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卷第2期 2010年2月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01.9 No.2 Feb.201O 浅谈美术创作过程中作者的创作心理活动 卢梅英 (广州大学美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美术作品创作过程是创作者的心灵与生活中的素材相互碰撞和磨合的过程。文章通 过论述创作心理活动在创作者的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影响创作心理活动的主要因素,提出培养 创作者健康心理活动的方式:一是培育创作者的内在情感;二是丰富创作者的审美想象;三是提高 创作者的审美理解力;四是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关键词: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作者;心理活动;研究;方式 中图分类号:J 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4X(2010)02 0078.04 通常,面对一幅作品,谈到作者创作心理活动和 思维活动时,人们往往会显得神秘莫测。而当人们 想到作者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定势的奇特功能、灵感 的到来、逻辑的形象思维以及创作者的直觉时,面对 一、心理因素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情感、想象和思维是心理因素的三大构成。在 那一幅幅动人的作品,人们又无时不感到惊叹。研 究美术作品产生的母体——创作过程中人的心理活 动,既可以解释美术作品的形成,也有望以此揭示 使人类具有美术创作力的各种因素。它从各方面 反映主体的能动性、个人的内心活动、个人的思 创作过程中,情感、想象的心理因素具有移入的作 用,而思维则起着纽带的作用。 1.情感的作用 培养和陶冶艺术情感的过程也是创作者艺术修 养的过程。艺术情感是随着体验生活能力、艺术构 思能力和运用艺术语言技巧能力的提高而逐步得以 想、人类社会的精神文化及物质文化。美术作品 创作过程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过程,是创作者的心 灵与生活中的素材相互碰撞和磨合的过程,是创 作者通过这扇心灵窗口沟通并唤起欣赏者和社会 的同情与共鸣。 美术作品不是自然的复制,而是自然(或现实) 丰富和提高。在美术作品创作的全过程中,创作者 始终充满着艺术情感,没有情感的艺术就像一张苍 白的纸。美术作品之所以能以情动人,在于其饱含 着、凝聚着、燃烧着创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而艺术 情感是创作者对这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一种情绪体 验,所以只有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生活认识深 刻的美术家才会在美术创造中产生深挚的情感,才 与人类灵魂两者的结合。它使自然变思想,思想变 为自然,又因为创作者的生存环境、个性以及文化涵 养决定了他对作品形式和内容的选择。所以,美术 作品创作是创作者灵魂的再创造行为。我们有必要 探索心理活动研究在创作过程中的影响及如何培养 创作者的健康心理。 会在生活对象面前A觉或不自觉地浮想联翩,才会 有夜不能寐的美术创作激情,才会在美术作品中表 现出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古今中外的美术理论家及美术家都十分重视情 收稿日期:2010一O1—06 作者简介:卢梅英(1973一),女,江西信丰人,广州大学美术学专业2007级研究生,从事美术创作心理研究。 第2期 卢梅英:浅谈美术创作过程中作者的创作心理活动 ‘79・ 感的作用。清代画家孔衍杖说:“不论大小幅,以情 造景,顷刻可成”l1 ;列夫・托尔斯泰认为,一个人 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情感,并且在唤 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艺术语言 要的美术创作的素材的能力和习惯,对这些被观察 的对象的主要特征能迅速地把握住并产生活跃思 维,寻找与生命的切合点,做出对生活、自然和生命 的独特思考。 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 思维在创作过程中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 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2.想象的作用 创作者在已有创作素材的激发下,注人情感,情 不自禁地创作出一个以此素材为主要内容的艺术作 品的初衷,形成了美术作品的胚胎,这个胚胎自然孕 育,不断发育,这就是艺术想象的雏形。想象是艺术 虚构的重要基础,在创作过程中具有突出的意义。 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为美术创作是离 不开虚构的,而虚构又是通过想象来完成的。一幅 经典的美术作品,一定是美术家在生活体验的基础 上,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通过艺术概括、虚构而创造 出来的。正如凡高所说:“想象确实是我们必须发 展的才能。只有它能够使我们得以创造一种升华了 的自然……”_2ll∞黑格尔认为:“如果谈到本领,最 高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拍想象是美术创作者在 创作过程中的一种心灵的创造、心灵的自由,是所有 人类心理能力中最少受到的一种。因此优秀的 美术家往往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去随心所欲地创造艺 术形象。创造性想象能力的丰富与贫乏是一个创作 者才华高低的标准,可以说没有艺术想象创作的过 程是一张空白的纸。 艺术想象不是科学中的想象,也不是一般生活 中零散的想象,更不是胡思乱想。它是必须受一定 的艺术创作的目的、一定的主题倾向、一定的审美理 想和一定的艺术意向等制约的想象。 3.思维的作用 创作过程的思维活动,主要分为艺术思维和形 象思维。艺术思维在美术创作中爆发形象思维的灵 感多一些,艺术思维自始自终都以捕捉艺术形象为 目标,形象思维贯穿艺术思维的始终。 因为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材料,这就要求美 术家必须具备从艺术的视角敏锐地感受社会生活的 能力。巴尔扎克在《毁灭》中说,作为一个美术工作 者,要“具有蜗牛般眼观四方的能力,田鼠般的耳 朵,狗一般的嗅觉,能看到、听到、感到周围的一 切”。这就是说,美术工作者首先要养成自觉地乃 至下意识地、敏锐地在社会生活中观察和捕住所需 过程,即包含美术创作者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对生活 感受体验中的感性合理性认识。它上承通过思维去 观察和体验生活,下联创作者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 成熟的艺术表现为具有审美观的艺术形象或美术作 品。笔者在此侧重提及形象思维的作用。美术创作 全过程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它离不开美术 家生动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通过美术家积极能动 地创造活动,发掘出蕴藏在事物中的美。形象思维 在美术家创造全过程中始终带有整体性。如美术家 在创作时,总是把生活当成完整的画面,把人物当成 完整的形象来进行思维。形象思维强调的是从整体 上去把握事物,通过事物的整体形象来把握其内在 的本质和规律,他贯穿于美术作品创造过程的始终。 在美术作品创造中,创作者的心理因素是创作 过程中的母体,情感是动力,想象是核心,思维是纽 带。没有情感和想象,就没有艺术,没有思维活动, 创作者的情感和想象就无法融入艺术形象。 二、影响创作心理活动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美术作品创作心理的因素主要有生存环境 和个性两个主要方面。 1.生存环境 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自然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这是人们无法自由选择的要接 受的物质生活和思想文化教育的环境,因而对人的 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形成基础的、潜在的、永久性的 影响作用。如宋代著名的北派山水画大师范宽,只 身一人在人烟稀少的太华山和终南山居住,在清贫 艰苦的野外生存环境中长年累月观察自然景色的变 化,使范宽形成了独特的心理思维,因而他对人生、 对山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开创了自己的艺术道 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其《溪山行旅图》。如果画 家本人没有亲身经历秦陇山区、露宿山林野外的艰 苦的生存环境和饱尝行旅之苦,他就不可能画出构 思得如此气韵生动令观众犹如身临其境、神游欣赏。 (2)社会环境对于美术创作的主体来说,主要是通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9卷 过作者的感情、思维和想象来反映作者所生存的社 会环境。如中国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传统意识,女 性被禁锢在狭小的社会里,极少有接触外面世界的 格对美术作品创作时发生的心理活动的影响也是不 可忽视的。创作者的心理因素受能力和性格的影 响,会引起能力、性格的差异而显示的思维、发挥的 机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许多女性在千年的封建 思想压迫下形成了自卑的心理缺陷,她们的作品常 常带有自责、自卑和忧怨的情感。没有社会环境的 外界因素,就无从感受、思维、想象。那哪能谈得上 想象是完全不同的。美术创作者能力的高低从美术 创作过程中的构思可以反映出来,其性格则更多的 是影响着他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如老师以《渴望 阳光的雨露》为主题让学生画一幅画,要求画里有 艺术形象的再现呢?正如前苏联阿・托尔斯泰指 出,艺术家吸取现象——他通过眼、耳、皮肤把周围 生活接受过来,生活在她身上留下痕迹,就像鸟儿在 沙滩上走过留下痕迹一样。……一旦创作时刻来 临,感受过的现象的痕迹,便会像盘里的盐那样凝聚 起来。 在社会环境的民族性特征方面,民族魂,经历了 千百年的民族生活习惯、思想信仰和表现形式的积 淀,才最终形成稳定的民族精神力量,这种社会环境 下的民族魂就是通过传统的民族血缘观念、文化艺 术习俗等渗透到美术家头脑和血液之中,潜移默化 而又强劲地引领着创作者在创作时不由自主地顺应 它、思考它。社会环境的潮流和时代精神,这种冲击 力对美术创作者的心理因素也是非常强劲而有力的, 对创作者在创作时的想象增添了新的血液。文化艺 术习俗渗透美术家头脑之中,潜移默化地使美术家在 创作时思考着它。如今网络信息时代,更加丰富了创 作者的情感,拓展了他的想象,活跃了他的思维。 2.个性 个性是在先天的生理素质上,个体后天与生存 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带有个人倾向性的 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之总和,包括兴趣、爱好、能力、 性格、气质等。兴趣和爱好相对易变;能力和性格是 长期社会化的结果,融合了较多的知识成分,但气质 却保持着与生俱来的基本量度。(1)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直接制约着美术创作者对题材的构思。 如果创作者是一个养狗的嗜好者,他创作时的构思 题材常常会联想到狗。如果他是一个喜欢远足的 人,他创作时头脑涌现的常常是浩瀚的大海、无边的 原野,宁静的大自然。因此,一个怀有崇高艺术理想 和美术兴趣爱好的美术工作者,在美术创作的全过 程中,均会表现出满腔热情主动地、创造性表现自己 的意愿、情感和审美理想,他所创作的作品融入了他 呼吸和生命中的兴趣嗜好,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新发 现和审美的独特建构。(2)能力和性格。能力和性 树、阳光和雨露。有两个出身贫困的学生,甲同学的 性格开朗、热情、乐于助人、接受知识的能力强,而乙 同学性格内向,两年了还没有适应大学的生活,他看 到的都是同学之问的竞争,感受到的是人情的冷漠。 甲同学的画,是果实累累的苹果树,阳光从天空一泻 而下,苹果树沐浴在阳光之下,表现出阳光的温暖; 而乙同学画的是没有树叶的苹果树,只有枝条,一个 小小的太阳从右边照耀着半边树。他解释说:“这 棵树经历了冬天的困苦,但现在它似乎熬过了痛 苦。”_4 J】 。 我们从画中可窥见他作画时的心理是多 么渴望温暖,渴望成长过程中得到情感的滋润。 (3)气质。气质是人们内在涵养或修养的外在体 现。古希腊科学家把人的气质分为暴躁型、活泼型、 沉静型和忧郁型。就拿美术工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 用笔力度就能说明这一点。暴躁气质型的人用笔特 别有力,作画时表现得十分有信心、有力量,神经绷 得紧紧的,具有较大的攻击性;活泼气质型的人用笔 一般有力,表现出创作时的心情轻松、自信、思维敏 捷和果断;沉静气质型的人用笔力度轻微,表示出创 作者内心淡泊、犹豫不决、拘谨,情绪低落;忧郁气质 型的人断续、弯曲,表现出他畏缩、没有安全感,依赖 情绪化倾向,柔弱与顺从的心理。我们从古典主义 大师的造型、色彩、构图和用笔力度等方面清楚地可 以看到他们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活动与他们的 气质是相吻合的,这决不是偶然的,他们的艺术气 质、情感、思想、道德和胸襟都反映着主体与客体之 间关系的一种心理形态。 三、培养创作者健康心理活动的方式 创作者心理活动在美术作创作中的重要性是不 言而喻的。应加强创作者在内在情感、审美想象力、 审美理解力和审美情操等方面的培育、丰富和提高, 使美术工作者在美术理论与实践中逐步训练和培养 自己敏锐的艺术感知力,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第2期 卢梅英:浅谈美术创作过程中作者的创作心理活动 ‘81. 和审美能力,不断完善自身的创作心理。 1.培育内在情感 艺术作品意义或内容的能力。要提高创作者的审美 理解力,创作者要广泛地接触自然、社会和艺术,积 艺术创作需要艺术家有丰富的内在情感,只有 不断地与环境、与丑恶斗争,摆脱世俗的束缚,培育 起真性情,才会逐步产生丰富的情感,才能逐步培育 出细腻曲折的情思。另外,敏锐的感知能力也是积 累丰富的内在情感的重要手段,因为人的情感体验、 累广博的学识,要对各民族的文化艺术和各时期的 时代精神有深入的认识,提高创作者的体验和理解 等审美理能力。 4.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体现在创作者 认识和积累往往是通过感官对各种自然形式和艺术 形式的感知来完成的。“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艺 术作品的情感内涵,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I3 ,充 分说明了培育创作者内在情感的重要性。 2.丰富审美想象 具有进步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审美观。 创作者具有进步的世界观,才能善于辩证地解决创 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关系问题,站在时代的高度 上观察历史和现实,居高临下地产生深刻的见解,探 究生活的底蕴去完成创作;创作者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才能面对浩瀚的社会生活而敏锐地筛选出美术 创作所需要的真正的素材进行创作;创作者具有科 学的审美观,才能把握艺术审美的标准,并矢志终身 追求最理想、最高的艺术美的境界。因此,培养创作 者具有进步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审美 想象大体可以分为两种,即知觉想象和创造性 想象。前者是一般审美活动中的想象,这种想象不 能完全脱离开眼前的事物。创造性想象是艺术家创 作过程中的想象,它是脱离眼前的事物,在内在情感 的驱动下对回忆起的种种形象进行彻底改造的想 象。想象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把大脑中储存的现 成图式加以改造、组合、冶炼,重新形成全新的意象 的过程。审美想象的丰富,可以从培养感情和储藏 “内在图式”两个方面人手。所谓“内在图式”就是 大脑中储藏的种种信息意象,不断丰富自己的“内 在图式”储藏,是培养丰富想象力的关键。罗丹说,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 是缺少发现。广泛接触自然美和社会美,可以不断 丰富创作者“内在图式”储藏的审美想象,从而提高 观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可以避免创作者带 着扭曲、浮夸的心理去创作,致使创作作品风格或为 浮夸、或为艰涩、或为媚俗,或为其他不健康的倾向。 【参考文献】 [1] 郁沅.情景交融三类型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07(3). [2]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4. [3]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o3. 自己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使想象的空间 更为广阔、内容更加丰富。 3.提高审美理解力 [4]严文华.心理画外音[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 社,2003. 就是在感受的基础上,把握自然事物的意味或 [责任编辑陈钢] Painters’creative mental activity in art creation process LU Meiying (Fine Arts College,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006,China) Abstract:Art creation is a process during which the painter’s heart collided with life materials.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ole of a painter’s psychological activity in the creation process.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creative mental activity,and puts forward ways to cultivate healthy psychological activity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the painter's inner emotions,2)the painter’S rich imagination,3)the painter’s aesthetic comprehension,4)the painter’S sound personality and lofty aesthetic sentiment. Key words:work of art;creation process;painter;psychological activity;study;m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