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选择加点词注音全对的一组( )2分
A.黄晕(yùn) 窠巢(cáo) 应和(hè) 抖擞(sǒu) ....B.着落(zhuó) 贮蓄(chǔ)三棱镜(léng) 一霎(shà) ....C.粗犷(kuàng ) 敧斜(qī) 澄清(chéng )花蒂(dì) ....D.荫蔽(yìn)徘徊(huái) 菡萏(hàn)咄咄逼人(du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特别是多音字、易读错汉字更应引起注意,只有掌握了汉字的正确读音,才能准确作答。A项“巢”应读作“cháo”,B 项“着”应读作“zhuó”,C项“犷”应读作“guǎng”。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请选择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 )2分 A.潦亮 烘托 静谧 莅位 B.吝啬 骄媚 诀别 分歧 C.朗润 匿笑 烂漫 买弄 D.憔悴 发髻 铃铛 喜出望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辨析出来。A项“潦亮”应写作“嘹亮”,B项“骄媚”应写作“娇媚”,D项“买弄”应写作“卖弄”。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 )2分 A.大家尽力而为就行,不要背包袱。( 包袱比喻思想负担 ) ..B.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自然指理所当然) ..C.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热烈指情绪高昂、兴奋激动) ..
D.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酝..酿指各种气息混杂在一起,越来越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日积月累,就会掌握词语的意思。C项“热烈”在这里的意思是“灼热,火烈”。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句中的“田地”一词在这个语境下的含义是 。1分
【答案】地步、程度。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词语理解的能力。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全是名词的一项( )2分 A.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B.我的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C.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答案】A
考点:理解语文语法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古诗默写及赏析(13分)
6.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
7.请从《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选任意一组对偶句,写在下面横线上。 对偶句 , 。
8.《天净沙 秋思》这首曲子中表达游子思乡、羁旅之愁的核心句是 。 9.正是江南好风景, 。
10.心中默诵《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想想诗中写了几个古人过重阳节的习俗,请把你知道的写在横线上 。2分
11.古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友之情的诗句,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了李白对友人王昌龄降职、远调的关心、同情、牵挂。 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诗人李白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半轮秋月伴他远行,景色衬托出作者憧憬喜悦之情,也暗含淡淡的离乡之思。
C.“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这里的月更多地让人感受到古战场苍
凉渺远、凄神寒骨的况味。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一词中写月的名句,“此事古难全”写出了作者在月圆之夜、亲人分离的背景下消沉悲凉的心绪。
12.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还有一组写月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 ,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诗的
。2分 【答案】
6.水何澹澹 百草丰茂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落花时节又逢君 10.登高、饮酒、赏菊。 11.D
12.月亮;希望人人都健康长寿,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月光。表达了对天下人美好的祝愿。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三、名著阅读(5分)
13.《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 (体裁)集,原名《 》2分
14.有人评价《朝花夕拾》中的文章“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犀利的批判”请你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两篇文章举例谈谈你对这句评价的看法。3分
。 【答案】
13.散文、《旧事重提》 14.
“百草园”是鲁迅童年的乐园,文章记录了作者童年众多生活片段,充满温情和童趣。例如:听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翻开断砖找蜈蚣和斑蝥;在泥墙根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吃;雪后捕鸟;在三味书屋后面园里上树折腊梅花,捉苍蝇喂蚂蚁等等。
《五猖会》中写儿时在赛会上“吹嘟嘟”,呲呲吹上两三天的快乐;写大清早准备出发看赛会时笑着跳着的兴奋等等。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三味书屋中读书内容枯燥乏味脱离儿童生活,老先生对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不予理解和满足。借此对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五猖会》中父亲不懂孩子的心理,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生硬让孩子背书,孩子看赛会的兴致一扫而光。(每篇文章只要举出一例,印证观点即可得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目,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诵背。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两文学生比较熟悉,立即作品的内容和主旨不难做出答案。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四、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文段(一)、(二)完成15—19题。11分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⑨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⑩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5.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期日中 (2) 舍去 ..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
16.文段(一)中加点的两个称谓“尊君”、“家君”指的是同一人,为何叫法不同?你的理解是 。1分
17.古人把守信看做修身的原则之一,文段(一)中元方认为“日中不至,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论语》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传不习乎?”曾子的自省也突出了“信”的重要。(请在横线上填写课文原句)2分
18.文段(二)是《论语》中的十则语录,其中有论述如何修身的,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也有论述其他内容的,请把包含修身、学习态度两方面内容的语录挑出来。(写序号)4分
关于修身的
关于学习态度的 19.《论语》十二章中记录学思结合方法的句子是 , 。2分 【答案】
15.期:约定 舍:舍弃 相:偏指一方的代词 引:拉 16.尊君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17.则是无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8.修身:①②④⑥⑨⑩ 态度:⑤⑦⑧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15.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尊君”、“家君”都是对父亲的尊称,“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尊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类能力。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理解每一句的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说明的方面,再进行分类。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
试题分析:此类题型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这一题型对考生有较高的要求,在注重知识迁移的同时,还要求考生能利用已知的知识进行联想,写出最准确的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20—22题。7分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注】彘:猪。
20.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曾子之妻之市 . (2)女还 .
2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句 22.对于是否杀猪,曾子和他妻子意见不同,你赞同谁的做法?谈谈你的理由。3分 我赞同 的做法
理由是 【答案】
20.之:去、到 女:同汝,你。
21.小孩子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等着父母教他,听从父母的教导。 22.曾子 小孩没有思考判断力,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曾子做到了言行一致,诚实守信,给孩子树立了言必信,行必果的榜样,对孩子做人起到正面教育的作用。(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20.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五、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一)、(二)两个文段,完成23—26题(15分)
(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A.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B.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D.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23.划线句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句属于 (哪种比喻),B句属于 (哪种比喻),C句属于 (哪种比喻),D句也是比喻句,把
(本体)比作 (喻体)。其中A句写出了春雨 的特点。8分
24.文段(二)还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请举一例,然后说说它的表达效果。3分
拟人句 表达效果
25.“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有一个字用得精妙,这个字是“ ”,说说为什么用得好 。2分
26.朱自清的《春》是写春天的经典,精美的语言既有画面感,又有韵律美。下面几个短语很好地概括了文章描写的几幅春的图景,划线的词能突出所写景物的特征,请仿照示例补全对春花、春雨的描述(只填一个字)2分
示例:草报春 风唱(或颂)春 人迎春 仿写:雨 春 花 春 【答案】
23.A.明喻B.借喻C.暗喻D.顶着雪的矮松 日本看护妇 写出了春雨细密、闪亮、晶莹的特点
24.例:“害羞”一句采用拟人手法,把夕阳照耀下的薄雪写成害羞的少女,既突出了它的色彩,又写出了薄雪娇柔可人的情态。生动传神。
例:“秀气”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小山的气质,赞美了小山的秀美,可爱(在把握修辞特点的基础上有道理即可。)
25.逼 突出春草青翠、夺目。 26.润 争(闹)(合理即可给分) 【解析】 2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别和赏析能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赏析时应从表述它在表达上的效果,表明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角度作答。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的分析能力。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D。 2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赏析能力。记叙类文章常用有较强表现力的词语来表现人物性格或景物特征, 赏析时应扣住词义,准确理解语言环境中词语在表现人物特点、景物特征中的具体作用,体会其用语精妙之处。“逼”突出了春草青翠、夺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内容的概括能力。首先找准描写对象,然后逐段阅读,归纳描写的内容,最归纳总结来作答。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层次。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文段(三)完成27—29题。10分
(三)哈佛憾事
好些年前,哈佛的校长为一次错误判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一对老夫妇,女的穿着一套褪色的条纹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则穿着布制的便宜西装,也没有事先约好,就直接去拜访哈佛的校长。
校长的秘书在片刻间就断定这两个乡下土老帽根本不可能与哈佛有业务来往。 先生轻声地说:“我们要见校长。”
秘书很礼貌地说:“他整天都很忙!” 女士回答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等。”
过了几个钟头,秘书一直不理他们,希望他们知难而退,自己走开。他们却一直等在那里。 秘书终于决定通知校长:“也许他们跟您讲几句话就会走开。” 校长不耐烦地同意了。
校长很有尊严而且心不甘情不愿地面对这对夫妇。
女士告诉他:“我们有一个儿子曾经在哈佛读过一年,他很喜欢哈佛,他在哈佛的生活很快乐。但是去年,他出了意外而死亡。我丈夫和我想在校园里为他留一纪念物。”
校长并没有被感动,反而觉得很可笑,粗声地说:“夫人,我们不能为每一位曾读过哈佛而后死亡的人建立雕像的。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的校园看起来像墓园一样。”
女士说:“不是,我们不是要竖立一座雕像,我们想要捐一栋大楼给哈佛。”
校长仔细地看了一下条纹棉布衣服及粗布便宜西装,然后吐一口气说:“你们知不知道建一栋大楼要花多少钱?我们学校的建筑物超过750万美元。”
这时,这位女士沉默不讲话了。校长很高兴,总算可以把他们打发了。
这位女士转向她丈夫说:“只要750万就可以建一座大楼?那我们为什么不建一座大学来纪念我们的儿子?”
就这样,斯坦福夫妇离开了哈佛,到了加州,成立了斯坦福大学来纪念他们的儿子。
27.文章题目是“哈佛憾事”,请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憾事”指的是什么?文中有一句话对“憾事”做了评价,请你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憾事 3分 评价 1分(用原文回答)
28.文章的主人公是谁?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正应了一句俗语所说的 ,海水不可斗量。
主人公是 1分
俗语 ,海水不可斗量。1分
29.本文篇幅很短,但写法可圈可点,你认为本文写法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谈谈你的看法。4分 。 【答案】
27.示例:哈佛校长以貌取人,错失了斯坦福夫妇一次为纪念儿子而捐楼的良机,从而成为一桩憾事。评价:好些年前,哈佛的校长为一次错误判断,付出了很大代价。
28.斯坦福夫妇 人不可貌相 29.
示例:本文采用对比衬托的方法塑造人物,把校长和秘书作为斯坦福夫妇的陪衬,用他们的世俗短浅衬托出斯坦福夫妇的境界高尚。
示例:文章短小精悍,对话描写含蓄中体现人物性格,“没关系,我们可以等”,夫人没有任何雕饰的语言,传递了她平和淡然的气质再加上外貌的刻画更显人物内在的境界高尚。
示例:文章的结尾写得巧妙,看似平淡,却蕴含波澜,出人意料,给人震撼。(只要有见解,言之成理可结合表达酌情给分。)小题3】
【解析】 2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评价能力。概括式要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的提取,先提炼出“某某干什么”或“某某怎么样”的形式,再补充需要强调的时间、地点、结果即可。对时间的评价要客观,围绕中心来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主人公的判断和评价能力。仔细阅读作品,作品主要是表现谁额精神品质谁就是主人公,这篇文章表现的是老夫妇的精神,所以他们是主人公,从故事情节可以看出真的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法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文章,从合适的角度赏析作品。例如:衬托手法是以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结尾的妙处,语言的特色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六、写作(30分)
记事的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但清楚完整、详略得当、生动曲折、饱含感情地写好一件事,却实属不易,可以检验出你的写作功力。请补全题目,可以参考括号里的角度,也可以自己拟定。然后写一篇记事的文章,要忠实自己的感受,说发自内心的话。
30.题目:我的 事 (烦心事、憾事、家事、乐事、趣事……) 【答案】
我的烦心事
我的烦心事,还真不少。慢慢的长大,我的思想就开始多了起来。烦心事也随之而来。而令我最烦心的事情,就是和别人吵架了。而且还是和我的妈妈吵架。几乎快发展到一天一吵。
那一天,我问妈妈一个对我来说一件十分“严肃”的“重大事件”,但妈妈没有同意,于是,我首先就像妈妈发起了进攻。不管妈妈问什么问题,我都不回答,也就是“传说”中作战的第一方案:保持沉默。
这可激怒了妈妈,而她大声“咆哮”到:回答我!尽管妈妈把我吓得有点胆怯,但我还是装着什么都不怕的样子说:嗯—哎!妈妈真的承受不住了,“要不给你点儿教训,我看你是记不住了,哼!
我还没“玩“够呢!现在开始实行我的第二套作战方案:打嘴仗。
“但是你不是说了吗?”
“我说什么了?看来以后我说的话得用录音机录下来,你才能长点儿急性!”妈妈正说着,又来“哼!” “我记得一清二楚,是你不讲信用,我说什么,假如我表现不好,就不实现了,就知道食言,嗯!”我给妈妈送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反弹。
我刚才在想:再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就让第三套作战方案“出击”!“好汉不吃眼前亏”,然后哼了一声就走了。
那天确实是我不对,但妈妈呀妈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这场“吵架战争”啊?
不过,办法倒是有一个,就是心平气和的沟通,我的意见如果妈妈不采纳,就要想办法说服她,实在不行,就说明我的意见有问题,听听妈妈的想法,如果是对的,就要及时道歉,并且采纳意见。
但一定要保持冷静,不然一句话还没说完就不行了。这就是我的“停止战争”最后的方案,以便利于我们的关系能融合,也不知道管不管用……
我的烦心事太多了,但是却还是要一件一件的去解决。面对事情的时候一定不可以烦躁,要冷静的去思考问题。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半命题作文至关重要的一步,补题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半命题作文水平的高低。具体来说,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应扬长避短,熟悉为先。每个考生所擅长写作的文体往往是不同的,惟有扬长避短,方能奏凯考场。近年来各地的考场作文,对文体一般都不作限制,考生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补题时根据自己的文体特长,选填相宜的词语,将半命题化为自己最拿手文体的全命题来运营文思。在补题时,所选择的词语,应与自己平时库存较为丰富的生活经历相契合;所确定的内容,须是自己较为熟悉、感受较为深刻的生活事件或情感体验。因为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