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消痤茶治疗轻度痤疮的临床观察

消痤茶治疗轻度痤疮的临床观察

来源:爱go旅游网
・138・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9 Jan,18(2) 对1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均采用手术治疗,术中尽量 完整地切除病灶,术后无需任何药物的辅助治疗。 本组1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均与剖宫产有关,随 着剖宫产率的增高,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渐增多。因此, ①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②剖宫产过程中不要过度擦拭宫 腔或钳刮宫腔;缝合子宫肌层时尽量不要穿透子宫内膜层;缝 合子宫切口后多余的可吸收线不再继续使用缝合腹膜或腹直 肌前鞘。③剖宫产中应尽量保护好腹壁切LI,避免术中子宫 内膜残留于腹壁,必要时术中用碘伏冲洗腹壁切口,并用吸引 器将冲洗液吸净。 [ 参 考 文 献 ]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4 [2] 苏应宽,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2版社.1998:51 明,不同时期子宫内膜种植能力不同,其次序为:月经前期> 间歇期>分泌期>经后期>早期妊娠>晚期妊娠 j。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①有腹腔产科手术史。② 术后出现腹部切口固定位置周期性疼痛。③在切口下方或周 围可扪及肿块,肿块经期增大,经后缩小,生长速度较慢。对 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只要详细询问病史, 抓住切口疼痛及切口下结节与月经关系密切这一特征,即可 正确诊断,如遇诊断困难时,可在肿物处穿刺行细胞学检查。 应注意与切口部位感染、异物或转移性瘤结节等疾病相鉴别, 切口部位感染多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有红、肿、热、痛等征象, 是术后近期并发症;异物可借助病史、B超及x线片鉴别;而 转移性瘤结节可找到原发病灶故应仔细询问病史,必要时可 利用B超、CT、磁共振成像(MRI)及针吸细胞学等协助诊断 及鉴别诊断。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均为手术切除病灶。因为1 cm以上的病灶靠药物清除比较困难,在切除病灶时,应同时 切除病灶周围的纤维组织,以保证无残留异位病灶_3 J。我院 [3] 张晓兰.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 与产科杂志,2003,19(4):253 [收稿日期]2008 08 15 痤茶 治疗 轻度痤疮的临床观察 郑定辉,杨娴 (暨南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东广州510220)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药膳对轻度痤疮调养治疗的作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 天服用消痤茶,对照组外用阿达帕林凝胶。2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皮疹情况并统计结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90%。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消痤茶能够用于治疗轻度痤疮, 且方便营养,值得推广。 [关键词] 消痤茶;痤疮;阿达帕林凝胶 [中图分类号]R0758.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09)02—0138 02 脓疱;HI度(重度)为在Ⅱ度基础上伴有结节等深在性炎症性 皮损,且皮损分布扩展至颈部、胸背部;Ⅳ度为在Ⅲ度的基础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男女青春期 的颜面部和胸背部,临床上以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 囊肿为特征,易反复发作。痤疮相当于中医学的“肺风粉刺”。 传统中医学认为面部皮肤主要为肺经与胃经所司,痤疮是由 于肺胃血热所致。《医宗金鉴-夕 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此 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 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宜内服枇 杷清肺饮,外敷颠倒散,缓缓自收功也。”传统中医对痤疮多从 肺、从热论治,一般用清泻肺胃、凉血解毒的方法治疗。笔者 2004年7月一2【)(】8年3月用消痤茶治疗轻度痤疮,取得较为 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 上皮损进一步加重,伴有囊肿和形成瘢痕。所有病例符合轻 度痤疮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 组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1.2治疗方法治疗组服消痤茶,组成为:白茅根30 g、淡竹 叶10 g、生槐花10 桑叶5 g、菊花5 g煎水代茶饮,每日服用 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局部外用阿达帕林凝胶,每 晚1次,1个月为1个疗程。2组在治疗期间均嘱尽量少进食 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油腻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注意养 成良好生活习惯。 1.1一般资料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共62例。男 1.3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皮疹消退95%以上,无新出皮 疹。显效:皮疹消退70%以上,仅有少数几个新出皮疹(一般 在5个以内)。有效:皮疹消退30%以上,仍有部分新出皮疹 (一般在10个以内)。无效:皮疹消退30%以下,并继续有较 多新出皮疹(10个以上)。 27例,女35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44岁,平均18.5岁;病 程最短2个月,最长7 a。根据Pillsbury分类法,把痤疮分为 I~Ⅳ度:I度(轻度)主要为表现在脸部散发的黑头粉刺或 炎症性丘疹;1I度(中度)为I度基础上炎症皮疹增多和伴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9 Jan,18(2) ・139・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 疮能使炎性损害均数减少74.8%,非炎性损害减少69.6%, 皮损总数减少72.1%。笔者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轻度痤疮, 总有效率为90.0%,可见,阿达帕林凝胶是较理想的药物。 本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采用Crosstabs卡方检验。 2结 果 2组疗效比较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2组总有效率无显 著性差异(P>0.05)。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传统中医对痤疮治疗多从肺、从热论治,一般用清泻肺胃、凉 血解毒的方法。根据对痤疮病因病机认识的不同,各医家在 传统治法的基础上,从肾、从血、从瘀、从痰论治,也取得很好 效果。常见的证型有:肺胃血热、脾胃湿热、阴虚内热、冲任不 调、痰瘀互结、脾虚痰湿等,但患者依从性差。笔者尝试中医 药膳治疗轻度痤疮,其中自茅根清泻肺胃尤有专长,枇杷叶、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淡竹叶清泻肺火和降泻肺气,桑叶、菊花疏散肺经风热,生槐 花清肝泻肠热。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中说:“食能排邪而安 3讨 论 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常与皮脂分泌、毛 囊管角化过度、异常菌群和炎症的产生有关。患者在青春前 期及青春期皮肤表面脂质成分的改变,与雄性激素增加有关, 其中以睾酮增加皮脂腺活性作用最强,孕酮与肾上腺皮质中 脱氢表雄酮也参与作用,后者在初期痤疮中可能起重要作 用…。对于轻度痤疮的治疗以外用药物为主,通过减少皮脂 分泌,清除皮面过多油腻,去除毛孔堵塞物,使皮脂外流通畅, 并达到消炎、杀菌、轻度剥脱、除去粉刺,防止继发感染。专家 一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还说:“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 才堪称良工。”提出用食物治病_5』。本研究的治法是饮食疗 法,与一般药物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值得提倡。 [ 参 考 文 献 ] [1]杨国亮.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 735—738 [2] 涂平.痤疮治疗新进展一中国痤疮治疗共识会推荐治疗方案 [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7):421 致认为_2],外用维A酸是痤疮的一线治疗药物,特别近年 [3] 薛筑云,杜承权,刘国红,等.阿达帕林凝胶个体化治疗寻常痤 疮的临床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4):198 来第3代维A酸类药物的出现,如阿达帕林凝胶,是轻、中度 粉刺性痤疮和炎症性痤疮的首选治疗药物。它能使角质层变 薄,粉刺溶解易被挤出或用水除去。薛筑云等_3 J认为,阿达帕 林凝胶刺激性较低,患者皮肤对此药耐受性较好,同时能明显 减少皮脂溢出。涂平等 ]学者观察到: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痤 [4] 涂平,季素珍,李冠群,等.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 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32(6):424—425 [5] 彭铭泉.中国药膳大全[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5 [收稿日期]2008—06—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62例临床观察 龚兴宏,符 晓,李用真 (湖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 组6O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鼻渊通窍饮加减,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莫西林。结果治疗组和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6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 窦炎疗效较好。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渊通窍饮;阿莫西林 [中图分类号] R076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9)02—0139—02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往往病程缠 绵,反复发作,临床上以中西医结合疗效尤为显著_1 J。笔者 2003--2007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62例,取得较满意 的疗效,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的6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 道如下。 次为颞部、顶部、枕部;有嗅觉障碍者97例。治疗组62例,男 41例,女21例;年龄(29±1.5)岁;病程(5±1.7)a。对照组 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1±1.2)岁;病程(5±1,4)a。 2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 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组122例均有流脓涕病史;有明显鼻塞史 鼻咽喉科杂志社编委会制定的标准 2]拟定。①有鼻塞、流脓 涕、头痛头闷、嗅觉下降等病史,且长达3个月者。②局部检 者101例;有头痛病史者69例,头痛部位一般以前额居多,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