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实验版)》中“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课程基本理念做了修订,最明显的变化有三点:
一是用词更加准确,指向性更强,将课程标准不应该有的模糊表述变得较为精确,通俗易懂了。如将原来的“精神领域”变成“精神世界”,将“深入”变成“广泛深刻”,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变成“学生对语文的感受和理解”,将“还应考虑”变成“应特别关注”,将“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变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将“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变成“多读多写,日积月累”。
二是将语文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阐释得非常清楚。 三是取消了“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在这些变化中,我认为将“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变成“多读多写,日积月累”,非常好!“多读多写,日积月累”的意思非常简单,人人都懂,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那么简单。
翻开百年来,我们使用过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纲要、教学纲要、课程标准,“多读多写”没有出现过。这引起了我的思考。这是为什么呢?
多读多写是需要诸多条件的!让全体学生多读多写,对学校的资
源配置要求很高,对教师的教学素养要求很高,对家长也有明确的要求。学校没有更多的书,班级、家庭没有更多的书,尤其是农村学生,生活条件十分有限,怎么多读?
改革开放,让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城市乡镇的家庭都能上网,电脑已经普及,“多读多写”所需的综合条件对于绝大多数的地区、学校和家庭来说,完全具备。因此多读多写,是可以开始了。可以说,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多写”标志着我国正式走进“多读多写”的时代。
如何让全体学生真正走在多读多写时代?其实我从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之后就进行了多读多写的实验研究。在实验中,我发现汉字教学问题太多,直接影响了多读多写,所以我的这一实验又增加了活性识字。我的这一实验就是读课程标准找到的,这也是适合我的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
让100%的学生喜欢汉字、写作、阅读 [实验体系]
1、“251”新识字教学体系
在我的质疑下,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3500个汉字作为附录5放在了课程标准中。小学阶段,我们的识字任务是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这些年,我进行了大量的阅读研究,很多老师把许多字教死了、教错了,新的识字教学如果再不建立起来,对不起祖先创造的每一个汉字。
我以“251”的谐音“爱我要”从汉字源流角度开启了新识字教学,即“2500个汉字,我要爱”。我个人觉得,语文老师应该与每个孩子共玩每个汉字,因为我发现每个汉字都是永不褪色的世界名画。怎么做这一项目?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教每个汉字都要一一查阅读字书,然后加上自己的思考,最终凝聚成学生能够接受的活性语言,有点创新意识地实施教学。
2、“152”整本书阅读体系
通过大量的研究,我搜集到世界多个国家、多个民族的每年阅读量,发现我国的课外阅读量非常低,只相当前苏联、美国、日本、芬兰、犹太人等的十分之一。从2004年开始,我在班级里开展了毎周读书一本(一年50本书的阅读计划)的实验,学生喜欢、学生父母喜欢,也得到了本校及省内外更多校长的认可,昆山、苏州就有50多所学校的教师与学生父母接受了我的培训,还应邀至上海、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江西、广东、福建、新疆、西藏、香港地区、马来西亚等学校讲述儿童阅读。
随着研究与实践的全面展开,我又将每周读书一本转化成“152”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1”指第一学段读完“1000本”图画书。由于我国0-6岁的整本书阅读还没有全面研发,在这一关键期,图画书(也叫绘本)还没有引起更多的幼儿园重视。图画书的发明创造、儿童阅读的新理论证明这一形式的阅读是不可少的,像日本有很多专门的图画书图书馆,每个馆都有50万册以上的图画书。我们宝岛台湾在课程纲要中明确
规定幼儿每年最少读200本。一本图画书,教师、父母大声读给孩子听,只需要10多分钟,就是一天读两本,孩子们都不会讨厌。两年七百多天,1000本图画书,一定能够达成。2010年9月19日,香港获得年度读书最多的小孩子叫文浩谦,4岁那一年,他读完2816本图画书。
“5”指第二学段读完“500本”桥梁书。桥梁书也是国外儿童文学作家伟大的创造。这类书,图文1:1关系,字数在1500-20000字之间,每天孩子只要拿出20分钟时间,就可以轻松读完一本,两年时间读完500本不会有任何压力。目前,我国已经翻译的桥梁书已经超过1000本,我国儿童文学家创作的也有百余本了。
“2”指第三学段读完“200本”纯文字100-200页的童书。这类书有很多,中国百年百部儿童文学经典,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奖、世界安徒生文学奖等作品数百本,而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经典,我国翻译了很多,目前已有数千本出版,比如法国的儿童哲学书、韩国开发的《儿童哲学第一书》(50本)从儿童文学的视角写了50位世界大师,等等这些书没有几个孩子会拒绝的。
3、“512”儿童写作教学体系 “512”就是我要爱写作。
“5”,指每天5行日记,“1”第二学段每次习作不少于1页纸,“2”第三学段每次习作不少于2页纸;
小学六年,我最少要发表5篇文章,把100篇好文章(60余次课内习作及自己选择的40篇课外好文章)合在一起装订成“一本书”,
第二三学段每年读完50本书,与200本书进行200次对话(200篇可长可短的读后感)……
4、“125”课文教学新体系
“125”,就是将一册教材的课文,经过重组确定四个单元,每个单元3篇课文,共12篇课文,而每篇课文以不少于5课时的方式来教学。5-12课时,其中有2-3课时涉及整本书阅读及写作的教学。为什么要这么做?主要是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量太多,拼命赶课时式语文教学该改革了。
5、整本书阅读评价体系
(1)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目标:高速阅读(100-200页的书,40-60分钟看完);
(2)把1000本图画书、500本桥梁书、200本100-200页的优秀经典童书一页一页地翻着看完,并有个简单的记录;
(3)每学期与读过的书合张影;
(4)每一学期最起码完成一份读书报告,每学期把读过的书转化成几首童诗,每学期能写几篇有想法的读后感;
(5)如果可行,每学期参与一次整本书的剧本表演。 [实验价值]
1、作为中国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2500个字教活,应该让小学生认识到汉字是世界最美的文字之一,学习、使用汉字是非常骄傲的大事。而把每个汉字的源流做成PPT,非常有灵性的汉字如此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肯定会非常喜欢的。做成PPT也方便所有小学教师使用。
这在中国,还没有教师做这件事。
2、在我国,一篇篇课文教学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整本书教学还处于起点研究阶段。每周读一本书,人人都能做到,关键需要老师与父母达成共识,扎实去做。而依托独特的教师与学生父母培训,已让省内外万名家长接受这一实验理念,真正认识到了每周读书一本的价值,这一实验扎实推进也会让全国更多的学校放弃传统的整本书教学。
3、由于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师范院校大多没接受过正规的写作课程的专业化课程培养,因此在写作教学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只要我们能多读专业书籍理解写作,能够发现到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大胆进行改革实践,“让100%的学生喜欢写作”就能逐渐达到。
[实验成果]
2019年4月18日,《人民日报》对我工作的单位进行了报道,题目叫《这里有群“读书等身”的孩子》,文中有近千字采访了我及我的学生及家长参与实验的成果,还有校长、教育局领导对这一成果的评价。
另外,每一年放假之前,都有初高中学生返校看老师。有两位初二的学生说了一件事,语文老师问全班同学,坚持写日记的请举手。52位学生,只有两人举手的。这两个同学都是我教的。假如这个班有5个学生是我教的,相信他们都会举起手来。因为我用多年给他们养成的习惯,他们绝对舍不得放弃。
面对这个新课程标准,上面这个实验还能做吗?当然必须做了。因为每一届学生都需要。当然,我有一个新实验,现在已经做了起来,这个实验名称叫“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大单元‘先写后教’变序教学实验”。其实这个实验,我已经做了三年了,收获很多。不管现在有没有新教材,不管专家赞成还是不赞成“大单元”,实验肯定要做下去。为什么?因为孩子的写作能力太重要的,因为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的难题需要解决,而这个实验,能够让所教班级学生真正地爱上写作,他们每次所写的文章肯定比原来的实验要好好多倍呢!其实这个实验也是“让100%的学生热爱汉字、读写”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