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3-10-21T14:23:42.467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10月供稿 作者: 苏玉芳[导读] 农村孩子口语表达能力较差,这与他们 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苏玉芳
〔摘要〕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 计必须形式多样、具有童心童趣、符合小学 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数学作业形式,培 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 新意识,让学生“愿做”、“爱做”、“乐做”,成 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逐步 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目标。
〔关键词〕因材施教针对性层次性 伸缩性主体性
作业是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教师通过 作业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认识 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强 弱,根据这种了解及时地进行矫正和补漏、 调整教学。作业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是 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它是以教 师的设计为前提,以对学生辅导、评定为效 用的,绝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的,而是一 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没有好的作 业设计,就不会有一份好的教案,也不可能 有一节好的课堂教学。
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必须形 式多样、具有童心童趣、符合小学生年龄特 征和生活实际的数学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 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让学生“愿做”、“爱做”、“乐做”,成为作业的 主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逐步改善学生 学习方式的目标。如何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 式呢?
1 设计作业要有针对性、层次性、伸缩性 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面对学 生,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承认和关 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作业的设计要有 坡度,在范围和数量上要有层次性、伸缩性, 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既要使学困生“吃 得消”,中等生“吃得饱”,又要使优等生“吃 得好”。例如:教学“小数乘积的近似值”时, 可通过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等步 骤,依次设计作业题目。基础练习:计算结果 保留两位小数。这类作业留给“学困生”。综 合练习:测量学校操场的情况,再算出操场 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要求结果保留两 位小数。这类作业留给中等生。拓展练习: “两位小数的乘积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 是7.38,准确值可能是多少?”这类作业留给 优等生。这样,可有效的避免课外作业的“齐 步走”现象。 2 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作业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 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只有兴趣,才有动力, 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根据教材的 要求,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 征,生活实际以及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生活性的数学作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做”变成 “爱做”,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在做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时,一味 地布置计算题,机械地重复练习,容易使学 生感到枯燥无味,而且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 担。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两组练习,每组 四道。我把每一组各题的得数之和告诉学 生,这样同学们做完后,就知道做的对不对 了。学生做完第一组后马上又去做第二组, 做得快的同学要求老师出第三组。在设计 “小数加减法”题目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购 物,自己去交钱、找钱。还有进行“分数加减 法”时,巧编故事———“唐僧分西瓜”。这样, 就使原来枯燥、乏味的计算现象,变成具有 趣味的游戏性、故事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轻 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会小数、分数的计算方 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设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实践性作 业
学以致用,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 中来,也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最有效 途径。为此,进行作业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 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创设一些生活性的实 际问题,让学生尝试从教学角度运用所学的 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认识到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 个知识的实践者。 如:小兰家的客厅要铺地砖,有两种设 计。正方形的边长2 分米,长方形的长3 分 米,宽2 分米。 设计一每块5 元 设计二每块7 元
①第一种设计用了90 块地砖,计算这 个客厅的面积?②第二种设计需要多少块地 砖?③哪种设计比较便宜?便宜了几元?让 学生根据次信息进行提问,并自行解答。 又如,学习了《克与千克》后,家庭作业 就是:“掂一掂不同的实物,估一估,称一称 等,感受1 千克和1 克的质量。”学习了《千 米的认识》后,让学生绕着400 米的操场走 两圈半。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 知识有所体验,促进理解。
4 设计的作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众所周知,传统教育注重教师的主导作 用,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而新理念则 要求“以人为本”,要求正确地处理好教学中 的教师主导作用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之间 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发挥,以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为主。如:学生在掌 握长方形面积公式后,我布置了用“割补法 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行求面积,推 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课堂作 业。我分小组先让学生讨论,后合作,进行动 手操作,经过思考、发现,最后自己推出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都欢呼:老师,这个 公式是我们自己发现的,不是你教给我们 的。在这以后,梯形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公 式我都设计成作业的形式出现,让他们讨 论、动手操作、思考、发现的。这样,更便于学 生理解、掌握及巩固公式,还充分体现学生 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 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自我解 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 索者和成功者。
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类型,设计多元 的有效的练习是个长期的课题。需要我们一 线教师认真研读课标精神,细心挖掘教材内 容,设计开发出最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做” 作业资源。拉大作业的“长度”与“宽度”,让 我们的学生在“做”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既能 掌握学习和生活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更要学会创造,还要放远目光培养学生 学会学习、生活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享受 多元作业的乐趣中发展自我!
作者单位:新疆第四师七十团第一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