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教学重点】 法律的三大特征 【教学难点】
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5页)第七课的引言。
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 思考:你是否赞同这位父亲的说法?为什么? 总结:《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有依法受教育权利,父母不得虐待未成年人,否则要受到法律相应的制裁。
导语:是啊,在现实学生活中,一些人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观念的淡薄,导致了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因此我们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律。 展开教学: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
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阅读教材第86页的“交通秩序对比插图”。
思考1: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
总结:左图交通秩序井然,尽管人多车杂,可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
梭有序,结果是道路畅通无阻,交通井然有序;右图则刚好相反,没有交通规则或者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南来的北往的,东行的西去的,行人车辆各不相让,争抢阻塞,其结果是谁都不能顺利地通过。
思考2: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
总结:交通规则在这儿起到了维护道路畅通的作用。 思考3: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总结:这幅插图说明,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 那么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呢?
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 2、说一说社会生活中有哪些规则?
举例:让学生列举自己所熟悉的自己生活中的各种规矩:①乘车得遵守乘客须知;②看电影得遵守观众须知;③看病得遵守病人须知;④到商场购物得遵守顾客须知;⑤在餐厅就餐得讲个先后秩序;⑥来学校读书得遵守班规校纪;⑦参加文体活动得遵守为体活动的各种规则;⑧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心助人;⑨违法要受到制裁,杀人偿命;……
导语:同学们,在校园内生活学习,我们必须自觉遵守班规校纪: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爱护公物,保护校园环境卫生……;有事外出,我们必须各种社会规章、社会道德和国家法律……
思考:如果要你对这些规则进行分类,你怎么分?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有几种类型呢? 总结: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类型:即道德、纪律规章和法律。
3、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
思考1:法律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些什么不同呢?它有什么特征?
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依靠舆论、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和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它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 纪律规章:是社会的各种组织和团体,根据本单位本团体本组织的利益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要求本单位本团体本组织的成员或者进入一定场合的人们必须遵守的,在局部范围内适用的准则。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对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总结:道德、纪律规章、法律都是为我们提供的行为准则或者行为模式,对我们的行为都具有规范作用。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因而我们说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学生活动:看幻灯片。
思考:说说各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总结:第一幅图说明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第二幅图说明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第三幅图说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那么我们的生活能不能离开法律,法律对我们的生活起什么作用/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阅读教材第88页看“小郑”谈法律。 思考1:舞迷夫妇的行为对么?为什么?
总结:舞迷夫妇的行为是不对的,因为他们的行为扰乱了他人的生活,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
益,违法了我国法律相关规定。
思考2: :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总结:它体现了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法律既为人们的提供了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或方向,又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
舞迷夫妇受到了警告,并保证不再扰民,小郑的合法权利得到了保护,这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保护作用。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民的合法权利。
教师总结:正是法律的规范作用使人们知道了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从而约束了舞迷夫妇的错误行为,最终保护了小郑的合法权益。可见,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不但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保护人们合法权益的作用。 课堂小结: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法律?
通过对这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的讨论、分析,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解决纠纷和制裁犯罪需要通过法律,维护合法权益需要法律的支持。因此,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青少年,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做到法律允许做的才能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其中,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得态度;以法为荣,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