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综述2007年12月第13卷第23期 Medical Recapitulate,Dec 2007.Vol 13 No.23(中西医临床) ・ 1 887・ 平痤汤治疗寻常痤疮60例疗效观察 支 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传统医学科,北京1 00 7 30) 中图分类号:R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6—2084(2007)23—1 887—02 4治疗结果 治疗组60例,治愈43例,显效 9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 率93.3%。对照组30例,治愈11例, 寻常痤疮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皮肤慢性炎症,《外科正 宗》就有记载:“肺风、粉刺、酒渣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 酒渣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l】。笔者在近10年临床实 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两组比 较有显著差异(见表1)(P<0.0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践中应用平痤汤(自拟方)治疗门诊寻常痤疮患者60例, 观察皮肤粉刺、丘疹、脓庖、结节、囊肿的变化,同时与 治疗组 对照组 例数 6O 30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43 11 9 7 4 5 4 7 93.3 76.7 丹参酮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90例患者均为北京同仁医院皮肤性病科患者,临床症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O.01。 典型病历张某某,女,22岁颜面及胸部痤疮3年, 反复发作,近一个月来因工作紧张,睡眠减少,饮食辛辣 状及体征符合痤疮的诊断标准,依就诊断顺序随机分组。治 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性27例,女性33例, 年龄14~35岁,平均年龄23岁,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 者6年。对照组30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16~ 31岁,平均年龄20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4年。两组 吧甘之品,导致痤疮加重,表现为面颊、额部,胸部红色 丘疹,部分为脓性丘疹及散发结节,局部胀痛感,并伴有 kl干舌燥,kl腔异味,大便秘结,面色潮红,舌红苔黄厚, 脉弦滑数。此症为热毒内盛,肠胃郁积,痰瘀凝结。治宜 清热解毒,消积导滞,化瘀散结。方用:生石膏30克、生 海蛤30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夏枯草10克、 忍冬花30克、赤小豆30克、生滑石15克、浙贝10克、炒 枳壳10克、白芷5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生山甲10 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平痤汤内服,处方组成:生石膏30克、生 海蛤30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夏枯草10克、 忍冬花30克、自芷5克、生山甲10克、生滑石15克、赤 克、酒大黄10克、羚羊角粉1.2克(冲)、琥珀粉3克(冲)、 生山楂10克,上方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服上方21剂 小豆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羚羊角粉1.2克(冲 痊愈。 5讨论 服)、山楂10克、琥珀1.5克(冲服)。辨证加减:痤疮发 于颜面部加菊花10克、桑叶10克;痤疮色红,或痒疼加桑 白皮15克、杏仁10克;痤疮脓疱,根深痘大,口干便秘, 寻常痤疮是临床上常见多发难洽的慢性皮肤病,近年 来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生活水平提 加酒大黄10克、玫瑰花10克;痤疮紫红,皮肤瘀斑,烦躁 易怒,月经不调,经前腹痛去羚羊角粉、生石膏,加浙贝 10克、川郁金10克、益母草15克。每日1剂,水煎2次, 高,自然环境污染,使发病呈上升趋势。现代医学研究认 为,本病病因是雄性激素分泌亢进,皮脂分泌增多,毛囊 皮脂腺异常角化,是炎性反应的结果。中医认为[2 ,本病多 发于青春期男女,此期素体阳盛,阳盛则热,加上禀赋原 ,滤汁200mL,每服100mL,分两次口服。 对照组口服丹参酮片每日3次,每次4片,温水送服。 两组均1个月为1疗程。 形成痤疮生成的体质条件,又因饮食不节,起居失调, 五志过极等导致热自内生,成为痤疮形成的必然因素,病 位在颜面、胸、背部,与心、肺、肝、脾功能失调相关,常 3疗效标准 采用指标分解法,记录治疗前、中、后的脓疮、结节、 丘疹及粉刺数目,对病例综合评价,判断疗效。治愈:为 皮损全部消褪,痒痛消失,随访未复发;显效:为皮疹消 褪60%~80%,痒痛减轻;有效:皮损消褪30%~50%,痒 痛减轻;无效:皮疹消褪不超过30%。 见病因为:①过度思虑,辗转不寐,心肾不交,心火上扰, 灼于颜面。②肺卫不固,外感风热,营卫失和,袭于肌肤。 ③情志不舒,气血痰瘀,郁火上扰,蕴于肌肤。④饮食不 节,伤及脾胃,运化失常,内生湿热,凝结肌肤。病机为, 毒热内积,湿热互结,痰瘀凝滞。在其发病过程中,湿、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l 888・ 医学综述2007年12月第13卷第23期Medical Recapitulate,Dec 2007.Vo1.13 No.23(中西医临 痰、瘀为主要病理基础,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愈后康复 的整个过程中,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兼以行气化瘀 散结。平痤汤以生石膏、蒲公英、夏枯草、忍冬藤、紫花 地丁、白芷疏风通络、清热解毒,以赤小豆、生滑石、赤 芍、丹皮、生山楂清热利湿、活血凉血,生海蛤、生山甲、 浙贝、酒大黄消食导滞、化瘀散结,羚羊角粉、琥珀清热 利湿、宁心安神。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证明疗效肯定,无毒 副作用,可推荐临床使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忍冬花、 参考文献: [1】 罗文峰.中医学对寻常痤疮的认识[J1-中医药信息,2005,l (22):l9—21. 【2】 刘叶兰.中医对寻常痤疮病因病机机的认识[J】.河南中医, 2006,4(26):6-8. [3】 夏明静.22种抗菌消炎中药有效成分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 作用[J1-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34(6):435—436. [4】 章明美,杨小明,谢吉民,等.15种生药提取物抑制痤疮致 夏枯草、蒲公英、生山楂、丹皮、大黄、赤芍具有明显的 抗炎作用,可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肉芽含水量,紫 病菌的活性筛选[J1-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14(3): l88一l9O. 花地丁、赤芍含锌量较高,可提高治疗痤疮的疗效,为本 收稿日期:2007—09—03编辑:箫心 方的确切疗效找到药理学依据口・ 。 耳穴贴压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李 漫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耳鼻喉科,北京1 001 02) 中图分类号:R765.21;R24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码:1006—2084(2007)23—1888—02 性变应性鼻炎占13例。常年性变应性 鼻炎患者的过敏原主要有:屋尘、螨、 蟑螂、猫狗毛、霉菌等。季节性变应 性鼻炎患者的过敏原主要是春秋季花 粉。病情程度评估标准,轻度:仅有 轻度鼻部症状体征;中度:鼻症状较 变应性鼻炎为全球常见病、多发病。据曰外统计…,发 明显,伴邻近部位的不适,如中耳炎、咽炎等,生活质量 受影响;重度:除有中度的临床表现外伴有呼吸道疾病。对 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评估标准,轻度:轻度影响,不舒服, 影响情绪工作和学习;中度:影响很大,很不舒服,影响 病率约在10%~40%,且呈上升趋势,我国发病率为37.74%, 每年约有2千万人患病 ’ 。变应性鼻炎患者最烦恼的不仅有 睡眠、鼻部症状等问题,还有日常活动和社会交际限制及 情绪问题,所以变应性鼻炎不仅是个医学问题,而且是个 社会问题。必须将它看作严重的全球性缝康问题I 3_。近年 来,尽管鼻变态反应的研究和防治有了,长足进展,但变应 性鼻炎仍未得到有效控制。随着近年变应性鼻炎发病率的 不断提高,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变应性鼻炎的研 究和治疗是目前急待解决的课题。我在2004~2007年用耳 睡眠和生活;重度:严重影响,无法忍耐,情绪低落。病 情程度轻度4例,中度25例,重度5例。患者病情程度与对患 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评估基本一致。 1.2 方法 选穴:神门、过敏区、肺、脾、肾、肾上腺、 内分泌、皮质下、内鼻、外鼻。 加减法:高血压者不用肾上腺;有炎症者加屏尖。 用法:消毒耳廓后,用王不留行子贴压耳穴,每次贴 穴贴压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34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 如下。 压一侧耳廓,保留3d,下次更换另耳,每周2次。两周为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 (参照中 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 1疗程。治疗2~4周后观察疗效。 注意事项:耳廓皮肤破损及感染者禁用;严重心脏病者 禁用。妊娠禁用。 评定标准 (1997年修订,海口)。患者共34例,男性患者 l2例占35_3%,女性患者22例占64.7%。患者年龄7—68岁, 病程1-22年。其中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占21例,季节 1.3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 《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 (1997年修订,海 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