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11期 (总第1 5 3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J0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0F EDUCAT10N No.1 1。2014 Seria1 No.153 基于工学结合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赵 涵 尔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无锡 214028) [摘 要] 在阐述我国当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了在我国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与实 践中,运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方法,以优化我国电子商务专业课的设置,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电子商务;工学结合;课程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14)l1—0080—02 章节的内容。这样有利于教师对整个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 目标的正确把握,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社会上 的电子商务培养目标的需求,走上工作岗位。 (四)教师素质普遍不高 .由于电子商务是一门教学与实际应用联系十分紧密的 专业,因此它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它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 能素质要求非常高。而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教师有很多都是 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不但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而且对 电子商务企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专业技能需求等情况都还 不清楚。此外,有些电子商务教师既缺乏电子商务的系统 认知,又不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更有些电子商务教师自己 都没有网购等方面的电子商务体验,而在教学中只是一昧 的将书本上的知识照搬到课堂。因此存在教师素质整体不 高的情况,严重阻碍了新时期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发 展。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 展,使得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电 子商务专业的学习队伍在加大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毕业 生就业难的困境。其中,电子商务课程设置不合理和教材 编排不科学是造成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 因。因此,按照企业岗位对人才职业技能的要求,将计算机 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有效结合起来,严格制定相关的专业 课程,使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有机地统一起来。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清晰 第一,没有切合当前我国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 一、培养的需求,因而不能清晰界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向。 第二,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上一直存在着重技术和重商务的 争论,导致教师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生的专业能力不强。可 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在很大程度上造成 了教师的教学目标混乱,学生的专业能力不突出。 (二)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要是面向市场需求培养的应用型 人才。因此他们更多的是强调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 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当前的课程体系是建立在传统的学 科理论基础上,因此课程设置的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工作需 (五)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不足,技能训练不够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要求将教学与应用相互 结合,培养的学生才能符合社会的专业需求。但由于学校 教学条件的限制,所建立的校内模拟教学实训基地在数量 和规模上远远达不到实际要求。此外,模拟实训即使在一 求针对性不强,导致培养出的人才不符合社会实际需求。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它 不仅没有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有机地结合在一 起,而且也没有将课程体系的设置与职业岗位的需求结合 在一起,这造成了很多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出现了就业难 的问题。 (三)教材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脱节 电子商务专业教材编排顺序看似非常全面和合理,但 它与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不相符。教材中往往包含有概 述、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商务安全、电子 支付、电子商务物流和电子商务法律等内容。但实际上,电 子商务模式一般情况下是独立开展的,教材中有关电子商 务模式的内容却安排在一个章节。而电子商务技术基础在 应用中一般与电子商务形态相结合的,教材一般是将电子 商务技术基础作为一章来单独讲解的。此外,教材内容各 章节之间缺乏衔接和呈递的关系,这既不利于老师连贯性 的讲解,也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点串联起来。从本质上 来讲,电子商务专业属于教学和应用紧密结合的一门学科, 因此,首先要在教材中体现工学结合的编排思维模式,讲究 从实际应用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进行合理有序的编排各个 定程度上满足了专业教学的需求,但从总体上看,与企业实 战还是相距甚远 因此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不足和学生技能 训练不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培养 和发展。 二、工学结合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一)以工定学 “以工定学”即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学生专业知识的 学习是以企业工作岗位对电子商务的专业技能的需求为基 准。电子商务专业通过“以工定学”的理念试图培养出更多 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要落实“以工定学”的教学堵养目 标,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这种理念下的课程改革: 第一,跟据岗位需求确定职业培养目标。 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型的交叉性学科,它将计算机信 息技术、现代物流以及商务经营等各方面都融为一体。因 此,要把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复合型的高级专 门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对电子商务企业人才技 术的专业需求的把握。一般情况下,企业将电子商务专业 人才分为技术类岗位、商务类岗位和综合管理岗位三大类。 其中电子商务技术类岗位包含有平台设计、网站设计和平 台美术设计;商务类岗位有网络营销、网上国际贸易等;综 合管理岗位有电子商务平台综合管理和企(下转第127页) [收稿日期]2014—08—01 [作者简介]赵涵尔(1981一),女,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 8O ・ 的。 判定,这类似于英美法上的法律因果关系(以direct,proxi— 但是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是否符合“欺诈市场”理论的 适用前提?学界认为“欺诈市场”得以适用的证券市场条件 必须是半强式有效及强式有效。但相关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4年,中国股票市场尚处于弱式有效市场阶段嗍。因 此,笔者认为在我国适用“欺诈市场”理论的市场条件存疑, 如果贸然地引人,将不利于我国股票市场的战略转型及其 长足发展。 然而我们并不能据此全盘推翻因果关系推定的认定规 则,只是在运用中应当更加灵活地对其进行进一步本土化 改造和理论完善,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使其 能够适应我国证券市场的现实情况。 (二)对过错考量的引入 证券市场中的虚假陈述是损害行为和过错的范畴,一 mate,foreseeable为判断标准,学说纷纭,不一而足)。在 这一阶段,王泽鉴教授又将其细分为责任成立上的相当因 果关系和责任范围上的相当因果关系。前者指存在于行为 与权利受侵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后者则旨在判定“某种损 害”是否因权利受侵害而发生,以决定是否应由加害人负赔 偿责任。 而《规定》中第19条在罗列虚假陈述方的抗辩理由时, 仅在该条的第四项中规定“损失或者部分损失是由证券市 场系统风险等其他因素所导致”,换句话说,虚假陈述被告 方需证明:虽然投资者是基于该虚假陈述做出的投资决策, 但是损失本身与虚假陈述无关,而是因为系统风险等其他 因素所致,即在承认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基础上,对责任范 围上的因果关系之辩驳。此外的规定均是对责任成立上的 因果关系展开的反驳,以证明投资者并非基于虚假陈述做 出交易行为。同时《规定》在表述上没有明确划分两种因果 关系,只是采取了一种笼统的表述方式,这就限制了《规定》 的司法指导价值,法官难以在判案中形成清晰的逻辑线条。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立法中明确区分两种因果关系, 些观点认为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中的过错和因果关系存在主 观与客观的分野,是完全对立的。我国现行立法中也没有 在证券虚假陈述案件中引入对过错因素的考察环节。然而 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对二者进行综合考查的观点I- ,认为这 两个要件都是法官在司法判决过程中对法律进行解释的结 果,存在着一定的重叠交叉关系,不是截然分离的。在某些 情况下,因果关系的认定就是对过错的考察,而在认定过错 这对于法官理清思路和充分说理都有重大意义。 L爹考 文 献] [1]王志岗.简论虚假陈述民事责任认定中的因果关系推定[J].研 究生法学,2009(12). [2]屈博,魏平.基于高频数据的我国股票市场弱势有效性检验 [J].中国物价,2014(1). [3]闫仁河.论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中的因果关系与过错——一种关 时也要考虑因果关系。例如在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运用就 是对这两个要素的综合。笔者认为,引入对过错的考量来 界定因果关系将会使民事归责更加公正合理。 (三)对责任成立因果关系与责任范围因果关系的区分 王泽鉴指出,相当因果关系的判定由“条件关系”和“相 当性”构成H],因此在适用时应区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条件上因果关系的审查,即甲之行为与乙之权利受侵害之 间具有条件关系。这类似于英美法上的事实因果关系,适 用“but—for”(若无,则不)原则。第二阶段才是相当性的 (上接第8O页)业电子商务综合管理部分。因此,学校可以 根据企业对电子商务培养岗位专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 定不同岗位类别的专业培养目标。此外,电子商务专业学 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文化素养、专业基础水平及学习兴趣 等实际情况为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设定长远的目标。 第二,根据岗位人才需求合理安排课程体系。 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技能培 养的需求,进行合理规划自身的课程体系,这既是课程体系 构建的有效理论依据,又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规 划。因此在安排课程体系之前,学校应严格对照社会专业 需求进行合理规划。根据电子商务专业交叉性特点,在课 程设置中主要分为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专业拓 展领域三个方面。其中基础学习领域包括计算机应用、会 计和商务英语等课程,它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 的基础,因此要求所有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这 些基础课程;专业学习领域即电子商务专业学习课程,包含 有电子商务概论、网页设计、网络营销等课程,它主要是以 企业电子商务岗位专业技能需求为依托,从而培养社会所 需求的专业人才。此外,专业拓展领域是根据学生自身的 特点及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通过设置相关课程,培养学生 更高深的技能。 系论的考察[J].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 [4]王泽鉴.王泽鉴法学全集(第十四卷)[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2003:241—248. [责任编辑:曾宏] 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得到优化;另一方面也 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电子商务岗位技能的培养需 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也可以根据岗位需求进 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评定自己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由 此可见,通过“以工促学”的方法在电子商务教学中具有十 分重要的影响。 “以工促学”的专业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增加课程教学 实践环节。电子商务属于应用型学科,在很大程度上要将 学科的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尽快 适应职业的需求。在课程体系中,传统的《电子商务概论》 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结合学科性质和培养目标。 而在现代化“工学结合”的理念下,《电子商务概论》逐步发 展演变成为《电子商务实务》。这表明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 已不适应当前社会对电子商务人员培养的需求,而将课堂 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的操作结合起来成为未来我国电子商 此外,要注意合理优化电子商务教材体系,让学生对专 业知识结构和专业培养目标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从而最大 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能力。合理优化电子商 务课程体系,就要在结合市场专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在教 材编排中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合理编排。在实际工作 中,往往要将几种原理和技术结合来考虑,因此在电子商务 教材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应用特点进行综合编 排,从而使电子商务教材不断得到优化,并能对专业的培养 提供更为科学性的指导。 (二)以工促学 务专业人员培养的长远目标。它的教学场所并不局限于传 统的教室,而是将专业模拟实训基地结合起来,并在专业技 能操作中,通过企业技术骨干人才进行专业性指导,从而在 实际培养中真正做到“以工促学”。 电子商务突破了传统的商业活动局限,它以互联网、物 流等为依托,实现了网上贸易的运营模式。因此,针对以往 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当前企 业对电子商务技术人才培养的规格需求,本文提出了基于 “工学结合”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从而使专业 的发展能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需求。 L参考 文 献J [1]马国勤.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J].职业教育研究,2010. [2]刘二涛.高职《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改革探讨——基于“工学结 合”理念[J].电子商务,2011. [3]胡莹,黄瑞.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以工促学”,一方面可以通过更为清晰的培养目标,使 口].商场现代化,2012. [责任编辑:丛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