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4.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教学 考试内容
一、汉语基础知识
1、准确掌握汉字的读音、含义,正确书写汉字。 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
二、作家作品知识
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代表作,了解其主要思想倾向、创作风格、艺术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1
三、文体知识 1、议论文
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论点是作者的观点和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依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例证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驳论的方式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
2、记叙文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它以叙述、描写为主,往往间用抒情、议论、说明等多种手法。
3、诗、词
诗、词都属于诗歌的范畴。诗歌以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对生活作高度集中的概括;语言凝练而富有形象性;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包括排律、律诗和绝句。
词有词牌,写词必须受词牌的限制,句式以长短句为主,押韵比较灵活。
4、小说
小说一般具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要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的特殊环境。
5、戏剧
2
戏剧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冲突的综合艺术。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常见的有戏曲和话剧等。戏曲以唱、念、做、打、舞并重,话剧则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四、写作知识 要求 1、主题
主题即文章的思想观点,要求正确、深刻、鲜明、集中。 2、材料
材料是文章的具体内容,要求真实、典型、新颖。 3、结构
结构即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包括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文章的结构要求完整、清晰、严谨。
4、表达方式 (1)叙述
叙述的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和补叙。叙述要线索清楚,详略得当,有变化,有波澜。 (2)描写
可归纳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类。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环境描写包括自然风光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等。描写要有的放矢,突出特征,富于情感。 (3)抒情
抒情的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间接抒情有寓情于景、
3
寓情于事、寓情于理等方式。抒情要自然真挚。 (4)议论
议论是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文要做到论点正确鲜明,论据真实典型,论证严密充分。记叙文中的议论要与叙述、描写、抒情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画龙点睛。 (5)说明
说明是对事物、事理的特征、性质、形状等进行介绍、解释和阐述。说明要准确、科学、客观。
5、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文章的语言要准确、生动、简洁。 五、课文知识要点 《记念刘和珍君》(4课时) 1、了解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 2、明确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态度。
3、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威尼斯》(1课时)
1、了解作者,掌握其主要的作品。 2、掌握文章构思、选材、结构上的特点。 《包身工》(1课时) 1、掌握文体特点。 2、掌握主题思想。
3、了解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4
《箱子岩》(4课时) 1、掌握作家作品。 2、掌握主题思想。 3、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4、掌握突出的艺术特色。 《雨中登泰山》(1课时) 1、掌握文章独特新颖的立意。 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 《拣麦穗》(3课时) 1、明确文章的主题思想。
2、掌握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3、了解“小火柿子”的象征意义。 《拿来主义》(2课时)
1、明确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 2、掌握主要的论证方法。 3、学习本文说理形象化的特点。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2课时) 1、掌握本文所论述的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2、明确中心论点及文章的逻辑层次。 《漫谈说理文》(3课时)
1、学习本文阐述写好说理文的方法。 2、明确思想和语言的辩证关系。
5
3、明确写说理文不能走零度风格的路。 《文学评论两篇》(1课时) 1、掌握文学评论和读后感的区别。
2、能把议、叙、评结合起来写简单的文学评论。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课时)
1、了解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伟大贡献。 2、学习本文将议论、记叙和抒情综合运用的写作方法。 《论学问》(4课时)
1、掌握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提到的几种读书方法并体会其启迪意义。 3、体味语言特点,背诵文中名句。 《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3课时) 1、掌握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2、阅读和写作中能熟练分析、运用常用的说明方法。 《桥的运动》(1课时) 1、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 2、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1课时) 1、了解书目的重要性。 2、了解多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请示两则》(3课时)
1、掌握请示的意义、格式、写法。
6
2、能熟练撰写一般的请示。 《计划两则》(1课时) 1、了解计划的作用。 2、掌握计划的写作。 《合同两则》(1课时) 掌握合同的一些基本常识。 《背影》(1课时)
1、作者朱自清,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研究会”成员。 2、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抒情散文。理解作者所选取的独特视角,体会文章所表现的真挚动人的父子深情。
3、分析作者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理解白描手法与侧面烘托在文中的作用。
4、掌握文章的结构线索,说明文中四次出现的“背影”各自的表现作用。
《乌篷船》(1课时)
掌握本文书信体的形式、平和冲淡的格调以及体现出的作者悠游闲适的情调和对艺术、生活的情趣。体会其知识性、趣味性、平和性融为一体的特点。
《故都的秋》(4课时)
1、掌握作者及其代表作品。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2、理解本文以北京秋天“清、静、悲凉”的特点进行选材和剪裁的特点。
7
3、分析本文通过“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对比,突出全文中心思想的写法。
4、分析全文写景、抒情、议论三者结合,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爱尔克的灯光》(4课时)
1、掌握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
2、理解作者由“长宜子孙”所引发的关于人生道路的思考。 3、理解文中三种灯光的象征意蕴。
4、理解文章构思精巧,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群英会蒋干中计》(3课时) 1、掌握作家及相关的作品知识。 2、分析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明湖居听书》(1课时) 1、掌握作家及相关的作品知识。
2、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理解“通感”修辞手法的作用。 《风波》(2课时)
1、掌握作家及相关的作品知识。
2、了解小说用典型事物来表现主题的写法。 3、分析七斤夫妇、赵七爷、九斤老太的性格特征。 《在其香居茶馆里》(3课时) 1、掌握作家及相关的作品知识。
8
2、掌握主题思想。
3、分析方治国和邢幺吵吵的主要性格特点。 4、了解结构和语言。 《项链》(1课时)
1、掌握作家及相关的作品知识。
2、掌握小说在情节构思和结构安排上采用矛盾的“层递法”的特点。 《苦恼》(3课时)
1、掌握作家及其重要地位。 2、理解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原因。 3、掌握本文的主题思想。
4、分析小说通过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 5、掌握小说在艺术结构和行文风格上的特点 《麦琪的礼物》(3课时) 1、掌握作家及相关的作品知识。 2、了解题目的含义。
3、掌握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 4、体会“含泪的微笑”的风格。 《西厢记》(3课时)
1、掌握作家及相关的作品知识。 2、分析莺莺的离愁别恨和叛逆精神。
3、掌握作品情景交融、语言优美雅致的特点。 4、分析作品所采用的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9
《雷雨》(1课时)
1、掌握作家及相关的作品知识。 2、分析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了解文章表现的主要矛盾冲突。 《威尼斯商人》(1课时) 1、掌握作家及相关的作品知识。 2、体会作者在剧中表现出的思想倾向。 《氓》(3课时)
1、掌握《诗经》的内容和主要的表现手法。
2、掌握本诗用典型的生活片断和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3、掌握比兴的作用。 《湘夫人》(3课时)
1、掌握作家及相关的作品知识。 2、掌握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掌握本诗的浪漫主义特色。 《风赋》(3课时)
1、掌握作家及相关的作品知识。 2、掌握本文的主题。 3、掌握赋的主要特点。 《孔雀东南飞》(1课时) 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短歌行》(2课时)
10
1、掌握作家及相关的作品知识。 2、掌握本诗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3、掌握现实和想象交错描写和活用典故巧用成句的作用。 4、背诵全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3课时) 1、掌握作家及相关的作品知识。 2、掌握内容及主题。
3、掌握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4、背诵全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课时) 1、掌握作家及相关的作品知识。 2、掌握内容及主题。 3、掌握构思特点。
4、掌握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5、背诵全诗。 《无题》(1课时)
1、掌握作家及相关的作品知识。 2、试举例说明本诗的抒情手法。 3、掌握七言律诗的特点。 4、背诵全诗。 《雨霖铃》(1课时)
1、掌握作家及相关的作品知识。
11
2、背诵全诗。 《关山月》(2课时)
1、掌握作家及相关的作品知识。 2、掌握写作背景及思想内容。 3、背诵全诗。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2课时) 1、掌握作家及相关的作品知识。
2、体会词中历史人物说明了什么样的意思。 3、体会豪放风格的特点。 4、背诵全词。 《炉中煤》(2课时)
1、掌握作家及相关的作品知识。 2、掌握本诗的比喻义。 《死水》(2课时) 1、了解诗人及代表作。
2、掌握诗人新格律诗“三美”理论主张。 《雨巷》(1课时)
掌握该诗在形象的描绘和意境的创造方面的特点。 《再别康桥》(2课时)
1、掌握本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特点。 2、掌握本诗飘逸清丽的艺术风格。 《我爱这土地》(1课时)
12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理解本诗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情感。 3、找出诗中的象征形象并说明其寓意。 《西风颂》(3课时)
1、掌握作家及相关的作品知识。 2、了解本诗两大层次的内容。 3、了解诗中象征的寓意。
4、理解“哦,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愿望。
《致恰达耶夫》(2课时) 1、掌握作家及相关的作品知识。
2、理解诗中的比喻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秦晋殽之战》(3课时) 1、翻译全文。
2、分析秦战败的原因。
3、掌握本文的线索及材料组织、篇章结构上的特点。 4、掌握《左传》的相关知识。 《荆轲刺秦王》(1课时) 1、掌握《战国策》的相关知识。 2、理解场面描写的作用。 《季氏将伐颛臾》(3课时)
1、掌握《论语》及孔子的相关知识。
13
2、掌握本文所体现的孔子关于文教德化的“仁政”主张。 3、掌握本文的驳论性质,掌握本文以对话方式展开批驳的方式。 4、了解文中比喻句的作用及含义。 《〈孟子〉二章》(1课时)
1、掌握孟子的“仁政”主张及所表现出的“民本思想”。 2、理解孟子论辩的艺术特色。 《过秦论》(1课时) 1、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2、了解文章对比方法的运用。 《屈原列传》(1课时)
1、掌握作者及《史记》的相关常识。 2、理解文章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陈情事表》(3课时)
1、本文是西晋时李密写给武帝的奏疏。 2、掌握“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方式。 3、理解以情动人的艺术特色。
4、了解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及作用。 5、掌握沿用至今的成语、短句,并理解其意义。 《答李翊书》(3课时) 1、掌握作者及其重要地位。
2、掌握本文阐明了哪些关于写作的观点,有何借鉴意义。 3、翻译全文。
14
《始得西山宴游记》(3课时) 1、掌握作者及作品。
2、掌握文中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作者是怎样描绘西山的雄奇的。 《答司马谏议书》(3课时) 1、本文是一篇书信体驳论文。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针对性。 3、掌握本文驳论点的反驳方法。
4、理解王安石反驳司马光观点的说理步骤。
5、理解柔中寓刚、委婉有理、坚决果断的语言特点。 《石钟山记》(1课时) 1、掌握作家及作品知识。
2、掌握本文的观点及其借鉴意义。 《项脊轩志》(3课时) 1、掌握作家及作品知识。 2、翻译全文。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