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多媒体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多媒体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感情。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道理吧。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多媒体朗读指导,是现代化教学中每个语文教师应掌握的技能。
一、重视使用多媒体范读,读中领会语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师生才能情不自禁的共同进入角色。当然,除教师范读也要重视多媒体范读,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初入学儿童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所以,要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多媒体领读等,力求
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而儿童的模仿性又很强,教师作适当的、及时的范读和多媒体配图的领读是不可缺少的,在范读时,要注意把感情、语气以及音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范给学生。例如,在教《小竹排在画中游》一课时,是这样领读的:先用轻轻的语气,节奏较慢的语调领读“小竹排,顺水流”,并结合多媒体的音乐和图片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接着欢快的领读“鸟儿唱,鱼儿游”,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领读“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则用欣喜的语气诱发学生对景物喜爱之情;最后充满激情地高声朗读“江南鱼米乡,小竹排在画中游”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跟随老师的领读,学生读着读着情不自禁的陶醉了,一个个犹如置身于美丽的江南鱼米之乡,亲身感受着那里鸟语花香的动人美景。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听以及模仿老师的范读,教师的示范作用和多媒体配合得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的快,教师的正确领读和多媒体多姿多彩的画面并配上音乐,将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头语言,《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的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很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同时可采用多媒体中的原文范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根据教材内容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基本功,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 。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的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注重使用多媒体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一年级的学生,语言正处在发展阶段,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的表达出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按照回答问题的形式用文中的语句引导回答。这样,学生回答问题表达的确切,说的流利、畅通,帮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又使用多媒体电子黑板展示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 就高年级来说,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林海》《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的朗读。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的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草原的美丽画面和悠扬的蒙古歌,一下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三、重点段落着重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并使用多媒体中的技术,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熟读成诵激发兴趣
如《少年闰土》,作者用简练、朴实的文笔,刻画了一个勤劳朴素,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朗读这种阅读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多次与文字接触,让闰土的可爱形象逐步地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那么,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讲读、理解人物形象时,可让学生边轻声朗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指导闰土要来自己家中,心情如何?闰土来了,作者的心情又怎样?
2、作者是怎样描写闰土的外貌和性格的?
3、从闰土的外貌和性格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农村少年? 通过以上的朗读和思考,学生对闰土的形象已有了较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让学生熟读课文。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师有意识的依据
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含声调、节奏等方面)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化平面为立体,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 朗读方法,加强感情地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