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浙江省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03 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浙江省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03 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浙江省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03 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2021·杭州)(四)古诗文阅读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乙 赠从弟(其二)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①不群,征聘不就。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②弱冠,屡造其门。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后为司空③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命其

子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

(《楚国先贤传》)

【注释】①确然:刚强的样子。②魏武:曹操。③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④其子:指曹丕。 (1)阅读甲乙诗文,用诗中词语填空。

《赠从弟》中寒风“________”、冰霜“________”,可看作是对甲文“岁寒”的具体描写。 (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富有气势,请作赏析。 (3)为下列句中“就”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征聘不就________ .

⑵就家拜汉中太守________

⑶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________ A.从事 B.就职、赴任 C.完成 D.前往

(4)对丙文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弱冠,屡造其门。

理解:听闻宗世林德行而到他家(拜访)的人很多。曹操成年后,多次到他家拜访。这样写,从侧面表现了宗世林品德高尚,受人敬重。

B.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

理解:曹操不高兴,但因为自己有贤德的美名,所以对宗世林还是非常尊敬。“犹”字富有意味,表现了曹操复杂的心理。

1 / 12

(5)揣摩曹操与宗世林的对话,完成⑴⑵题。 “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 “松柏之志犹存。”

⑴朗读曹操问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为什么? ⑵借助甲乙诗文,谈谈宗世林以“松柏之志犹存”回答的妙处。 2.(2021·金华)【活动三】古代诗文阅读与赏析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一)自叹① [宋]文天祥

长安②不可诣,何故会高亭③?倦乌非无翼,神龟弗自灵④。 乾坤增感慨,身世付飘零。回首西湖晓,雨馀⑤山更青。

(选自《文天祥诗文选译》

【注释】①此诗为文天祥去元军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所作。②长安:即长安堰,在今浙江海宁西北。③高亭:高亭山,当时元军军营所在地。④神龟弗自灵:指自已自投罗网,为敌所俘。⑤雨馀:雨后。

(二)访辛弃疾

[宋]赵溍

陈同甫名亮,号龙川。始闻辛稼轩名,访之,将至门,过小桥,三跃马而三却。同甫怒拔剑挥马首,推马仆地,徒步而进。稼轩适倚楼望见之,大惊异,遣人询之则已及门遂定交。

稼轩帅淮①时,同甫与时落落,家甚贫。访稼轩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酒酣,稼轩言南北之利害,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且言钱塘非帝王居,断牛头之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之水,满城皆鱼鳌。

饮罢,宿同甫于斋中。同甫夜思稼轩沈重寡言,醒必思其误,将杀我以灭口,遂盗其骏马而逃。 月余,同甫致书稼轩,假十万缗②以济贫,稼轩如数与之。

(选自笔记小说《养疴漫笔》)

【注释】①帅淮:指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②缗:一千文为一缗。

(1)《自叹》——诗中借“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想要带兵杀敌却身陷囹圄的无奈心境。

(2)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只写词义。

文言语句 .语境推断法:“三跃马而三却”中的“却”,根据前文“跃”和后文“怒拔剑挥马稼轩适倚楼望首,推马仆地”可推断,“却”是“退却”的意思。 见之 方法借鉴 字词释义 适:①________ 成语推断法:“推马仆地”中的“仆”,可依据成语“前仆后继”中的“仆”推测同甫夜思稼轩寡:.②________ 为“倒下”的意思。 沈重寡言 .课内迁移法:“稼轩如数与之”中的“与”,根据《鱼我所欲也》中“呼尔而与假十万缗以济假:之”的“与”,可理解为“给”的意思。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 / 12

贫 ③________

遣 人 询 之 则 已 及 门 遂 定 交 (4)根据相关提示,补全下面表格内容。 稼轩言南北之利害,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 ——《访辛弃疾》 (5)笔记小说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和虚构成分,请从文中找出一例简要分析。

(6)《自叹》中文天祥之所叹,与《访辛弃疾》中辛稼轩、陈同甫之所谈“意似而情非”,请对其中的相同之“意”和不同之“情”加以分析。

3.2021年是徐渭诞辰500周年,相关部门打算修葺徐渭故居青藤书屋,设计组在拟订植物造(2021·绍兴)景方案时搜索到下文。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长物志卷二 花木 [明]文震亨①

弄花一岁,看花十日。故帏箔②映蔽,铃索护持,非徒富贵容也。第繁花杂木,宜以亩计。乃若庭除槛

..

畔,必以虬枝古干,异种奇名,枝叶扶疏,位置疏密。或水边石际 , 横偃斜披;或一望成林;或孤枝独秀。草木不可繁杂,随处植之,取其四时不断,皆入图画。又如桃、李,不可植于庭除,似宜远望;红梅、绛桃,俱借以点缀林中,不宜多植。梅生山中,有苔藓者移置药栏,最古。杏花差不耐久,开时多值风雨,仅可作片时玩。蜡梅,冬月最不可少。他如豆棚、菜圃,山家风味,固自不恶。然必

辟隙地数顷别为一区若于庭除种植便非韵事。更有石磉④木柱,架缚精整者,愈入恶道。至于艺兰栽

菊,古各有方。时取以课园丁,考职事,亦幽人之务也。志《花木第二》。

【注释】①文震亨:文征明曾孙。文家对花木造园等颇有研究,文征明有两方印章一刻“辛夷馆”一刻“玉兰堂”。②箔:帘子。③铃索护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记:天宝初,宁王日侍,好声乐,风流蕴藉,诸王弗如也。至春时,于后园中,纫红丝为绳,密缀金铃,系于花梢之上。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吏掣铃索以惊之,盖惜花之故也。诸宫皆效之。④磉:柱下的石墩。

........

(1)根据词句的结构和语境推敲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位置疏密________

②水边石际________

③艺兰栽菊________

④课园丁,考职事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横线处断句。

然必辟隙地数顷别为一区若于庭除种植便非韵事。

..

(3)结合注释 , 推测文中画波浪线句作者的未尽之意,补写于横线上。 故帏箔映蔽,铃索护持,非徒富贵容也,亦是________

(4)关于花木种植,此文有哪些方面的经验可供设计组学习?仿照示例归纳。 种植的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青藤书屋如果遵循文震亨的审美观修葺,会出现类似《暮春归故山草堂》一诗中的花木景观吗?请结合诗、文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最能表现 辛弃疾政治抱负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3 / 12

暮春归故山草堂 [唐]钱起

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①谷口:故山草堂之所在。 4.(2021·湖州)文言文阅读。

《范文正公文集》叙(节选)

[宋]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①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日:“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

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② , 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③ , 则已私识之矣。

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④ , 始识公之仲子⑤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⑥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遺藁⑦见属⑧为叙。又十三年,乃克⑨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⑩之愿也哉!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注释]①总角:指童年。②韩、范、富、欧阳: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③了:懂得,明白。④许:今许昌。⑤伸子:次子。下面的彝叟为范之三子,德孺为第四子。⑥同僚:同事。⑦藁:同“稿”,诗文草稿。⑧属:同“嘱”。⑨克:能够。⑩畴昔:过去,从前。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________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________

.........

③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吾 得 其 为 人 盖 十 有 五 年 而 不 一 见 其 面 岂 非 命 欤!

(3)为深入理解作者对范仲淹的感情,某同学提出了下面四个问题。请问,哪一个问题是最有价值的? (填字母)

A.韩琦、富弼、欧阳修是怎样的人?

B.乡先生最初为什么不愿回答苏轼的问题?火月

C.苏轼“从旁窃观”《庆历圣德诗》),是不是不够光明磊落?

D.苏轼写自己与范仲淹三个儿子相识,为什么不合在一起写 ,而要一次一次分开写?

(4)下面这句话是省略句。用现代汉语翻译时,你会在空白处补上什么内容?从备选项中选择一项,并简述理由。

▲ 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备选项:A.他们 B.我

4 / 12

(5)上文是《<范文正公文集>叙》全文的上半部分。根据你对苏轼的了解和上文的感情基调,结合范仲淹的诗词文章,推测下半部分可能会写哪些内容。 5.(2021·温州)

题灯上人①竹卷 [明]李流芳

往岁己酉北上,舟过莲泾,访双林上人于积善庵,出所画竹卷属余题字。以后每经吴门,数欲过庵中而不果。盖不见上人者,六年矣。幽窗净几,薰③茗相对,今日如复理⑧梦中也。

上人屋后有美竹千竿,净绿如拭,今遂化为乌有。而上人笔墨乃益进,新枝古干,披展森然,如见真竹,岂此君⑤神气都为上人摄尽,不复生理⑥耶?冁然⑦一笑,遂题其后。甲寅清和月。

(选自《明清散文赏奇》)

[注释]①灯上人:即文中双林上人。上人,对和尚的尊称。②李流芳:字长蘅,明代著名画家,擅长题画。黄宗羲评价“长蘅无他大文,其题画册,潇洒数言,便使读之者如身出其间,真是文中有画也”。③薰:指薰香。④复理:重温。⑤此君:指竹。⑥生理:生机。⑦冁(chǎn)然:笑的样子。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数欲过庵门而不果 ________

②而上人笔墨乃益进________

(2)以下两个批注引用黄宗羲的评价。你认为这两个批注恰当吗?选择一处,结合句子和批注加以评析。

①上人屋后有美竹千竿,净绿如拭(批注:文中有画也) ②新枝古干,披展森然,如见真竹(批注:如身出其间)

(3)作者最后“冁然一笑”,意味丰富。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品析。 (4)根据表格,完成任务。 解释加点词,理解句意 .③ 出所画竹卷属余题字(属:________) .②冁然一笑,遂题其后(遂:________) 6.(2021·宁波)(三)文言文阅读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西湖念语① [宋]欧阳修

探究 ③灯上人让作者为他所画竹卷题字,作者题其所画竹卷。从两人的交往中,你感受到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结合文章内容作答。________ 5 / 12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②。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③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注释】①此文写于欧阳修辞官退休流连颍州西湖山水之时。②高会:盛大的宴会。③傍,同“旁”。 (1)下面是“胜”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你结合所学,推测词义演进脉络,填写义项。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鸣 蛙 暂 听 安 问 属 官 而 属 私 曲 水 临 流 自 可 一 觞 而 一 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

(4)【甲】【乙】两文中的“闲人”布一多内涵。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7.(2021·台州)(五)文言文阅读

沈怀清勘案 [清]徐承烈

绍兴沈怀清先生,名嘉征,由巡检①任至臬司②中。居官廉干和平,故自下僚③游历大位。 公任江西浮梁令时,曾暂著某县篆。适城中常被盗,公履任后严缉之。凡城门出入者,皆盘诘焉,而绝无影响。一日大雪崩腾,暑后有三层楼最高,可俯瞰山川城市。公治酒邀友至上层赏之。见城中

万屋比栉,皆被雪漫,惟一家平屋数间,无片雪凝积,而微见烟起。公异之,使人踪迹其处,则邑中巨室也。主人远宦北方,携眷以往,楼屋厅堂悉皆封闭,而留一仆居门首守之。公疑其为盗薇,集兵

..

役围其前后,入而搜之。至无雪之屋,果群盗潜伏焉。盖伙盗甚众。感突烟起而动人疑,因就地作数灶,以供饮煮。屋低人众兼之火气上冲是以营不积聚遂群获之。搜出赃物无算。有跳屋而遇者,悉为

邻佑所禽。公讯之,则盗贿其家守门之仆,借屋以为巢穴。食物皆托其代购。群盗日惟高卧,夜则出劫,邑中富饶之家,无得免者,已数月矣。因公履任后,查缉严甚,不敢出城,而人初不料其高于此处也,遂悉置之法。

(选自《听雨轩笔记》)

[注释]①巡检:县级负责社会治安的官员。正九品。⑦臬司:主管一省司法的官员,正三品。③下僚:职位低微的官吏。

(1)根据来不及格提示的方法,点词。

6 / 12

解释 ________ ________ (填序号)文言词句 .⑴万屋比栉 .⑵因就地作数灶 ⑶果群盗潜伏.焉 ⑷悉为邻佑所.禽 方法 .参考成语法:比翼双飞 查阅词典法:①接近,靠近,趋向:②完成,达到:③即使。 .课内迁移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 ________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屋低人众兼之火气上冲是以营不积聚遂群获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公异之,使人踪迹其处,则邑中巨室也

(4)沈怀清“由巡检仕至臬司”,在仕途上能这样快速升迁是偶然的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8.(2021·丽水)学校文学社将举办“竹文化探秘”文学沙龙。 苏老师提供了阅读文本,同学们提出了相关问题,请你参与讨论。

(一)墨君堂记 (宋)苏轼

见人相与号呼者,贵之则曰公,贤之则曰君,自其下则尔、汝之。虽公卿之贵,天下貌畏而心不服,则进而君、公,退而尔、汝者多矣。独王子猷谓竹君,天下从而君之无异辞。今与可①又能以墨象君之形容,作堂以居君,而属余为文,以领君德,则与可之于君,信厚矣。

与可之为人也,端静而文,明哲而忠,士之修洁博习,朝少磨治洗谁,以求交于与可者,非一人也,而独厚君如此。君又疏简抗劲,无声色臭味,可以娱悦人之耳目鼻口,则与可之厚君也,其必有以贤君矣,世之能寒燠②人者,其气焰亦来至若雪霜风雨之切于肌肤也,而士鲜不以为欣戚③丧其所守。自植物而言之,四时之变亦大矣,而君独不顾。虽微与可,天下其孰不贤之?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贤。雍容谈笑,挥洒奋述而尽君之德。雅壮祜老之容,被折偃仰④之势。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⑤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与可之于君,可谓得其情以尽其性矣。虽不足以知君,愿从与可求君之昆弟子孙族属朋友之象,而藏于吾室,以为君之别馆云。

(选自《苏轼文集》)

7 / 12

(二)墨君堂 (宋])文同

嗜竹种复画,浑如王掾⑥居。 高堂倚空岩,素壁交扶疏。 山影覆秋静,月色澄夜虚⑦ 萧爽只自适,谁能爱吾庐?

(选自《中华竹韵》)

【注释】①与可:文同,字与可,宋代画家、诗人。称竹为“君”始于王子猷,称墨竹为“墨君”则是文同的首创。文同是苏轼的表兄,苏轼的墨竹师从文同,两人情高谊雅,有不少酬和的诗文。②寒燠(yù):寒冷与温暖。③欣戚:欣喜和悲伤。④偃仰;俯伏仰起。⑤荦(luò)确:怪石嶙峋的样子。⑥王掾:即王徽之,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曾借别人的住宅居住,令种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天下从而君之无异辞 旦辞爷娘去 ..B.信厚矣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C.虽微与可,天下其孰不贤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D.余虽不足以知君 不足为外人道也

(2)文章为什么对竹情有独钟?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子中“独”的含义予以回答。 ①而独厚君如此。 ②而君独不顾。

③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贤。

(3)《墨君堂记》全文对竹以“君”相称,作者仅仅是在写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墨君堂》一诗尾联有深意。“萧爽”一语双关,既写环境特点,又写作者心境,那么“谁能爱吾庐”是在向谁发问?请结合诗文,谈谈你的理解。

(5)毕业在即,文学社准备给右边的《墨竹图》加上题跋,印在毕业纪念册的扉页上,以示赠勉。你选 下面哪个句话作为题跋? 请简述理由。 A.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 B.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 C.群居不倚,独立不惧。

二、诗歌鉴赏(共2题;共12分)

9.(2021·湖州)古诗阅读。

碛中作① [唐]岑参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醉里送裴子赴镇西③ [唐]岑参 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 (选自《高适岑参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8 / 12

走马西来欲到天② , 辞家见月两回圆。 醉后未能别,待醒方送君。

[注释]①这首诗是岑参赴安西途中经过大沙漠时所作。碛(qi):沙漠。②天:形容极西的地方。③镇西:安西大都护府。

辛文房评价岑诗超越“常情”。任选上面一首诗歌,从内容、情感等角度,分析其超越“常情”的体现。 10.(2021·宁波)(四)古诗阅读

【甲】 子夜昊歌·秋歌 [唐]李白 衣声①。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释】①捣衣声:用木棒捶打丝织品或衣物发出的声音。②砧声:这里指捣衣声。 (1)【甲】[乙】在意象选择上有相同之处,都用了________、________、捣衣声等。 (2)【甲】【乙】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说明。

【乙】 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 [元]周德清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②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9 / 12

答案解析部分

一、文言文阅读

1.【答案】 (1)瑟瑟;惨凄

(2)用“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用两个“一何”加以咏叹,富有气势,突出对松的赞美。 (3)B;D;A (4)A

(5)⑴示例1:适合用自信的语气。曹操位高权重,认为宗世林应该会愿意结交。 示例2:适合用嘲讽的语气。曹操介意当初被拒,现在身居高位,借机嘲讽。

⑵松柏傲雪凌霜,具有刚直的气节。宗世林借此表明自己清高自守的品性,又表达了拒绝结交的态度。 2.【答案】 (1)倦鸟;神龟 (2)恰好,正好,刚好;少;借 (3)遣人询之/则已及门/遂定交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示例:“始闻辛稼轩名,访之,将至门,过小桥,三跃马而三却,同而怒拔剑挥马首,推马仆地,徒步而进这一细节描写夸张成分浓厚,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和虚构成分,写出了陈同甫的侠士风度。 (6)三人均为南宋爱国文人,诗文中流露出他们收复国土,报效国家的共同意愿;《自叹》表现了文天祥为敌所俘,“身世飘零”的悲凉之感及期待回到故都,重振山河的复杂心情;而辛稼轩与陈同甫生性豁达,相与谈天下事,指点江山,富有壮志豪情。 3.【答案】 (1)稀,稀疏;边,边际;种植;考核

(2)然必辟隙地数顷/别为一区/若于庭除种植/便非韵事。 (3)惜花之故也(意思相近即可) (4)花木的品种;种植的位置;花木的搭配

(5)诗中写到“辛夷花尽杏花飞”“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展示了“四时不断,皆人图画”的花木景观。诗中故山草堂选择花木品种、按照花时搭配种植、关注种植位置等符合文震亨的审美观,所以类似的花木景观可能会出现在青藤书屋。 4.【答案】 (1)以.....为奇;已经;遗憾

(2)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 (3)D

(4)选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若是出自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人之口,就表明不仅作者以此为憾,他们也引以为憾,正面和侧面一起写,足见遗憾之深。同时,此句中的“子”,是“您”的意思,选B的话,就不符合逻辑。

(5)示例:内容一:赞颂范仲淹的爱国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对拥有远大政治抱负又“敬爱”范仲淹的苏轼而言,应该会写进下半部分。内容二:赞颂范仲淹的功业。范仲淹曾担起保卫边疆的重任,写下“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诗句,表达了“燕然勒功”的愿望,对渴望建功立业的苏轼来说,会将赞颂范仲淹的功业写进下半部分。内容三:共情乐观的人生态度。苏轼一生中,被贬多次,但他都能调整心态、豁达乐观,这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相似。所以,这也可能写进下半部分。

10 / 12

5.【答案】 (1)实现;更加

(2)示例1:我选①,我认为恰当。批注“文中有画”指文字有画面感;句子则通过数量词“千竿”、颜色词“净绿”等,从视觉的角度营造出一个绿意盎然的竹林世界,使读者赏心悦目,好像走入画面。所以这一批注是恰当的。

示例2:我选②,我认为恰当,批注“如身出其间”是说好像从画中走出来的感觉;句子描写灯上人所画之竹干古老,枝新绿,披散展开来一片茂然生机,给人一种“如见真竹”的感觉,读者读此句仿佛置身其中,读罢则好像从画中走出来一般。所以这一批注恰当。

(3)作者多年后与灯上人重逢,见其所画竹卷“新枝古干,披展森然”,有如真竹,作者的笑是对友人画技精进的佩服和赞许;作者于六年后终于再见友人,两人对坐重温品茗谈画的时光,作者的笑是对清雅生活的满足;作者见友人画竹如真,调侃是灯上人吸收了后院竹子的精华,作者的笑流露出人生有知音的喜悦。

(4)通“嘱”,嘱托;于是,就;作者与灯上人以画作诗文互相酬和,他们在幽窗净几旁,薰香品茗相对而坐,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高雅人生志趣的追求。两人一个嘱托为其画卷题字,一个欣然题字,无需多言,却心领神会,有着心灵的默契,体现他们对淡然的知音关系的人生追求。 6.【答案】 (1)(1)胜过,超过;(2)美好,优美; (2)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

(3)①哪个晚上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②虽然良辰美景,本来大多见于盛大的宴会。但是清风明月,幸好属于闲人。

(4)①清闲之人。苏轼和欧阳修,一个被贬,一个辞官退休,这样的处境使他们有时间走进自然,亲近清风明月。

②恬适之人。苏轼因心境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欧阳修“并游”“独往”“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留恋于山水间,自得其乐。

③旷达之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的“但”字显示了苏轼在逆境中的旷达。欧阳修辞官之后,“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心无挂碍,平和旷达。 7.【答案】 (1)挨着、靠近;①;于此,在其中;同“擒”,捉拿 (2)屋低人众/兼之火气上冲/是以雪不积聚/遂群获之

(3)沈怀情对此感到奇怪,派人追寻踪迹到这个地方,发现这是县里的大户人家。

(4)不是偶然,沈怀清为官尽职严明,履任后严缉盗贼,使之不敢出城,他有敏锐的观察力,治酒邀友赏雪时,见城中一屋无片雪凝积,微见烟起,就觉察到异常,他有准确的对断力和很强的指挥能力,当他得知这是县里的大户人家,而主人又远在北方时,就判断这些房屋已经成为盗贼聚集的地方,立刻派人包围、搜查,并将盗贼捉拿归案,这些都是沈怀清能快速升迁的原因。 8.【答案】 (1)C

(2)①因为竹不为取悦他人而存在,具有独立的气节与品格; ②因为竹四季不变,凌霜傲雪,具有坚贞的品性; ③因为文同真正懂竹,能画出竹特别的姿态和精神、

(3)不仅是在写竹。苏轼全文对竹以“君”相称,歌颂了竹子不畏严寒酷暑永葆青翠本色的高尚品质,同时

11 / 12

借竹喻人,是对文同卓尔不群精神的赞美,也是对坚贞独立人格的歌颂。

(4)示例:“谁能爱吾庐”既是作者自问也是在向世人发问。“吾庐”因竹而素雅、静虚,爱吾庐”就是爱竹子,爱竹子那样高洁的品格,这是作者的自问,也是作者对自己竹屋生活满杯喜爱的诗意表达。然而世上知音难求,所以作者也向世人发问,能在同斗精神层面上与之对话,真正知竹、懂竹的人有几个 (5)【示例1】我选A。这句话的意思是:以风雪凌厉来表现它的操守以崖石嶙峋来表现它的气节。用“风雪\"和“崖石”来写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竹子坚贞的气节。它勉励我们即使在严酷的环境中,也要坚强地生活。

【示例2】我选B.这句话是说竹在气候适宜的时候(得志时),长得茂盛而不骄横}气候环境恶劣时(不得 志时),虽然瘠瘦却不凋敝。它勉励我们在得意时不要骄傲,失意时也不要丧气。(不因得失而或喜或悲)【示例3】我选C。这句话是说竹子丛生时互不倚靠,独立时也毫无惧色。这勉励我们,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保持自己的个性,独立自强。 二、诗歌鉴赏

9.【答案】 示例(1):《碛中作》:这是一首边塞诗。“欲到天”写出边塞离家之远,“辞家见月两回圆”表明诗人对故乡、亲人思念之殷切。但诗人不作“常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远离亲人、无处可宿的现实中,在无边无涯的荒凉大漠中,用“走马西来”的形象、“平沙万里”的阔大,表达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 示例(2):《醉里送裴子赴镇西》:这是一首送别诗(边塞诗)。诗中写自己在饯行的宴席上喝醉了酒,可见诗人满怀惜别的情意。但诗人不作儿女情长,着力描绘了裴子扬鞭策马,直上天山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裴子勇往直前、奔赴边疆的爱国热忱。这也是诗人自己的勃发的诗情。可见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

10.【答案】 (1)月;秋风(风) (2)同:都表达了一种思念之情。

异:【甲】还表达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乙】则还有一种游子客居他乡的羁旅之苦。

12 /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