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区的概念:(社区理论的创建者——滕尼斯)
社区是人际关系的综合,每一个社区都是一个社会,而社会却不是社区;社区实际是指在一个地方共同生活的人,是指一群聚集在一个地方分工合作的人,它是具体的,这群人之间的关系,即人际关系,构成社会。(By 费孝通) 另:社区是居住在某一地域里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2.社区的功能:
1、生产—分配—消费功能;2、社会化功能;3、社会控制功能;4、社会参与功能;5、相互支持功能。
3.社区工作的含义:广义的社区工作: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
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
狭义的社区工作:是社区社会工作的简称,特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
社会工作者关于社区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及其应用过程。
指以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社区服务为内容的社会工作基本方法。 社区工作的总体概括,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也是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的过程。(BY百度) 4.社区工作的目标: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社会意识。
2、调整改善关系,改善权力分配,减少社会冲突。
3、发挥人的潜能,发掘并培养社区领导人才。 4、追求权力和资源的公平分配。
5、培养互相关怀、互助互济的美德。
6、促进社区需要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合。
5.社区工作的特征:
1、以社区为对象;2、结构导向的分析视角;3、广泛的介入;4、强调居民参与;5、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6、运用社会资源;7、政治性的特点。 6.专业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P53)
1、第一阶段:1870年到1917年的慈善组织时期。
2、第二阶段:1917年到1935年美国社区基金会、社区委员及联合会成立时期。 3、第三阶段:1935年到1955年的社区组织与社会福利时期。
4、第四阶段:1955年至今的专业发展及社区发展时期。 7.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运动:解决中国人的“愚”、“穷”、“弱”、“私”四大基本问题,
1930年代初在河北定县开展平民教育实验工作。(P59) 8.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以组织乡农学校为出发点,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在二战后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不少国家在社区发展中注意借鉴中国乡村建设实验中的一些具体做法。(P61)
9.社区建设的提出与发展:(P64)
10.香港地区的社区工作:(P70)
11.台湾地区的社区工作:(P71)
12.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1、尊重人和人的价值;2、正义;3、民主和群众参与。 13.西方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是基础;
2、社区发展是目标;
3、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自治。
14.社区发展的概念:1、一种以地区为基础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实质内容的发展;
2、一种发展理念;
3、一种社会工作的介入手法。 社区发展指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地社区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BY百度)
15.社区发展的目标:
直接目标:1、协助社区认识他们的共同需要;2、协助社区运用各种技术援助;3、协助社区动员他们的社区资源;4、协助社区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终极目标:1、经济发展:发展居民职业的、技术的能力,以增加物质的建设,提高生活水
准;2、社会发展;3、政治发展;4、文化发展。
16.社区发展的实践模式:1、地方性计划模式:(1)利用和改造旧有的社区中心。(2)新建社区中心。(3)以学校为社区中心。(4)以农村社团为社区全面改革计划的工具。(5)以民间团体推行福利中心的工作。(6)由政府筹建的农村中心及农村福利会社。(7)以合作社组织为社区发展的中心。(8)以紧急救济的设施,衍生社区发展计划。 2、全国性计划模式:(1)配合工程计划推行社区发展。(2)通过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土地改革及垦殖计划推行社区发展。(3)全国普遍设置社区福利中心,推行社区发展。(4)农村福利协会计划。(5)配合全国教育计划的实施,推行社区发展。(6)结合推广农业技术发展农村经济,推行社区发展。
17.社区发展的原则:基本原则和工作原则。(P92)
18.社区发展的路径选择:1、自我帮助;2、冲突;3、技术支持。
19.社会策划的含义:社会策划是社区工作者以理性方法,通过清楚理解工作机构的工作理念、政策、资源和方向而确立社区工作目标,从多个预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理想的工作策略,然后根据社区需要而动员及分配资源,并在工作过程中结合变化的实际随时修改计划,使计划按预定的目标行进,待工作结束时对计划执行情况加以检讨和反思。
20.社会策划的基本假设: 1、社会策划的理论预设:(1)关于人性的预设;(2)关于社会、社区的预设;(3)关于社会变迁的预设;(4)关于人的行为动机的预设。 2、社会策划的现实依据:(1)居民素质低,缺乏社区领袖;(2)财力资源匮乏;(3)缺乏组织或已有组织比较涣散。
21.社会策划的功能:1、社会策划师开展工作前对社区总体状况的全面总结。 2、社会策划是培养工作者团队精神和居民社区认同感、归属感的载体。
3、社会政策是下一阶段社区发展的指路明灯和融洽专业关系的途径。
22.社会策划的特征:1、理性化;2、由上而下的改变;3、控制及指导将来。 23.社会策划的内容:
1、社区资源开发发规划。2、社区基础设施规划。3、社区服务规划。4、社区组织规划。 24.社会策划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1、项目的规划者角色;2、项目经理的角色;3、监督实施的角色;4、专业人员的协调角色;5、动员居民参与和反馈意见的角色
25.社会策划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效益性原则;3、权变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
26.社会策划的过程:
1、澄清规划机构的服务理念和规划者的能力;2、社区问题的调查分析;3、需求和目标的界定;4、澄清自己可动员的资源;5、服务方案的制定、分析和优选;6、方案测试和调整;7、方案的执行;8、方案的反馈和调整;9、方案的评估。
27.影响社会策划的主要因素:
1、社区经济状况:存在于社区经济关系中的矛盾,调整利益的分配,是社会策划的启动之
源和主要根据。 2、社会政治文化(政治心理、意识形态中的政治价值观、意识形态中的政治理想):政治心
理是社会策划的重要依据,政治理想的不同决定着社会策划的方案和路径
的迥异。
3、体制:政府架构的特性会影响对事件选择和界定。
28.社会行动的本质:是在承认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在建制内对社会作有限度的改革。 29.社会行动的基本假设:冲突假设。(社会行动假定社区内有一群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他们同当权者存在着利益冲突。) 30.社会行动的策略:
1、对话性行动;2、抗议性行动;3、政府对抗性行动;4、暴力型性运动。 31.运用社会行动策略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1、群众的资源; 2、群众的投入程度; 3、社会氛围; 4、事件的性质。 32.社会行动的一般原则:1、循序渐进,先礼后兵; 2、赢得让步为至上目标;
3、以和平手段换来公众的支持; 4、环环相扣,步步相连。
33.有关社会行动的评价: 1、积极功能:(1)广泛吸纳群众;(2)易于培养领袖;(3)可使问题迅速解决。 2、消极功能:(1)易被政党操纵;(2)可能激化矛盾;(3)长于挑战,却不善于建设。 34.正常化:
如何理解?1、首先,正确理解正常化。正常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要求正常人也应当将需要照顾人士视为正常人,为其提供独立生活的便利。
2、其次,为需要照顾人士的正常化提供合适的环境。
对“正常化”的强调;1、福利国家的困境;2、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影响;3、社会对社区照顾的现实需要。
35.社会对社区照顾的现实需要:1、养老需求的增长;
2、居民需求更加全面、更加周到的社会服务。
36.社区照顾的概念:是指整合全部社会资源,运用正规照顾和非正规照顾网络,为需要照
顾人士在家庭或者社区中提供全面照顾,促成其过正常人的生活。 37.社区照顾的基本假设:1、服务对象生活原环境优于机构的环境;
2、社区可以有效地利用非正式资源对需要康复服务的服务对象实现支持和照顾。
38.社区照顾的分类:1、社区内照顾;2、由社区照顾。
39.社区照顾的目标:
1、终极目标:努力促成需要照顾人士留在社区内,尽可能保障其过正常人的生活。 2、建立关怀社区,即弘扬以人为本的社区精神,创造相互尊重、相互关怀的社区生活。 3、具体目标:(1)协助需要照顾人士融入社区;(2)培养需要照顾人士的参与意识;
(3)强化居民的社区意识;(4)政府与社区建立伙伴关系。
40.社区照顾的实践类型: 1.使服务对象留于社区内接受服务。(1)香港:安老服务/复康服务,如弱能人士的服务(2)英国:更有系统地应用照顾管理的工作模式,常应用于出院的老人、伤残人士、精神病康复者等方面,比香港更有系统、协调和合作。 2、社区为本的复康计划。(1)香港复康会分别于1986—1988年在牛头角下邨及于1990—1993年在屯门良景邨进行。(2)工作手法:弱能人士复康技巧训练、义工培训工作、建立地区支持网络、策动社区资源及社区权益倡议等。
3、社区支持网络及自助小组。(1)强调支持网络对服务对象的重要性,协助脆弱社群或有需要的人士在社区中重新建立支持网络。(2)新市镇的家庭妇女、单亲家庭互助会、精神复康者家属协会、长期病患者自助组织、弱智人士家长组织、邻舍互助网络等。
4、为照顾者提供服务。(1)香港:针对弱能人士的家长方面,如协康会成立的家长资源中心、香港弱智人士家长联会。(2)政策层面:政府没有把它正式纳入福利计划范围之内,也没有增拨资源去推展这类服务。 5、社区权益倡议。(1)鼓励受照顾者和提供照顾者参与有关服务的决策和资源分配,有系统、有组织地表达切身的问题,使社区照顾服务的形式可以适切地迎合他们的需要,并达致一定的服务素质。(2)权益倡议:社区教育过程/社区授权的过程。(3)香港弱智人士家长联会、病人互助组织联盟、复康联盟、老人权益促进会等. 6、服务整合化。(1)针对各种社区服务的割裂及互不协调情况,希望推动社区内各类人士一同享用社区服务和设施,同时使不同背景或不同年龄的人士互相交往,守望相助,建设关怀的社区。(2)健乐会:由健全人士和弱能人士共同组成,倡导伤健融合的精神,在活动中提供伤健人士共同参与的机会,令彼此都有所得益。
41.社区照顾实施中的社会工作者角色、工作技巧与工作策略:
微观技巧——(1)治疗者:问题分析及设计治疗计划;治疗理论及实践.(2)辅导者/教师:了解训练、辅导的需要;小组辅导技巧;设计及推行训练课程。(3)经纪人:协调及社区联系;资料搜集及服务转介;评估需要及资源调动。(4)倡议者:谈判及解决冲突的技巧;掌握社区及组织形势;游说及社会行动的技巧。(5)顾问:咨询技巧;支援网络;组织分析. 宏观技巧——(1)资源调动:策划及发动社区人士加入服务,包括义务工作人员、需要帮助的人。(2)社区联络: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和公共关系,确保社会人士对服务长期资助及支持。(3)社区教育:对服务的介绍及口碑;职业介绍展览及讲座;令社区内的居民明白和体会到需要特殊照顾的人士的困难和苦况,争取同情和支持,减低反对的声势及影响力;大型的社区宣传活动、小型讲座、幻灯晚会等。(4)训练:邻居、义务工作人员、专业人员、受助人士及家人等。(5)倡议:机构最佳的服务安排,建议政策修订,监察现有、公开的政策建议书、调查及出版、从个案苦况引申至政策改善。(6)预防措施:社会立法、社会设施、指标服务及大量的社会资源,社会人士的积极参与。(7)社会立法:政治游说、服务水平的订定、政策研究及倡导、公共关系,以及在有需要时策动社会大众的支持。 42.社区服务的内涵:(1)政府在社区服务中起主导作用。 (2)社区服务以街道和居委会为依托。 (3)社区服务以群众性的互助活动为基础。 (4)社区服务面向本社区全体居民。 (5)社区服务注重社会效益。
(6)社区服务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
43.社区服务的特征:1、福利性;2、地域性;3、群众性;4、互助性;5、综合性。 44.社区服务的内容:
1、面向各类弱势群体的福利服务:(1)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2)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
(3)为青少年提供的服务;(4)为贫困者提供的服务;(5)为失业人员提供的服务。 2、面向社区普通居民的便利便民服务。 3、面向辖区单位的“后勤“服务。
45.我国社区服务筹资模式的探讨:(P179) 1、我国社区服务的先行筹资模式。三条渠道:(1)政府对社区服务的资金投入;(2)社会捐助;(3)社区服务的收益。
2、对我国社区服务筹资模式的思考。 3、福利性与盈利性的关系。 46.中外对社区教育的界定:
1、北欧诸国视社区教育为“民众教育”。 2、美国和英国视社区教育为非正规的社区服务。 3、日本视社区教育为“社会教育”。
47.社区教育的分类:1、补偿式教育;2、控制式教育;3、解放式教育。
48.社区教育的内容:1、家庭生活教育;2、公民教育;3、成人教育;4、健康教育;5、
思想政治教育;6、训练社区领袖。 49.社区教育的目标:培养和塑造有知识、有能力、以社区发展为己任的优秀公民。 50.社区教育的特点:
1、大教育观念;2、以社区内全体成员为教育对象;3、与社区发展相结合的教育;4、各种教育因素的集合、协调和互动;5、立足社区特色。
51.社区教育的模式:
1、欧美国家的社区教育模式:(1)社区发展模式;(2)社区行动模式;(3)社会行动模式。 2、东南亚国家社区教育模式。 3、我国社区教育的模式:(1)以城区为主题的社区教育模式;(2)以街道办事处为主体的社区教育模式;(3)以社区教育实体为中心和载体的社区教育模式。 52.社区矫正的定义:社区矫正是国家机关和相关的矫正机构以社区为平台,对在社区中服刑的犯罪人提供的旨在恢复其社会功能,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刑罚执行制度和过程。 53.社区矫正的特点:1、惩罚性;2、非监禁刑;3、社区参与性。
54.社区组织的概念:社区组织是指以某一社区为范围建立起来的,有目的、有计划地满足居民一定需要的各类组织,不同的社区组织通过各种关系相互连结成为一个完整的社区组织有机系统。
55.社区组织结构:1、等级序列结构;2、职能分化结构;3、目标程序结构。 56.城市社区的主要组织:
1、街道办事处;2、社区居民委员会;3、业主委员会;4、社区居民大会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5、志愿者协会(组织);6、文化体育兴趣组织;7、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站。 57.社区组织的发展阶段:(P232) 58.社区工作的过程:
1、准备;2、建立关系;3、社区分析;4、制定计划;5、实施计划;6、巩固成果和评估。 59.社区工作的方法: 1、建立专业关系的方法:(1)与社区居民个体的接触;(2)与社区组织群体的接触;(3)开展社区工作的策略。 2、社区分析的方法:(1)问卷法;(2)访谈法;(3)观察法;(4)文献法。
3、社区工作组织的方法:(1)动员群众;(2)召开居民会议;(3)运用传播媒介和虚拟网络。
4、社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法:(1)社区领袖的开发;(2)志愿者的开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