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八单元提高测试卷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八单元提高测试卷

来源:爱go旅游网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八单元提高测试卷

项目等第

班级 积累运用

姓名 阅读理解

学号 写作

得分 书写

积累运用 (25★)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5★)

1、xián yì   2、lí míng

(    ) (     )

3、hóng yùn  4、guō zào

( 

) (

)

5、yìng jiē bù xiá

(

)

二、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选项是错误的(读音错误或含有错别字)的。请在序号上打“√”。(4★)

huì

yǐn B、过瘾 lǐng B、凛冽 B、盛衰 B、大雁

jì C、嫉妒 qì C、堆砌 C、斩断 C、树梢

qiǎng D、勉勉强强xǔ

D、栩栩如生 D、质朴浅显D、不能自己

6、 A、教诲

pénr

7、 A、花盆儿 8、 A、心旷神移 9、 A、蜂窠

三、下面每道小题中,哪一个词语与加点词的意思最接近?请在序号上打“√”。(2★)

10、颤动

A、颤抖 11、烦琐

A、拖沓

B、烦闷

C、琐碎

D、锁链

B、抖动

C、振动

D、晃动

四、下面哪一个笔顺是正确的?请在序号上打“√”。2★

12、“舅”的第三笔是 A、横折

。C、横

D、竖

B、竖钩

13、“抛”的第4笔是_________。

A、撇

B、横折钩

C、横折弯钩

D、竖折

五、下面每道小题中,哪一个词语或成语填入画线处最恰当?请在序号上打“√”。(4★)

14、“飞舞的雪花_______进了破旧的汽车里,他不禁打了个寒战。”这句话中填入哪个词才能形象生动地写出寒冷的风雪无孔不入?

A、飘 B、钻 C、落 D、飞

15、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_________”的味道。

A、一知半解

B、走马观花

C、不求甚解

D、呕心沥血

16、今年是回归祖国的20周年,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不同于______了许多华丽辞藻的文字,它质朴而动人。

A、堆砌

B、堆积    C、堆放   D、堆集

17、朋友们马上_____我的错误。

A、改正

B、纠正   C、更正  

D、端正

六、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选项,请在序号上打“√”。(4★)

18、和《四季之美》原文完全一致的句子:

A、就算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B、就算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C、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D、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19、《古人谈读书》中的清代曾国藩所提及的读书方法为______。

A、心道 眼到 口到 B、谦虚好学 实事求是 C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D 有志 有识 有

20、默写古诗: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4★)

21、“苦恼”一词在朗读时,其中的“苦”要变调——接近第二声。 22、“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与“有恒者则断成诸事”的意思一样。

( (

))))

23、“我们踏着轻快的步伐和期待的心情去寻找月亮的足迹。”这句话没有语病。( 2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

阅读理解 (35★)

(一)忆读书(节选) (15★)

①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②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xǔ hǔ)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shà chà),勉勉强(qiáng qiǎng)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1.圈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3★)

从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合适的一项,并在相应的题号上打“√”。2. 作者看《三国演义》“哭”了一场又一场,是因为:(2★)A.她太喜欢里面的人物了。 C.她很感性,看到人的逝世就会哭。

B.她看得很入迷,深深地沉醉于书本中。 D.她读不下去了。

3.对第②段中“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的下列看法,你赞成:(2★)A.这句话可以去掉,句子会更简练。

B.这句话不能去掉,因为它强调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

C.这句话和上文的内容有呼应关系,点名了前后两个事例的内在联系。D.这句话是多余的,没有任何作用。

4.作者在第②段中拿《荡寇志》和《水浒传》作比较,是为了:(2★)A.体现《水浒传》的有趣

B.体现自己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C.体现读了很多书之后,会逐渐拥有评价书本的能力D.体现《荡寇志》的索然无味

5.《水浒传》和《荡寇志》哪本书是好书:(2★)A.《水浒传》是好书 C.两本书都是好书 6. 第②段主要写:(2★)

A.“我”对章回体小说很感兴趣,便又去读了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B.“我”喜欢人物性格生动的《水浒传》。

C.《水浒传》里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是为了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而勉强凑出来的。D.《水浒传》里人的数目虽然是勉强凑出来的,但人物性格生动,比《荡寇志》更吸引人。

B.《荡寇志》是好书D.难以界定它们是不是好书

(二)最大的麦穗(20★)

①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

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②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③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④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⑤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⑥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⑦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读第①段中苏格拉底说的话,提出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再联系下文,思考该问题的答案。并将提出的问题和思考的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6★)

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定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2★)

3.晓华同学读了第④段后,觉得“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写得好,就用波浪线画了下来。好在哪里?请你联系文章内容想想,帮助晓华同学把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朗读第⑥段,如果想告诉听众“最大的麦穗是在什么时间摘下的?”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么,本段中“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要读重音。(2★)

5.你认为“最大的麦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按照情节发展的线索,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60字。 (6★)

写作 (35★+5★)文题:这 ,真让我 要求:1.先将文题补充完整,使文题成为通顺的一个短句子。前一条横线上可以填事、人、景、物等;后一条横线上可以填写表示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

2.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真情实感,做到语句通顺、连贯,分段写,注意运用平时阅读中学到的描写和修辞方法来表现文章的中心,字数不少于300字。

题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