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测试卷 (2016年秋季版新人教版)》
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 A.刘备 B.李世民 C.杨坚 D.赵匡胤 2.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是( ) A.北宋 B.南宋 C.辽 D.元朝
3.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宋太祖削弱相权的措施包括( ) A.减少宰相人数 B.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C.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D.集中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4.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造成“外州无留财”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B.设置通判
C.设置转运使 D.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 5.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
A.渴望收复幽蓟地区 B.崇武抑文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重文轻武
6.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这些受提拔的人主要来源于( )
A.开国功臣 B.皇亲国戚 C.科举考试 D.地方推荐 7.“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8.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皇权进一步加强 C.丞相权力不断加强 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9.“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 )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西汉的诸侯王 C.唐朝节度使 D.北宋的通判
10.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 )
A.宋代吸取前代教训,重文轻武 B.宋太祖重视教育 C.文人忠君思想浓厚 D.宋太祖出身文人 11.下列对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影响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C.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D.宋朝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12.“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 ) A.长安 B.临安 C.建康 D.东京
13.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14.人民法院报2016年10月8日文章:宋朝司法中的“情理法不协”及对判例的影响。下
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15.“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
材料三 “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魏泰《东轩笔录》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找出赵普建议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措施的语句。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初期治国方略,并分析其利弊。
(3)识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是怎样发展科举制的。
(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三中的现象与宋朝实行的哪一国策有关?
17.问题探究,展示交流
探究一:北宋建立的方式与西汉、唐朝有何不同?
探究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有什么背景?主要有哪些举措?这些举措对北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探究三:北宋的科举制有什么发展?科举制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1.D2.A3.C4.C5.D6.C7.D8.B9.D10.A11.D12.D13.A14.C15.A
16.1)原因: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措施: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2)方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内患。利弊:巩固了统治,保持了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使政府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下,增加了财政支出,军队战斗力低下。 (3)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4)重文轻武的国策
17.1、西汉和唐朝是通过农民起义建立的,而北宋是通过兵变建立的。
2、背景: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武将风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事情重演。
主要举措:在军事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的控制军队;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的藩镇手下的爪牙。
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但也造成重文轻武的后果。 3、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对教育的影响: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利于唐山的繁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