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季瓜果香。
烧瓜脆,银瓜甜,狮坞的红杏晃人眼。老家的这句谚语(当然是我现编的)道出了家乡瓜果的香甜。狮坞是村南面的一条杏花谷,满山遍野的杏花风情妖艳,藏在树叶间的杏子更是招惹着我们这群半大孩子。于是先去偷杏吃。
去狮坞偷杏,不能走谷底的大路。因为路边的高坡上,早有看坡的人。虽说是老头,可由于占据了有利地形,一个小马扎坐着,居高临下,你很难逃脱他们的视线。只能迂回作战,从毗邻狮坞的鹌鹑嵧爬上去,先占领制高点,慢慢从山顶俯摸下去,直奔早已侦察好的果实最大的大杏树,迅速爬上去,手脚利索地摘满口袋有时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和装载战利品,往往直接把杏子捣进扎进裤子的背心里。等到背心鼓鼓囊囊,实在盛不下了,或者被看坡的老头发现,大喊一声小兔崽子!这才慌忙溜下树来,仓皇逃窜别忘了还是得往山顶跑尽管跑不快,可老头从山下往上撵,就追不上了。等到爬到山顶,望着早已停在山腰的看坡人,还会恶作剧地一齐喊:有本事上来呀!
狮坞嵧有杏,鹌鹑嵧有梨。七月核桃八月梨。偷梨之前先打核桃。核桃树很光滑,核桃又往往长在树梢上,这样就很难采摘到。这个特点与梨树相似,所以想偷核桃和梨只能靠打。打核桃需要准头。用树边的石头最方便,但效果并不好。石子太小,打不着,石头太大,扔不动。有人就在家里砍好一截木头棒子,一尺长短,不粗不细,瞄准树梢扔上去,击中率高,打击面大,一下就打下好几个来。把核桃捡回去,在河边的石头上搓,磨去外皮,或者砸开吃核桃仁,或者玩耍。但手上总要留下记号的,就是两手都染黑了,那是核桃皮里的汁水造成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慢慢去掉。
吃完核桃和梨,就到了秋天。学生要放秋假,由老师领着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最盼望的是拾石榴,也就是捡山楂。不是因为热爱劳动,而是能够窨山楂了。
老师把山楂从树上打下来,学生就在树下拾。这时候,一边拾,一边就在地上抠洞,偷偷地瞥老师一眼,趁老师不注意,在地上剜一个方方正正的小坑,偷偷地把山楂埋进去,用小薄板盖好,石头上撒一层土,再做上记号这就是把山楂窨起来自然这些活动都不能让老师发现。等到周末,趁着去拦石榴的机会,再把窨子里的山楂挖出来。当然也有迷糊的时候不是找不到窨子的准确位置,就是山楂早被别人取走了。
现在想想,这样做多少有些思想不好的意思。但偷偷摸摸的刺激,却很有吸引力,总是叫人乐此不疲。
除了集体活动,我最喜欢的就是看西瓜。西瓜地就在山后坡。西瓜喜欢生土,要新垦出的山地最好。父亲在山坡上翻出新土,垒上堰墙,一条长长的西瓜桄子地就斜在了那里。瓜秧向着斜坡往上爬,堰头上间种着豆角和西红柿。地头斜竖起三角锥形的瓜屋。碗口粗的柏树干作檩条,黄麦草为瓦,里面是两块大薄板排成的石床。一盏马灯挑在伸出屋脊的柏树枝
上。瓜屋就盖成了。
坐在瓜棚下,看蜂蝶飞舞,听草虫鸣唱,闻着柏树枝的清香。这样的风景缓解着燠热,看书也特别香甜。看上一阵,感觉眼发酸了。抬起头来,对面山坡上,一群山羊正在慢慢啃草。大羯羊咩咩叫了两声,不知想对哪个美女说绵绵情话,却招来放羊老汉啪的一粒石子,准确地敲在弯曲的羊角上。这老汉,真是法海!我心里暗想。因为手里正拿着一本白蛇传,我正在看中国四大民间传说。
一个多月的暑假(那时农村学校的假期不只是寒暑假,还有麦假秋假)最佳的消磨办法就是这样度过。离校前,请老师做参谋,背回来一大书包书。我特意加上红楼和三国。因为这样的大部头平时没时间看。于是这暑假第一次把红楼梦读完一遍。如果从小学算起,这已是第四次看红楼了。前三次综合起来也不过看了三分之一。
看来,西瓜的清凉爽口,不单防暑解渴,也是重要的精神食粮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