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战争与经济的关系---读《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之三

战争与经济的关系---读《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之三

来源:爱go旅游网


战争与经济的关系---读《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之三

三,战争与经济的关系

战争和税,是人类社会无法避免的两种事物。和平时期,决定人类社会演化的最根本力量是经济和财政;到了混乱时期,决定演化的则是战争。

1,经济发展转移战略优势

经过了两百年的开发,随着中原地区的进一步富裕,以及长江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关中已经从世界的三分之一掉到了四分之一,即便加上四川,也最多只能算半壁江山,中国的战略优势已经逐渐地从关中向东转移了。

在中国历史早期,当中华文明仍然以黄河流域为主时,不同政权大都是以崤山和黄河为界的东西对立,到了后来随着江南的发达和关中的衰落,就变成了以秦岭、淮河为界的南北对立。东西魏(北齐、北周)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东西对立。

唐朝之后,关中的地位进一步下跌。此时,依靠山西的地势和华北的粮食,就已经远超出关中地区的实力。唐朝的统一已是关中的最后辉煌。

(现代的中国东南沿海经济活跃,财富聚集,自然也成为了新的战略优势所在。)

2,战争拖垮经济

在世界上,规模巨大的战争往往不是在战场上决出胜负,而是看谁经得起战争对财政和经济的蚕食。

西汉时期,汉匈之间的消耗战,几乎同时拖垮了西汉与匈奴,使得汉朝社会出现了极大的萧条,也造成了匈奴社会的崩溃。双方均得不偿失。

对人口稀少的匈奴而言,最大的资源是人。汉匈战争使匈奴失去了大量年轻人、牛羊和粮食储备。匈奴人已经无法守住如此广阔的地盘,又缺少了足够的后勤支援,战争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汉帝国不担心人的损失,但极度缺少马匹。巨大的马匹消耗让武帝凑不够足够的马匹发动下一次战役。

汉武帝喜欢四处征伐,除了征战匈奴之外,他还发动了针对朝鲜、南越、西南夷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战略资源,国库也变得空空如也。

虽然在窦固、窦宪的两次打击下,匈奴灭亡了。然而,新的蛮族又长期叛乱,成了帝国财政的大包袱。

财政宽裕也未必对军事一定好。隋朝的高效财政机器抽走了高于民间承受能力数倍的税收,更刺激了皇帝的野心。于是,他修建了一系列的大工程,并发动了数场耗资巨大的战争,拖垮了隋朝。

由此看来,只要战争存在,就必然会导致财政的扩张和入不敷出,并影响社会的稳定。

3,财力不足引发兵变

中央政府的军事行动如果超越了财政支持的能力,将引起更大的混乱和崩溃。

唐德宗对泾原军的安抚太吝啬,受辱的士兵反而冲向长安,进行劫掠。

在桂林戍边满三年的士兵本可以调回原籍,而唐朝的徐州地方政府为了节省经费,突然决定让他们延长服役期三年。三年后,竟然又再次命令戍卒们延长服役一年。士兵们如果不反抗,政府会将他们无限期搁置在边关,永远离开父母老婆和孩子。于是,他们杀掉主将,哗变了。

所以,不应轻视士兵的思乡之情,这可能引发帝国的颠覆。隋炀帝的部下大都是北方人,尚有家属在北方,所以不满他定都于扬州,放弃北方的做法。最后,大臣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乘机杀掉了炀帝,率军北归。

唐代政府没有足够的钱养兵,府兵制的战斗力又太差,就设立了节度使,本意是为中央政府省钱。将军们集地方的军政财权于一身,除了自己募兵之外,还负责以地方财政养兵。失去了李林甫的控制,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实力强大,无人能够阻止他的叛乱。这次因财力不足引发的兵变,最终令唐朝彻底衰落。

4,军事危机逼迫经济改革

为了应付与西夏的战争,北宋的财政步入了危机,在河北的冗兵也拖累了财政。皇帝开始四下找钱,却始终无法满足战争的需求。

范仲淹的改革措施得不到官员的真心拥护,渐进式的庆历新政持续了一年就失败了。随后上台的王安石开始了激进的改革,所引起的党争最终毁掉了北宋政权。从这个意义上说,仁宗时期的军事危机,成了北宋改革和失败的催化剂,从而改变了历史轨迹。

5,禁止贸易与引发战争

为了遏制强大的卫拉特人,明朝政府关闭了与卫拉特人的边贸,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方法。

但明朝没有意识到,贸易永远是对双方有利的。限制对方的同时,也限制了己方的发展。因此,明朝的边关永远只是以军事目的为主的不发达地区,军人们生活艰苦,谁也不

愿意长久待下去。

而且明朝的禁止并不没有阻止卫拉特人从西方获得金属和武器,从南方的西藏直接获得茶叶。北京政府不得不采取新的怀柔政策,这就是所谓的进贡制度。

在明代,进贡对于外藩来说,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买卖。每次对方纳贡时,朝廷给他们的赏赐总是要超过纳贡的价值。外藩纳贡越多,获得的回报越丰厚。由于明朝禁止中外贸易,纳贡就成了外国人和中国做买卖的唯一机会,而且是有利可图的大机会,所以,外藩都抢着纳贡,而朝廷则要限制外藩纳贡的规模和次数。

结果,日本人在贸易需求受限下,只好发展海盗行动,倭寇即由此产生。所谓倭寇,并不纯粹是日本人的贪婪造成的,也是明朝政府限制贸易的结果,导致许多沿海居民与日本人勾结起来,对抗中央政府错误的贸易政策。

(鸦片战争本质上也是工业化后的英国在与中国贸易无果,其巨量的工业品无法在中国这个大市场销售的情况下,所发动的侵略战争。)

6,扩张版图与统治成本

蒙古对现代中国疆域的贡献是举足轻重的。

经过蒙古征服,将西藏和云南正式并入了中国的统治范围,一直保持至今。这些蒙古人没能建立统治的国家(越南、缅甸、泰国)就永久性地成了外国。然而扩张的版图不是越大越好,同时也伴随着统治成本的增加,直至帝国无法承受为止。

清军征服南疆时,除了用军事手段之外,还运用了经济和政治手段:在征服地区使用

当地人,进行怀柔统治;在未征服地区,以贸易的形式,用布匹换取当地的马匹和粮食,从而削弱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力量。

大小金川之役以当地的改土归流而告结束,却预示着中央帝国的边界已经扩大到了极致。由于地理的限制,清廷哪怕想再往外扩展,都由于群山的阻隔,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

从这时开始,清朝从扩张转换成一个内敛的朝代,在当时的地理和经济、科技条件下,中国已经达到了允许的最大边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