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姓名 ××× 单位名称 年级/册 ××× 填写时间 ××× 学科 课题名称 语文 六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部编版) 第六单元17 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 1.体会《书湖阴先生壁》中作者借景所传达的情感; 2.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从知识角度“护田”“排闼”运用了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分析为什么生命情感的形象,不具体理解,无法体会到是使用了什难点名称 难点分析 难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么修辞手法、传递了什么情感。 这首诗全篇写景,单从景物中感知作者传递的情感,学生很理解,且诗人所处年代与学生相隔甚远,对王安石知之甚少;用典的诗词学生接触不多,因而有一定的难度; 1.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难点教学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方法 2. 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借景来抒发对美丽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当你看到美丽的风景,如何分享给你的朋友呢?(微信、导入 视频通话)我们古人就不同了,他们写诗来分享美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王安石给大家分享的美景吧。 (一) 初读古诗,感知文意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并标出节奏。 2. 了解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主要作品有《梅花》《元日》《泊船瓜洲》等。 3. 解诗题。 ①“书”:书写;“湖阴先生”:杨骥(字德逢)是王安石退居江宁时的邻居。“壁”:墙壁 ②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一首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上的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诗)这是一首题壁诗,著名的题壁诗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二)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1.前两句:幻灯出示“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⑴解释:“长”:经常;“苔”:青苔 ; “畦”: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手自载”:亲自栽种。 ⑵结合注释理解前两句,体会湖阴先生的勤劳、朴实、及其富有生活情趣。 前两句诗意:茅草屋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出示庭院无苔图、花木成畦图)。 2.后两句:幻灯出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⑴解释:“护田”:守护着稻田;“排闼”:推开门;“护田”“排闼”运用典故。 ⑵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山水的喜爱:庭院外一条小河守护者碧绿的稻田;两座青山推门而入,给人们送去绿色。(出示“护田图”、“青山图”) ⑶茅屋外的风景如何? (一条河、一片田、两座山,风景优美) ⑷再读读三四句你发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字词看出来的?(拟人,从“护”、“送”两个字可以看出,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1. (对偶)我想起了其他古诗里这样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回顾一二句,我们看出了湖阴先生的 (勤劳),三四句可以体会出诗人 (对山水的喜爱) 这么美丽的景色,诗人怎能不分享呢,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味一下这优美的风景,再次体会诗人对山水田园的喜爱。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