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50 内蒙古中医药 慢性咳嗽中医证治研究进展综述 黄翠 (云浮市中医院内科广东 云浮527300) 摘要:随着工业的逐渐发展和空气质量较差,慢性咳嗽成为临床的常见疾病。 对慢性咳嗽归属于慢性病,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 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负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的麻烦。慢性咳嗽还会引起变异性哮喘等其他疾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根据目前中 医治疗慢性咳嗽的现状,分别从慢性咳嗽的发病机理、中医辨证论治两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疾病提供科学、有力的理论 基础,推进中医证治的飞速发展。 关键词:慢性咳嗽;中医证治;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79(2017)08—0150—01 慢性咳嗽是指无明显肺部疾病证据,病程持续超过3周咳嗽。慢 2.4从胃论治:章匀等 研究指出,针对慢性咳嗽患者从胃治疗的角 性咳嗽应用中医证治的方式进行干预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 改善患者持续咳嗽的现状,减少患者治疗的费用。作者根据目前中医 治疗慢性咳嗽的现状,分别从慢性咳嗽的发病机理、中医辨证论治两 个方面研究针对慢性咳嗽应用中医证论的应用价值。综述如下。 1发病机理 临床常见的发病机理是由于外感风热、寒风人体所致,常会引起 患者长久的咳嗽。经过治疗后,虽然可清除体内的寒邪之风,但是肺 部已经被伤寒所伤,因此引起慢性咳嗽。慢性咳嗽发病后累及多个部 位,与脏腑均有着一定的关系。中医《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 令人咳,非独肺也”。如果患者出现咳嗽的现象,并不是之于肺部病 变有关系,患者的五脏六腑皆累及。胃如果通气受阻,则气体逆流不 顺利,进而引起肺内气体向上出现咳嗽。针对此类疾病的治疗的中心 应围绕胃展开。同时,中医专家指出如果患者长久的咳嗽可引起局部 淤血,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加入适量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2中医辨证论治 慢性咳嗽的发病时间较长,且发病机理相对复杂。在慢性咳嗽中 医治疗的过程中应采取辨证论治的方式进行干预。分别从以下五个 方面进行论治,包括了:①从肺论治。②从肝论治。③从脾论治。④ 从胃论治。⑤从肾论治。 2.1从肺论治 2.1.1风热犯肺:陈光勇等 针对风热犯肺类型的慢性咳嗽患者应用 清肺定咳汤进行治疗 其中,药物配伍包括:金荞麦10g,龟腥草12g, 天浆壳15g,化橘红8g,苍耳子10g,枇杷叶10g,生苷草5g。结果显示 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有效率高达88.9%。 2.1.2风寒犯肺:郑淑霞等 给予慢性咳嗽患者旋覆夏麻芍草汤治 疗。基本药物配伍:旋覆花10g,生麻黄2g,茯苓5g,生姜8g,甘草3g, 生白芍3g。有学者指出因中西医误治之外风寒久咳不愈者,勿论新 久虚实或寒热夹杂,或西药未效果者,此方验如神。 2.1.3肺燥久咳:章匀等 研究指出,应用辛瑞宁肺汤治疗有较好的 临床疗效。其中药物配伍,包括:麻黄3g,杏仁10g,桔梗8g,橘红10g, 当归12g,甘草5g。如果患者出现温燥情况,可以添加僵蚕10g、黄芩 8g等。 2.2从肝论治:慢性咳嗽病程长者应重视肝气虚和肝阴不足,同时酌 加活血化瘀药物。中医常见从肝论治的治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① 疏肝解郁法;②清肝泻火法;③调肝活血法;④补肝益气法;⑤滋养肝 阴法等。苗青等 曾研究报道指出应用疏肝化瘀法进行治疗,慢性咳 嗽患者用药后的疗效更佳。其中,中药成份:柴胡10g,白芍15g,枇杷 叶8g,地龙10g,枳壳8g,杏仁8g,丹参10g,炙甘草12g等。患者在治 疗后疾病恢复时间在4—13d,平均时间(7.1±0.8)d。可见疏肝化瘀 法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明显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减少了患者 的痛苦。同时还能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保证了患者的治疗结果。 2.3从脾论治:中医辨证论证中从脾治疗多采用补气的为主,中医叫 做“培土生金”。王红伟 曾针对慢性咳嗽患者应用六君子汤和西药 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应用中药治疗后,患者产生恶 心呕吐的现象较少,且治疗效果更佳。而采用西药治疗后,患者不论 从用药成本和用药不良反应等多方面进行分析,都相对较差。而痰多 湿重患者,多用半夏、陈皮、白术、川朴、黄芪进行治疗,并注意方药中 加车前草等凉性药。 度出发,应采用以降浊化痰、止咳暖胃的方式进行治疗。常见的药物 配伍有:旋覆花10g,苏梗8g,法半夏5g,竹茹8g,橘皮10g,茯苓8g,知 母8g,贝母12g等。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胃通气状况,缓解患者咳嗽,达 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2.5从肾论治:易娇等 指出肺病咳嗽,日久及肾而致久咳劳嗽,甚则 虚喘动甚,治宜益肾补肺。据报道指出,拟益肾养血汤进行慢性咳嗽 治疗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其中,药物配伍包括:太子参10g,黄芪 12g,当归8g,熟地黄5g,沉香10g,紫石英6g等。 3小结 咳嗽是肺脏病变的主要表现,也是人体进行防御外界侵袭的措 施.导致分泌粘液将异物排出体外。随着临床抗生素的大量应用,慢 性咳嗽愈加的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中抗生素或一些抗病菌的西 药,一方面累及患者的脏腑,另一方面还增加了细菌的耐受性。大量 临床资料指出,针对慢性咳嗽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存在较好的临床价 值。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疾病状况,减少西药带来的恶心呕吐等不良 反应 ” 。而且中医辨证论治能够更好的对症治疗,缩短了患者疾 病恢复的时间。同时中医药材相对的便宜,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陈光勇,金朝晖.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35例疗效观察 [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2):38—40. [2]郑淑霞,李福强.加味旋覆夏麻汤配合西药治疗小儿支气管炎 100倒[J].陕西中医,2013,34(3):279—280. [3]章匀,苏成程,尤菊松.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咳嗽72例临床研究 [J].江苏中医药,2015,47(8):42—44. [4]苗青,朱娟娟,丛晓东,等.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的若干问题探讨 [J].江苏中医药,2014,46(2):11—13. [5]王红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研究【J].中 医学报,2014(6):717—718. [6]章匀,苏成程,尤菊松.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咳嗽72例临床研究 [J].江苏中医药,2015,47(8):42—44. [7]易娇,朱佳.虫类药治疗慢性咳嗽的机制及临床运用[J].吉林中 医药,2014,34(11):1167—1170. [8]林色奇,薛汉荣.慢性咳嗽中医证治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 2004,35(10):61—63。 [9]徐文明,寇辉.慢性咳嗽中医证治探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0,24(4):40—41. [10]史锁芳.慢性咳嗽的证治思路概要[J].江苏中医药,2008,40 f7):1l一12. [11]瞿金鸿,林小劲.慢性咳嗽的中西医证治[J].浙江中西医结合 杂志,2010,20(9):542—543. [12]朱黎红,张洁,张卫华.慢性咳嗽证治体会[J].中华中医药杂 志,2012(6):1602—1603. [13]王志英,李向荣,金路.慢性咳嗽证治探析[J].实用中医内科 杂志,2Oo9,23(1O):11一l3. [14]陈开如.慢性咳嗽证治分析[J].医学信息旬刊,2011,24(9): 4545—4546. [15]张德新,王艳.感冒后慢性咳嗽证治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 2011,38(1):66—67. 2017年3月2日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