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属于相对比的是:( )(1分)
A医护比
B血型构成比 C某病的患病率 D某医院的治愈率 E某病的治疗率
2.单因素设计多样本计量资料比较,当分布类型不清时选择:( )
A t检验 B Z检验 C H检验 D χ2检验 E F检验
3.方差的应用条件是: (1分)
A 等比数据
B 正态分布数据 C 分类数据
D 偏态分布数据 E 分布不明数据
4.在两均数t检验中,其备择假设为:( )(1分)
A 两个总体均数不同 B 两个样本均数不同 C 两个总体均数相同 D 两个样本均数相同
E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相同
5.下列哪组数据宜用中位数描述集中趋势( )(1分)
A对称分布数据 B正态分布数据 C偏态分布数据 D分类数据 E抗体滴度数据
6.可以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特征的指标是:( )(1分)
A 均数和中位数 B 均数和标准差 C 均数和极差 D 中位数和方差 E 几何均数和标准差
7.频数分布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 )(1分)
A统计量与参数
B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 C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D样本标准差与总体标准差 E样本与总体
8.方差的应用条件是: ( )(1分)
A 等比数据
B 正态分布数据 C .分类数据 D 偏态分布数据 E 分布不明数据
9.比较20头河马体重和20只小白鼠体重两组数据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 )(1
分)
A变异系数 B方差 C极差 D标准差
E四份位数间距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分)
A 计算相对数时要有足够数量的观察单位 B 应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合计求合计率或平均率 C 相对数的比较应注意可比性
D 内部构成不同的率相比,应进行率的标准化 E 应用样本率的大小可以直接估计总体率有无差别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分)
A 测定正常成年女性血小板数所得资料是计量资料 B 统计工作步骤中最重要的是分析资料
C 概率是描述某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指标 D 样本一定具有随机性 E 样本的统计指标称为参数
12.从一个呈正态分布的总体中随机抽样,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别被称为:
A 系统误差 B 个体差异 C 过失误差 D 抽样误差 E 测量误差
13.在直线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b的绝对值越大: ( )
A 所绘散点越靠近回归线 B 所绘散点越远离回归线 C 回归线对x轴越平坦 D 回归线对x轴越陡
E 回归线在y轴上的截距越大
14.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原则是各观察点:( )
A 距回归直线的纵向距离相等
B 距回归直线的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C 距回归直线的垂直距离相等
D 距回归直线的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E 以上均不正确
15.置信区间估计的可信度是指: ( )(1分)
A
Bβ C1- D 1-β E1--β
16.下列属于离散型概率分布类型的是:( )(1分)
A正态分布 BF分布 C二项分布 Dt分布 E卡方分布 17.进行四个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如果χ2
,检验水准=0.01,
可推断:( )(1分)
A 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B 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 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D 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E 有三个样本率不相同
18.统计量是指:(1分)
A 由样本数据计算的指标 B 由总体数据计算的指标 C 由多个总体数据计算的指标
D 由一个样本和一个总体数据计算的指标 E 由观察对象计算的指标 19.单因素方差分析也称为:(1分)
A two-way anova
B 拉丁方设计方差分析 C one-way anova D 析因设计方差分析 E 正交设计方差分析
20.调查某疫苗在儿童中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1000名易感儿童中进行接种,经一定时间后从中随机抽取300名儿童做效果测定,得阳性人数228名。若要研究该疫苗在该地儿童中的接种效果,则: (1分)
A 该研究的样本是1000名易感儿童 B 该研究的样本是228名阳性儿童 C 该研究的总体是300名易感儿童 D 该研究的总体是1000名易感儿童 E 该研究的总体是228名阳性儿童 21.单向等级资料的比较宜用: ( )(1分)
A t检验 B 秩和检验 C F检验
D 四格表卡方检验
EZ检验
22.从一个呈正态分布的总体中随机抽样,样本与总体的差别被称为 (1分)
A 系统误差 B 个体差异 C 过失误差 D 抽样误差 E 测量误差
23.引起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 )(1分)
A 疾病状况 B 健康状况 C 后天因素 D 个体变异 E 营养状况 24.根据以往经验,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率为0.01,在某地随机抽查400名新生儿,至少有4人异常的概率为:( )(1分)
A P(1≤X≤4) B 1-P(X≤3) C P(X≤4) D 1-P(X≤4) E 1-P(X≥4)
25.在同一总体随机抽样,其他条件不变,样本含量越大,则总体均数的95%置信区间:( )(1分)
A 越窄 B 越宽 C 越可靠 D 越稳定 E 不一定
26.可以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特征的指标是:(1分)
A 均数和中位数 B 均数和标准差 C 均数和极差
D 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 E 几何均数和标准差 27.当自由度时,t0.05值( )(1分)
A≠l.96 B<1.96 C=1.96 D>1.96 E=2.58
28.可以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特征的指标是:( )(1分)
A 均数和中位数 B 均数和标准差 C 均数和极差
D 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
E 几何均数和标准差
29.正态曲线下μ±2.58σ范围内的总面积为:
(1分)
A99% B95% C97.5% D 47.5% E90%
30.CV的特点之一是: (1分)
A 为绝对数
B 用于不同单位数据变异度比较 C 有量纲指标 D 用倍数表示 E 用万分率表示
31.描述某病患病率的逐年变化趋势,宜用:( )(1分)
A 直条图 B 普通线图 C 百分直条图 D 箱式图
E 半对数线图
32.两变量Spearman相关分析的条件是: ( )(1分)
A 数据呈正态分布 B 数据呈非正态分布 C Y为正态分布 D X为正态分布
E X与Y均为正态分布 33.进行四个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如果χ2≥推断:(1分)
A 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B 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 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D 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E 有三个样本率不相同 34.假设检验的目的是: (1分)
A 检验参数估计的准确度 B 检验样本统计量是否不同
C 检验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D 检验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E 以上都不同
,检验水准=0.05,可
35.四格表资料的
A不一定等于1
检验的自由度: ( )(1分)
B一定等于1 C等于格子数 D等于格子数-1 E等于样本含量-1
36.算术均数适用于( )(1分)
A正态分布资料 B偏态分布资料 C对数正态分布资料 D分布类型不明的资料 E以上都不是
37.下列属于必然事件的是: (1分)
A 三胞胎出生 B 双胞胎出生 C 考试不及格
D 飞机常出重大事故 E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
38.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能治愈病人,则会发生的情况是:(1分)
A 该病患病率增加 B 该病患病率减少 C 病发病率增加 D 该病发病率减少
E 该病患病率和发病率均不变
39.统计工作的四个基本步骤为:( )(1分)
A 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B 设计、搜集资料、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C 设计、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表达资料 D 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E 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表达资料
40.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是指( )
A两样本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 B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
C两样本和两总体均数的差别都具有实际意义 D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有差别 E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
41.四个样本率作比较,2>20.01(3),可以认为( )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E样本率与总体率均不相同
42.数据集4.5,3,2.5,5.5,8,1,其中位数为: ( )(1分)
A2.5 B3.75 C3
D4.5 E5.5
43.假设检验的把握度是指(1分)
A Bβ C1- D1-β E1--β
44.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其中属于连续数值变量的是(1分)
A 身高 B 民族 C 职业 D血型 E 学历
45.四分位数间距的应用条件是: ( )(1分)
A 偏态分布数据 B 正态分布数据 C 等级数据
D 圆形分布数据 E 对称数据
46.对于正偏态分布的的总体,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时, 样本均数的分布近似为( )
A正偏态分布 B负偏态分布 C正态分布 Dt分布
E标准正态分布
47.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其中属于有序分类变量的是:( )
A学历 B民族 C职业 D血型 E身高
48.统计推断的主要内容为:(1分)
A 统计描述与统计图表 B 区间估计和点估计 C 统计预测与统计控制 D 参数估计与统计预测 E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49.四格表资料的
检验的自由度: (1分)
A 不一定等于1 B 一定等于1 C 等于格子数 D 等于格子数-1
E 等于样本含量-1
50.在直线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b的绝对值越大: (1分)
A 所绘散点越靠近回归线 B 所绘散点越远离回归线 C 回归线对x轴越平坦 D 回归线对x轴越陡
E 回归线在y轴上的截距越大
51.在两均数t检验中,其无效假设为(1分)
A两个总体均数相同 B两个总体均数不同 C两个样本均数相同 D两个样本均数不同 E以上都不对
52.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常数后: (1分)
A 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 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 两者均不变 D 两者均改变 E 以上都不对
53.对于单因素多水平设计,在选择方差分析时,以下哪个条件不需要考虑?
A 各组总体方差是否相同 B 各组均数是否相同
C 各组资料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D 各组资料是否相互 E 以上都需要考虑
.标准正态曲线下,z值从-1.96到+1.96的区间面积占总面积的:( )
A 5.0 % B 45.0 % C 90.0 % D 95.0 % E 99.0 %
55.单向等级资料的比较宜用(1分)
At检验
B秩和检验 CF检验
D四格表卡方检验 EZ检验 二、多选题()
1.描述一组正态分布资料变量值的指标一般可以用( )(3分)
A算术均数 B方差 C几何均数 D标准差 E中位数
2.统计表的基本构成有( )(3分)
A标题 B标目 C数字 D线条 E备注
3.编制频数表时, 正确的作法是:( )(3分)
A 先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B 组段间不得重叠 C 常用等距分组
D 极差等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E 分组数越少越好
4.非参数检验的常用方法有:(3分)
A Kruskal-Wallis 检验 B Mann-Whitney 检验 C M检验 D F检验 E H检验
5.关于相对数的用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分)
A 计算相对数时要有足够数量的观察单位
B 应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分别合计求合计率或平均率 C 相对数的比较应注意可比性
D 内部构成不同的率相比,应进行率的标准化 E 应用样本率的大小可以直接估计总体率有无差别 三、判断()
1.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为一条曲线。(√)
2.观察某人群的血型,以人为观察单位,结果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是有序分类资料。(×)
3.数量上有联系的两个变量一定有因果关系。 (× ) 4.如果理论上A药确实有减肥作用,但在一次临床试验中,它的降低体重值和安慰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样本量太小。( √) 5.在直线回归分析中,要求应变量服从正态分布。(√)
6.两均数的差别作统计检验,若可作方差分析,则也可作t检验。(√ ) 7.如果理论上A药确实有减肥作用,但在一次临床试验中,它的降低体重值和安慰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样本量太小。(√) 8.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为一簇曲线。(×)
9.总体与样本的划分是相对的,一个研究中的样本可能是另一个研究中的总体。( √)
10.在进行三组均数的方差分析中,若检验的结果为P=0.015,则结论为三个总体均数都不相等。( ×)
11.医学统计工作的第一步是整理资料。(×)
12.如显著性检验的结论为A组均数大于B组,P=0.0021,这时P表示该结论犯错误的可能性的大小。(√ )
13.从总体中抽出一部分个体就构成一个样本。(× )
14.卡方检验可进行多个率或构成比的比较。(√ )
15.假设检验只回答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而不能回答所比较事物的实际差别。(√ )
一、单选题()
1.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是指( )
A两样本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 B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
C两样本和两总体均数的差别都具有实际意义 D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有差别 E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 2.方差的应用条件是: ( )(1分)
A 等比数据
B 正态分布数据 C .分类数据 D 偏态分布数据 E 分布不明数据
3.四分位数间距等于( )(1分)
AQ2-Q1 BQu-QL CQ3-Q2 DP95-P5 EP50-P25
4.同一组数据,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关系是:
A 两者相等
B 前者大于后者 C 后者大于前者 D 不一定
E 随样本例数不同
5.同一组数据,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关系是:
A 两者相等
B 前者大于后者 C 后者大于前者 D 不一定
E 随样本例数不同
6.四个样本率作比较,2>20.01(3),可以认为( )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E样本率与总体率均不相同
7.均数±1.96×标准差计算的是:( )
A95%的参考值范围 B99%的参考值范围 C95%的置信区间
D99%的置信区间 E90%的置信区间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分)
A 计算相对数时要有足够数量的观察单位 B 应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合计求合计率或平均率 C 相对数的比较应注意可比性
D 内部构成不同的率相比,应进行率的标准化 E 应用样本率的大小可以直接估计总体率有无差别 9.引起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1分)
A 疾病状况 B 健康状况 C 后天因素 D 个体变异 E 营养状况
10.频数分布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 )(1分)
A统计量与参数
B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 C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D样本标准差与总体标准差 E样本与总体
11.经双侧两样本t验,若P<0.05,则对应的结论是:( )(1分)
A 两总体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B 两总体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 两样本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D 两样本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E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对于单因素多水平设计,在选择方差分析时,以下哪个条件不需要考虑? ( )
A 各组总体方差是否相同 B 各组均数是否相同
C 各组资料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D 各组资料是否相互 E 以上都需要考虑
13.两样本均数比较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以( )所犯第二类错误最小。
Aα=0.05 Bα=0.01 Cα=0.10 Dα=0.02 Eα=0.15 14.进行四个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如果χ2≥推断:
A 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B 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 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检验水准=0.05,可
D 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E 有三个样本率不相同
15.减少抽样误差的有效途径是: (1分)
A 增大样本含量 B 控制随机测量误差 C 避免系统误差 D 减少样本含量 E 以上都不对
16.算术均数适用于( )(1分)
A正态分布资料 B偏态分布资料 C对数正态分布资料 D分布类型不明的资料 E以上都不是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分)
A 测定正常成年女性血小板数所得资料是计量资料 B 统计工作步骤中最重要的是分析资料
C 概率是描述某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指标 D 样本一定具有随机性 E 样本的统计指标称为参数 18.四格表资料的
检验的自由度: (1分)
A 不一定等于1 B 一定等于1 C 等于格子数 D 等于格子数-1 E 等于样本含量-1
19.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主要区别是:(1分)
A 处理因素不同 B 非处理因素不同 C 安慰剂不同 D 样本含量不同 E 样本含量相同
20.当组数等于2时,对于同一资料,方差分析结果与t检验结果( )
A不等价
B方差分析结果更准确 Ct检验结果更准确 D完全等价
E理论上不一致
21.从甲、乙两文中,查到同类研究的两个率比较的四格表资料,其x²检验,甲文
,可认为: ( )
A 甲文结果更为可信 B 乙文结果更为可信
C 甲文说明总体的差异较大 D 乙文说明总体的差异较大 E 两文结果基本一致
22.在同一总体随机抽样,其他条件不变,样本含量越大,则总体均数的95%置信区间:( )(1分)
A 越窄 B 越宽 C 越可靠 D 越稳定 E 不一定 23.根据以往经验,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率为0.01,在某地随机抽查400名新生儿,至少有4人异常的概率为:( )(1分)
A P(1≤X≤4) B 1-P(X≤3) C P(X≤4) D 1-P(X≤4) E 1-P(X≥4)
24.四格表资料的检验的自由度: (1分)
A 不一定等于1 B 一定等于1 C 等于格子数 D 等于格子数-1 E 等于样本含量-1
25.假设检验的目的是: (1分)
A 检验参数估计的准确度 B 检验样本统计量是否不同
C 检验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D 检验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E 以上都不同
26.描述某病患病率的逐年变化趋势,宜用:
A 直条图 B 普通线图 C 百分直条图 D 箱式图
E 半对数线图
27.标准正态曲线下,z值从-1.96到+1.96的区间面积占总面积的:( )
A 5.0 % B 45.0 % C 90.0 % D 95.0 % E 99.0 %
28.在两均数t检验中,其备择假设为:
A 两个总体均数不同 B 两个样本均数不同
C 两个总体均数相同 D 两个样本均数相同
E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相同 29.单因素方差分析将总变异分为:
A 组间变异、组内变异两部分 B 处理、区组、误差三部分 C标准差、标准误两部分
D 抽样、系统、随机测量三部分
E 组间变异、组内变异两及误差变异三部分
30.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要点是:( )
A组间均方大于组内均方 B组内均方大于组间均方 C不同来源的方差必须相等 D两方差之比服从F分布
E总变异及其自由度可按不同来源分解 31.描述病人的人口构成比,宜用:(1分)
A 直条图 B 直方图 C 普通线图 D 饼图 E 箱式图
32.在直线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b的绝对值越大:
A 所绘散点越靠近回归线 B 所绘散点越远离回归线 C 回归线对x轴越平坦 D 回归线对x轴越陡
E 回归线在y轴上的截距越大 33.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主要区别是:
A 处理因素不同 B 非处理因素不同 C 安慰剂不同 D 样本含量不同 E 样本含量相同
34.假设检验的目的是: ( )
A 检验参数估计的准确度 B 检验样本统计量是否不同
C 检验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D 检验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E 以上都不同
35.关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错误的是:(A1.96到1.96间曲线下面积是95% B1.96到2.58间曲线下面积是2% C大于1.5的曲线下面积是2.5% D1.96到1.5间曲线下面积是2.5%
)
E大于1.96的曲线下面积为2.5%
36.对于计量资料的比较,在满足参数法条件下用非参数方法分析,可能产生的结果是:( )
A增加Ⅰ类错误 B增加Ⅱ类错误 C减少Ⅰ类错误 D减少Ⅱ类错误 E两类错误都增加
37.两样本比较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下列何者所取第二类错误最小:( )
A α=0.05 B α=0.01 C α=0.10 D α=0.20 E α=0.15
38.由两样本率的差别推断两总体率的差别,若P>0.05,则:
A 两样本率无差别 B 两总体率无差别
C 两总体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D 两样本率和两总体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E 其中一个样本率和总体率的差别无统计意义
39.直线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是:
A 完全无关系 B 有直线相关关系
C 不能认为有直线相关关系 D 再进行直线回归分析 E 以上都不对 40.标准差的主要用途:
A 反映抽样误差的大小
B 反映一组正态数据数值间的差别大小 C 计算均数的可信区间 D 均数的比较 E 进行假设检验
41.两变量Spearman相关分析的条件是:
A 数据呈正态分布 B 数据呈非正态分布 C Y为正态分布 D X为正态分布
E X与Y均为正态分布
42.用统计指标、统计表和统计图描述样本资料的分布规律及其数量特征的是:( )
A统计描述 B参数估计 C假设检验 D统计推断
E抽样误差
43.下列指标属于变异数的是:( )(1分)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标准差 D众数 E相关系数
4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分)
A 测定正常成年女性血小板数所得资料是计量资料 B 统计工作步骤中最重要的是分析资料
C 概率是描述某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指标 D 样本一定具有随机性 E 样本的统计指标称为参数
45.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能治愈病人,则会发生的情况是:
A 该病患病率增加 B 该病患病率减少 C 病发病率增加 D 该病发病率减少
E 该病患病率和发病率均不变
46.在同一总体随机抽样,其他条件不变,样本含量越大,则总体均数的95%置信区间:
A 越窄 B 越宽 C 越可靠 D 越稳定 E 不一定 47.当自由度时,t0.05值( )
A≠l.96 B<1.96 C=1.96 D>1.96 E=2.58
48.假设检验的目的是:( )(1分)
A检验参数估计的准确度 B检验样本统计量是否不同
C检验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D检验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E检验样本的P值是否为小概率 49.下列属于必然事件的是: ( )(1分)
A 三胞胎出生 B 双胞胎出生 C 考试不及格
D 飞机常出重大事故 E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
5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分)
A 测定正常成年女性血小板数所得资料是计量资料 B 统计工作步骤中最重要的是分析资料
C 概率是描述某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指标 D 样本一定具有随机性 E 样本的统计指标称为参数
51.置信区间估计的可信度是指: ( )
A Bβ C1- D 1-β E1--β
52.下列哪些统计图适用于连续性变量资料:(1分)
A 箱式图、线图 B 直条图、直方图 C 线图、半对数线图 D 直条图、百分直条图 E 百分直条图、直方图 53.计算相对数的目的是:
A 为了表示实际水平 B 为了便于比较 C 为了表明绝对水平 D 为了说明数据大小 E 为了进行显著性检验
.从一个呈正态分布的总体中随机抽样,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别被称为:
A 系统误差 B 个体差异 C 过失误差 D 抽样误差 E 测量误差
55.调查某疫苗在儿童中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1000名易感儿童中进行接种,经一定时间后从中随机抽取300名儿童做效果测定,得阳性人数228名。若要研究该疫苗在该地儿童中的接种效果,则:
A 该研究的样本是1000名易感儿童 B 该研究的样本是228名阳性儿童 C 该研究的总体是300名易感儿童 D 该研究的总体是1000名易感儿童 E 该研究的总体是228名阳性儿童 二、多选题()
1.统计推断的内容包括( )
A参数估计 B假设检验 Ct检验 D卡方检验
E统计学指标
2.统计资料的类型分为( )
A定量资料 B定性资料 C等级资料 D大样本资料 E小样本资料
3.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是:(3分)
A 盲法 B 随机化 C 重复 D 安慰 E 对照
4.下列属于极差的特点是:( )
A易受极端值影响 B不稳定
C 通常用于正态分布数据 D不受极端值影响 E用于分类数据
5.应用双样本t检验的前提条件是:( )
A性 B正态性 C方差齐性
D各总体均数不等
E各样本均数和方差都相同 三、判断()
1.两均数的差别作统计检验,若可作方差分析,则也可作t检验。( √) 2.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为一簇曲线。(×) 3.算术均数不容易受极值的影响。( ×)
4.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越大,相关系数也越大。(×)
5.两均数的差别作统计检验,若可作方差分析,则也可作t检验。(√) 6.如果理论上A药确实有减肥作用,但在一次临床试验中,它的降低体重值和安慰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样本量太小。(√ ) 7.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为一簇曲线。( ×)
8.数量上有联系的两个变量一定有因果关系。 (× )
9.当自由度趋于无穷大时,t分布就成为标准正态分布。 ( √)
10.假设检验只回答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而不能回答所比较事物的实际差别。( √)
11.在进行简单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时,相关系数r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和回归系数b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完全一致。(√) 1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中,H0:μ1=μ2,H1:μ1≠μ2,α=0.05。若检验的结果为P=0.065,
则结论为两总体均数无统计学差别。(√ )
13.观察某人群的血型,以人为观察单位,结果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是有序分类资料。(×)
14.如果理论上A药确实有减肥作用,但在一次临床试验中,它的降低体重值和安慰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样本量太小。(√) 15.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中,H0:μ1=μ2,H1:μ1≠μ2,α=0.05。若检验的结果为P=0.065,
则结论为两总体均数无统计学差别。(√)
1.已知一批计算机元件的正品率为80%,现随机抽取n个样本单位,其中X为正品数,则X的分布服从:( )
(1分)
A 正态分布
B 二项分布 C 泊松分布 D t分布 E 卡方分布
2.同一双变量正态资料,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有: (1分)
A r>0,b<0 B r=b
C r<0 , b>0
D r>0,b>0
E r与b的符号毫无关系
3.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组间均方反映( ) (1分)
A随机测量误差大小
B某因素效应大小
C处理因素效应与随机误差综合结果 D全部数据的离散度 E各组方差的平均水平
4.同一组数据,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关系是: (1分)
A 两者相等
B 前者大于后者
C 后者大于前者 D 不一定
E 随样本例数不同 5.根据以往经验,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率为0.01,在某地随机抽查800名新生儿,至少有4人异常的概率为: ( )(1分)
A
B
C
D
E
6.用于表示总体均数的99%置信区间的公式(1分)
AB
C
DE
7.
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与标准差分别为:
(1分) A 0与1
B 1与0 C 0与0 D 1与1
E 1.96与2.58
8.
四分位数间距的应用条件是:
(1分)
A 偏态分布数据
B 正态分布数据 C 等级数据
D 圆形分布数据 E 对称数据
9.
R×C列联表X²检验的自由度为:
(1分)
A R-1 B C-1 C R+C-1 D R×C-1
E (R-1)(C-1)
10.
CV的特点之一是:
(1分)
A 为绝对数
B 用于不同单位数据变异度比较
C 有量纲指标 D 用倍数表示 E 用万分率表示
11.单因素方差分析也称为:(1分)
A two-way anova
B 拉丁方设计方差分析
C one-way anova
D 析因设计方差分析 E 正交设计方差分析
12.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其中属于有序分类变量的是 A. B. C. D. E.
(1分) A 身高
B 民族 C 职业 D 血型 E 学历
13.用于表示总体均数的99%置信区间的公式:( )(1分)
AB
C
DE
A医护比
14.下列属于相对比的是:( )(1分)
B血型构成比 C某病的患病率 D某医院的治愈率 E某病的治疗率
15.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与标准差分别为:( )(1分)
A 0 与 1
B l 与 0 C 0 与 0 D 1 与 l E x 与 μ
16.下列哪组数据宜用中位数描述集中趋势( )(1分)
A对称分布数据 B正态分布数据
C偏态分布数据
D分类数据
E抗体滴度数据
17.单因素方差分析将总变异分为:( )(1分)
A 组间变异、组内变异两部分
B 处理、区组、误差三部分 C标准差、标准误两部分
D 抽样、系统、随机测量三部分
E 组间变异、组内变异两及误差变异三部分 18.关于统计数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1分)
A由样本计算所得的数值 B描述样本的特征 C常用英文字母表示
D可以用来估计总体参数
Em、S等都属于统计数
19.统计推断的主要内容为:( )(1分)
A 统计描述与统计图表 B 区间估计和点估计 C 统计预测与统计控制 D 参数估计与统计预测
E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20.正态曲线下μ±2.58σ范围内的总面积为:(1分)
A99%
B95% C97.5% D 47.5% E90%
21.减少抽样误差的有效途径是: (1分)
A 增大样本含量
B 控制随机测量误差 C 避免系统误差 D 减少样本含量 E 以上都不对
22.由两样本率的差别推断两总体率的差别,若P<0.05,则:A 两样本率相差很大
B 两总体率相差很大
C 两总体率差别有统计意义
D 两样本率和两总体率差别有统计意义
E 其中一个样本率和总体率的差别有统计意义 23.描述病人的人口构成比,宜用:(1分)
A 直条图 B 直方图 C 普通线图
D 饼图
E 箱式图
24.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主要区别是:(1分)
A 处理因素不同
B 非处理因素不同 C 安慰剂不同 D 样本含量不同 E 样本含量相同
1分) (
25.下列指标属于变异数的是:( )(1分)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标准差
D众数 E相关系数
26.下列哪些统计图适用于连续性变量资料:(1分)
A 箱式图、线图 B 直条图、直方图
C 线图、半对数线图
D 直条图、百分直条图 E 百分直条图、直方图
27.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 较好的指标为: (1分)
A 全距(R) B 标准差(s) C 变异系数(CV)
D 四分位数间距 (Qu-QL)
E 方差
28.对于 正 态 分 布 的 资 料 ,理论上:( )(1分)
A 均 数 比 中 位 数 大 B 均 数 比 中 位 数 小
C 均 数 与 中 位 数大小 无 法 确 定
D 均 数 等 于 中 位 数
E 以 上 说 法 均 不 准 确
29.从一个呈正态分布的总体中随机抽取多个样本,样本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别被称为:( )
(1分)
A 系统误差 B 个体差异 C 过失误差
D 抽样误差
E 测量误差
30.统计推断的主要内容为:(1分)
A 统计描述与统计图表 B 区间估计和点估计 C 统计预测与统计控制 D 参数估计与统计预测
E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31.调查某疫苗在儿童中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1000名易感儿童中进行接种,经一定时间后从中随机抽取300名儿童做效果测定,得阳性人数228名。若要研究该疫苗在该地儿童中的接种效果,则:
(1分)
A 该研究的样本是1000名易感儿童 B 该研究的样本是228名阳性儿童
C 该研究的总体是300名易感儿童
D 该研究的总体是1000名易感儿童 E 该研究的总体是228名阳性儿童
32.同一组数据,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关系是: ( )(1分)
A 两者相等
B 前者大于后者
C 后者大于前者 D 不一定
E 随样本例数不同
33.标准正态曲线下,z值从-1.96到+1.96的区间面积占总面积的:( )
(1分)
A 5.0 % B 45.0 % C 90.0 %
D 95.0 %
E 99.0 %
3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分)
A 计算相对数时要有足够数量的观察单位 B 应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合计求合计率或平均率 C 相对数的比较应注意可比性
D 内部构成不同的率相比,应进行率的标准化
E 应用样本率的大小可以直接估计总体率有无差别
35.可以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特征的指标是:(1分)
A 均数和中位数
B 均数和标准差
C 均数和极差 D 中位数和方差 E 几何均数和标准差 36.当自由度时,t0.05值( )(1分)
A≠l.96 B<1.96
C=1.96
D>1.96 E=2.58
37.可以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特征的指标是:( )(1分)
A 均数和中位数 B 均数和标准差 C 均数和极差
D 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
E 几何均数和标准差
38.描述某病患病率的逐年变化趋势,宜用:( )(1分)
A 直条图
B 普通线图
C 百分直条图
D 箱式图
E 半对数线图
39.方差的应用条件是: ( )(1分)
A 等比数据
B 正态分布数据
C .分类数据 D 偏态分布数据 E 分布不明数据 40.CV的特点之一是:
(1分)
A 为绝对数
B 用于不同单位数据变异度比较
C 有量纲指标 D 用倍数表示 E 用万分率表示
41.描述某病患病率的逐年变化趋势,宜用:(1分)
A 直条图
B 普通线图
C 百分直条图 D 箱式图 E 半对数线图
42.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其中属于有序分类变量的是:( )
(1分) A学历
B民族 C职业 D血型 E身高
43.统计工作的四个基本步骤为:( )(1分)
A 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B 设计、搜集资料、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C 设计、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表达资料 D 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E 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表达资料 44.对于正态分布的资料,理论上( )(1分)
A均数比中位数大 B均数比中位数小
C均数等于中位数
D均数与中位数无法确定孰大孰小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45.随机抽查某地n名正常成年女性的血清胆固醇含量(mmol/L),所得资料是:( )(1分)
A计数资料 B计量资料
C等级资料
D计量或计数均可
E有序等级资料
46.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能治愈病人,则会发生的情况是:
(1分)
A 该病患病率增加
B 该病患病率减少
C 病发病率增加 D 该病发病率减少
E 该病患病率和发病率均不变
47.在两均数t检验中,其备择假设为:( )(1分)
A 两个总体均数不同
B 两个样本均数不同 C 两个总体均数相同 D 两个样本均数相同
E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相同
48.对于计量资料的比较,在满足参数法条件下用非参数方法分析,可能产生的结果是:( )(1分)
A增加Ⅰ类错误
B增加Ⅱ类错误
C减少Ⅰ类错误 D减少Ⅱ类错误 E两类错误都增加
49.单向等级资料的比较宜用: (1分)
A t检验
B 秩和检验
C F检验
D 四格表卡方检验 E Z检验
50.以下检验方法除()外,其余均属非参数法:(1分)
A t检验
B H检验 C T检验 D X²检验 E M检验
51.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要点是:( )(1分)
A组间均方大于组内均方 B组内均方大于组间均方 C不同来源的方差必须相等 D两方差之比服从F分布
E总变异及其自由度可按不同来源分解
52.下列属于必然事件的是: (1分)
A 三胞胎出生 B 双胞胎出生
C 考试不及格
D 飞机常出重大事故
E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
53.置信区间估计的可信度是指: ( )(1分)
A Bβ
C1-
D1-β E1--β
.单因素设计多样本计量资料比较,当分布类型不清时选择:( )(1分)
A t检验 B Z检验
C H检验
D χ2检验 E F检验
55.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常数后:( )(1分)
A 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 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 两者均不变 D 两者均改变 E 以上都不对 二、多选题()
1.关于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以下正确的有( )
(3分)
A都是单峰对称分布 B均数都为0
C二者的界值都与自由度有关
D当样本含量较大时,二者很接近 E前者图形不可能比后者“瘦高”
2.患者临床基本资料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3分)
A疾病分类
B有无家族史
C血压 D血型 E血脂
3.均数标准误的主要应用有:(3分)
A 反映抽样误差的大小
B 反映一组数据数值间的差别大小
C 计算均数的可信区间
D 计算参考值范围 E 进行假设检验
4.比较某厂铅作业和非铅作业工人的血铅值(umol/L)是否有差异,不能采用( )
(3分)
At检验
B卡方检验
C秩和检验
DF检验 EZ检验
5.医学上常用千分率的指标有: ( )(3分)
A 出生率
B 生存率
C 发病率
D 粗死亡率
E 生育率 三、判断()
1.所谓均数的标准误,其实就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
2.身高的标准差比体重的大,因此,身高的变异程度比体重大。(× ) 3.数量上有联系的两个变量一定有因果关系。 (× )
4.在进行三组均数的方差分析中,若检验的结果为P=0.015,则结论为三个总体均数都不相等。×
5.在直线回归分析中,要求应变量服从正态分布。(√) 6.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为一条曲线。(√)
7.在直线回归分析中,要求应变量服从正态分布。( √) 8.只要单位相同,用标准差和用变异系数来比较两组变量值的离散度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9.从总体中抽出一部分个体就构成一个样本。(× )
10.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越大,相关系数也越大。( ×)
11.同一组资料作t检验,双侧检验的P值是单侧检验的2倍。√
12.抽样研究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然后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13.假设检验只回答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而不能回答所比较事物的实际差别。(√ )
14.算术均数不容易受极值的影响。(× )
15.当自由度趋于无穷大时,t分布就成为标准正态分布。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