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 --------------------------- 学资学习网 --------------------- 押题 ------------------------------
第一节造林规划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造林规划设计是造林的基础工作, 详细的讲就是依据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在对宜林荒山、荒地及其余绿化用地进行检查的基础上,编制科学、适用的一整套造林规划和造林技术设计方案。一、造林规划设计的任务
造林规划设计的任务, 一是拟订造林整体规划方案, 为各级领导部门拟订林业发展计划和林业发展决议供给科学依照; 二是供给造林设计,指导造林施工,增强造林科学性,保证造林质量,提升造林收效。从
而扩大丛林资源, 改良生态环境, 知足社会和经济连续发展对林业的要求。详细来讲:
⒈查清规划设计地区内的土地资源和丛林资源, 丛林生长的自然条件 和发展林业的社会经济状况。
⒉剖析规划设计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条件, 联合地方经济建设 和社会的需求,对造林、种苗、幼林抚养、现有林经验管理和丛林保 护等提出规划设计方案,并计算投资、劳力和效益。规划设计的造林 面积和营林举措要落实到山头地块。
⒊依据实质需要, 对与造林有关的隶属项目进行规划设计, 包含造林浇灌工程、防火了望台、营林区道路、通信设备、林场和营林区址的规划设计等。
⒋造林规划设计还一定确立林业发展目标、 造林经营方向、 安排生产
1 / 52
造林规划设计
布局,落实造林任务,提出保证举措,编制造林规划设计文件。
二、造林规划设计的内容
造林规划设计的内容是依据任务和要求决定的。 关于一个林场或一个
地区来讲,造林规划设计是为编制造林年度计划、估量投资、进行造
林作业设计或造林供给依照。 主要规划造林总任务量的达成年限, 规
划造林林种、树种,设计造林技术举措等。这些规划设计建议均需落
实到山头、地块。其余,对现有林经营、种苗、劳力、投资与效益均
需进行规划和估量。必需时,对与达成造林有关的项目如道理、 通信、
护林及其余基建等设备,也应做出规划。其详细内容有:
1/36
⒈土地利用规划
在植被建设中, 正确地办理农林牧各业的关系, 拟订出吻合国家和当
地社会、经济连续发展要求的土地利用规划, 是造林规划设计工作的
首要任务,关系到造林工作的成败。 要在检查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依据林业区划(规划)提出的农林牧土地利用比率,并联合当地实质
状况拟订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⒉立地种类区分
在造林规划设计中, 选择造林树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为了圆满达成这项任务, 作到适地适树, 往常是依据立地种类进行造林树种的选择。所以,立地种类区分的正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造林工作的成败。编绘立地种类图, 用图面形式直观的反应立地分类的成就, 并将其作
2 / 52
造林规划设计
为造林规划设计的依照和专用图, 是世界上林业发达国家的广泛做法,最近几年来,在我国的造林规划工作中也获得了宽泛的应用。⒊林种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丛林法》将人工林区分为:防备林、用材林、经济
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等五大林种。林种规划要依照《丛林法》划
分的林种,依据规划地区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地势、天气、土壤及
自然灾祸的特色等),社会经济条件(如当地的人口、耕地、粮食生
产、生活水平易对林产品(木材、燃料、饲料等)的需讨状况,因地
制宜地确立所需培养的林种, 并且落实到必定的地区范围内。 一般应
参照当地的综合农业区划、 林业区划及上一级造林规划所确立的原则,
在立地检查和造林地检查的基础上详细落实林种布局。
⒋树种规划
规划树种主要依照适地适树的原则, 兼备国家和民众的需要来选择树种。在地形、土壤比较复杂的地方,应依据海拔高度、地形部位、坡向、土壤种类和厚度、地下水位、盐渍化程度等影响造林的主要因子,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规划设计一定坚持以当地优秀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与引进外处良种相联合联合的原则,不断丰富造林树种。
2/36
在树种搭配上,应试虑国家和民众多方面的要求, 尽量作到针阔联合、
常绿与落叶树种联合,乔、灌、草联合。
3 / 52
造林规划设计
⒌造林技术设计
4 / 52
造林规划设计
造林技术设计, 是在造林立地检查及有关经验总结的基础上, 依据林种规划和造林主要树种的选择, 拟订出一套完好的造林技术举措。 它是造林施工和抚养管理的依照。
造林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包含: 造林整地,造林密度,造林树种构成,造林季节,造林方法,幼林抚养管理等。
造林技术设计前, 应全面剖析研究当地或邻近地区人工造林 (最好是
不同树种)主要技术环节、 技术指标和经验教训,以供造林技术设计
参照。
⒍造林进度规划
规划造林进度的目的在于增强造林工作的计划性, 防止盲目性,便于有计划地准备苗木,安排劳力,安排造林进度是一项复杂仔细的工作,稿不好就会使进度规划流于形式。所以,在安排造林进度时,既要考虑林业区划和规划提出的造林总任务, 又要考虑规划地区造林的任务和种苗、劳力、经济条件,经过全面剖析研究作出吻合实质的安排。
依据实践经验,进度规划的年限不宜过长,一般以三至五年为好,这
样有益于把造林规划归入发展公民经济的五年规划中去, 使规划设计
落到实处。
⒎种苗规划
要保证造林规划设计的实现, 一定有充分的种苗。 种苗规划要依据造林规划设计提出的树种和规格要求安排。规划种苗要贯彻“自采、自育、自造”的原则,尽量减少苗木调运。但对外处优秀品种应踊跃扩大生殖。规划时要第一计算出每年各树各种苗需要量, 而后提出采种
5 / 52
造林规划设计
和育苗计划,并详细规划出苗圃用地、采种基地和母树林等。
⒏投资规划和效益估量
①投资规划:主若是人力、物力和资本规划。
3/36
②效益估量:主要估量造林工作达成后的丛林覆盖率、立木积蓄、抚养间伐所生产的林产品和林副产品以及多种经营的实质利润等。三、造林规划设计的工作程序
造林规划设计是造林工程的先期工序, 按一般工程管理程序, 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决定造林能否进行,能否赐予投资;并决定造林规模、造林达成年限、投资额等。
一般来说,在生产实践中第一应在当地土地利用规划(或综合规划、区划)及林业区划或上一级造林规划设计的基础上, 联合国家和当地经济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可能, 提出造林工程项目。 而后对造林地区进行初步检查研究, 提出初步设计方案或可行性论证报告, 以确立该项造林工程的规模、范围及有关要求。
其次,在造林工程项目归入国家或地方建设计划后, 对造林工程进行全面检查设计,提出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作为编制造林计划、组织造林施工和造林施工设计(作业设计)的依照。造林规划设计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包含成立领导班子, 组建规划设计队伍, 编写纲要,拟订计划,组织学习,进行试点,采集有关文字及图面资料。以及仪
6 / 52
造林规划设计
器、工具、检查用表和文具等准备。
第二,外业检查阶段。包含立地检查与种类区分, 造林地区划与检查,树种生物学特征与现有林木生长状况检查等。
第三,内业设计、编制方案阶段。包含林种布局与树种选择,造林技术设计(或造林典型设计),种苗规划与苗圃设计, 用工与投资概算,以及预期效益剖析等,直至提交所有成就。
造林规划设计成就(方案) ,一般包含三个方面。一是造林规划设计
说明书(简要表达规划设计范围内的基本状况,规划设计的依照,造
林技术设计和年度生产安排等) ;二是附表(土地利用现状、造林典
型设计表、种、林分经营措
4/36
施表、苗需要量表、用工投资概算表等) ;三是附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立地种类图、造林规划设计图等) 。
造林规划设计方案一经上司主管部门赞同, 施工单位要认真依照履行,并在生产活动中依此进行检查查收。 在实行方案过程中, 若有重要改动,需要改正设计方案中某些主要内容时, 一定经过原审批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赞同。
第二节造林规划设计的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造林规划设计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进行外业检查以前,
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认真做好实习计划
二、集有关资料
7 / 52
造林规划设计
⒈图面资料
图面资料是造林规划设计的基础资料, 应尽量采集齐备。 它包含航摄
照片、地形图、林业区划图、综合农业区划图、造林规划设计图等,
此中最重要的是航摄照片和 1:10000地形图。航摄照片是地面的缩影,
清楚地反应地面的现实状况。 利用航摄照片能很简单地勾绘出土地利
用现状,认识有林地和宜林荒山荒地的面积和散布状况,
提升规划设
计的精度和减少部分野外工作量。所以,有航摄照片的地区,应尽量 采纳航摄照片(最好是大比率尺的照片) 。没有航摄照片的地区,也
可采纳地形图进行现场勾绘。 地形图既是造林地区划与检查用图, 又
是最后附图成图的底图。 地形图应尽量采纳国家新第一版的比率尺不小
于 1:50000 的图面资料。若采纳 1:50000 的地形图时,应将其放大到
1:25000 或 1:10000 后使用。
⒉检查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资料
社会经济状况资料主要包含检查地区总人口、农业人口,劳力状况;
农、林、牧业生产经营现状和生产条件;乡镇公司发显现状及经营状
况;农民人均收入状况;省、市、县及当地农民民众对林业生产发展
的要求等。
⒊农业自然资源资料
5/36
它包含地貌、地质、水文、土壤、气象、植被以及水土流失、土地荒
漠化和盐渍化等方面的资料。
8 / 52
造林规划设计
⒋林业资料
主要包含林业区划(规划)说明书及其成就、丛林资源清点结果、立地种类检查报告和立地种类表、 造林规划设计成就、营林生产(育苗、造林、抚养)单位面积用工量及经费投入、林业生产工作总结等方面的资料。
对上述采集到的资料一定进行全面剖析检查,证明无误后方可引用。三、做好物质准备
为了保证造林规划设计实习外业检查工作任务的达成, 一定做好以下
物质准备工作。
⒈检查设计用表
主要包含立地种类检查表、立地种类因子汇总表、立地种类特色表、造林地小班检查表、造林地面积统计表、立地种类面积统计表、造林典型设计表、造林典型设计与小班联合表、造林技术设计一览表、年度造林任务规划表、苗木需要量核算表、年度育苗面积规划表、年度种子种条需要量核算表、年度用工概算表、年度投资概算表等。⒉仪器和工具
外业检查需要的仪器和工具主要有计算器、 手持罗盘、海拔仪、皮尺、
钢卷尺、围尺、测高仪、生长锥、画图板、三角尺、标本夹、土壤袋、
军工铣等。
⒊文具用品
主要有铅笔、彩色水笔、橡皮、笔录本等。
第三节外业检查
9 / 52
造林规划设计
一、造林地立地检查
6/36
造林地立地是造林地与林木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总称, 立地条件就是生态环境条件。在大的地区内,第一要研究天气、地貌对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的范围内,则在天气、地貌种类已知的状况下,主要对以下生态环境因子进行检查剖析。
地形因子:包含海拔高度、坡向、地形、坡位、坡度和小地形等;土壤因子:包含土壤种类、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及含量,土壤水分含量及肥力、质地、构造及石砾含量、酸碱度、盐碱含量,土壤侵害或沙化程度,基岩和成土母质的种类与性质等;
水文因子:包含地下水位深度及季节变化, 地下水矿化程度及其盐分构成、土地被水吞没的可能性等;
生物因子:主要包含植物群落名称、构成、盖度、年纪、高度、散布及其生长状况,丛林植物的病虫害状况等;除此以外,还有人为活动等因子。
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是多种多样的, 若把这些千差万其余立地条件排列起来一一考虑, 将不单人为地造成复杂化, 使造林规划设计的工作无从着手,并且实质生产中也没有这类必需。所以,立地检查的目的在于,经过立地检查和综合剖析, 将复杂的自然条件区分红内部条件邻近似,而与外面条件有显然差其余立地种类。而后,按立地种类区分宜林地小班和进行造林技术设计或造林典型设计。
10 / 52
造林规划设计
二、立地条件检查的方法
立地检查及种类区分, 一般应在造林地的区划检查以行进行 (局部小面积造林设计,可联合造林地检查同时进行) 。这主若是为了在逐块进行造林地检查时, 便于依照不同立地种类区分出不同的宜林地小班。也就是说,便于把大面积千差万其余造林地, 归纳区分为几类或十几类不同的立地种类。 这不单能较系统地掌握造林地的自然特色, 并且也可为其余技术设计的检查供给条件。
大面积造林地区, 不行能对每块造林地都一一进行立地检查。 因此一定考虑到,既不可以使外业检查的工作量过大, 又要使检查资料较为全面地反应不同 7 / 36
立地的特色。往常是在充分采集与剖析当地现有资料的基础上, 采纳线路检查(机械选样)和典型检查(典型选样)相联合的方法进行。
1.线路检查
线路检查就是在规划设计地区内选择一些拥有代表性的线路, 沿线路
进行一些概略性的检查, 区分出不同立地的线段, 并逐渐进行详尽调
查记录。
①选设检查线路:选设检查线路的原则是,依据造林地散布状况,地
形地势特色,并照料到线路的水平散布(造林地区内散布均匀)和垂
直散布(由山脚、沟底到山顶、沟顶) ,尽可能许多地经过各样不同
自然条件的造林地。 一般应先在图面上 (最好是在地形图或航摄照片
上)预设,而后经过现地踏查确立所需选设的几条或多条检查线路。
11 / 52
造林规划设计
各条检查线路按次序一致编号。
每条检查线路应保持必定的方向, 并基本上按直线进行检查。 每检查条线路的长度,一般应不小于 500m 或 1000m,以保持一条检查线路上自然条件变化规律的连续性。 检查线路的数目, 应依据当地详细状况而定,以能反应立地条件的变化规律, 说明立地种类的特色为原则。一般各条检查线路上同一立地种类重复出现次数应许多于三次。
②区分检查段:在检查线路长进行检查时,应随时注意察看地形(坡向、坡度和海拔高度等)、土壤(土壤厚度、质地、构造和石砾含量等)、植被(优势种和指示性植物)等各方面的变化规律。当这些条件有显然变化(不是局部的有时现象, 而是在必定条件下出现的不同立地条件特色),而这些变化又足以惹起造林树种或造林、经营举措等方面有所不同时, 则应正确地划定变化界线, 区分出不同立地条件的检查段,并按次序进行编号。
检查段区分此后, 估测检查段的水平距离和海拔高度 (可借助于地形
图和海拔仪)。在检查段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即选择能够充分反
映本检查段立地条件特色的地段 (应防止选在两个检查段之间的过渡
地带),进行详尽检查记录。在本检查线路或其余检查线路上,如遇
到同种类的地带, 仍需区分检查段进行检查记录。 同一种类检查段的
检查资料,一般应许多于三个。
8/ 36
③绘制线路检查草图: 为了对线路检查状况有一个比较直观和归纳性的认识,便于对换查资料进行整理与剖析,在线路检查时,应分别每条检查线路绘
12 / 52
造林规划设计
制线路检查草图。草图的内容,主要包含线路长度、地形条件、检查
段间距和海拔高度等。草图可用方格纸或一般纸按大概比率勾绘。
2.典型检查
立地条件的典型检查往常是在线路检查的基础上, 进行一些必需的典型增补检查。或许当局部造林地面积较小,不便设置检查线路时,可直接在造林地选择典型地段进行检查。
线路检查此后, 假如发现检查资猜中, 尚不可以包含当地区所有造林地的立地种类,或许检查资料不够典型, 不可以充分反应某立地种类特色,以及某些立地种类检查资料较少 (一个立地种类尚不足三个检查段) ,汇总资料不够充分,都应进行典型增补检查。
典型检查,应依据所需增补检查的对象和数目, 在该种类拥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应防止选在线路检查相重复的地址) 。当某一种类需要增补二个以上检查资料时, 不该在同一地段内重复选设检查点。 典型检查的内容与方法均同线路检查。典型检查应另行编号。三、立地检查的内容和记录方法
在造林地立地检查中,一般应以主导环境因子(地形、土壤、植被)为主要检查内容,并对局部小天气和水文等方面作适合的增补检查。野外检查一般按“立地种类检查表” (表1)的项目温次序进行。表中所列项目许多,但某个地区和某个检查段其实不必定所有项目俱全。比方,检查段内没有岩石裸露,或许没有乔木树种,则应在相应
13 / 52
造林规划设计
栏内注记“无”字,或划一斜线“ / ”,表示已进行检查,并不是是漏项。
14 / 52
造林规划设计
地形因子检查记录
⑴编号
填写检查线路与检查段的编号。 检查线路以规划设计地区为整体按一
定次序编号。检查段则按每一条检查线路次序编号。
为便于差异线号
和段号,可在线路编号与检查段编号间加一“—”号,如第一条线路 上的第七检查段编号为 01
9/36
7。
⑵地址
为了正确查找检查段在图面和现地的详细地点, 应注明该检查段所在的地址,如县、乡、村和小地名。已有林业检查区划的地区,则应注明林场、分场、作业区、林班(营林区)和小班。⑶检查段四周状况
为了反应四周环境条件对本检查段的影响, 检查记录与本检查段相邻
的地类、地形、植被状况,以及能否有道路、垦荒、放牧、割草、割
灌、火烧等状况。
⑷坡向
指坡面所指方向。检查时,记录检查段的主要坡向,一般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记录。依据坡向对峙地影响的大小,归纳资料时可分为阳坡、阴坡以及半阳坡、半阴坡等。⑸坡度
15 / 52
造林规划设计
为了按坡度分类或命名, 一般将坡度区分为坡度等级。 如5度以下为缓坡, 16-25 度为斜坡, 26-35 度为斜坡, 36-45 度为急坡, 46 度以上为险坡。
表 1 立地因子检查表编号 地址
检查段四周状况
海拔高 (m)坡向 坡度 坡位地形特色
裸岩比率(%) 侵害程度
母质及母岩 地表水、地下水
10/36
小天气特色
人为活动状况
土壤剖面记录
土壤剖面特色
土壤名称
乔木:
灌木:总覆盖度%
草本:总覆盖度%
检查小结(立地条件总特色、种类命名及造林举措建议等)检查者:检查日前:
16 / 52
:
造林规划设计
⑹坡位指检查段在坡面上所处的地点。 一般在较长的坡面上, 可分为上部、中上部、中部、中下部和下部等坡位。坡面较短时,则可按上部、中部和下部三个坡位区分。
⑺地形特色依据当地的地貌条件, 描述检查段内陆形特色和小地形变化的相对高度。地形特色的描述,山地一般可分为山顶、山脊、山坡(凸坡、直线坡、凹坡和凹凸形坡等) ;丘陵可分为丘顶、丘坡和丘间洼地等;河谷地可分为河床、河漫滩和阶地等;风沙区可分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黄土高原区可分为塬、梁、峁、斜缓坡、沟坡、沟底、阶地、河谷等等。并目测内部小地形起伏变化的高度。
⑻裸岩比率记录裸露岩石的散布状况和所占面积的比重。 岩石散布状况,往常以带状、团状、均匀和零星等描述;岩石裸露面积比重以目测百分数记录。
⑼侵害状况主要检查记录有无土壤侵害、 风蚀或沙化的状况。 在有土壤侵害的地区,应按侵害种类(片蚀、沟蚀、倒塌) 、侵害程度(轻度、中度、激烈、激烈)和侵害形成的原由进行检查记录(土壤侵害程度区分标准可参阅附录 1)。
11/36
在有风蚀或沙化的地区,应检查记录风蚀程度(轻度、中度、强度、
激烈)或沙化程度(轻度、中度、严重、极严重) (详细区分标准详
见附录 1)。
17 / 52
造林规划设计
⑽小天气特色较大范围内的气象条件, 一般经过采集当地有关气象资料即可掌握。关于局部小天气条件,如风口、迎风面、干燥、阴湿、低温、积雪、雹、霜期等等,与四周其余地段有显然差其余应进行检查记录。一般可采纳接见检查的方法或依据地形条件加以判断。⑾人为活动状况检查记录该地段内有无人为活动状况, 屡次程度怎样。如砍柴、割草、割条、放牧和火烧等。⒊立地分类及立地种类表的编制
⑴资料的整理与汇总对野外检查记录的资料, 应进行全面检查, 若有
遗漏或偏差的项目,应进行增补、修正,必需时应进行野外增补检查。
对野外难以确认的植物和岩石等, 应付其标本实时进行判定, 按判定
后的名称改正野外记录的代名或代号。
立地种类因子汇老是对峙地种类进行综合剖析的过程。 本着立地种类内部条件趋于一致, 而与外面又有显然差异的原则, 依照野外检查时初步区分的立地种类,或许依据地形、土壤、植被等特色,采纳分级归类、逐渐组合的方法,先将邻近似的立地逐渐汇总,在汇总过程中加以调整,最后归纳出不同的立地种类。
立地种类区分的多少(仔细程度) ,应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上的实质需要确立。 一般区分不宜过多过细, 免得给生产上带来不用要的繁琐。
立地种类因子汇总,往常采纳表格(表 2)的形式较为方便,同时便于诸项因子的比较比较以及特色的汇总。表 2 立地种类因子汇总表
18 / 52
造林规划设计
⑵编制立地种类特色表立地种类特色表(表 2),是区分立地种类的主要成就。在立地种类因子汇总表的基础上,经频频剖析调整,则可基本确立所需划 12 / 36
分的立地种类,并依据因子汇总表归纳出每一立地种类的特色的改动范围。特色的描述要力争简炼、正确,要点突出。表 3 立地种类特色表
在造林地区的检查中, 若发现立地种类特色表中某立地种类区分不够适合或因子特色不够正确, 则应依据造林地检查资料进行适合的改正或增补。
㈡造林地区划
造林地就是经过土地利用区划和规划确立为造林使用的土地, 是在必定的造林地区内造林地段的总称,包含荒山荒地,采伐、火烧迹地,沙荒和规划用于造林的其余土地。在造林地区范围较大,状况复杂,造林地与非林地、 宜林以外的林业用地混淆散布时, 为了便于进行造林规划设计和组织造林、幼林管理等,一定进行造林地经营区划。造林地经营区划应在正式外业检查行进行。 由设计单位与造林部门共同研究分区的区分原则、 分区标准等, 而后在地形图大将高层次的分区界线划定。
造林规划设计的对象主若是宜林地,其次对有林地、疏林、灌木林和未成林造林地也要提出经营举措。 造林地区划应在土地利用区划和林业区划的基础上,依据林业用地散布状况进行分级区划。
19 / 52
造林规划设计
⒈民众造林往常大面积的民众造林以县为单位进行规划设计和组织实行。所以,一般在县的范围内进行区划,并以行政界线作为区划的依照,分县、乡、村、小班 4 级。如村的面积过大,不便统计和管理时,也可在村以下增设“片” (或林班)一级,片以下分小班。若有国营林场、农牧场时,在县以下,以乡的行政界和与乡同级的国营林场、国营农场和牧场经阵营界,划出乡、国营林场、农牧场场界。在乡以下,按村界和与村同级的乡办林场、农牧场经阵营界,划出村和国营林场、农牧场场界。村以下,和乡办林、农牧场以下区分小班。和乡同级的国营林场,若有确立的经营范围,能够按营林区、小班分级区划。
⒉国营林场造林国营林场造林一般按林场、营林区、小班 3 级区划。如国营林场面积较大, 必需时可在营林区以下增设林班, 推行 4 级区划。其余国营单位造林, 可视其规模大小、 分别程度,采纳按乡、村、小班,或片、小班分级区划管理。
13/36
国营林场界线原则上依据国家赞同的经营范围区划。 营林区以分片管
理方便为原则,以行政界或山脊、河流、道路等自然界线划定,面积
一般为 5000-10000 亩。林班和片是一个统计单位,主要依据自然地
形考虑,一致集材系统,以山脊、水系、道路等自然界线区划。依据
造林地散布状况确立面积大小。凡造林集中的地方,面积宜小;凡造
林地分其余地方,面积宜大。面积一般为 1000-5000 亩。
20 / 52
造林规划设计
㈢小班区划与检查
小班是检查规划的基本单位, 不单要以小班为单位检查, 计算统计面
积,按小班规划设计,并且此后还将按小班造林,造林后按小班成立
经营档案和实行经营管理。所以,区分小班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作业。
⒈小班区分与小班界线的调绘
⑴区分小班的原则
科学性和适用性相联合是区分小班的原则要求, 小班的区分要反应自然条件的地区分异规律, 又要便于辨别和经营管理。 小班界线最好能与自然地性线和地物标记, 如山脊线、水系、地类界和道路等相一致。区分小班的依照主要以下:
①地类不同即按有关规程区分的地类, 如农田、牧场、有林地、疏林、
宜林地、特用地等区分;
②权属不同在同一地类内按权属不同,分别按国营、集体、个体和联
营区分;
③现有林(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未成林造林地)按发源、林种、优势树种等,联合林分经营举措种类区分;④宜林地主要按立地种类区分,并参照造林技术举措的不同。⑵小班面积和编号
14/36
为了便于造林和经营, 现有林和宜林地小班面积最大不宜超出
20hm2,
其余地类的小班最大面积一般不该限制。 小班也不宜过于琐碎, 小班
21 / 52
造林规划设计
的最小面积应依据所使用图面资料比率尺的大小, 以在规划设计图上
能显然、正确地反应出来为原则。 当使用比率尺 1:10000 的地形图时,
小班区划的最小面积应不小于
1 hm2(特别状况例外);使用比率尺
1:25000 的地形图时,小班面积应不小于 2
h
2。如因种类过于琐碎或地类插花,各地块面积过小时,可区分复合
小班,按各种类所占比率求算面积。
小班的编号以林班为单位进行。一般按图面(上北下南)从上到下,由左至右挨次用阿拉伯数字编号。⑶小班界线的调绘
小班界线外业调绘的方法有航空相片调绘法和地形图调绘法。
在使用航空相片刻, 为了减少相片的位移现象, 应第一划定相片的使用面积(即相邻的四张相片重叠部分的均分线所构成的面积) 。在使用面积内转绘各级区划界线, 而后依据相片上所反应的不同地形条件,不同立地种类影像特色(在立地检查时应累积这方面的判读经验) ,在相片上勾绘出小班的轮廓。 在进行小班检查时, 对区划界线进行实地核实、增补、修正,并以显然地物作为控制,转绘于地形图上。
在使用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检查时, 应第一在地形图上正确勾绘出各级区划界线,而后在现地选择地形较高、视野较广的地点,或许选择对坡,察看不同立地种类变化的界线, 以现地和地形图上的显然地物标作为控制,用目测方法勾绘小班界线,最后,在深入小班检查时进行查对、修正。
22 / 52
造林规划设计
详细勾绘小班界线时, 在不足以使立地种类有较大进出的前提下, 小
班界线应尽量经过显然的地形、 地物,并尽可能保持小班界线的规整,
以便在造林和经营活动中易于辨别小班。
⒉小班检查
15/36
造林地依据不同的立地种类区分红若干个小班后, 为了进一步核实小班区划并掌握每一个小班的详细立地条件, 在小班轮廓勾绘的基础上,应深入小班进行检查。 小班检查的内容大概与立地检查内容同样。 在已进行过立地检查的地区, 小班检查的内容可适合从简。 应依据不同地区造林地的详细特色或对不同造林目的的要求, 在小班检查内容上有不同的重视,检查深度上也可有所不同。一般状况下,造林地小班检查记录的内容如表:
表 4 造林地小班检查表县农村林班
检查者:检查日期:
注:本表不适于有林地和疏林地检查。 检查内容可依据实质状况酌情增删。①小班地形检查主要包含海拔、坡向、坡度及坡位等,均记录小班的均匀值,填写方法和要求与立地检查同样。②小班土壤检查在已进行立地土壤剖面检查的状况下, 造林地小班一般不用再进行土壤剖面检查。 可经过简单的土坑和自然剖面检查记录
23 / 52
造林规划设计
土层厚度、质地、 干湿度和土层石质含量等即可。但关于创造速生丰收林和经济林的小班,可依据需要进行必定的土壤剖面检查。③小班植被检查检查方法、 内容和填写要求, 可参照立地检查有关部分。
④小班立地种类确立依据小班地形、 土壤和植被检查状况, 按立地类
型特色表确立小班所属立地种类,可填写立地种类名称或代号。
⑤选择典型设计小班选择典型设计, 实质上就是对小班进行造林设计
的过程。这些工作是在野外检查结束此后,内业设计阶段进行的。根
据林种和树种的布局原则, 联合小班立地条件,选择适合的典型设计。
㈣专题检查
16/ 36
为了提升造林规划设计的质量, 使规划设计达到科学适用, 在外业检查中应联合当地林业生产的特色, 进行有关专题检查, 如检查不同立地上树种的生
长状况、“四旁”树生长状况、经济林种植技术及产量、育苗、造林技术经验总结、 林木病虫危害及其防治、 林业生产责任制等方面的检查。
专题检查应依据检查的目的和要求,独自拟订检查纲要。
四、内业设计
造林规划设计的内业工作, 是对外业检查资料和初步设计建议作进一步的检查整理, 统计剖析和归纳研究, 为检查地区拟订确实可行的造林规划设计。内业工作包含外业资料的检查与整理, 绘制设计附图(立
24 / 52
造林规划设计
地种类图、土地利用现状图、造林规划设计图) ,面积计算,资料统计汇总,规划设计,编写规划设计说明书。㈠外业检查资料的检查整理
⒈图面资料的检查
⑴检查相邻两个乡的地类、地形、地物界线能否连接。
⑵地形图上各样行政区划线、地类、小班界线能否调绘得完好无误、
清楚,有无遗漏。图上符号能否吻合《林业用图图例》要求。
⑶小班编号有无重叠或遗漏现象。图上小班号应与检查表编号一致。
⒉检查资料的检查整理
⑴检查表各项检查因子能否按要求填写,检查项目有无遗漏。
⑵立地种类,经营种类应用能否合理。
⑶初步规划建议能否吻合实质。
在小班检查资料检查过程中, 如发现问题应即时去现场纠正。 如检查
资料检查无误,以林场或乡为单位,按小班编号次序(内业资料整理
时可从头编号)装订成册。
㈡透绘工作底图
17/36
图面资料检查无误,则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新编小班号。小
班外业检查的编号也要作相应的改动, 使图面编号与小班检查表编号
一致。而后以乡、林场为单位进行透图。
⒈分图幅原则
25 / 52
造林规划设计
图幅一般以 75cm×105cm 为宜。面积较小的林场、乡,一个单位透
绘一幅完好的图。 不然应选择适合的村界作为图幅界线, 透绘二幅或
三幅图。
⒉透绘内容
除等高线、海拔高不透绘外,其余外业调绘的内容均应透绘。⑴行政界县、乡、村、林场界线。⑵地形包含山脉、山岳、侵害沟、河流等。河流应标出流水方向线,主要山岳应注明高程。
⑶地物包含城镇、 农村、庙宇、历史文物、道路、沟渠、水库、池塘、
桥梁、抽水站、气象站、三角点等。三角点应注明高程。
⑷地类小班界线。
⒊透图要求
⑴需按先地物,后地形,再地界的次序进行。凡以自然地形、地物为界的各种界线,均应绘在地形、地物的一侧,除进出处需连续外,中间以断续表示。
⑵各种符号的形状,严格依照原林业部颁发的《林业地图图式》规定绘制。凡图式中没有的符号,依据实质状况,自行制定。⑶四周要绘出接界的走向,并注明相邻县、乡的名称。⑷图名、图例、比率尺、制图单位及日期均要注记。⑸地形、地物密集地区,图面上小于的山脉、小河、小沟、小道,可不绘制。
18/36
26 / 52
造林规划设计
㈢面积计算与统计
依照传统的方法,一般在透绘的工作底图上用求积仪进行面积计算。
⒈精度控制
为保证面积求算达到必定精度要求, 一般以地形图图幅面积作为控制,而后在图幅内按各级区划从大到小逐级控制求算面积。
比方,进行一个以县为单位的造林规划设计,分县、乡、村、林班四级区划,林班以下区划为造林地小班。 对该地区所使用的每一张地形图,应第一查出或计算出每张图幅的面积,以此面积作为控制面积,分别求算图幅内各乡的面积(有些其实不是完好的乡面积) ,各乡面积之和应等于图幅面积。 当偏差不大于 1/200 时,按面积比重进行平差(即把在赞同范围内的面积偏差按各乡面积所占比重的大小进行分派)。再以图幅内经过平差后的各乡面积作为控制,分别求算各村的
面积,以此类推逐级控制求算面积。 村、林班和小班求积, 可按 1/100 精度要求,在偏差限度内,按面积比重进行平差。经过对所有使用的地形图幅均按此方法求算面积以后,将地形图间相策应处的乡、村、林班和小班面积相加,即可获得完好的各级区划面积和总面积。
当图幅内有县界或大面积非林业用地(农业用地、牧业用地等)不包含在规划设计地区时, 则以图幅面积为控制, 先分别求算规划地区内和地区外的面积,而后再以地区内的面积为控制,逐级求算面积。
因为面积计算的单位许多, 计算过程也较为复杂, 为了便于汇总和检查,应按面积计算表(表 5)进行计算。
27 / 52
造林规划设计
表 5 造林地小班面积计算表县农村⒉造林地面积统计
各级区划面积计算以后,将“造林地小班面积计算表”中各小班修正后的面积转抄在“造林地小班检查表”相应的小班面积栏内。而后按林班分别不同立地种类汇总小班面积。 林班各立地种类面积共计, 应等于林班面积。经过逐级分 19 / 36
别立地面积汇总,逐级面积的查对,最后得出林班、村、乡、县等各级区划的不同立地种类面积共计。㈣林种规划与树种选择
⒈林种规划
在造林规划设计过程中,要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地势、天气、土壤以及自然灾祸的特色等) ,社会经济条件(如当地的人口、耕地、粮食产量、生活水平易对木材、燃料、饲料、肥料的需讨状况等),就地取材地确立所需培养的林种,并且详细落实到必定的地区范围内。一般应参照当地的综合农业区划、 林业区划以及上一级规划所确立的原则,在立地条件检查和造林地检查的基础上详细落实林种布局。
⒉造林树种选择
28 / 52
造林规划设计
不同树种拥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为了实现树种与造林地条件的一致,一定进行适地适树的检查研究,掌握“地”
29 / 52
造林规划设计
和“树”的实质。经过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检查, “地”的实质已经掌握。哪些树种能适生当地的造林地条件, 需要经过弄清树种的地理散布和适生条件来确立。
⑴树种的地理散布每一树种对天气条件 (主若是温度和湿度) 都有必定的适生范围。采纳乡土树种造林,成功的掌握性较大。往常,各树种自然散布散布区的中心是该树种生长最适合的地区。 如杉木的中心散布区是福建北部、湖南南部、贵州东南部,而河南信阳地区只管也生长杉木,但因为地理地点已处在杉木散布的北部边沿,所以,生长状况远不如中心散布区。 所以选择某树种在其自然散布的中心区造林最为适合。
20/36
省、县级的“林业区划” 或各省区分的 “造林种类区及适合树种表” ,为不同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供给了很大方便。⑵树种的适生条件同一天气区内的不同局部地方 (如平川和山地, 高峰和低山,山谷和山岗,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等等) 的日照、空气湿度、风力、土壤肥力、酸碱度等都不同样,而不同树种对上述条件均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在必定条件下,适于平原生长的泡桐、旱柳等在山地生长不良,适于山地生长
的云杉在平原也生长不好。刺槐、侧柏、板栗等适于阳坡,而油松、落叶松等则以阴坡造林成效较好。我国北方民众所说的“高峰松柏,核桃沟,沿河两岸插杨柳”和南方民众所讲的“当阳油茶背阴杉,松树山顶能安家”,正是民众对树种适生条件的经验归纳。所以,在选
30 / 52
造林规划设计
择造林树种时, 除了要掌握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以外, 还要充分考虑树种的适生条件。超越了树种的适生条件,不是难以成活,就是生长不良。
林木生长状况的利害,是立地条件、树种特征、造林技术、经营举措
等诸因子综合作用的反应。 所以,有必需对这些因素进行详尽的检查
研究。造林技术和经营举措的认识, 一般可采纳查阅经营档案或接见、
开检查会等方法; 经过参阅有关技术文件, 能够掌握树种的生物学特
性;造林地立地检查后,能够得悉立地状况;林木生长状况利害的评
价,则需要进行实质量测检查,以其检查结果,联合上边所讲的各因
素状况进行剖析后, 评定树种的适生性, 进而为选择造林树种供给可
靠的依照。
⑶林木生长状况检查造林地现有分散零星树木的生长与散布状况,
通
过立地检查和造林小班检查已有初步认识。 但以此作为选定造林树种 的依照尚不充分, 还应付造林地区或就近先有人工林、 天然林或分散
树木,进行有目的的、要点的(拟选树种、拟选立地条件或不同造林
技术举措等)林木生长状况的检查。检查方法一般有单株木测定、标
准地检查以及分析木等检查方法。
单株木测定:单株木测定方法简易易行。 往常在无林或少林地区借助
于单株木测定,检查剖析树种的生长状况。可是,散生的单株木与正
常林分的生活环境差异很大, 很难反应林分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在林
分中进行单株木测定, 第一要确立不同立地条件、 不同树种所需测定
的株数,以及选择单株木的原则。 单株木选定以后,实测树高、胸径、 31 / 52
造林规划设计
年纪(可经过接见、用生长锥或借助伐根查数年轮确立) 、冠幅、枝下高和干形等;检查有无病虫害以及根系散布深度、幅度;计算单株木树高、胸径生长量以及材积均匀生长量等。经过检查剖析,判断该树种所在立地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标准地检查:是在现有人工林或天然林内,选择拥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标准地进行典型检查的方法。 标准地检查能够比较全面地反应林分所处立地条件的特色和林分生长状况, 又可联合多方面的检查项目一并进行(如资源检查、
21/ 36
立地检查、经济效益检查及防备效益检查等) ,所以标准地检查往常较为广泛采纳。
标准地选择,应依据所检查认识的对象,有目的地进行。如当地部具
备选设条件,也能够在条件相像的相邻地区选设。 标准地数目的多少,以能较为充分评定检查目的为原则; 每块标准地面积的大小, 取决于检查目的、方法,以及林分年纪、特色等条件。依据需要可设置面积大小不等的标准地; 为了便于计算, 标准地的形状以正方形或长方形为宜;标准地周界,可用罗盘仪测角(或手持罗盘定向) ,用皮尺或测绳量距(坡度
大于 5 度时,应把斜距换算成水平距) ,闭合差应不超出边线总长度
的 1
0。
标准地设置后,应进行林分因子的测定和林况、地况检查。林分因子
32 / 52
造林规划设计
量测与计算的主要内容,包含每木检尺、量测树高、计算个树种的均匀直径与均匀树高、目测或实测树种均匀年纪、林分郁闭度(树冠投影与林地面积的比值,以十分法表示) 、计算标准地积蓄量及均匀生长量(或树高、 直径的评论生长量)并换算成单位面存储积量与生长量等。林况及地况检查内容, 记录方法可参阅立地检查与造林地检查有关部分。
总之,只有在立地检查和造林地检查的基础上, 依据林种布局和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充分考虑树种生物学特征, 以及经过对现有树种生长状况的检查剖析, 才能最后确立当地区不同立地种类的主要造林树种和比率。
㈤造林技术设计
造林技术设计, 是在造林地立地检查及有关经验总结的基础上, 依据林种规划和造林主要树种的选择,依据林种规划和造林树种的选择,拟订出一套完好的造林技术举措。它是造林施工和抚养管理的依照。
造林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包含:造林地整地,造林密度,造林树种构成,造林季节,造林方法,幼林抚养管理等。
造林技术设计前, 应全面剖析研究当地或就近人工造林 (最好是不同树种)主要技术环节、技术经济指标和经验教训,以供造林技术设计参照。
22/36
⒈整地设计
33 / 52
造林规划设计
整地设计要依据林种、树种不同,视造林地立地条件差异程度,就地取材地设计整地方式、 整地规格等。 除南方山地和北方少量农林间作造林用全面整地外,多为局部整地。在水土流失地区,还要联合水土保持工程进行整地。在干旱地区,一般应在造林前一年雨季早期整地。经过整地保持水土,为幼树蓄水保墒,提升造林成活率。
整地规格应依据苗木规格、 造林方法、地形条件、植被和土壤等状况,
联合水土流失状况等综合决定, 以求知足造林需要而又不浪费劳力为
原则。
⒉造林密度设计
造林密度应依照林种、 树种和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合理设计。 一般防备林密度应大于用材林, 速生树种密度应小于慢生树种, 干旱地区密度可较小一些。密度过大诚然会造林造林木个体养分、 水分不足而降低生长速度,但密度过小又会造成土地浪费,单位收获量降落。⒊造林方法设计
设计造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一项设计内容。 一般应依据确立的林种和
设计的造林树种,联合当地自然经济条件而定。目前,我国已大概取
得了各主要造林树种造林的经验。 比如一般针叶树以植苗造林林为主,
刺槐能够埋根;一些小粒种子的真叶树种如油松、侧柏等树种,有时
飞播或直播造林。在设计中可充分应用已有的特别是当地获得的成功
经验,切不行一模一样。
在设计中,对北方干旱山地造林、黄土丘陵区、沙荒、盐碱地以及平原区造林等,均要依据合用造林树种差异对待。其余,有机械造林或
34 / 52
造林规划设计
飞机播种造林条件的地方,可设计机械造林或飞机播种造林。
⒋幼林抚养管理设计
幼林抚养管理设计主要包含幼林抚养、造林浇灌、防备鸟兽危害、补
植补种等,此中主若是幼林抚养。 在设计时可依据造林地区实质状况,
有所重视和突出,比方浇灌,如无条件可不设计。
23/36
⑴幼林抚养依据树种特征及天气、 土壤肥力等状况制定详细举措, 如除草方法、松土深度、连续抚养年限、每年次数与时间,施肥种类、
施肥量等。培养速生丰收林,一般要求栽种后连续抚养 3-4 年,头 2 年每年 2 次,此后每年 1 次;宝贵用材树种和经济林木应依据不同树种要求,增添连续抚养年限及施肥等举措。⑵造林浇灌对创造经济林或经济价值高的树种以及在干旱地区造林,需要采纳浇灌举措的,可依据水源条件进行开渠、打井、引水喷灌或当年挑水浇苗等,进行造林浇灌设计。⑶防备鸟兽造林后,幼苗以及幼树常因鸟兽害而失败。所以,除直播造林应设计管护的方法实时间外, 有鼠、兔及其余动物危害地区造林,应设计捕打野兽的举措。
⑷补植因为各种原由, 造林后常常会造成幼树死亡缺苗, 达不到造林成活率要求标准。 为保证成活率, 凡成活率 41%以上而又不足 85%的造林地,均应设计补植。对补植的树种、苗木规格、栽种季节、补植工作量和苗木需要量也要做出安排。
35 / 52
造林规划设计
㈥造林典型设计
造林技术设计往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造林地块(小班)为单位进行的造林技术设计。 另一种是分别不同立地种类进行的造林技术设计。也就是说,把地块不相连结,立地条件基真同样,经营目的一致的小班作为一个种类, 以种类为单位进行造林技术设计。 这类设计对某一种类来说,表现了就地取材,对设计自己来说,能起到典型作用,所以俗称“典型设计”。前一种方式,合用于局部小面积宜林地的造林设计。因为面积不大,小班数目不多,一般可在造林地小班检查的基础上,按小班进行造林技术设计; 造林典型设计则多用于造林地面积较大,小班数目许多的造林技术设计。
典型设计的意义在于, 某个立地种类的造林典型设计, 合用于这个立地种类中经营目的一致的所有小班, 因此不用逐一进行小班造林技术设计,能够大大减少内业设计工作量。 典型设计拥有条理化、标准化、直观、了然、好懂、易推行的特色。所以,在我国各地广为应用。
24/36
⒈典型设计的编制
典型设计是在立地检查、造林地检查、林种规划、树种选择、各项造
林技术及幼林抚养、 保护等项举措检查剖析的基础上, 综合设计出一
整套造林技术方案。
典型设计一般按立地种类分别进行编制。 林种比较复杂的地区, 典型
设计应分别林种、分别立地种类编制。立地种类、林种及主要造林树
36 / 52
造林规划设计
种都较简单的地区, 可按主要造林树种编制典型设计。 无论按哪一种方法编制的典型设计, 均需挨次编号, 以利于造林小班应用典型设计时查找方便。
编制的典型设计,一般以表格形式表现。分别项目(造林主要技术环
节)提出造林技术举措和规格要求,即典型设计表(表 6)。有些地区,为便于民众理解、掌握和施工,典型设计除有表格中的文字部分以外,并附以造林图式(图 2)。
表 6 造林典型设计表⒉典型设计的应用
应用典型设计的方法比较简单。 以往常按立地种类编制典型设计来说,因为某一立地种类的典型设计合用于该立地种类中经营目的的一致
的所有小班,所以,只需用套种类的方法,每个小班都能够对号“入坐”。可是,也常常会出现同一立地同一立地种类的小班可采纳不同的典型设计,或许一个典型设计合用于几种立地种类的现象。这样,施工中就有选择的余地。在设计过程中,可依据小班所处的地点、林种布局,造林树种的比率以及种苗根源等状况, 经过综合剖析而详细确立。尔后,将小班确立采纳的典型设计(编号)正确地填写在“造林地小班检查表”(表 4)相应栏内。造林、经营施工时,某林班的诸小班只需按表 4 注记的采纳典型设计编号去找相应编号的典型设计,便都能够对号“入坐”了。或许还能够另行编制“造林地技术设计一览表”(表 7),分别林班进行登记。施工时只需带上与施工小班相应的表 7 就能够了。
37 / 52
造林规划设计
至于哪一种形式合用,可联合当地实质状况进行选择。
表 7 造林技术设计一览表
25/36
㈦种苗规划设计
一定做好种苗规划, 按计划为造林供给足够的良种壮苗, 才能保证造
林任务的顺利达成。造林所需种苗规格、数目,应依据造林年任务量
和所要求的质量进行规划和安排。
⒈种苗规划的内容
种苗规划的内容一般有: 年育苗面积,此中各主要造林树种育苗面积;苗圃规划;产苗量及苗木质量标准;年造林和育苗需种量,此中各树种需种量;种子根源及种子质量;母树林和种子园规划等。
在造林规划设计中只进行种苗规划, 不进行单项设计。经过种苗规划,
为育苗、种子经营以及母树林建设等进行单项设计供给依照。所以,
在造林规划设计后,应付种苗生产量做出详细安排。如需要,可进行
单项设计。
⒉种苗需要量的计算
种苗规划前,一定依据造林规划设计掌握种苗规格质量、 分树种造林面积和单位面积所需种苗量。同时,认识当地种子质量如纯度、千粒重、抽芽率等。
⑴计算年需苗量依据年植苗造林面积、 单位需苗量(初植用苗加补植用苗)计算。应计算年总需苗量和各树种年需苗量。
38 / 52
造林规划设计
⑵计算年需种量需种量包含直播造林、 飞播造林和育苗所需种子数目。
按规划的年直播造林、 飞播造林面积及单位面积需种量计算造林年需
种子数目,按年育苗面积及单位面积用种量计算育苗用种量。同时,
应计算各样主要造林树种年需种量和总的年需种量。
⒊育苗规划
⑴育苗面积计算从造林规划要求考虑, 主要计算每年下种(包含插条)
育苗面积。留床面积依据苗木留床年限分别计算。
第四节造林规划设计文件的编制
26/36
造林规划设计成就,主要反应在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图
(土地利用
现状图、立地种类图和造林规划设计图 )、表(各样统计表 ),以及有关 专项检查研究报告等方面。
一、编写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
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 是造林规划设计的主要成就之一, 是合理安排
生产、指导施工等方面的综合性文件。要求论据充分,文字简炼,通
俗易懂。主要内容有:
l.序言
简述造林规划设计的经过, 工作所依照的文件和要求, 规划设计人员
组织,工作方法,存在问题。
2.基本状况
简述造林规划设计地区的地理地点 (范围、面积 );自然条件 (地形、地
39 / 52
造林规划设计
势、海拔高、主要山脉、河流、水文、气象、地质、土壤、植被散布
等特色 );社会经济状况 (总人口、劳动力、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群
众生活、交通、 通信,林业生产历史及现状和它在当地公民经济中的
地位等 )。
3.区划
简述造林规划设计地区的区划原则、方法、结果。
4.立地种类区分
说明区分立地种类酌依照及所区分的立地种类。
5.造林技术设计
论证造林技术的科学性、合理性。
6.造林总工作量及年度施工任务量安排。
7.种苗需要量及年度育苗量。
27/36
8.按生产环节说明用工量和总用工量。
9.投资概算。
10.预期成效剖析
二、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利用现状图是在造林地检查基础长进行编绘的。 为减少描述图面
资料的任务量, 可直策应用已编绘好的基本图复印后作现状图; 绘制
现状图的方法是在复印的基本图上, 对有林地小班分别优势树种和不
同龄组进行注记和着色, 其余地类小班也要注记相应符号和着色。 在
40 / 52
造林规划设计
实质工作中,图幅大小以 160×120cm.较为适合。
1.着色的颜料
常用照相透明水彩纸溶于清水作颜料, 以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树种。
2.配制颜色
若配制颜色为棕色时, 即以水彩纸标棕色 2 份加上深黄色 1 份溶于清水中即可。其余如墨绿色:深绿色 (3 份)+黑灰色 (1 份);桔红色:深红色 (3 份)+淡黄色 (1 份);红色:深红;黑灰色:黑色:深蓝色:深
蓝;
3.着色程序
一般是先淡色后深色。 如以优势树种落叶松的不同龄组着色为例, 社颜色为棕色。第一将定为该树种的代表颜色按分别龄组, 把配置好的深棕 色用清水分配为浅、 中、深数种,着色时按先浅后深的次序 《即先幼龄组后中、成龄组 ),自小班的上方从左往右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方进行普染。当一种树种达成所有着色并干燥以后, 再进行另一树种的着色。关于河流及其余水面,一律着以浅蓝色,公路着以棕色。三、绘制立地种类图
立地种类图可直观地反应立地种类散布及其数目 (面积 ),是在基本图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
28/36
绘制立地种类图时, 林业用地小班除原有小班号和面积外, 要加注立
地种类号,各小班的立地种类号依据小班外业检查表中相应小班的立
41 / 52
造林规划设计
地种类抄写。图面清绘整饰后,以小班为单位,将不同的澧种类着以
不同的颜色,在图例中列出各立地种类编号和色标。
利用立地种类图能够直观地掌握地区分异规律, 计算各立地种类面积
和各地貌各地形种类面积。据此也可绘制适生树种图、林种散布图,
规划和安排造林树种、 林种及其布局,使造林规划设计成就更形象化。
四、编绘造林规划设计图
以规划设计地区现状图的内容为基础
(也可应用复印的空白现状图 ),
在图面上用数字、符号或颜色反应造林规划安排的要点内容 种及施工年月 )o 其反应的内容主要包含:
(造林树
1.各样行政界线和各级经营区划线 (如县、乡、村、林场、经营区以
及林班、小班线等 )。
2.乡、村名称和林班、小班编号。
3.小班注记。把每个小班设计的内容用一个分子式表示,比如:
4.规划的母树林、 种子园、固定苗圃以及护林设备等项标记或注记。
造林规划设计图的绘制要求同现状图。 为了差异于现状图, 该图中规
划的符号一般用虚线或用颜色虚线加以表示。
五、编制各样表格
造林规划设计成就中的表格视检查规划的广度、 深度不同而异。 在造
林规划地区进行全面区划、检查的,财丛林资源方面的检查结果,应
按原林业部, ____年颁发的《丛林资源检查主要技术规定》斗的有关
表格填写并统计;若是在造林规划设计地区内只进行宜林地的区划、
检查。则可按当地有关部门要求的表格形式和内容进行统计。 以下是
42 / 52
造林规划设计
几种常用的表格 (表 8-16)。
第五节 MAPGIS在造林规划设计制图中的应用
29/36
跟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应用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在制图方面的应用,使得传统的手工制图显得相当费时、费事、且精度不高。惯例的制图是依赖制图者经过对客观现实的认知, 在脑筋中先成立抽象模型, 再运用画图技巧在纸上实现的; 计算机协助制图则是在必定比率尺的限制下,从 GIS的应用目标出发,对数据进行抽象和归纳,生成各样专题用途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集, 其制图的效率和精度大大高于手工制图。目前,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具许多,此中在林业上以 MAPGIPS的应用较为常有。一、软件简介
MAPGI
5.32 是由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研制的应用软件。由数据输入数据处
理、数据库管理、 空间剖析及数据输出五部分构成,各部分主要功能
以下:
1.数据输入
供给的数据输入有数字化仪输入、扫描矢量化输入、
GPS输入和其余
数据源的直接变换。 此中最常用的是数字化仪输入和扫描矢量化输入
2.数据办理
该部分可编写改正矢量构造的点、 线、地区的空间地点及其图形属性、 43 / 52
造林规划设计
增添或删除点、线、地区界限,并合时自动校订拓朴关系;可协助用
户检查数据错误;能对图 '形中的地点构造成立拓朴关系;同时,还
供给了 3 种数据校订方法及编写、改正生成子图库、线型库、填补图
案和矢量字库等功能。
3.数据库管理
它是经过空间数据库管理和属性数据库管理两个管理系统来实现的。
图形数据库管理具备图幅剪取、 图幅接边、图幅校订和图幅提取等功
能;属性数据库的管理拥有成立,动向属性数据库、属性定义、记录
编写、专业
库生成等功能。
4.空间剖析
30/36
矢量空间剖析中的主要功能有: DTM 数据剖析、空间叠置剖析、属
性数据剖析、综合查问检索、网络管理剖析、剖析结果输出等。
5.数据输出
可经过版面编排、数据办理、不同设备的输出、光栅数据生成、光栅
输出、数据文件互换等功能来实现文本、图形、图像、报表的输出。
利用 MAPGIPS制图一般的办理过程以下: 先应用输入系统采集数据,
再经过编写系统将输入的数据进行编写整饰后挨次经过库管理、
空间
剖析等操作,最后将所需要的图形、图像等数据经过输出系统输出。 二、数字基本图的绘制
44 / 52
造林规划设计
数字基本图是一种计算机系统能够识其余数据文件, 是利用计算机协助制图技术进行进行造林规划设计制图的基础 p 这类数据文件有必定的数据格式, 有特其余比率尺和精度, 包含各空间因素在某一坐标系中的地点和属性, 它们能够经过接受其格式的软件系统来管理、 提取、剖析和编写制图。目前,利用 MAPGIPS编绘数字化基本图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手扶游标追踪数字化法和扫描数字化法。㈠地形图的清绘
地形图在数字化以前, 需对一些不清楚的等高线进行描述, 并在记录本上记录等高线的高程值, 以便在下一步输入等高线的过程中, 输入高程值。
㈡数据的输入与编写
数据的输入与编写包含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输入与编写。 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经过输入和编写以后, 就形成了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图形数据库表示了研究对象的几何地点关系, 一个图形数据库就是一个几何图层;属性数据库是以文本的形式来表示研究对象的属, 性特色。在图形数据要翻开上述工程文件,应先启动 MAPGIS软件,而后选择编写系统,击左上角“文件”菜单下的“翻动工程或文件” ,依据窗口的提示,在自己的目录下双击 “* . mpj ”。此时,工程文件“*.mpj ” 有可能打不开,可是计算时机提示”改正路径” ,只·要选择“统改
路径·”,将路径改在自己的目录下确认即可。当再次履行“翻动工程或文件”时, 31 / 36
45 / 52
造林规划设计
便可将“ * .mpj”翻开 (假如屏幕上没有显示出数字基本图,就要选
择“复位窗口” )。文件翻开后,图上有些内容或许会显示不出来,
主若是因为使用的计算机符号库内缺乏所要表达的内容, 比方供实习
中使用的基本图资料就有可能在很多计算机上都显示不出居民点。
㈡数字专题制图的预备工作
数争专题和数字基本图是有区其余, 基本图包含的内容许多, 有些与
专题没关。 (如高程点、等高线等 ),所以在数字专题制图以前有必需
进行一些预办理工作。
l.在编写状态下点击“输入点”或在线编写状态下点击“输入线”
,补
充本该显示却没有显示的内容 (如居民点 )。每履行完一个命令都能够 选择“更新窗口”使之更新。 (以下的表达中不在重复 )。
2.在线编写状态下,利用“输入线” 、“剪断线”、和“联接线”等功能勾绘出耍规划的地区, 而后依据野外小班勾绘的结果在数字地形图上勾绘出小班界限,所输入的线可经过“圆滑线”进行圆滑办理。勾绘小班界时应注意线条的正确性, 相邻几个小班界的交汇处要办理得尽量凑近。
3.利用线编写和点编写功能删除所有与专题地图没关的内容,如高程
点和规划区内外的等高线等。
4.在“编写子系统”的“其余”菜单下选择“编写符号库”查察所有
的子图、图案和线型, -看能否能够知足自己的制图所需,假如不可以
知足,就要按制图的目的和要求进行增补和编写。
(1)若是编写、改正库中已有的库内容, 则直接从符号库内提取所需要
46 / 52
造林规划设计
的子图、图案或线型进行编写、改正。
(2)若是编写新的子图、图案或线型,则在文件菜单下选择装人点、 线、
面文件进行编写,直接在屏幕上输入生成。
(3)用“改正符号编写框”将编写框挪动及改变大小直到适合的地点。
32/36
若用鼠标直接抓取框内随意地点, 都可挪动方框地点, 若抓取方框的
四角,则为改正方框的大小。
(4)用系统中的点、线、面编写功能进行相应的编写。
(5)编写完成,将编写好的图元保留到相应的子图、图案或线型库中,
成为系统库中的新子图、图案或线型。
5.要改正线型,比方道路和界线,选择“线参数编写”中的“改正
参数”用光标捕捉一条曲线,而后改正其参数。假如要看到改正后的
结果,在“设置”菜单下选择“复原可见” ,单击“、更新窗口”即
可(假如是首次接触 GIS软件, (4)、(5)步骤的操作能够在拓扑关系生成后再操作 )。
㈢拓扑关系生成
地理信息系统与=般的数字制图系统的主要差异之一是, 地理信息系统需要成立几何图形元素之间的拓朴关系。 拓扑关系的生成即小班图斑的生成,假如预办理工作没问题,该过程完好部是自动生成的。
1.数据准备
将那些与拓扑没关的线 (道路、流域界等 )放到其余图层,而将有关的
47 / 52
造林规划设计
线放到一层中,即就是将需要成立拓扑关系的线条所在的图层的编号改成同样的,而后选择“保留目前层”中的“保留线文件” ,将该层保留为一新文件,以便进行拓扑办理。
2.数据办理
将保留的新的线文件翻开, 此时需要在图形文件中翻开 (在提示窗口的下端点击“▼”,后。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图形文件” ,线和面都属于图形文件),将图放大,认真检查各处结点,删除超出 lmm 的剩余线段,去掉端点回折的线头,各线段在结点处要尽量凑近,但不要连结,此时可采纳线编写下的“凑近线” 、“延伸线”、“剪断线”等功能进行编写办理。紧接着就能够履行“其余”菜单下的自动命令,自动剪断线、自动平差等,在履行这些功能时,可按下面的次序进行:
33/36
(自动剪断线 )→(消除微短线 )→(消除线重叠坐标 )→(自动线结点平差 )
→(线转弧段 )→(装入变换后的弧段文件 )→(拓扑查错 )
在装入变换后的弧段文件 (在图形文件中翻开线转弧段后的新的
“*.wp ”)时,需在“设置”菜单中选择“弧段可见” ,进行下一步的查错工作。
3.拓扑查错
该功能是拓扑办理的要点步骤, 只有数据规范, 充错误唐才能成立正确的拓扑关系, 而这些错误用肉眼是很难发现的。 查错系统在显示错误的同时也显示错误地点, 并在屏幕上动向的显示出来, 在错误信息
48 / 52
造林规划设计
显示窗口中,挪动光标到相应的信息提示上,双击鼠标左键,系统自
动将犯错地点显示出来, 并将犯错的弧段用亮黄色显示, 同时在错误
点上有一个小黑方框不断的闪耀。 在改正错误时, 不用封闭错误显示
窗口,单击右键即可进行相应的操作。
(1)出现坐标重叠现象,履行 (消除弧段重叠坐标 )即可;
(2)弧段订交,若两条弧段订交,只需剪断弧段,若弧段自己自己订交,
则需履行 (弧段移点 )或(弧段删点 )功能编写改正;
(3)重叠弧段,将重叠部分剪断并删除;
(4)悬挂弧段,若该弧段是剩余的则履行
(删除弧段 3 功能将弧段删除; 若该弧段不是剩余的,则证明预办理工作不完全,需要将弧段转线, 重复前方的数据办理工作,而后再履行线转弧段后的拓扑查错工作;
(5)结点不封闭,利用 (结点平差 )功能使其封闭。
4.拓扑重修
拓扑关系的成立是本系统的中心, 只有成立了拓扑关系, 才能进行空间剖析和统计等功能。 从数字化获得的线数据, 经过线转弧段转为弧段数据,这些数据还是一条条孤立弧段,毫无拓扑关系而言。拓扑重修就是要成立结点和弧段间的拓扑关系以及弧段所构成的地区之间
的拓扑关系,并给予它们属性。 该功能的操作相当简单,当经拓扑查错后,没有发现错误即可履行该项功能。在“其余”菜单下选中该项后,系统自动成立结点和弧段间的拓扑关系以及弧段所
34/36
构成的地区之间的拓扑关系, 同时给每个地区给予属性, 并自动为区
49 / 52
造林规划设计
域填补颜色。若发现数占有问题,利用相应的编写功能,从头改正数
据后,再重修拓扑。
5.拓扑文件的装入
将工程文件““* .mpj””翻开后,在左侧的窗口选择文件“ * .wp ”
单击右键,弹出对话框,选择“增添项目” ,调出已经生成拓扑关系
的区文件确立即可。
(四)数字专题图的生成
数字专题图的生成是在装入拓扑文件的工程文件的基础上, 依据检查
的资料和专题图的目的和要求改正线和面的有关参数, 输入和编写所
需要的点图元,最后进行图面整饰便达成了对某一专题图的编绘。
1.立地种类图的编绘
在已经拓扑办理过的工程文件基础上, 依据检查资料设置图例, 每一
立地种类给予一种颜色 (由“输入线”和“输入区”联合达成,输入
区以前要履行“线工作区内提取弧段”功能
);图例框可经过“输入
线”输入;此中所需要的文字、符号都可经过点编写中的“输入点图
元”进行输入,若不吻合要求,可经过“挪动点” 、“删除点”、“改正
点参数”等功能进行编写, 直抵达到要求为止。而后依据检查资料和
图例,经过区编写中的“改正区参数”进行有目的的改正,最后进行
小班注记 (小班号 )此中小班面积可由区编写中属性信息获知,可是数
据单位是 mm2,所以小班注记时一定进行相应的换算。
立地条件种类图的编绘达成后, 经过输出系统打印或经过软盘、 光盘保留都能够。
50 / 52
造林规划设计
2.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绘
以实地检查资料为依照, 以立地分类图为基础第一设置图例,
每一树
种、每一林种都给予尸个特别的符号
(预先编写好的 ),每一类用地都
给予一种颜色。而后,依据图例和检查资料进行相应的面域改正,而
且要依据用地现状的要求从头进行小班注记,注记的方法如前所叙,
不过注记的内容有所改变,如:宜林地
(小班号 )、有林地 (小班号 )、
疏林地 (小班号 )和暂不行利用地 (小班号 )。
35/36
3.造林规划设计图的编绘
在土地利用现状图长进行规划设计是相当方便的, 第一进行图例设置,
所规划设计的造林树种应给予特定的符号和颜色以,
便更清楚地表达,
而后对小班注记给予适合的改正,此中有林地小班注记不用要改正;
假如对疏林地和灌木林地进行造林设计,其注记分别为:疏林地
(小
班号 )、灌木林地 (小班号 ),假如没有规划设计内容,注记能够保持不 变;可是关于宜林地小班注记必定要改正
(小班号 )。最后进行全面的
整饰检查,如全部都吻合要求就能够经过输—出系统进行输出
参照文件
1.中国林学会主编.造林规划设计北京:中国林业第一版社, 1985
2.沈国舫,等.中国造林技术.北京:中国林业第一版社, 1993
3.薛德自.造林检查规划设计方法 (胶印本 ).2000
4,李乔,等,数字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图归纳 (B).北京:测绘第一版
51 / 52
造林规划设计
社, 2000,(3)
5.王红梅. MAPGIS在数字地图制图方面的初步研究 (B),北京:测
绘第一版社, 2000,
6.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MAPGIS地理信息系统用户教程, 武
汉:武汉华地图形数据公司, 36/36
1998
52 / 5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