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经济学模拟4

教育经济学模拟4

来源:爱go旅游网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经济学标准预测试卷(四)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经济学学科研究的原则不包括( ) A.学科的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 B.保守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批判与吸收相结合原则

2.从数量上研究确立计算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的理论依据不包括( ) A.劳动价值学说

B.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理论 C.按劳分配原则 D.劳动简化理论

3.人力资本理论基本出发点是( ) A.重视土地和人口数量的作用

B.人力资本投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作用 C.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

D.教育投资比物力投资更有利

4.★政府调节教育供求矛盾的依据在于( ) A.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 B.教育属于“公共产品”

C.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矛盾 D.教育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

5.教育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论述不正确的是( ) A.教育具有再生产科技的功能

B.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 C.教育是科技再生产的有效形式 D.教育决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6.教育产业的特殊性是有其三个基本特性决定的,即教育是基础性产业、间接性产业和( ) A.多效性产业 B.第三产业 C.专业性产业 D.独立性产业

7.需要着重考虑中等教育学校网点结构和布局,逐步普及中等教育并使中等教育结构趋于合理的地区是( )

A.城市、沿海各经济发达地区和内地少数发达地区 B.经济中等发展程度的地区 C.经济发展中地区 D.贫困地区

8.下列各项不属于教育公用经费的是( ) A.公务费 B.业务费 C.设备购置费 D.人员补助工资

9.教育投资相对量与经济指标增长相比,发展趋势是( )

A.相对迟缓 B.相对滞后 C.超前速度增长 D.平行速度增长

10.集权制国家义务教育投资主要来源于( ) A.地方政府

B.国家或中央政府

C.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

D.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占一半左右

11.学生已满法定劳动力年龄因受教育而放弃的就业收入的成本是( ) A.教育物质成本 B.教育社会成本 C.教育直接成本 D.教育间接成本

12.计算升学率的公式是( )

13.学校提高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前提条件是( ) A.正确教育投资的宏观决策 B.完善教育投资的管理体制 C.建立最佳的人力、物力结构 D.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14.高等教育的生均成本随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教师比的提高而( ) A.呈下降趋势 B.呈上升趋势 C.呈稳定趋势 D.呈起伏趋势

15.决定个人是否接受教育或受某种级别类教育的依据是( ) A.教育个人收益 B.教育经济效率 C.教育社会效益

D.教育经济投资经济效益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教育经济效率 17.★人力资本 18.教育的个人需求 19.教育投资结构 20.教育机会成本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1.为什么说复杂劳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2.简述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 23.教育投资分配结构主要包括哪些? 24.简述美国科恩教育经济效率计量方法。

25.结合实际,说明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15分,共25分)

26.★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中丹尼森的主要观点与舒尔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27.论述中国教育投资历史经验。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经济学学科研究的基本原则。其原则包括三点: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批判与吸收相结合。因此,答案B是错误的。

2.D【解析】马克思对教育具有经济价值的定性分析,为其定量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特别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理论,以及按劳分配的原则等,都为从数量上研究确立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答案D不属于。

3.C【解析】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人口质量,增强人口素质,认为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这一理论批评了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等人只重视土地和人口数量的作用,看不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口的质量。选项D具有一定迷惑性.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但不是出发点。正确答案是C。 4.★A【解析】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是政府调节的主要根据。因此,答案是A。

5.D【解析】现代教育是科学技术生产、再生产的重要条件,但是,并不能说可以“决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正确答案是D。

6.A【解析】教育的三个基本特性是基础性、间接性和多效性。答案B说明的是教育的产业划分。正确答案是A。

7.A【解析】各级各类学校布局结构主要划分为三类,即A、B、C三类地区。每个地区其经济结构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各地区教育布局结构各具特色。其中发达地区基本普及了初等教育,应着重考虑中等教育。

8.D【解析】人员补助工资属于教育人员经费,不属于教育公用经费。因此,答案是D。

9.C(【解析】教育投资年平均增长率快于各项国民经济指标的年平均增长率,因此发展趋势是超前速度增长。

10.B【解析】义务教育投资有不同的来源:集权制国家主要来源于国家或中央政府,选项B为正确答案;选项C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是分权制国家主要来源;选项D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占一半左右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国家的来源。

11.D【解析】学生已满法定劳动力年龄因受教育而放弃的就业收入的成本既属于教育个人成本,又属于教育间接成本,因此正确答案是D。

12.B【解析】升学率的计算,是考入上级学校学生数与本年度入学总人数的比值,正确答案是B。

13.A【解析】教育投资的宏观决策关系着教育投资的宏观使用效率,也制约着教育投资的微观使用效率。是提高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前提。

14.A【解析】当学校规模小、学生教师比低时,生均成本就高;当规模扩大,学生教师比提高时,生均成本低。呈现的是下降趋势。

15. A【解析】题目中的重点词是“个人”,因此选项中应该也从个人角度出发。教育个人收益是决定个人是否接受教育的依据。 二、名词解释题

16.教育经济效率即教育经济效力、教育机构内部效能、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教育投资效率等。其含义是指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比,即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 17.★人力资本是与物力资本相对应的概念。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首先给予阐释而获得特定含义的一种资本概念。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18.教育的个人需求是指个人出于对未来知识、技能、收入、社会地位的预期在各种需求中进行选择,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19.教育投资结构也称教育投资内部比例。这主要是指各级各类教育投资内部分配和作用的比例关系。

20.教育机会成本即教育间接成本,是指社会个人为教育而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也叫“择~成本”。它由教育社会间接成本和教育个人间接成本两部分构成。 三、简答题

21.为什么说复杂劳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答:(1)所谓简单劳动是指一般人类劳动,是简单劳动的耗费,是每个没有任何专长的普通人的机体平均具有简单劳动力的耗费。

(2)所谓复杂劳动则需要经过一定的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劳动者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知识的劳动称之为复杂劳动。劳动力的劳动复杂程度与他的教育费用所花费的时间、以及它自身的价值和所创造的价值等,都是成正比例关系。训练有学识劳动者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金钱,所以有学识的劳动力必然有较高的价值。 22.简述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

答: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具体表现:

(1)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再生产的重要内容与主要手段。劳动力再生产包括人的自然成长过程和对人的教育和训练过程。

(2)教育是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因为,影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社会一般生产条件即客观因素;二是从事物质生产的人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和劳动速度等即主观因素。

(3)教育是科学生产、再生产,以及使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技术的重要途径。教育具有传递、积累、发展和再生产科学技术的社会经济功能;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环节的作用;教育又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最有效的形式。

(4)教育是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教育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表现在:一、可以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的管理者队伍;二、可以提高管理者素质。三、可以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 23.教育投资分配结构主要包括哪些? 答:教育投资分配结构主要包括:

(1)教育总投资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级教育中分配的比例; (2)各级各等教育中教育事业与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分配的比例;

(3)教育事业经费中人员经费(个人部分)与公用经费(公用部分)比例构成;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投资的分配比例。

24.简述美国科恩教育经济效率计量方法。

答:美国科恩关于计量教育经济效率的方法的基本思路为:

(1)对教育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类,其中教育投入分为学校投入和非学校投入。学校投入较易控制,包括学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非学校投入一般难以控制,包括的内容比较复杂。教育产出分为四大类:基本技能、创造能力、社会态度、学校咨询作用等。

(2)用生产函数描述了教育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教育生产函数形式为:f(Q,x/s) =0(Q为教育产出,X为学校投入,S为非学校投入)

(3)进行实证分析,着重分析了教师工资、学校图书、学生家庭背景,以及种族等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互关系,但得出的结论并不令人满意。

25.结合实际,说明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答:(1)教师劳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的独立性体现在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是学生。教师必须进行独立的艰苦劳动,才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作用。自主性体现在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必须具有高度的劳动自觉性和事业心。

(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复杂性体现在教师的劳动对象、教师自身素质、教师所担负的教育任务、教师劳动的工作量四个方面。创造性体现在:教育是一种艺术;教学过程的艺术;因材施教的艺术等方面。 (3)教师劳动的迟效性和长效性。迟效性体现在教师劳动是见效缓慢而效用长久的劳动。教师劳动的实际经济效果,一般要在学生离开学校,在其岗位上实践才能表现出来。长效性体现在教师的劳动成果在劳动者一生中都会发生效用。 四、论述题

26.★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中丹尼森的主要观点与舒尔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答:丹尼森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除了与舒尔茨相同处外,还有突出的贡献区别于舒尔茨。他在人力资本数量研究和实证研究方面,做出较大的贡献,被称为西方人力资本计量的代表人物。他与舒尔茨在理论上主要区别有:

(1)舒尔茨把教育作为生产过程的单独因素,丹尼森认为教育不是生产中的单独因素,是生产中人力因素的一个组成部分。

(2)教育因素和教育投资指的是受正规教育年限的多少。

(3)“知识增进”是人力资本组成部分。所谓人的“知识增进”,主要包括,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质量和毕业后自学、进修所获得的知识;人的知识扩大的存量;知识应用延续时间的减少等;

(4)正规教育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有其中的五分之三在起作用。他认为各级教育程度就业者的工资差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差别,并非由教育因素起作用的,教育只有其中的五分之三在人力资本中起作用,因为,除教育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的作用,如天赋、才能、工作经济等因素。

【解析】人力资本理论历年来都是考查的热点。分析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丹尼森和舒尔茨的区别,首先需要掌握丹尼森和舒尔茨主要观点,然后将二者做一个比较,阐述清楚相同点与不同点。如果能对二人的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会增色不少。 27.论述中国教育投资历史经验。

答:我国教育投资同国民经济各项指标比例关系,经过历史分析,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教育投资总量不足,同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不相适应,同时在不同历史时期波动太大。其中1978年至1987年20年间波动的幅度最大。

(2)历史上教育投资总量和增长速度太少、太慢,造成目前教育投资欠账局面,使得教育事业发展处于积重难返的境地。

(3)在一个时期内教育者人均教育费用不稳定,不同历史时期多少不等,或多或少,有的时期还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l)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出了国家经济实力的可能性;

(2)多年来“左”的思潮的影响,轻视甚至忽视教育事业,对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综合平衡得不好。 (3)由于教育事业本身,在一个时期内只追求高速度,不注重办教育的物质条件的改善。

【解析】从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间,中国十分重视教育。对那一个时期的教育投资进行经验总结,需要进行历史的分析。首先阐述我国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从投资总量、速度、思潮等方面进行论述,然后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即可。考试大收集整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