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8题。(16分)
母亲的煎饼 刘杰
想家的时候,总能想起母亲和她的煎饼。记忆中,那绵软喷香的煎饼,总散发着浓浓的亲情、乡情,总是游子心中最难忘怀的美味,最难割舍的故乡的印记。 儿时家贫,除了逢年过节,难得有改善的机会。而母亲摊的煎饼,便成了艰涩生活的绝佳调剂。每到这个时候,闻着缕缕飘来的愈来愈浓的鲜香,我和弟弟、妹妹不争气的馋就被勾得越来越难忍,急不可待地问母亲做好没有。
这固然有贫寒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母亲的煎饼实在摊得好,有特色,让我们越吃越想吃,至今仍然念念不忘。一是鲜香。母亲推煎饼,并不用发酵面,也就是俗称的\"死面\而是直接取适量鲜面粉,往清水里搅匀,拌入生鸡蛋、葱花、碎韭菜,加入香油、
食盐及其他调料再次搅匀后,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由于搅入了较多的菜蔬,使得煎饼可以很好地消除油腻,吃起来有一种葱韭的清香、鸡蛋的醇香与面香相融合的鲜香。二是醇厚。母亲摊的煎饼与街市上卖的薄薄的煎饼不同,具有一定的厚度,不但能充饥,而且保证了煎饼的热度和味道,这样摊好后即使放一会儿也不要紧。母亲总是摊好一张就放在筛子里盖上振巾保温,每摊好三张,才分给我们吃,她和父亲则要到最后吃。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能显示出母亲的智慧、公平与慈爱呢?三是绵软。煎饼的醇厚,同时也保证了它的香软,相较之下,就比街市上薄而焦的煎饼更有嚼头。每到这个时候,母亲还会将青辣
椒、生姜、大蒜捣碎后和上油盐,给我们做蘸水,用金灿灿、绿莹莹、油光光的煎饼一蘸,那味道就甭提了,简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这鲜香绵软、厚味悠长的美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中,以至于多年后,我仍能想起那辛酸而温馨的场景:在我们弟妹三人狼吞虎咽地比着吃煎饼时,母亲却忍着呛人的柴草烟,在简陋的灶台间忙碌着,她麻利地在锅底抹上一层油,迅速舀起一勺面糊抹匀、翻个,不一会儿又一张喷香的煎饼就出锅了……
回想起来,那真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难忘时光。后来,我们都漂泊到了远方,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都被各自的事务羁绊着,虽彼此牵挂却难得有团圆的机会。而母亲的煎饼,也逐渐演化为亲情的符号,沉淀在了怀乡者的梦里,温暖着游子的思绪,牵动着那颗卷恋故土的赤子之心。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我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那日母亲问我们想吃啥饭,我还没说妻子就先替我答了,煎饼!母亲看看我们会心地笑了。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闻着那飘来的熟悉的鲜香,儿时狼吞虎咽吃煎饼的一幕不由得涌上心头,正在感慨之际,电视上又传来《常回家看看》的歌声,我那抱愧父母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了…… (选自《三门峡日报》)
5.“记忆中,那绵软喷香的煎饼,总散发着浓浓的亲情、乡情,总是游子心中最难忘怀的美 味,最难割舍的故乡的印记。”文章开篇这么写有什么作用?(4分)
6.“以至于多年后,我仍能想起那辛酸而温馨的场景”,如何理解“辛酸”和“温馨”这看似矛盾的情感呢?(4分)
7. “电视上又传来《常回家看看》的歌声,我那抱愧父母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了……”怎样理解文章结尾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8. 怎样理解“而母亲的煎饼,也逐渐演化为亲情的符号,沉淀在了怀乡者的梦里,温暖着游子的思绪,牵动着那颗眷恋故土的赤子之心\"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案解析:
5.围绕“内容上:交代了煎饼绵软喷香,承载着亲情和乡情,表达作者的喜爱留恋之情;结构上:为下文写母亲的煎饼做铺垫”回答即可。
6.围绕“‘辛酸’是因为母亲摊煎饼时非常辛苦,让我心疼;‘温馨’的是母亲的煎饼绵软醇厚,承载亲情”回答即可。
7.围绕“结尾的歌曲正是作者的情感再现,既能表达作者的无尽感动之情,还能表达出作者的愧疚和自责之情,总结全文,收束全篇”回答即可。
8.围绕“母亲的煎饼承载着母亲对孩子的爱,突出母亲的温和坚韧,尤其是对游子而言,那更是最美好的记忆,牵动着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对母亲的无尽思念之情”回答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