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1例
标签: 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超声心动图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5岁,心肌梗死5 d,当地治疗未见好转,转来笔者所在医院进一步治疗。查体,胸骨左缘闻及3~4级收缩期杂音,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要求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超声所见:右室增大,胸骨左缘及各短轴切面显示,左室心尖部、前壁中段、前间隔中下段心肌回声减低,运动幅度及增厚率明显减低,收缩期略变薄,左室侧壁运动减弱,左室后壁及后室间隔上段运动代偿性增强。彩色多普勒(CDFI)显示室间隔下段高速花彩左向右分流信号,连续多普勒(CW)测最大分流流速约322 cm/s,压差41.2 mm Hg,二维超声显示该处回声中断,边缘不规整,长度约8 mm,随心动周期变化。各瓣膜形态结构未见异常,CDFI收缩期三尖瓣口可见少量反流信号。超声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室水平左向右分流,三尖瓣反流(轻度)。
2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VSR)继发于透壁心梗的心肌扩展。发生率占急性心肌梗死的3%~5%。老年与高血压患者多发,男性多于女性。77%发生于心肌梗死后的第1周内,平均3~5 d,极少超过9 d[1]。
本病例为老年男性,发生室间隔穿孔的时间为心梗后5 d,超声心动图诊断VSR的主要依据为二维超声显示室间隔局部回声缺失,边缘模糊,不规整,CDFI显示回声失落处可见收缩期左向右的异常分流。结合临床心肌梗死病史及二维超声显示回声缺失处边缘模糊,不规整等特征,不难与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相鉴别。文献[2]报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病死率极高,预后差,一旦穿孔后往往迅速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手术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因而尽早做出诊断和选择积极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超声心动图能及时明确诊断,为临床提供准确有利的信息,所以超声心动图是VSR临床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郑慕白.超声心动图综合解析与诊断[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98.
[2]姥义,桑玉顺,徐永利,等.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25(8):800-8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