品再运到非洲以换取奴隶的循环贸易活动。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为美洲提供廉价劳动力,使非洲丧失将近一亿的精壮劳动力,让欧洲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经济上,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步骤,促进近代美洲近代资本主义文化的形成。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列宁

思考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

(2)为什么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3)上述材料说明这一历史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这一历史事件对俄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案】(1)俄国1861年改革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而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3)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挽救统治危机。

(4)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次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使国家走

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亚历山大二世”,“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由此判断与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的1861年改革。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改革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3)根据材料“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可知,材料说明俄国历史上的1861年改革,其实质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挽救统治危机。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俄国历史上的1861年改革。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1861年改革法令内容。解答第三问需要识记1861年改革的实质。解答第四问的关键是认识1861年改革对俄国发展的影响。

10.近代早期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充满了血腥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当英国殖民者占领孟加拉后,他们首先攻取了孟加拉的银库,仅此一项,就给英国带来了3700多万英镑。……东印度公司使印度人民造受了无穷的灾难,仅170年的大饥荒就饿死1000万人,占孟加拉人口的三分之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示意图中的中程“?”处应该填写什么?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上述事件为近代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什么条件?

(3)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早期列民扩张的影响。 【答案】(1)三角贸易;黑人。 (2)欧洲,资本和原料;美洲,劳动力。

(3)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累积了大量财富,奠定了经济基础,给被侵略国家带来灾难,但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文明。 【解析】 【详解】

(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三角贸易;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带着廉价的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全程呈现三角形,因而称为“三角贸易”。示意图中的中程“?”处应该填写黑人。 (2)据三角贸易示意图和材料“当英国殖民者占领孟加拉后,他们首先伤取了玉加拉的因库,仅此一项,就给英国带来了3700多万英镑。……东印度公司使印度人民造受了无穷的灾难,仅170年的大饥荒就饿死1000万人,占孟加拉人口的三分之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为近代欧洲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和原料,为近代美洲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从16世纪到19世纪持续了三百多年罪恶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大量精壮劳力,造成非洲的落后。欧洲殖民者却获得巨额财富,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给美洲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加速了美洲开发,促进美洲殖民经济的发展。

(3)据题干两则材料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累积了大量财富,奠定了经济基础;给被侵略国家带来灾难,但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文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