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有过一段游历朱家角的经历,至今难忘。
上海,总是让人联想起“繁华”一词。在市郊一隅,却有着包裹繁华都市难得的桃源——朱家角。忙碌之余,只身前往。
船行在朱家角,耳边总是传来商人们不绝于耳的叫卖声,几家饭店里传来杯盏相撞时的叮咚声,游客们相谈时的欢笑声,随着攒动的人头交织在一起,谱成了一曲动人的华丽乐章。然而,最令我陶醉的,并不是这些——与市区的灯火闪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朱家角透着的典型的江南水乡的温婉气质。船桨划过水面,发出规律地“哗哗”声,船影就随着那声音缓缓前进,行驶处,两岸景色人物如展开的画轴,随着波纹,径往身后而去。水面上,时不时还会有几只水鸟扑扇着翅膀与小船擦肩而过„....这时,我原本焦躁的心也不觉随之沉浸在那一刻的美好之中。也许,再躁动不安的灵魂,此时也会回归原始的宁静,收获平静。
踱步在街边,正想得出神,我忽地被眼前一个卖冰糖葫芦的铺子所吸引,犹豫再三,终于选定了一个,铺主是一个老人,她微笑着取下那串我想要的冰糖葫芦不急不忙地用糯米纸层层包裹好,然后递到我的手上——这一切她都做得从从容容,不紧不慢。我迫不及待地接过来,撕开糯米纸,换来老人轻声叮咛:“小姑娘,不要急,慢慢来„„”是啊,既喜这宁静,“囫囵吞枣”,岂不大煞风景!
穿过幽深的青石板长巷,我怀着好奇之心,跨上了一条乌篷
船,艄公四十有余,方正的脸上刻写的是岁月的辛劳和满足。他告诉我,他是安徽人,有一子一女,白天在朱家角摇船,晚上去夜市摆摊,供养家中一双学子。他对一双儿女慢声细语的描述,是对生命繁衍不息、拔节生长的希翼。小船在摇摇晃晃时,船舱内也是忽明忽暗。就在这一摇一晃,一光一影间,时间仿佛停留,小河仿佛没有尽头。返回时,原本“云脚长毛”的天空飘起了牛毛细雨,只一会儿就迷蒙一片了,造物主用特有的大手笔再现了“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江南绝美景致,笼罩在云雾中的粉墙黛瓦,石砌古桥如仙境般飘渺,历经岁月的洗礼更显得沉稳而厚重,生动得仿若中国古典水墨丹青跃然而出。看着这细雨古桥,我想:我们浮躁的心就似这古镇,也是需要历经沧桑,才能沉淀下来,感受幸福,收获成熟。
离开时,回望朱家角,觉得这段经历使我收获颇多。 习惯了都市快节奏的我们,有时会在不经意间,迷失于充实忙碌之中。或许,那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一趟趟地铁列车,而是一叶叶乌篷小舟,缓缓载着你我,将浑身的气力卸下,放逐心灵,随着河面清澈的涟漪,摇荡、摇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