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围岩条件下隧道超欠挖对支护体系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作者:张玉伟 王琪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32期
摘要:在山岭隧道的施工中,无论采用何种施工方法,超欠挖问题都不可避免。对于超前法的传统看法是“宁超勿欠”,本文改变“宁超勿欠”的思想,提倡尽量“勿超勿欠”的原则,分析超挖在不同围岩条件下对支护体系的影响,而欠挖在围岩较好的条件下一定欠挖量对支护体系的影响不是很大,此外还提出了钻爆法施工超欠挖的控制措施,在以后的施工中可采取,尽量减少隧道超欠挖,提高效率。
关键词:隧道 超欠挖 钻爆法 支护体系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2-461-01 随着高速公路、铁路的大规模修建,隧道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以山岭隧道为主要代表,施工方法主要有钻爆法、TBM等。从工程实际出发,钻爆法有着独特的优势,施工投入小,无需大型机械,围岩条件限制低,基本能适应各种围岩的隧道施工,在今后的山岭隧道施工中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近年来,TBM施工的隧道也不断增长,说明TBM与钻爆法相比也有其独特的优势,采用TBM施工具有快速、连续作业、机械化程度高、安全、劳动强度小、对地层扰动小、辅助工程少的优点[1]。
但是无论采用钻爆法还是TBM都免不了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超欠挖的问题,而产生的超欠挖现象对隧道支护有显著影响,因此超欠挖问题应该得到重视。 2不同围岩条件隧道超欠挖对支护体系的影响
2.1 Ⅰ、Ⅱ、Ⅲ级围岩条件下隧道超欠挖对支护体系的影响
Ⅰ、Ⅱ、Ⅲ级围岩条件较好,坚硬完整,根据实际施工经验,此条件下岩体自稳能力较好,开挖一定时间内甚至很长时间内可以自稳,初期支护受力较小,二次衬砌基本不受力只是起到饰面和安全储备的作用。围岩较为坚硬,开挖难度相对大,若是超挖,则会增加工程造价,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超挖的部分经过混凝土补喷会与围岩紧密接触咬合,对切向剪力起到分配作用,使初期支护的受力更合理,因此,适当超挖对初期支护影响不大,在一定意义上说还能使其受力更合适。而欠挖部分会突入初期支护,因此在施作二次衬砌的时候会造成欠挖的部分二次衬砌厚度减小,但是作为Ⅰ、Ⅱ、Ⅲ级围岩的二次衬砌只是作为饰面和安全储备的作用,只要欠挖部分在其合理值之内对二次衬砌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得到以下结论:在Ⅰ、Ⅱ、Ⅲ级围岩条件下的超挖、欠挖只要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其对支护体系的影响可以忽略,超欠挖形成的凹凸状可以使围岩与喷射混凝土充分咬合,均匀分配剪应力,在一定意义上说,支护体系受力更好了,因此,这种条件下,允许有一定范围的超欠挖。
2.2 Ⅳ、Ⅴ级围岩条件下隧道超欠挖对支护体系的影响
Ⅳ、Ⅴ级围岩条件相对较差,隧道开挖后围岩有一定的自稳能力,但是自稳时间很短,此时,初期支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受力条件是我们关注的要点,理论上二次衬砌要等初期支护和围岩变形稳定之后才施作,二次衬砌只是作为一种安全储备,但是我国现有的施工技术还没有达到这一点,Ⅳ、Ⅴ级围岩条件下,二次衬砌多数还是要承载的。因此,超欠挖对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承载能力有显著的影响。此时,控制隧道超欠挖有一定的困难,超挖固然浪费成本,增加工程造价,但隧道超挖对初期支护稳定性的影响相对还小,只要把超挖的部分用喷射混凝土补喷完整,超挖对隧道初期支护影响不是很大。隧道欠挖不可忽视,此时欠挖会造成喷射混凝土厚度不足,而喷射混凝土厚度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指标,是保证其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欠挖导致的结果将会严重威胁隧道支护体系的稳定性。
得到结论:在Ⅳ、Ⅴ级围岩条件下,隧道超挖对支护体系有影响,但是不大,应尽量减少超挖;隧道欠挖会严重影响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厚度,从而导致其强度承载力不足,因此,此围岩条件下应严禁欠挖,对欠挖的部分进行扩挖后再支护,以保证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厚度。 2.3 Ⅵ级围岩条件下隧道超欠挖对支护体系的影响
Ⅵ级围岩条件下,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尤为重要,两者皆起到承载作用,而隧道超欠挖直接影响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承载能力,因此隧道超欠挖必须着重关注。Ⅵ级围岩自承能力很小,大部分荷载直接作用在支护体系上,隧道超挖形成的坑极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对支护的受力极为不利,隧道超挖必然会造成围岩的扰动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围岩的稳定也极为不利,因此,应尽量避免超挖;欠挖部分则会侵入支护体系,造成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厚度不足,而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都是重要的承载结构,若是厚度不足可能直接导致开裂甚至造成塌方。因此欠挖也要严格控制。
得到结论:Ⅵ级围岩条件下,隧道超挖和欠挖对支护体系皆有不利影响,超挖应力集中现象严重,增加围岩扰动;欠挖造成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厚度不足,从而导致他们的强度不足,容易产生塌方等病害,因此,应严格控制超欠挖,尽量保证开挖轮廓线和设计轮廓线一致,保证支护体系的稳定性。 3超欠挖的控制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以上分析可知,Ⅳ、Ⅴ、Ⅵ级围岩对欠挖都很敏感,Ⅵ级围岩对超挖尤其敏感,因此在施工中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超挖和欠挖,保证工程的质量[3]。 3.1严格执行新奥法思想,尽量减少超欠挖
新奥法的基本原则是: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少扰动要求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控制超欠挖,使开挖轮廓线和设计轮廓线基本一致。同时,应改变“宁超勿欠”的思想,树立“少超少欠”的思想,把超欠挖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4]。 3.2提高测量技术,减少预留误差,控制人为超挖
测量是控制超挖的基础,提高测量精度是控制超挖的措施。施工中应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先进的测量手段,提高测量人员的测量水平,经常进行仪器的校核等,降低预留误差,减少人为的超挖。
3.3采用先进钻孔设备,提高钻孔精度
钻孔精度直接关系的爆破效果,即直接影响超欠挖效果。因此提高钻孔精度是控制超欠挖的有效措施,首先尽可能采用先进的钻孔设备,降低客观因素的额影响,还要加强钻孔人员的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钻孔技术,确保钻孔的孔位、孔深、倾斜度。此外加强监督机制,对于不合格的孔应重打,从而保证爆破效果,减少超欠挖。 3.4提高爆破技术和爆破质量
爆破效果直接控制隧道的超欠挖,超欠挖的要求越高对爆破技术和爆破质量的要求就越高,施工中应采用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等控制爆破技术,精心设计,提高装药质量,周边眼可采用间隔装药方式,增加炮眼的线装药高度,提高炮眼痕迹保存率。爆破完成后,检查爆破质量,进行反馈设计,力求下次爆破尽量减少超欠挖。 4结语
就当前的施工方法而言,不管采用何种施工方法,隧道超欠挖都不可避免。在不同围岩条件下,钻爆法开挖的隧道产生超欠挖对支护体系的影响是不同的,Ⅰ、Ⅱ、Ⅲ级围岩支护体系对隧道超欠挖不很敏感,而Ⅳ、Ⅴ、Ⅵ级围岩支护体系对超欠挖非常敏感,因此应采取提出的各种控制措施,尽量减少隧道超欠挖,保证支护体系强度和稳定性,减少施工中病害产生。相信随着人员意识和爆破技术的提高,隧道超欠挖一定能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于书翰,杜谟远隧道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 [1]王正美,景佳佳,刘仁达 隧道超欠挖的控制途径[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06:172-174.
[4] 关宝树,隧道工程设计要点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5] 周佳媚,高波,李志业 TBM施工隧道超欠挖对围岩及支护结构影响分析[J] 地下空间,2003,02:124-127+2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