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河南省文物局拟对安阳县境内一东汉大墓进行抢救性发掘。2008年12月,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进行发掘工作。 这座东汉大墓,曾多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的随葬品。据统计,出土器物250余件,包括金、银、铜、铁、玉、石、古、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器类主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铁镞、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圭、石壁、石枕、刻名石牌、陶俑等。其中刻铭石牌共出土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极为珍贵的有8件,分别刻有“魏武王常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挌虎短矛”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 高陵,三国魏武帝曹操陵[1]寝[2],文献记载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3]关于高陵,宋代以来,有七十二疑冢之说,有许昌城外说,有漳河水底说,有铜雀台下说等。[4]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经考古发掘得到确认,其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最终得到确实就是曹操墓。由于该墓葬西面是砖场取土区,墓扩西部填土被下挖约5米,使其局部暴露出来,引起多次盗掘。2008 年春,有画像石等遗物被盗。为了抢救地下文物,避免墓葬遭到进一步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 文物考古研究所手2008年12月中旬开始对此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了两座墓葬,分别编号为1号墓 、2号墓。因为1号墓尚在发掘之中。 2号墓位于西高穴村西南,位于1号墓的南面。海拔105米,地势高亢,地表现为农田。墓葬开口于地表 下2米处,经发掘,墓上未见封土。墓室西部断崖处有一直径3.8、深3米的大型盗洞,未盗到墓室。断崖 下有南、北两个盗洞,其中1号盗洞由于上部地层已经被砖场取土时挖掉,时代不明;2号盗洞为现代,直 径约1米。在清理1号盗洞时,在距地表5米处的盗洞周围,出有大量画像石残块。 墓葬前室的部分铺地石已被揭去,特别是其北侧室的铺地石,破坏严重。后室中部靠近甫道的一块铺 地石也被揭取并砸碎,还向下挖了一个深坑。
陆延灿(约公元1678—1743年间),字秋昭,清代江苏嘉定人。官崇安知县、候补主事。著有《续茶经》一书。此书草创于崇安任上,编定于归田后后。其目录完全与《茶经》相同,即分为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等十个门类。但自唐至清,历时数百年,产茶之地、制茶之法以及烹茶器具等都发生了世大的变化,而此书对唐之后的茶事资料收罗宏富,并进行了考辨,虽名为“续”,实是一部完全的著述。《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一一订定补辑,颇切实用,而征引繁富”,当为公允之论。
陆廷灿(1678—1743年),字秋昭,自号幔亭,出生于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的一个好德乐施之家,从小就跟随司寇王文简、太宰宋荦学,明理解人,深得吟诗作文的窍门,被录取为贡生,后被任为宿松教谕。撰有《续茶经》三卷、《艺菊志》八卷、《南村随笔》六卷,并重新修订了《嘉定四先生集》、《陶庵集》。
曹操墓之另一说
黎云昆
近来,关于曹操墓的真伪又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本人于国家图书馆也查得清陸廷燦《南村隨筆》中有《魏武墓被發》一章,全文抄录如下:“近年甲寅乙卯之際,河北漳水中有十五歲童子夏浴於河,腰斬屍浮。其家驚異,使强壯負力者仍入水中,又斷足股而死。土人羣怒,因截河上下流,車涸其水,見一鐵輪旋轉如飛,輪角掛以利刃。土人去其刃,碎其輪,見輪旁有石槨,用巨木撞破之,槨中銅弩齊發,射傷數人。其内又有石壁,土人用板扉蔽身,橫撞碎壁,内有兩石榻,男左女右對卧,其上衣冠面貌,宛若生存。視其碑石,知爲魏武之墓。”
陆延灿(约1678—1743年),字秋昭,清代江苏嘉定人。官崇安知县、候补主事。著有《续茶经》一书。此文所载内容,近似荒诞,但魏武墓被發一事,恐非空穴来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