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概论
简答题:(21~23题供老师参考) 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有法可依;第二,有法必依;第三,执法必严;第四,违法必究。 2、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民主与法制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 第一,社会主义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确认和保障。 3、依法治国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第一,依法治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第二,依法治国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国家政治制度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
第三,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总之,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法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实现依法治国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答:实现法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有:a,维护法律的伟大权威;b,完善法律体系;c,强化民主法治;d,坚持依法行政;e,保障公正司法;f,搞好法律监督。
5、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制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答:社会主义国家法制的健全与否,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人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水平,首先,没有立法的愿望和动机,就不会有立法的活动;其次,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社会主义法律的执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再次,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作用尤为重要。 6、国际法的概念及其渊源是什么?
答:概念:国际法即国际公法,旧称“国际公法”。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渊源:指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具体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1
7、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a,国际组织是国家之间的组织,而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组织;
b,国际组织的参加者组要是国家,国际组织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得有任何的歧视;
d,国际组织是以多边条约为基础而建立的。国际组织的机构职权范围,议事程序及成员国的权利义务都应以这种创建文件为根据。 8、国家的要素有哪些? 答:a,有定居的居民; b,有确定的领土; c,有一定的政权组织; d,具有主权。 9、什么是战争法?
答:战争法是指调整战争或武装冲突中交战国之间,交战国与中立国之间关系及有关战时人道主义保护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其形式主要为国家条约和国际惯例。
10、外交代表的特权豁免主要包括什么? 答:a,人身不可侵犯; b,寓所和财产不可侵犯;
d,对接受国的刑事、民事和行政和管辖的豁免权; e,免除关税,行李免受检验。 11、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包括哪些?
答: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和规章; d,军事法规;e, 地方性法规和文章; f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g,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h, 国际条约。 12.、法的定义和法的基本特征?
答: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体现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和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以权利和义务为其内容,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一种行为规范体系。
a,法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 b, 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2
c,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并具有普遍约束力; d ,法规定人们的权力和义务。
13、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改革开发。
a,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b,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c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思想的基本点; d ,立法必须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 e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f, 保证法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14、法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法和道德都属于上层建筑范畴,都是一种规范,法与道德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法与被统治阶级的道德是相互对立的,对法来说,被统治阶级的到的是异己的力量。 a,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的趋势不同; b,两者形成的方式和表现形式不同; c,两者实施所凭借的强制力不同; d,两者调整的范围不同; e,两者在体系上也有所不同。
15、我国社会主义法适用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要求: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c,正确掌握各种规范性文件的相互关系。
原则:a,上位法的效率高于下位法;b,同位法中特别法的效率优于一般法;c,同位法中新法的效率优于旧法;d,溯及既往;e,关于“变通规定”的适用。 16、我国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①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政策
3
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④国家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和公民的私有财产。 17、我国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答:权利:①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 ③社会经济权利 ④文化教育权利
⑤妇女的权利和婚姻、家庭、母亲、儿童、老人受国家的保护 ⑥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 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③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⑤依照法律纳税。
18、根据不同标准,可把行政法规范分为哪几类?
答:①以行政法作用为标准,可分为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监督行政法; ②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性质为标准,可把行政法分为若干个部门,如经济行政法、公安行政法、司法行政法、文化行政法、教育行政法、卫生行政法等
③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可以把行政法分为行政实体法和行政程序法。 19、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①法定原则
②公正、公开原则 ③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④保障当事人权利的原则 ⑤监督制约原则 20、监督行政主要有哪些? 答: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②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
4
③人民政协的监督司法监督 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
21、什么是商检证书?它有何法律效力?
1.答:商检证书是商检机构出具的证明商品品质、数量等是否符合合同要求的书面文件,是买卖双方交接货物、议付货款并据以进行索赔的重要法律文件。按照商品的性质及检验要求商检证书主要有品质检验法、重量检验证、卫生(健康)检验证、产地证、以及根据某些国家的特殊法律或规定出具的特殊证书等。(5分)
检验证书的法律效力如下:(1)是货物进、出海关的凭证;(2)是征收或减免关税的必备文件;(3)是买卖双方履行合同义务、交接货物、结算货款的有效凭证;(4)是计算运费的凭证;(5)是进行索赔、证明情况、明确责任的法律依据。(5分) 22、《汉堡规则》对《海牙规则》的主要修订是什么? 答:其修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适用范围。 (2)承运人责任起讫。 (3)赔偿责任。 (4)货物。 (5)赔偿金额。 (6)保函。
(7)索赔与诉讼时效。 (8)管辖权。
23、GATTl994国民待遇的原则的含义、适用范围?
答:其含义是:一缔约方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方时,进口方不应直接间接地对该产品征收高于本国相同或类似产品的国内税和国内费用。(4分)
国民待遇原则仅适用于进口国对进口产品采取的不合理的国内税和国内规章方面的措施。(2分)国民待遇原则不适用于边境措施(如海关估价,通关征税手续、进出口商品检验、许可证手续)。(2分)国民待遇原则也不适用于投资措施和产品出口。(2分)
24、中国某电视机厂与日本某公司在北京拟签订一项技术转让合同。日方坚持合
5
同中有关法律适用的条文必须明确规定:“本合同适用日本法律,但日本的冲突法不包括在内。”电视机厂准备接受这一条款。如果你担任该厂的法律顾问参加谈判,你认为根据中国法律可否接受这种条款?为什么? [1990] 答:①可以接受。(1分)
②因为:A.根据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1分)B.适用法律一般是指某一国家的实体法,而不包括冲突法。(1分)
25、2.我国《民法通则》在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中规定:“不动产的所有权,④〔1〕这是一条什么类别的冲突规范? 答:这是一条双边冲突规范(1分)。 〔2〕这一冲突规范的范围和连接点是什么?
答:该冲突规范的范围是“不动产所有权(关系)”(1分); 连接点为“不动产所在地”(1分)。
26、冲突规范的含义和类型是什么?
答:含义:冲突规范是国际私法中最基本的、最主要的规范,它是在调整或处理涉及两个以上国家法律的民事关系时,指定应该适用其中哪一个国家的法律来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则。
类型:按其适用法律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①单边冲突规范;②双边冲突规范;③重叠性冲突规范;④选择性冲突规范。
27、根据《经济宪章》的规定,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的具体内容和由此权利派生的权力有哪些?
答:内容:拥有权、使用权和处分权。
派生的权利:①管理外国投资的权力;②管理和监督跨国公司的权力;③实行国有化的权力。
28、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18---320) 答:①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②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
③当事人自由处分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原则
④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监督
6
⑤社会支持起诉的原则 6.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29、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什么?(318)
答: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民事诉讼权利,保证法院查
明事实并分清是非曲直,正确地适用法律,及时办理民事案件,以确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这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地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与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30、诉的要素包括哪些?(320)
答:诉的要素指构成一个诉的必要因素。确定的当事人、诉讼标的和诉讼理由是
构成一个诉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诉讼标的是指当事人双方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诉讼理由是指提出诉讼请求的事实上和法律上的依据。
31、什么是民事诉讼的管辖?有哪几种?(322---323)
答:①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一级各人民法院之间,分工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
(包括经济案件)行使审判权的职权范围,称为管辖。
②民事诉讼管辖包括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
33、法院裁定先予执行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330)
答:①当事人之间就有关先予执行部分的权利义务关系须是明确肯定的; ②原告当事人有先予执行的申请,经法院审查确有先予执行的迫切必要; ③被告有先予执行的能力;
34、民事诉讼第一审包括哪些过程?(332---334) 答:①起诉和受理; ②审理前的准备; ③开庭审理;
7
④审结期限; ⑤诉讼中止和终结; ⑥判决和裁定。
35、行政诉讼的特征是什么?(342)
答:①行政诉讼是在人民法院主持下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
②行政诉讼的被告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原告是行政机关的相对一方;
③行政诉讼必须是法律、法规明文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行政争议案件;
④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是要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
查并作出裁判。
36、行政诉讼法特有的原则是什么?(344---345) 答:①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②合法性审查原则;
③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执行原则; ④不适用调解原则; ⑤行政损害赔偿责任原则。
37、行政诉讼当事人与行政诉讼代理人的定义是什么,各包括哪些人?(348---349)
答:①行政诉讼当事人是指因发生行政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行政诉讼,并受
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利害关系人。它包括行政诉讼的原告、被告和第三人。
②行政诉讼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当事人的授权,以备代理名义,代被代理人进行诉讼活动,行使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的人。它包括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