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屈强比大的材料作零件安全可靠性高。
3. 材料愈易产生弹性变形其刚度愈小。
4. 伸长率的测值与试样长短有关。 5> 10
5. 冲击韧度与试验温度无关。
6. 同一材料的 -1,一般都小于 s。
7. 较低表面粗糙度值,会使材料的 -1值降低。
8. 材料综合性能好,是指各力学性能指标都是最大的。
9. 材料的强度与塑性只要化学成分一定,就不变了。
10. 马氏体硬而脆。
11. 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越快,冷却后钢的硬度越高。
12. 钢中合金元素的含量越高,淬火后的硬度也越高。
13. 本质细晶粒钢加热后的实际晶粒一定比本质粗晶粒钢细。
14. 同一钢材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总是水淬比油淬的淬透性好;小件比大件淬透性好。
15. 由于再结晶的过程是一个形核长大的过程,因而再结晶前后金属的晶格结构发生变化。
16. 因为体心立方晶格与面心立方晶格具有相同数量的滑移系,所以两种晶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完全相同。
17. 金属的预变形度越大,其开始再结晶的温度越高。
18. 滑移变形不会引起金属晶体结构的变化。
19. 热加工是指在室温以上的塑性变形加工。
20. 为了保持冷变形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应采用再结晶退火。
21. 热加工过程,实行上是加工硬化和再结晶这两个重叠的过程。
22. 孪生变形所需的切应力要比滑移变形时所需的小得多。
23. 铁素体相为面心立方点阵,渗碳体为复杂斜方点阵,奥氏体为体心立方点阵,三者点阵结构相差很大。
24. 珠光体的片层间距主要取决于其形成温度。在连续冷却条件下,冷却速度越大,珠光体形成温度越低,即过冷度越大,则片层间距越小。
25. 珠光体的形成过程,包含着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一个是通过碳的扩散生成低碳的渗碳体和高碳的铁素体;另一个是晶体点阵重构,由面心立方贝氏体的转变为体心立方的马氏体和复杂单斜点阵的回火组织。
26. 低碳钢中的马氏体组织,因其显微组织是由许多成群的板条组成,故又称为板条马氏体。对某些钢因板条不易侵蚀显现出来,而往往呈现为块状,所以有时也称之为块状马氏体,又因为这种马氏体的亚结构主要为位错,通常也称它为位错型马氏体。
27. 马氏体的等温转变一般不能进行到底,完成一定的转变量后就停止了。
28. 大量的实验结果都证明,在屈服强度相同的条件下,位错型马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度且比孪晶马氏体的韧性差的多。
29. 为了减小工件与淬火介质之间的温差,减小内应力,可以把欲淬火的工件,在淬入淬火介质之前,先水冷一段时间。这种方法叫“预冷淬火法”
30. 使钢中的碳化物球状化。或获得“球状珠光体”的退火工艺称为球化退火。因其也能够消除或减少化学成分偏析及显微组织的不均匀性,所以也称扩散退火。
31. 石墨化是指铸铁中碳原子析出形成石墨的过程。
32. 可锻铸铁可在高温下进行锻造加工。
33. 热处理可以改变铸铁中的石墨形态。
34. 球墨铸铁可通过热处理来提高其机械性能。
35. 采用整体淬火的热处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灰铸铁的机械性能。
36. 采用热处理方法,可以使灰铸铁中的片状石墨细化,从而提高其机械性能。
37. 铸铁可以通过再结晶退火使晶粒细化,从而提高其机械性能。
38. 灰铸铁的减震性能比钢好。
39. LI比L5的纯度差。
40. TI比T5的纯度高。
41. LF5、LY12、LD5都是形变铝合金。
42. LD2和LD4铝合金具有优良的锻造性。
43. 单相黄铜比双相黄铜的塑性和强度都高。
44. 制造飞机起落架和大梁等承载零件,可选用防锈铝。
45. 铸造铝合金的铸造性好,但塑性较差,不宜进行压力加工。
46. 铜和铝及其合金均可以利用固态相变来提高强度和硬度。
47. 轴承合金是制造轴承内外圈套和滚动体的材料。
48. 油于滑动轴承的轴瓦、内衬在工作中承受磨损,故要求有特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49. 最危险的、会带来灾难性后果的失效形式是低应力脆断、疲劳断裂和介质与应力联合作用下的断裂,因为在这些断裂之前没有明显的征兆,很难预料。
50. 零件失效的原因可以从设计不合理、选材错误、加工不当和安装使用不良四个方面去找.
51. 载重汽车变速箱齿轮选用20CrMnTi钢制造,其工艺路线是:下料→锻造→渗碳→预冷淬火→低温回火→机加工→正火→喷九→磨齿。
52. C618机床变速箱齿轮选用 45钢制造,其工艺路线为:下料→锻造→正火→粗机加工→调质→精机加工→高频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精磨。
53. 表面耐磨的凸轮,材料用45钢,热处理技术条件:淬火十低温回火,HRC50~60。
54. 要求拉杆(直径70mm)截面上的性能均匀,心部6b>900MPa,材料用QZ235钢,热处理技术条件:调质HB230~270。
55. 武汉长江大桥用 Q235钢制造的,虽然16Mn钢比 Q235钢贵,但南京长江大桥采用 16Mn钢制造.这是符合选材的经济性原则的。
56. 火箭发动机壳体选用某超高强度钢制造,总是发生脆断,所以应该选用强度更高的钢材。
57. 采用45钢制造Φ30和Φ80两根轴,都经调质处理后使用。轴的表面组织都是回火索氏体,因此这两根轴的许用设计应力相同。
58. 弹簧(直径Φ15mrn),材料用45钢,热处理采用淬火+低温回火,HRC55~60。
59. 某工厂发生一汽轮机叶片飞出的严重事故。该汽轮机由多段转子组成。检查发现,飞出叶片的转子槽发生了明显的变形,而未飞出叶片的转子槽没有变形。因此可以断定,失效转子的钢材用错了。
60. 碳素工具钢经热处理后有良好的硬度和耐磨性,但红硬性不高,故只宜作手动工具等。
61. 在碳钢中具有共析成分的钢,较之于亚共析钢有更好的淬透性。
62. 所有的合金元素都能提高钢的淬透性。
63. 在钢中加入多种合金元素比加入单一元素的效果好些,因而合金钢将向合金元素多元少量方向发展。
64. 调质钢加入合金元素主要是考虑提高其红硬性。
65. 高速钢需要反复锻造是因为硬度高不易成型。
66. 奥氏体型不锈钢不能进行淬火强化。
67. T8与20MnVB相比,淬硬性和淬透性都较低。
68. 所有的合金元素均使Ms、Mf下降。
69. 滚动轴承钢GCr15的含铬量为15%。
70. 调质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综合力学性能。
71. 有高温回火脆性的钢,回火后采用油冷或水冷。
72. 对于受弯曲或扭转变形的轴类调质零件,也必须淬透。
73. 硬质合金具有很高的硬度和红硬性,作刀具是钨钴类合金适用于切削塑性材料,钨钛钴类合金适用于切削脆性材料。
74. 钢的铸造性能要比铸铁差,但常用于制造形状复杂、锻造有困难,要求有较高强度和韧性,并要求受冲击载荷,铸铁不易达到的零件。
75. 晶体是各向异性的,实际应用的金属就是晶体,所以它的性能在各个方向上是不同的。
76. 硬度是指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塑性变形能力的机械性能指标。
77. 塑性变形后的金属,在加热的过程中,破碎、拉长的晶粒,发生晶格类型转变的过程,称作“再结晶”。
78. 一定成分的合金溶液,在恒温下,同时结晶出两种成分和晶体结构皆不相同的固相的过程,称作共析反应。
79. 过共析钢自高温缓慢冷却至室温,其相组成物P+Fe3CII。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