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湍急 喘气 揣摩 惴惴不安 B.杀戮 谬误 寥廓 未雨绸缪 ........C.蜷缩 疲倦 圈点 手不释卷 D.嘹亮 撩拨 潦草 星火燎原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分)
A.坐落 松弛 协奏曲 融会贯通 B.扫描 诙谐 天然气 镇耳欲聋 C.博弈 更叠 殊不知 毋容置疑 D.竞标 临摹 吓马威 门庭若市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总之,______政府、司法部门和社会联合起来,补齐短板、形成合力,对“老赖”等失信人处处设限,真正戳到失信人的痛点,____能改变过去失信收益高于守信收益的不正常现象,防止“破窗效应”的出现。对挑战法律底线的失信人进行信用惩戒和刑责“老赖”,让其寸步难行和陷入囹圄,进而打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____,才能让诚实守信、_____法律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 A.只有 才 气氛 敬畏 B.只要 就 氛围 尊敬 C.只有 才 氛围 敬畏 D.只要 就 气氛 尊敬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 )(2分) A.在那样的艰难岁月里,家里的长辈即使食不果腹、筚路蓝缕,也要把我和哥哥送去学堂念书。 ....B.电话诈骗这种事情,网络媒体上没少报道,然而仍有不少大学生漠然视之,以为不足为训,这不能....不叫人感叹。
C.他的这篇论文,中心不突出,论据不恰当,简直是不刊之论。 ....
D.三年来,经他手的钱成千上万,但他清廉自守,离职时依然是那点简单的行李,别无长物。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那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
B.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至今还没有引起一部分人的重视,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和处罚的力度。
C.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对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都有好处,对缓解“黄金周”出入人流过于集中带来的安全隐患也有好处。
D.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要想在新一轮汽车产业的变革中占据领先地位,关键在于研发领域能否有重大突破。
6.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样是就利害立论,为什么极端相反的两种游说,都能打动人?原来,苏秦的利害,是就大而远的而言,张仪是就小而近的而言。常人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害,即使关羽、周瑜、吕蒙和陆逊这样有才智的将领,尚且不免被眼前小的利害所迷惑,何况是六国昏庸的国君?所以张仪的话,一说就见效。
①普通人只知道有利害不知有道德,所以孔子、孟子终身没有被君王重用。 ②孔子、孟子谈道德,战国的策士却谈利和害。
③张仪瓦解六国的联盟,也是从利害关系立论,说得娓娓动听,六国的君主又是言听计从。④策士一席游说便能立刻取得封侯拜相的荣耀。
⑤苏秦游说六国结成联盟,是利害关系立论,说得娓娓动听,六国的君主言听计从。 A.②①⑤④③ B.②①④⑤③ C.①②④⑤③ D.①②⑤④③ 7.下列对这段文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水浒传》,我们可以领略到梁山好汉嫉恶如仇的英雄气概。爱读书,是一种美德。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
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A.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B.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C.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作者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D.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节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B.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C.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D.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B.六艺:古代时,官家学校要求在校学生掌握的六种知识和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C.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即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D. 阳嘉:汉顺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B.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通五经,贯六艺,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喜欢结交俗人,也不愿意做官。
C.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张衡多次出任太史令,后来外放担任河间王的相,他一上任就树立威严,整顿法度,逮捕奸党,赢得了称赞。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3分) (2)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3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①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②兼天涌:波浪滔天。③接地阴:风云盖地。④催刀尺:指赶裁冬衣。⑤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这首诗中描写的景象有何特点?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4分)
(1)《氓》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的两句是:“ , 。”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只要保持本心的善良和美好,并不在乎别人是否了解自己的两句是:“ ,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虎啸震千山 聂鑫森
年逾古稀的老画家高昌,阔别故乡虎山县三年后,欣然归来了。不是应县委、县政府的邀请,而是主动打电话要来,声明路费、住宿费、餐饮费都由自个儿掏,决不增加公家的任何负担。
虎山县在本省的西南角,从省城坐火车去也就十几个小时,高昌居然三年没来。以前,每年他必来两三次,都是县委、县政府邀请的。虎山县一直戴着顶“贫困县”的帽子,属“老、少、边、穷”地区。
为了稳稳地戴牢“贫困县”的帽子,省城、京城若有掌实权的大人物下来视察,县里没有什么稀罕东西款待,就提早把高昌接来,现场画张指画相赠,既不算是行贿,但画的名贵明摆着的,于是便会不断得到各级部门的扶贫救助款。除此之外,高昌只要听说县里有建希望小学、救灾、助残的消息,便会慷慨地寄钱过去。尽管他出来读书、工作几十年了,老家也没什么直系亲属。 “著名指画家”的头衔没变,对桑梓之地岂能不关心?”
三年前,虎山县新换了县委书记和县长。一个叫荒薪,一个叫魏艾。都是三十岁不到,是名副其实的“80后”。他们到省城开完会后,特地来看望高昌。
荒薪说:“高老,这么多年来,家乡真的麻烦你了,又是画画,又是捐款。我们上任后,下决心带领全县人民脱贫致富。”
“好。你们需要我做什么?尽管提。”高昌一捋花白的胡须,说。
魏艾说:“在没有摘掉‘贫困县’这项帽子前,我们绝不邀请你回家乡,也决不麻烦你去作什么应酬画。靠国家拨款扶贫,那是庸人之举,得苦干、实干、巧干,把经济搞上去!”
高昌说:“画画,捐钱,我愿意!更佩服你们年轻人,有胆有识,敢想敢干。好,我在省城的家里静候佳音。”
末了,荒薪说:“高老,我们想最后麻烦你一次,请你画一张画,就挂在县委常委会议室里,
让我们一看见画,就脸红,就心跳,就不敢有丝毫松懈。”
高昌一笑,说:“你一定想好画题了,快说,让我画什么?”
“远景是家乡的虎跳山,近景是花树丛中的一个鹞窝,襁褓中睡着一个婴儿。题款为:‘靠国家财政哺乳,贫困县永远是贫困县。’”
高昌蓦地站起来,向内室喊道:“老伴,快拿酒来!这幅画我想了好多年了,只是怕冲撞了父母官,没有画。你们有这种心怀,老夫要谢谢你们了。”
这三年,虎山县没邀他回去画过应酬画,也再没上门来求画去送人。
高昌看报看电视,或者打电话找熟人打探消息,虎山县真的甩开膀子干得热火朝天:发展多种经营,培育规模产业,种粮、造林之外,开辟了中草药园、水果园、蘑菇基地、蔬菜大棚、野猪和野兔养殖场。并引进外资、内资,办工厂进行深加工,家具厂、竹器厂、罐头厂、腊制品厂、酱菜厂、石料厂、中药厂……“贫困县”的帽子摘掉了。 可荒薪、魏艾没有邀请高昌回老家来。
高昌心想:这两个年轻人野心不小,还想好上加好,要让他真正地刮目相看。他等不及了,打电话通报一声,自个儿就来了。
到车站接车的,只有两个年轻人,他们说,书记、县长交代了,由他们陪高老参观,想去哪都行。高老满意了,书记和县长才敢来拜谒,否则,无脸见人啊。
高昌扎扎实实参观了四天,走工厂,访园圃,看基地,问农家,虽然有些累,却心花怒放,不是一朵两朵,而是成团成簇。
高昌用手机联系上了书记和县长,说他要设晚宴感谢县委常委全体同志,人必须到齐。吃完饭,他要当众展示他带来的一幅指画新作。有一个不来吃饭的,他就立马回省城去! 晚宴设在高昌下榻的五星级“虎山宾馆”,是由一位虎山县籍的台商开办的。 荒薪说:“高老考察了几天,你说满意了,我们才敢来。” “旧貌换新颜,我太高兴了。”
魏艾说:“你请客,怎么行?我已通知办公室的人去埋单。”
“我是代表老百姓,谢谢你们。这点钱,我还出得起,早把款付了。来,我敬各位一杯,你们辛苦了!”
酒过三巡。高昌拿起放在身边的一个长条型木盒子,从里面取出一轴画来。 “荒薪、魏艾二位小友,请你们一个人拿住一端,展开来。”
这是一幅四尺整宣的横幅,画的是一只立于山岗上的老虎,仰天长啸;身后是青松、翠柏、杜鹃花。画名为《一啸震千山》,还题了一首小诗:“方兴未艾致富忙,放眼故乡着新装。襁褓不留哺乳虎,雄风卷过万山岗。”宴会厅里响起一片掌声。
1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昌虽然对县领导用自己的名气换取救助款的事深恶痛绝,但只要家乡需要建学校、救灾、助残,他还是会慷慨相助。
B.新任县领导请高老画一幅“襁褓”图,用心良苦,是希望可以借此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带领家乡人民摆脱贫困。
C.虎山县实现了脱贫,县领导却没有主动邀请高老前来,他们是想让老画家不请自来,以便给他一个惊喜。
D.小说最后宴会厅里响起的一片掌声,既有对老画家精湛画艺的赞许,也有对县领导勤政为民的执政作风的褒扬。
15.小说叙事采用双线结构,线索分别是什么?(4分)
16. 小说中的老画家高昌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17.小说的主人公是老画家高昌,还是县领导荒薪、魏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高二语文第十三次周清参考答案:
1.D 2. A【B震耳欲聋 C更迭 D下马威】3.C 4.D 5.A【B 项,缺少主语,删除“对于”;C 项,搭配不当,“缓解……隐患”搭配不当;D 项,一面对两面。】6.B 7.B
8.C 9.D10.A(“他的著作也全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错,《二京赋》是文学作品。) 11.(1)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应召。(共3分,句意通顺1分,“奇”“累”各1分。)
(2)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多年得不到提升。(共3分,句意通顺1分,“慕”“徒”各1分。)
12 (1)这首诗描写了已被秋天“凋伤”的枫树林,萧瑟阴森的巫山巫峡,波涛汹涌的大江,浓云密布的塞上,开了又开的菊花,心系故园的孤舟,暮色里急促的捣衣声。写出了深秋的衰败和阴沉的景象。(2分)(2)表现了作者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回到家乡的悲凉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2分)
13.(1)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2)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
14.C 虎山县实现了脱贫,县领导却没有主动邀请高老前来,“他们是想让老画家不请自来,以便给他一个惊喜。”错误,他们工作太忙,也认为做得还不够好。
15.①明线为老画家高昌,三年前,他画了一幅“襁褓”图勉励县领导,并时刻关注家乡发展;三年后,家乡脱贫,他又画了一幅《一啸震千山》相赠。②暗线是新任县领导苦干实干,勤劳致富,最终带领全县人民摆脱了贫困。③明暗两条线索交织,凸显了老画家以及领导干部的高贵品质,使小说情节平添波澜,主题更加丰富深刻。(每点2分,共6分)
16.①指画技艺高超。他的画作可以作为名贵的礼品相赠,他可以用画作来鞭策和褒扬家乡的官员。②高风亮节,淡薄名利。了解自己家乡的巨变,愿意自费回家乡看看,请家乡的父母官吃饭要自己掏钱。③关心家乡建设。无论家乡贫穷,还是脱贫以后,高老都一如既往地关心家乡的建设,包括救灾,助残等。(每条2分)
17.(一)主人公是高昌。1,高昌的形象贯穿始终,是作者主要刻画的形象。2、高昌用自己的作品,见证了家乡的发展,脱贫,突出小说的主题。3、他身上体现得艺双馨的美好情怀,是作者歌颂的对象。
(二)主人公是荒薪、魏艾。1、他们立足本地实际,苦干巧干,带领全县人民摆脱贫困,是作者歌颂的对象。2、标题是“虎啸震千山”,是对荒薪、魏艾从政业绩的暗示与褒扬。3、他们执政为民,不等不靠,立足本地实际,发展经济,承载着作者对为官者的期望。(观点2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