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18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4 分 ,共计12分 )
1.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奖金高达13.5万美元的珠海网球公开赛,是第一项我市本年度大型体育赛事。(将“第一项”放在“我市本年度”后面)
B.经典名著《悲惨世界》一书闪耀着人道主义的观点。(将“观点”改为“光辉”)
C.通过本次昆虫生态摄影作品展,使全体师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去掉“通过”或“使”)
D.作为一名新锐导演,他的第一部处女作就创造了票房纪录。(将“创造”改为“刷新”) 2.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可把《雨巷》这首诗看成是诗人感到迷茫的一种情绪的反映,也可单纯地理解为一位豆蔻年华的青年在江南雨巷激起的感情涟漪。B.在这本书中,他把对母亲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惟妙惟肖的陈述之中,像是自然流淌的感情之河。C.中国古代的茶文化深厚而奇妙,无论你走到中国何地,总会有茶的身影出现,人们对茶文化也一直津津乐道。D.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朗,像拓宽了几尺。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巴黎圣母院是法兰西 的重要象征,也是人类文明的杰出 。中国人民同法国人民一样,对此次火灾深感痛恻。相信在法国人民努力和国际社会支持下,巴黎圣母院一定能顺利 、再现辉煌。A.文明 宝藏 修复B.文化 宝藏 恢复C.文明 瑰宝 修复D.文化 瑰宝 恢复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4分 )
4. (4分) 小祝回到家,发现父亲的好友、热爱汉学的高桥先生从寄来的快递,内附卡片一
4. (4分) 小祝回到家,发现父亲的好友、热爱汉学的高桥先生从寄来的快递,内附卡片一张:“李兄,此为吾与________筹集之口罩、消毒纸巾等防疫物资,聊表心意,愿君与家人早日渡过难关,祝尊君身体安康,________学业有成!”
古代称谓有谦称和敬称之别,请你说说划线处的称谓在今天的意思。A拙荆:________B令爱:________
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共计11分 )
5. (4分) 汉字书写。
请将下面词语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
⋅
6.(7分) 观察下边这幅漫画,完成后面的问题。
(1)分别用一个成语描绘画面所反映的四种情况。和群众说话:________和同事说话:________和上级说话:________和法官说话:________
(2)写出此漫画蕴含的深意。
讽刺当今社会一些人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庸俗势利的丑恶嘴脸。四、 默写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4分 )
7.(4分) 同学们参加河南博物院举办的“中原国学讲坛”活动,了解到古代中原文学在先秦诗歌、散
文、汉赋、唐诗、宋词等领域都曾引领时代,产生了灿若星河的诗人与作家,留下了流传千古的佳作。请将下面著名的河南籍诗人的作品补充完整。
(1)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2)马之千里者,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3)阳春三月,莺歌燕舞,树荣鸟欢的早春景色,让你联想到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禹锡、杜甫虽仕途坎坷,却永葆洁身自好、忧国忧民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陋室铭》)表现了诗人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情
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境界。
五、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1分 )
8.(11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字。①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②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③止午、未、申三时__________________④其实湖光染翠之工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②安可为俗士道哉?(3)【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六、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1 分 ,共计22分 )
9.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彪悍细菌驯化病毒Ed Yong①人会生病,细菌也会,尽管细菌很微小,但是它们能被更微小的病毒——噬菌体所感染。噬菌体就像个小小的注射器,把针头插入细菌,将自己的遗传物质强行注入到细菌体中,从而使细菌变成一个生物工厂,制造更多的噬菌体。②通常情况下,被噬菌体感染的细菌最终会死亡,但也有例外,一些彪悍的细菌可能驯化噬菌体,使噬菌体成为自己的盟友。彪悍的细菌会将噬菌体的基因组整合到它们自身的基因组中,帮助它们抵抗恶劣环境或是抵抗抗生素,通俗地讲使它们成为超级细菌。③噬菌体侵入细菌后,它们会以两种方式进行自我复制。第一种方式是野蛮暴力的,噬菌体侵入细菌后抢占资源,复制合成大量的新噬菌体,这个过程称为“溶菌周期”。第二种方式是和平的,噬菌体DNA渗透到细菌的基因组里,并且成为细菌基因组的一部分,当细菌繁殖的时候,它们随之同时繁殖,并且完全隐蔽地潜伏在细菌基因组中,产生与细菌数量一致的新噬菌体。④潜伏在细菌基因组里的噬菌体DNA被称为原噬菌体。原噬菌体就像寄生虫一样存活在细菌基因组中。有的时候,原噬菌体发生突变,无法再复制产生噬菌体,于是变成一种遗传化石标记,永远停留在细菌基因组中,标志着细菌曾感染过噬菌体,但噬菌体已经失活。⑤遗传化石标记被称为隐性前噬菌体,它们可能占据细菌基因组1/5的比例。隐性前噬菌体的存在令人费解:细菌是出了名的小,基因组十分紧凑,但是为什么它们会允许有害外来病毒DNA存在于自己的基因组中?⑥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科学家将大肠杆菌中的9个隐性前噬菌体全部找出并剔除。他们惊奇地发现,细菌的生存状况似乎变差了。⑦当隐性前噬菌体被剔除后,正常条件下,细菌生长没有出现太多的异常,只是比有隐性前噬菌体的细菌生长稍稍慢一点。但是,当遭遇一些恶劣环境时,没有隐性前噬菌体的细菌表现很糟糕。它们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增强了400倍,它们在极咸或者酸性条件下很快死亡。甚至,它们几乎无法生成保护自己的生物膜。这表明隐性前噬菌体可能是细菌基因组重要的部分,它不是死了的基因化石,而是细菌基因组的一部分,对细菌的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细菌把噬菌体DNA驯化了,让噬菌体DNA为自己服务,帮助自己应对恶劣环境。⑧了解了细菌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阻断细菌利用噬菌体DNA的通路,从而帮助我们阻止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有删改)(1)从全文看,标题“彪悍细菌驯化病毒”有什么作用?(2)“噬菌体”“原噬菌体”“隐性前噬菌体”三者有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3)第①段和第⑦段画线处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的气魄 ①提起秋,人们会马上联想到红叶。然而,我不能不说,红叶与秋的本质相去甚远。 ②从枫的红到银杏的黄,红叶有着各种各样的色彩。直接来自这些色彩的感触和对深沉专注的秋的感触,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呢。城市里也许不是这样,只要踏进乡间一步,你会看到山裾树林的红叶、田野稔熟的金黄的农作物、红彤彤照射着的日脚……当你一一抽出来单独静观的时候,就会发现,毋宁说他们是属于残暑的,不是真正的秋的领域。 ③能给红叶以秋的气氛的,是红叶中缺少活力的部分。 ④没有活力的红叶,经一夜冷风,散落而去。只有这落叶才是真正的秋之物。从飘落到庭院的一枚梧桐叶,到林中飞舞的无数的树叶,或者多半经霜打枯的田野的草叶,都浓浓地涂抹着秋的气韵。踏着沙沙作响的落叶,走过林中小径时,人最深切地感受着秋。 ⑤不知从何处吹来的微风中,常绿树的病叶和落叶树的红叶,是那样毫无反抗地自然地从树梢飘到了地上。大自然窃窃私语:让地上的回到地上去。而落到地上的枯叶,却依然无法在原地安住,被风四处吹散开去。经霜打枯的草丛,结籽的杂草茎静静地迅速生长。人的心,被自身的寒气和寂寥所驱使,向着遥远的地平线彷徨而去。在地平线的彼岸,有着淡梦般令人憧憬的世界。 ⑥秋是寂寞的,因为秋真实。秋将所有的外皮﹣﹣不用的或必需的﹣﹣自行剥光。万物赤裸裸地伫立着。说秋并不寂寞的人,那一定是愚钝麻木或厚颜无耻之徒,因为他们对脱衣裸体而立时那种奇妙的无所凭依的苦寂丝毫没有感觉。 ⑦为这个落叶的、剥脱的世界平添一层特殊情味的是淡薄而敏锐的阳光。渐渐南倾的日脚和北方来的泠泠的微风,使阳光变得又弱又淡,但因有了极度澄净的天空和大气,这日光非常锐利地直照下来,宛如于真空中一般。这毫无遮挡的光线,是如何将光和影鲜明地投射到地面上的啊!看到这番情景,人们深深感到了秋。落叶上的树影,田亩上的草影,原野上的鸟影,还有,即使是狭小的城镇里,那长满苔藓的庭院里屋宇的暗影,还有那映在格子门窗上的树枝的清荫,所有这一切都和明丽的日光区分得清清楚楚,人们见了会在心中涌起一丝难以名状的震颤。 ⑧这震颤正是秋本来所具有的感觉。静谧、澄净的剥脱的世界里,清晰地显现出明暗的区划,直接迫击着人们的心扉。在那赤裸的心里,也鲜明地投射着光与影。人在不知不觉间,进入了凝视自己心灵的专念之中。纯的、不纯的,清澄的、污浊的,所有这一切,都毫不含糊地现出了原形。 ⑨这赤裸的凝视的眼,从它自身的性质来说,不是向着未来,而是回顾着本来的自己﹣﹣肩负着过去的现在的姿影。自然、人、整个秋的世界,都在默默地专念于守护着自己赤裸的身姿。 ⑩能够忍受这专注的沉默,并能从中尝到真味的人,只有对他们来说,秋才不是寂寞的、清苦的。这里只有清净的冥想。向着遥远的地平线彷徨而去的灵魂,满怀着原来的憧憬又回归于胸中。这劲健而清新的激情,吹拂了一切杂念,强化了自己的存在感﹣﹣一种反馈于母胎的存在感。 ⑪只有基于这种意义,秋才是可赞美的。那令人想起修道院的祈祷的爽净的黎明,那令人回忆着心灵的恋爱的月明之夜,都丝毫不为任何卑俗之情所玷污,原原本本为人的灵魂所收容。(摘自《读者》)
(1)作者在第①段中写道“提起秋,人们会马上联想到红叶”,作者认为红叶是秋天的标志吗?为什么?
(2)作者主要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
(3)题目是“秋的气魄”,作者认为秋天有什么样的气魄?(4)第⑤段画线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七、 写作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25 分 ,共计50分 )
11. “看山思水流,触景进乡愁,问君意随流,绵愁几时休。念己勿念欲,行己知行义,相离莫相忘,且行且珍惜。”是啊,人生漫漫,值得珍惜的实在太多。请以“珍惜”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容易暴露身份的地名,如果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才学校,小伟、小刚、小丽、小娜代替。
12.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表情,能传达关爱、喜悦、温暖、鼓励、感恩……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这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我们都曾微笑过,我们都曾看到过……请以“ 的微笑”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并把题目誊抄到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③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八、 名著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4分 )
13.(4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好,先生,让他们上来好了。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可以阻止他们。实际上,这些巴布亚人是很可怜悯的,我在访问格波罗尔岛的过程中,就是只牺牲一个这样苦命人的生命,我也不愿意!” ……
“诺第留斯号并没有搁浅,先生,”尼摩船长冷淡地回答我,“诺第留斯号是歇在海床上的,居维
尔要他的船脱离开礁石,重回海上所必须做的艰苦工程,困难动作,我根本不用做。浑天仪号和热心女号几乎沉没了,但我的诺第留斯号一点也没有危险。明天,在我指定的日子,指定的时刻,潮水把它平安地浮起来,它又穿洋过海地在水中航行了。” “船长,”我说,“我并不怀疑……”
“明天,”尼摩船长又说,同时他站起来,“明天,下午两点四十分,诺第留斯号将浮在海上,毫无损伤地离开托列斯海峡。”
用干脆的语气说完了这些话后,尼摩船长轻轻地点点头。这是让我走开的表示,我就回我房中来。
(节选自《海底两万里》)
(1)结合原著,选文中诺第留斯号摆脱土著人围攻的办法是:________。
(2)结合选文,分析尼摩船长的性格特点。
(3)在想象方面,《海底两万里》与《西游记》有较大差异。请结合原著简要分析。
参与试题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期末
试卷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4 分 ,共计12分 )1.
【答案】
D
【考点】病句修改【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D项,“第一部”和“处女作”语义重复(“处女作”即“第一部作品”),因此应去掉“第一部”,或将“处女作”改为“作品”。2.
【答案】
C
【考点】成语的使用雨巷(戴望舒)【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A项,豆蔻年华: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不符合“青年”身份;B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修饰“陈述”不恰当;C项,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D项,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宽阔明亮。也比喻原来不明白,一下子领悟了。用来修饰“马路”不恰当。
故选C。
3.
【答案】
C
【考点】词义辨析【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文明:①文化。②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③旧时指有西方现代色彩的(风俗、习惯、事物)。
文化:①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②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③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根据语境,应选“文明”。
宝藏:①指埋藏在地下的矿产。②有待进一步发掘利用的财富。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根据语境,应选“瑰宝”。
修复:修理使恢复完整(多指建筑物)。
恢复:①变成原来的样子。②使变成原来的样子;把失去的收回来。根据语境,应选“修复”。故选C。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4分 )4.
【答案】
拙荆,令爱,谦辞,指自己的妻子。,敬辞,指对方的女儿。【考点】综合读写【解析】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共计11分 )5.
【答案】
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考点】汉字临摹【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汉字的书写,看似简单,实则还是需要用心,准确、规范地用楷体书写.【解答】
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6.
【答案】
横眉冷对,口若悬河,眉开颜笑,张口接舌
(2)此题描述了面对不同的人所采取的说话态度,表现了一些人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庸俗势利的丑恶嘴脸.答案:(1)
和群众说话:___横眉冷对_______和同事说话:___口若悬河_______和上级说话:__\\_眉开眼笑_______和法官说话:___张口结舌_______(2)讽刺当今社会一些人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庸俗势利的丑恶嘴脸.【考点】统计图表变色龙(契诃夫)【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 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求,再是要结合要求审懂图意,三是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图意.【解答】
(1)和群众说话,从图中可以看出此人张口瞪眼,似乎发怒;和同事说话,从图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及圆圈猜测,此人说得多;
和上级说话,图例中有花的形状,可猜测此人说话很得意,似有巴接之意.
和法官说话,图例中可以看出此人有出汗的样子,再结合“法官”这一语境辨析其紧张的程度.
(2)此题描述了面对不同的人所采取的说话态度,表现了一些人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庸俗势利的丑恶嘴脸.答案:(1)
和群众说话:___横眉冷对_______和同事说话:___口若悬河_______和上级说话:__\\_眉开眼笑_______和法官说话:___张口结舌_______(2)讽刺当今社会一些人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庸俗势利的丑恶嘴脸.
四、 默写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4分 )7.
【答案】
(1)烟波江上使人愁(2)一食或尽粟一石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考点】名篇名句默写黄鹤楼(崔颢)马说(韩愈)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陋室铭(刘禹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1)注意“愁”的书写。(2)注意“粟”的书写。
(3)根据“阳春三月,莺歌燕舞,树荣鸟欢的早春景色,让你联想到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可推知答案,注意“啄”的书写。
(4)根据“表现了诗人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情操”“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境界”可推知答案,注意“牍”“颜”的书写。
五、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1分 )
8.
【答案】
(1)①共同,一起,②大概是,③仅仅,只是,④工巧,精巧(2)①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②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叙说呢?
(3)语句:【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方法:【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4)【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考点】文言文比较阅读文言实词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文言文语言特色
分析概括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意图【解析】【乙文参考译文】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巧,山岚设色之美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那时西湖)才尽显浓艳和娇媚。月景之美尤其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一种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叙说呢?【解答】
(1)①句意:一起在院子里散步。相与:共同,一起。②句意: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盖:大概是。
③句意: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止:仅仅,只是。④句意: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巧。工:工巧,精巧。(2)①但:只是。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②安:怎么。道:叙说。
(3)阅读两文可知,《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景的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照在庭院里透彻的样子比作积满清水一般,写出了月光的澄澈,这是直接描写;随后又通过对松、柏影子的描写,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而【乙】文描写月景的是“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一句,通过描写月下的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间接映衬出了月光所带来的别样趣味,为间接描写。
(4)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来体味作者的情感。《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的时候所写,文中虽然有赏月的欣喜,但贬谪的悲凉也时时萦绕在心头。篇末“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闲人”二字也隐含着作者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我安慰。【乙】文则是袁宏道脱离官场后游览向往已久的杭州西湖时所作,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风光。最后作者触景生情,感慨世人多是庸俗之辈,只知在白日里来赏玩西湖,而不知道真正的美景是春天月夜下的西湖,借此表达了缺少知音的落寞之情,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六、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1 分 ,共计22分 )9.
【答案】
(1)①点明本文的说明内容。本文主要说明的是彪悍细菌驯化病毒后成为超级细菌,从而抵抗恶劣环境或抗生素的内容。
②“彪悍”“驯化”两个词有拟人化色彩,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使文章内容通俗易懂。
(2)噬菌体是一种比细菌更微小的病毒。噬菌体侵入细菌后,把DNA渗透到细菌的基因组里,并成为细菌基因组的一部分,潜伏下来,这些噬菌体DNA就被称为原噬菌体。原噬菌体发生突变,无法再复制产生噬菌体,变成一种遗传化石标记,被称为隐性前噬菌体。
(3)第①段:打比方。把噬菌体比作注射器,把感染了噬菌体的细菌比作生物工厂,生动形象地说明噬菌体侵入细菌的方式和危害。
第⑦段:作比较。把正常条件下和遭遇恶劣环境时,被剔除隐性前噬菌体的细菌的表现进行对比,以突出隐性前噬菌体可能是细菌基因组重要的部分,对细菌的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考点】
说明文标题含义及作用说明文内容理解与分析说明方法【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1)标题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是:①象征意义;②语带双关;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⑤文章线索;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新颖。标题是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从全文看,标题“彪悍细菌驯化病毒”点明本文的说明内容,“彪悍”“驯化”两个词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使文章内容通俗易懂。
(2)解答此题,可通读全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分析。根据文中“但是它们能被更微小的病毒——噬菌体所感染”“噬菌体DNA渗透到细菌的基因组里……产生与细菌数量一致的新噬菌体”“潜伏在细菌基因组里的噬菌体DNA被称为原噬菌体”“有的时候,原噬菌体发生突变,无法再复制产生噬菌体,于是变成一种遗传化石标记,永远停留在细菌基因组中”“遗传化石标记被称为隐性前噬菌体,它们可能占据细菌基因组1/5的比例”可进行分析。
(3)解答此题,首先要掌握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①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②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化抽象为具体,易于理解接受。③下定义:使读者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某概念有确切的了解。④列数字: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易于读者接受。⑤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
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⑥分类别:把说明对象划分成不同种类,使说明的内容条理清楚。
第①段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噬菌体侵入细菌的方式和危害。第⑦段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正常条件下和遭遇恶劣环境时,被剔除隐性前噬菌体的细菌的表现进行对比,以突出隐性前噬菌体可能是细菌基因组重要的部分,对细菌的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
10.
【答案】
作者认为红叶不是秋天的标志,红叶和秋的本质相去甚远。因为作者认为能给红叶以秋的气氛的,是红叶中缺少活力的部分,只有落叶才是真正的秋之物。
无数的落叶、霜打的草丛、淡薄而敏锐的阳光、澄净的天空和大气等。
秋是寂寞的,秋是真实的,秋是一个静谧、澄净的剥脱的世界,秋迫击着人们的心扉,让人们进入了凝视自己心灵的专念之中,净化人的心灵。
拟人。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使人感到十分亲切。【考点】散文阅读【解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描写了落叶、草丛、阳光、天空等景物,表现出秋天寂寞、真实,静谧、澄净,让人们净化自己的心灵的气魄,表达了对秋的赞美之情。【解答】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此题可根据关键性语句得出答案。“然而,我不能不说,红叶与秋的本质相去甚远”、“能给红叶以秋的气氛的,是红叶中缺少活力的部分”、“只有这落叶才是真正的秋之物”,由这些语句可见,作者认为红叶不是秋天的标志。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第④⑤段描写的是落叶,第⑤段“经霜打枯的草丛,结籽的杂草茎静静地迅速生长”描写草丛。第⑦段描写“淡薄而敏锐的阳光”、“极度澄净的天空和大气”。可据此回答。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此题可先确定关于秋天气魄的段落,再提取关键性语句适当加工。第⑥至⑧段集中概括秋具有的性格,“秋是寂寞的,因为秋真实”、“静谧、澄净的剥脱的世界里,清晰地显现出明暗的区划,直接迫击着人们的心扉”、“人在不知不觉间,进入了凝视自己心灵的专念之中”,可将这些语句适当加工后作答。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大自然窃窃私语”,将大自然人格化,是拟人的手法,具有生动形象和增加亲切感的效果。可据此回答。
七、 写作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25 分 ,共计50分 )11.
【答案】
【例文】珍惜你的失败
她独自坐在窗前,两眼凝视着远方。眼,已哭得红肿;泪,还在流。她没有擦,让泪流到嘴边,涩涩的。她任泪打湿桌上的书和刚发下来的试卷。她只是木然地看了看。
她不知自己在窗前坐了多久,只知现在太阳已落下,月亮已升起。她无暇顾及这些,仍回想着
这次考试。老师念分数时,她心跳得厉害,好象要蹦出胸膛来一样。可是越是害怕的事越避免不了。她不敢正视老师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不敢看那可怜兮兮的分数,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多少天来努力的成果。但她不得不相信,那可怜的分数就摆在自己眼前,畏畏缩缩的,自己已经被打败了。她默默地念叨着。
月光惨淡,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桌面上,映得她的脸色发白。她想起了父母,他们此时也许还在辛勤地劳作;想起了父母起早贪黑干活的身影,那样瘦小;想起了父母那在太阳底下被晒黑发脸,无情的岁月在他们额上刻下的条条皱纹,还有那皲裂的双手;想起了每次临行前父母关切的话语,期待的双眼;想起了关心她的一切。如今…她觉得愧对他们的关心。
窗外,月亮已升得老高;窗内,依旧如故。痛苦的回忆,让她感到太累了。她抬起头,想让大脑舒展一下。突然,一个高大笔直的形象闯入了她的眼帘。她定眼再看,原来是窗外的白杨树,那棵曾在一次次风雪袭击后,仍顽强生存下来的白杨树,它比以前更高了。她突然想起了居里夫人、爱迪生、威灵顿将军…一阵冷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打断了她的思绪,她打了一个冷战,脑子清醒了许多:不,我决不能退却,我要夺回那个曾属于她的第一,我不甘愿就这样认输了,不经任何搏斗就否定了自己,不战而败。她觉得自己太傻了,她要拼一拼,她相信自己。失败只能代表昨天,只能以为过去,过去的一切只能化为零,她要重新开始,以新的姿态面对失败,迎接下次挑战。
满脸的泪水作一股神奇的力量涌入她的全身。她拉亮了灯,宿舍一下温暖了许多。她看到桌上的书、纸,以及被泪水浸湿了的试卷。她擦干了眼泪,握起笔,重新拿起了那份试卷。开始认真总结,寻找失败的原因…她要让这次失败成为她前进的动力,她要让这次失败为她夺取下次辉煌的时刻奠定基础。
窗外,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星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钻了出来,还眨着调皮的眼睛,它们一直快乐地拌着她到了深夜…
她轻轻地叠起了试卷,就这样和衣而卧。她明白明天等待她的是什么。她的脸上露出了微笑,那象征失败的泪水在她脸上再也找不到了。因为她看到明天那朝阳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时,她正迎着绚丽的朝霞向前走去。【考点】话题作文【解析】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试题,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有很多的思考命题方向,很容易打开思路,题目难度不大。
【审题立意】珍惜,是“珍重爱惜”的意思,人的一生中有许多值得珍惜的对象,关键是作者要选出适合自己的对象来写,这样才能拓展思路,真情表达,因此,在确定选材的方向时候,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去思考。
【思路点拨】值得大家珍惜的对象有许多,如果从“实(具体)”的对象来写,可以写:珍惜大自然,珍惜环境,珍惜土地,珍惜水资源,珍惜粮食,珍惜动物,珍惜植物,珍惜亲人、朋友…如果从“虚(抽象)”的对象来写,可以写:珍惜时间,珍惜今天,珍惜过去的每一天,珍惜荣誉,珍惜幸福,珍惜感动,珍惜灵感,珍惜诚信,珍惜创新精神,珍惜美好的情感,珍惜纯真的友谊,珍惜锻炼的机会,珍惜自己的个性,珍惜自己的思想等等。
【写作方法】从正面或反面进行选材。正面的对象,也就是通常值得大家肯定、赞赏、能够给人以美好情感的对象,如:珍惜美好青春,珍惜自己的职责,珍惜自己的权利,珍惜浓浓的亲情,珍惜真挚的友情,珍惜难得的机会,珍惜宝贵的绿色等等。反面的对象,也就是人们的饿否定、批判、没有好感甚至深恶痛绝的对象,如珍惜失败,珍惜挫折,珍惜痛苦,珍惜短暂的生命,珍惜对手等等。
【文体选择】记叙文、议论文都可以,写作时,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就可以。【解答】【例文】
珍惜你的失败
她独自坐在窗前,两眼凝视着远方。眼,已哭得红肿;泪,还在流。她没有擦,让泪流到嘴边,涩涩的。她任泪打湿桌上的书和刚发下来的试卷。她只是木然地看了看。
她不知自己在窗前坐了多久,只知现在太阳已落下,月亮已升起。她无暇顾及这些,仍回想着这次考试。老师念分数时,她心跳得厉害,好象要蹦出胸膛来一样。可是越是害怕的事越避免不了。她不敢正视老师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不敢看那可怜兮兮的分数,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多少天来努力的成果。但她不得不相信,那可怜的分数就摆在自己眼前,畏畏缩缩的,自己已经被打败了。她默默地念叨着。
月光惨淡,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桌面上,映得她的脸色发白。她想起了父母,他们此时也许还在辛勤地劳作;想起了父母起早贪黑干活的身影,那样瘦小;想起了父母那在太阳底下被晒黑发脸,无情的岁月在他们额上刻下的条条皱纹,还有那皲裂的双手;想起了每次临行前父母关切的话语,期待的双眼;想起了关心她的一切。如今…她觉得愧对他们的关心。
窗外,月亮已升得老高;窗内,依旧如故。痛苦的回忆,让她感到太累了。她抬起头,想让大脑舒展一下。突然,一个高大笔直的形象闯入了她的眼帘。她定眼再看,原来是窗外的白杨树,那棵曾在一次次风雪袭击后,仍顽强生存下来的白杨树,它比以前更高了。她突然想起了居里夫人、爱迪生、威灵顿将军…一阵冷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打断了她的思绪,她打了一个冷战,脑子清醒了许多:不,我决不能退却,我要夺回那个曾属于她的第一,我不甘愿就这样认输了,不经任何搏斗就否定了自己,不战而败。她觉得自己太傻了,她要拼一拼,她相信自己。失败只能代表昨天,只能以为过去,过去的一切只能化为零,她要重新开始,以新的姿态面对失败,迎接下次挑战。
满脸的泪水作一股神奇的力量涌入她的全身。她拉亮了灯,宿舍一下温暖了许多。她看到桌上的书、纸,以及被泪水浸湿了的试卷。她擦干了眼泪,握起笔,重新拿起了那份试卷。开始认真总结,寻找失败的原因…她要让这次失败成为她前进的动力,她要让这次失败为她夺取下次辉煌的时刻奠定基础。
窗外,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星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钻了出来,还眨着调皮的眼睛,它们一直快乐地拌着她到了深夜…
她轻轻地叠起了试卷,就这样和衣而卧。她明白明天等待她的是什么。她的脸上露出了微笑,那象征失败的泪水在她脸上再也找不到了。因为她看到明天那朝阳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时,她正迎着绚丽的朝霞向前走去。
12.
【答案】
一个动人的微笑
以前,我是一个脆弱的人,经不起一点儿的困难与挫折。
但是从那一幕之后,我变了,变得自信与坚强,我不会忘记,是那拨动心弦的微笑给了我无限的勇气。
那是一次竞赛失利后,我很难过。放学了,同学们都陆续地离开了,唯有我独自一人,坐在那空旷无人的操场上。校园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凝重。树上的知了依旧不知疲倦地鸣叫,仿佛和我一样,烦闷、忧郁。
突然间,我看到了校园里那棵广玉兰。她在夕阳的映照下,分外孤寂,但她依然昂然挺立在那儿,任寒风吹拂她干燥的面颊,任暴雨击打她疲惫的身躯。她,是那么坚强;她,是那么勇敢;她,是那么倔强;她,是那么执著!
想着想着,突然发现,广玉兰树下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身影。她就是我的语文老师,她微笑着,仿佛是正在盛开的广玉兰花,如此纯洁,如此美丽。她朝我走来,牵起我,一直到广玉兰的树下,我们一同坐着广玉兰花下,细心体会着这顽强的生命。她,依旧微笑着,只是,那微笑好似三月的春风轻拂我的脸颊,好似六月的细雨滋润我干涸的内心,好似母亲的疼爱亲吻。她什么也没说,只是一直微笑着,微笑着……
顿时,我恍然大悟,这微笑是想让我明白,微笑是使广玉兰经历风雨,但依然屹立不倒的原因;是使广玉兰虽无生机,但仍用微笑承受着一切。
“黑暗过后是黎明,寒冬过后是阳春”。我终于明白,经历风雨,遭受挫折是迎接微笑的前提。她,用动人心弦的微笑告诉我:“失败是为下一次的成功奠定基础。”从那拨动心弦的微笑中,我感悟
到了生命的意义。此后,无论遇到任何事,我都坚强地面对。即使想放弃的时候,想想广玉兰树下那拨动心弦的微笑,我就会抬起头,告诉自己,不能认输。
那微笑好美,好美!【考点】半命题作文【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让同学们依据这题目自己立意写一篇文章,写作自由度较大,但同学们却感到无话题可写,难度较大。“ 的微笑”中的关键词语是:微笑,也就是写微笑里蕴含美丽或者温暖含义,或者在别人的微笑里,你读出了什么美丽、感人的内容。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
八、 名著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4分 )13.
【答案】
尼摩船长通过给诺第留斯号金属外壳通电的方法让土著人知难而退
①仁慈善良:他怜悯巴布亚人,不忍心伤害巴布亚人的性命;②沉着冷静:当他遇到困境时,神色平静;③博学机智:当诺第留斯号搁浅时,准确计算了涨潮的具体时间。
本书中的想象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符合科学原理,用电和从海洋中提取物质制造生活用品的幻想符合科学常识。《西游记》中的想象则大多是天马行空,如艺术形象们超人的的神奇本领、九九八十一难等。【考点】名著综合《西游记》《海底两万里》【解析】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举世闻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尔•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让读者登上“鹦鹉螺号”,以平均十二公里的时速,在将近十个月的海底旅行中,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各类生物,航海中高潮迭起,有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鲨鱼、章鱼搏斗、击退土著人的围攻
等等。【解答】
本题考查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结合语段内容,这些巴布亚人是很可怜悯的”“诺第留斯号将浮在海上,诺第留斯号在托列斯海峡碰上了一座暗礁而搁浅了。尼摩船长用一根栏杆接通船上的电流,谁碰到它,当土著人把手放在梯子栏杆上时,他们惊恐地逃跑。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实际上,我在访问格波罗尔岛的过程中,我也不愿意”可见。由“尼摩船长冷淡地回答我”“但我的诺第留斯号一点也没有危险”“用干脆的语气说完了这些话后,尼摩船长沉着冷静,在我指定的日子,潮水把它平安地浮起来,尼摩船长博学机智。
本题考查作品的对比理解。解答时需要把握住对比点加以分析,《西游记》更富有神话色彩,《海底两万里》是科幻小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