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会思想情感;
2、品味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诗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4、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结合词作意象,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1、让学生从意象的角度来把握词作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
2、领悟伟人的博大情怀以及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
⒈点拨法 通过点拨关键字词,把握词中意象。
⒉语言品读法 在反复的朗读,背诵中体会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导 激发欲望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萧瑟,草木摇落总是给人悲戚之感,诗歌中不乏这样的语句表达,但是也有诗人品味出秋的独特韵味,今天我们就来走近一代伟人毛泽东,体会他独立寒秋的英雄抱负。
二、组内合作 自学讨论
1、作者及写作背景
2、结合注释,识记理解相关字词
3、听示范朗读,把握节奏,体会情感基调
三、班内交流 确定难点
1、学生集体朗读上阕诗词,思考以下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开头三句点明了什么?
明确: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这三句的大意: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停地向北奔流。——独立寒秋图
2、探究:“独立”两字写出了什么意境?
明确:“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中流砥柱的气概和卓尔不群的气势。
3、探究:“看”字领起下面哪几句?
这些句子的内涵应怎样理解?
明确:
“看”字领起内容:“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描绘了诗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4、探究: 你能找出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吗?你能各用一个最具有表现力的词来说说各个意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明确:
万山(红遍):红之广阔
层林(尽染):红得深透
漫江(碧透):江水溢满 清澈之极
百舸(争流):千帆争发 充满生机
鹰击(长空):矫健有力
鱼翔(浅底):轻快自由
万类(竞自由):昂扬奋进
强调:这些意象展示了伟人的博大雄怀和凌云壮志。短短几句话,写出了山、树、水、船、鹰、鱼乃至世间万物的情态,有远景如万山、层林,有近景如长江、百舸等,,又有静景如山、林,亦有动景如争流的帆船,翱翔的雄鹰,水中的游鱼,写景状物下笔阔绰,气度非凡。
5、探究: 上阕后三句的含义及与前面内容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
⑴这三句的大意是: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思绪万端:广袤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⑵前面内容是写景,后三句是抒情,词句连贯直下,也为下文的抒情准备了充足的背景气氛。
6、学生齐读下阕诗词,思考以下问题:
“忆”字领起下阕哪几句?这几句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
⑴领起“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⑵大意是: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批评恶浊的,表扬善良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如粪土,作者所忆的是当年的峥嵘岁月!
7、提问:最后3句的含义及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⑴这几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⑵作用:以设问句结尾,但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8、归纳下阕:下阕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
四、点拨精讲 解难释疑
总结归纳全词
⑴作品的结构特点:
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借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⑵作品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上阕即景抒情自然引出问题,下阕由忆巧妙作答,思路清晰。上阕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环境。然后一个“看”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画。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即景动静、远近结合,对照鲜明,生机蓬勃。最后一句由眼前的山、树、水、船、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对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于哲理性的概括。自然地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下阕从上阕的独自旧地重游,自然联想到过去的战友,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一个“忆”字又统领八句,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最后以设问句结尾,对上阕的问题作了艺术的回答。
⑶ 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语言,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字表现出树林的重重迭迭,“染”字则活画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的是近景,“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百”字写舸之多,而一个“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鱼翔浅底”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
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
五、随堂练习 当堂反馈
诵读研讨与练习中毛泽东不同时期的三首诗词,深刻体会伟人的博大乐观情怀,感受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六、归纳总结 科学评价
作业布置:
背诵诗歌,完成《固学案》相关练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