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童年的水墨画》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组儿童诗,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儿童诗篇幅不长,语言精炼,留有许多空间可供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虽是写儿童嬉闹的场面,但诗句中却并未直接写儿童,需要学生细细读,慢慢赏,去发现诗中妙趣,走进诗的意境,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溪边》描绘了一幅溪边垂钓图。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蜒,仿佛空气都静止了,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安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江上》描绘出一幅江中戏水图。孩子们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虎牙。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林中》描绘了一幅林中采蘑菇图。孩子们戴着斗笠,冒着毛毛细雨,在林中采落菇。蘑菇多多,星罗棋布,人影绰绰,布满林中,惊喜地叫声,收获的喜悦,响彻松林。这首诗里洋溢着的浓浓的童真童趣,或呼朋唤友钓鱼、游泳、采蘑菇,时时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诗人宛如作画,寥寥几笔,那孩子嘴边的笑意,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眼前闪烁着,就在耳边充盈着。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三首小诗所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等词句的意思,并感受儿童的天真与快乐,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背通《溪边》。
4.读懂诗歌意境,体会儿童的欢乐,试着写写描绘童年生活的诗歌。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三首小诗所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等词句的意思,并感受儿童的天真与快乐,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背通《溪边》,
2.读懂诗歌意境,体会儿童的欢乐,试着写写描绘童年生活的诗歌。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水墨画,揭题导入。(4分钟)
1、感悟水墨画,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进入今天的学习之前,请大家先来观赏一个关于童年的小片段,你可以边看边回忆自己的童年。(播放视频)这些童年的趣事,你做过吗?是呀,多有趣呀,像短片中这样用水墨的浓淡晕染
2、书空“墨”字,齐读课题。
出诗意的画面,就叫——水墨画。
请大家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来把课题补充完整,写“墨”, 注意上宽下窄,黑表示颜色,土表示墨是用砂石制成的。用墨和水调和来作画,就是水墨画。儿童诗作家张继楼爷爷也像作画一样,用简单、写意的文字,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幅欢乐的儿童生活画卷,诗中有画,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请一位同学声音洪亮地来读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揭开画面。(2分钟)
1、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这三首小诗都在写快乐的童年生活,那么你在诗中看到了哪几幅水墨画?
(依据回答,引导学生联系诗题,试着用上“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将三幅画面说清楚,相机【板贴:溪边垂钓 江上戏水 林中采蘑菇】
师小结:这就是藏在小诗中的三幅水墨画。
三、聚焦《溪边》,欣赏画面。(15分钟)
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先走进“溪边垂钓图”吧!
1.请同学们默读《溪边》这首诗。用波浪线“~~~”画出你喜欢的句子。用“___”画出你读不懂的句子。谁来读读你喜欢的句子?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师:读读你喜欢的句子,你在这句话里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把溪水比作镜子,生活中的镜子是平的,还能找出人的样子,说明这里的溪水很静,很平的,所以才能当镜子。
真厉害,联系了自己的——生活体验,看到了这幅画面。【板贴:联系生活经验】。 瞧,平静的溪水还是垂柳姑娘的梳妆镜呢,做动作有感情地读好诗句。这景可真美,真静啊!
这句话写得很美,还因为诗人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到吗?(把溪水比作镜子)为什么?因为溪水很清 、水面很平,能映照出人影,像镜子(把山溪比作绿玉带)是呀,绿玉带就是像碧玉一样的绿色丝带,想象一下,溪水的两侧有群山,山溪从山谷中蜿蜒地流过,像不像绿玉带?看,我们用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板贴:想想画面】
师:读到这儿你发现山溪有什么样的特点?生:清、静、绿。【板书:静】 2.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溪水的碧绿与平静?
3.太美了,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导读:像小诗人读,有停顿、有节奏。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4.你还喜欢哪句话?在这句话里又看到了怎样画面?
预设:有人在钓鱼,钓竿上有一只红蜻蜓,人影被溪水染绿了。
5. 人影怎么给溪水染绿了?“给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哪个字来替换它吗? 生:“被”,人影被溪水染绿了。变成“把”字句再来理解——溪水把人影染绿了。 溪水怎么会把人影染绿了呢?溪水绿【板贴:联系上下文】
6. 想一想:绿玉带一样的溪水还会把什么染绿呢?
7. 想象画面感受山溪之绿。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天上的白云倒映其中,云影给山溪染绿了。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远处的群山倒映其中,山影给山溪染绿了。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删减的树木倒映其中,树影给山溪染绿了。 师:真美呀,请女生美美地朗读。
8. 蜻蜓的红和人影的绿相映成趣,请你读。(师范读)咦,你怎么读的这么轻呀?生:怕蜻蜓飞走。 9.生活中,你一定也观察过蜻蜓吧,联系生活体验你能把诗句读的更有趣。【板贴:联系生活体验】 10.我们利用联系生活经验、想想画面的方法理解了前两句,还剩最后一句,你有什么疑问吗?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预设:水面上有波纹,鱼被钓上岸。从“扑腾”知道水面上有水花,鱼上钩。
11“扑腾一声”是什么什么声音?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人影碎了”。
预设:鱼儿被钓杆和鱼线提拉出水面上,尾巴甩来甩去,把溪水的平静打破了,水面上的圆晕一圈圈荡漾开去。
12、最后一句为什么是“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
生:联系上下文“钓竿”,知道孩子们是在钓鱼,这里写的是吊到了鱼,一拉杆,鱼被甩到了草地上,孩子们看见钓到了大鱼,开心地在草地上开心地欢呼雀跃笑了起来。
钓到了大鱼,你开不开心?谁再来开心地读读。
预设:我好开心啊,觉得自己很厉害。
师:是呀,鱼儿一跳,孩子们一笑,原本静静的画面一下子——动起来。【板书:动】
13.看来第一幅墨画已经画在我们心中了,带着你现在的理解再来读读吧,男女生各一行接力读,男生先开始。你们读的太美了,能试着把这首诗背过吗?看老师的提示,配上音乐再来试试,没有提示敢挑战吗?愿意背诵的同学起立背。
小结:我们就是像这样先读准读通了诗句 ,接着通过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等的方法读懂画面,从而读出童年的乐趣。
四、由扶到放,合作学习《江上》、《林中》(10分钟)
1接下来,请同学们运用学过的方法,来自主学习《江上》和《林中》两首诗,同样用波浪线“~~~”画出你喜
欢的句子。用“___”画出读不懂的句子。1~5组分析《江上》,6~11组分析《林中》。
呈现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A:介绍小组,我们喜欢第____句。 B:我想来读读这句话。
C:我们是用( )方法来读懂这个句子的,在这句诗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的画面。 D:我们的疑问是第___句。(读一读)请问同学们能否帮我们解答?
2.合作学习交流汇报:
预设1:我们是用了(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读懂“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嬉戏”这个句子。
我们仿佛看到是一群孩子在水里玩水,拍水玩得很开心
师:看看课本72页的插图,这里是真的在写鸭群吗?是呀,结合插图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句的意思呢。【板贴:借助插图】
从哪个词你们能看出是一群孩子在快乐地玩水呢?【板书:远】
预设2:疑问:“是哪个“水葫芦”……两排银牙”这个句子。
我们仿佛看到有一个孩子在水里钻来钻去,笑得很开心的样子。
3.(呈现水葫芦图片)瞧,这就是水葫芦,它是一种水生植物,作者把孩子写成“水葫芦”让你感受到什么?预
设:可爱、调皮、会游泳 是呀,透过“水葫芦”我们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孩子。【板书:近】
小结:孩子们,通过合作学习,第二幅水墨画也呈现在我们眼前了。 4、合作汇报《林中》
预设一:“松树像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这一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松树当做人来写,说明下雨后林中很干净。
预设二:小蘑菇钻出泥土带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茶花在树下开放。这里把小蘑菇当做人来写,还把一朵朵小蘑菇比作山茶花。【板书:形】
预设三:疑问:“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这里把戴斗笠的孩
子比作蘑菇,说明他们在林中采蘑菇很开心,也说明这些孩子很可爱。【板书:声】 师: 请汇报《江上》和《林中》的小组分别带领大家一起来做动作读一读这两首诗吧。
五、回看画面,迁移运用。(9分钟)
过渡:儿童诗就像水墨画,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文字,但一样能让我们对童年的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学习诗歌有法可循:联系生活、抓住事物、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都是理解诗句想象画面的好途径!
1.回忆童年乐趣、仿写儿童诗《天空农场》
接下来,让我们提起诗意的笔,写写这样有趣的童年。可以借助导学案上的句式来写写这幅学校生活的水墨画,有能力的同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创作
天空农场
果实把藤蔓和架子当作_____,
层层叶片像在秋风中_______。一只硕大的吊瓜把藤腕_____,金黄的吊瓜花瓣上停着一只__,忽然_____一声____________,
天空农场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从主要细节将画面描述具体,同时可以尝试动静结合或点面结合的写法) 2.分享作品(指名3生朗读、生生互评)
3.分层作业:A背诵《溪边》;完成课练习;B喜欢儿童诗的同学可以用简单的句子试着独立创作,写写自己生活中的乐趣
【结语】寥寥数字,一幅幅水墨画就画成了。无论是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采菇还是学校的天空农场,每幅画面里都回荡着童年的笑声,希望这样美的享受不仅仅停留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拿起诗意的画笔,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自己的手,去书写自己童年美好的回忆吧。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18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垂钓图 静 动 联系生活经验 江上戏水图 远 近 联系上下文 林中采菇图 形 声 想象画面 结合插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