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设计专篇⼀、设计依据
1.装配式建筑主要设计依据
《装配式混凝⼟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装配式混凝⼟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预应⼒混凝⼟⽤⾦属波纹管》(JG225-2007)《钢筋锚固板应⽤技术规程》(JGJ256-2011)《钢筋机械连接⽤套筒》(JGT163-2013)《装配式混凝⼟表⽰⽅法及⽰例》(15G107-1)《装配式混凝⼟结构连接节点构造》(15G310-1~2)《桁架钢筋混凝⼟叠合板》(15G366-1)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叠合楼板技术规程》(JGJT258-2011)《预制钢筋混凝⼟板式楼梯》(15G367-1)《外墙保温⽤锚栓》(JGT366-2012)《预制混凝⼟剪⼒墙外墙板》(15G365-1)
《预制钢筋混凝⼟阳台板、空调板及⼥⼉墙》(15G368-1)《建筑外墙外保温防⽕隔离技术规程》(JGJ289-2012)
《混凝⼟结构施⼯图平⾯整体表⽰⽅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2009版)《⼯业化建筑评价导则》(2016.01省住房和城建设厅)⼆、新型建筑⼯业化设计1.设计原则
(1)严格执⾏国家、市相关规、规定,符合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件要求。满⾜业主对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希望达到的⽬标。
(2)解决本⼯程中必须解决的⼀系列技术问题。使⼯程的建设在安全、适⽤、经济、美观、技术先进等⽅⾯能得到综合体现。
(3)充分发挥建筑⼯业化的相对优势,尽量减⼩预制构件建筑结构整体性的不利影响,预制装配式建筑拆分原则是优先选⽤⾮抗侧移构件,便于模数协调,易于标准化⽣产和安装的建筑部品。2.设计⽬标
(1)实现建筑设计的标准化。
(2)与构件⽣产、施⼯⼯艺形成配套设计,降低成本、提⾼效率。(3)采⽤模块化设计⽅法,形成符合模数数列的标准化模块。
(4)在标准化套型基础上,充分发挥⽣产和施⼯⼯艺的特点,满⾜⾥⾯多样性和创新性的要求。3.⼯业化分析(1)⼯业化实现⽬标
根据省《⼯业化建筑评价导则》,装配式混凝⼟结构项⽬的预制率不低于 20%,预制率可按下式计算:K预=(V预+ 0.5V叠)/ V总V预──预制构件混凝⼟体积;V叠──叠合构件现浇混凝⼟体积;1
V总──±0.000 以上(不含±0.000)混凝⼟总体积。
⼯业化建筑的评定应按照省发布的《⼯业化建筑评价导则》中第3.2.3条,基础项应全部满⾜,⼀般项根据情况选⽤。(2)⼯业化实现⽅式
根据⼯程经验,20%的单体预制率实现⾸选⽔平构件预制,包括楼板、阳台,楼梯及空调板。不仅预制率容易满⾜,⽽且现场施⼯简单,能⼤⼤节省施⼯现场的模板⼯,架⼦⼯的⼈⼯⽤量。采⽤⽔平构件预制的优点:⼀是技术体系成熟,国外有⼤量成功的⼯程案例。⼆是构件形式简单,模板重复率⾼,构件⽣产成本低,现场施⼯简单,施⼯质量容易保证。
结合本⼯程实际情况,0.000以上部位标准层除了厕所、公共⾛道,电梯厅和局部不规则⼩块板外,其他楼板和阳台均采⽤叠合式楼板,叠合式楼板中底部预制板厚度为60mm,上部做现浇层。4.装配式拆分设计原则
本⼯程采⽤框架结构体系。预制构件由预制楼板、预制楼梯组成。在条件允许下,拆分预制构件时尽量按照2M、3M 为模数化标准。预制构件拆分原则如下:预制构件尺⼨尽量按照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楼板拆分宽度不⼤于3.3⽶,长度⼀般不⼤于6⽶楼梯按单块斜板预制,不带梯梁和休息平台。5.装配式设计对其余专业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对于结构的影响:由于本项⽬装配式设计中预制构件叠合楼板。整体结构计算参数同现浇结构。
装配式建筑给排⽔设计:叠合楼板预埋给排⽔管道套管;预埋地漏。楼梯预留给排⽔管道套管。
装配式建筑电⽓设计:叠合楼板预埋照明插座管道套管,预埋接线盒。楼梯预留照明线路管道套管。普通照明分⽀线选⽤导线穿中型阻燃PVC 管。应急照明⽀线选⽤导线穿JDG管,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且保护层厚度不应⼩于30mm。照明线2 根及以下穿管
PC15,3~4 根穿管PC20,5~7 根穿管PC25。当管路较长或有弯时,适当加装接线盒,两个拉线点的距离应符合以下要求:对⽆弯的管路,不超过30m;
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个弯时,不超过20m;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两个弯时,不超过15m;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三个弯时,不超过8m。
暗敷管线较多处,尽量分散管线,以不影响结构为宜。装配式建筑暖通设计:楼梯预留暖通⽔管套管。6.装配式材料部分要求
本⼯程预制构件的混凝⼟强度等级不低于C30,现浇混凝⼟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30。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未经冷加⼯的HPB300 级钢筋制作。
受⼒预埋件的锚板及锚筋材料应符合现⾏国家标准《混凝⼟结构设计规》GB50010 的相关规定。专⽤预埋件及连接件材料应符合国家现⾏相关标准的规定。
楼梯起⽌处采⽤灌浆连接,灌浆料要求⽆收缩、微膨胀,膨胀率0.02% 以上。螺纹盲孔连接接头⽤灌浆料性能要求和试验⽅法标准应满⾜相关规要求。7.主要结构材料和主要荷载详结构说明2
8.设计计算
对于结构的整体分析,在保证节点构造及钢筋连接达到不低于现浇结构按规计算的承载⼒前提下,采⽤与现浇结构相同的⽅法进⾏整体结构分析,根据现⾏规采⽤PKPM系列结构计算软件进⾏分析。
各单体抗震等级详结构说明。9.PC预制构件
(1)叠合楼板:叠合楼板的预制部分最⼩厚度为60mm,现浇厚度不⼩于预制厚度,预制板表⾯做成粗糙⾯。叠合楼板跨度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标准模式设计,详图⼀。
(2)预制楼梯:部分楼梯采⽤预制楼梯,预制楼梯通过钢筋直接锚⼊叠合板现浇部分,与主体形成可靠连接。详图⼆。
图⼀叠合楼板三维⽰意图图⼆预制楼梯三维⽰意图3
10.各单体预制结构平⾯布置图和预制率计算
各单体楼栋预制率综合情况:本⼯程要求预制率不得⼩于20%,各单体均满⾜此要求,计算表格如下:
4
5
11. 设计阶段⼯业化建筑⾃评基础项
C 楼装配率计算表⼀般项
(1)标准化设计
1. ?采⽤统⼀模数协调尺⼨,并符合现⾏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GB/T50002 的有关规定。
2. ?各功能空间布局合理,符合建筑功能和结构抗震安全要求。 说明:建筑平⾯布置合理,结构抗震计算满⾜规要求。3. ?连接节点具备标准化设计,符合安全、经济、⽅便施⼯等要求。
4. ?在单体住宅建筑中重复使⽤最多的三个基本户型的⾯积之和占总建筑⾯积的⽐例不
低于70%;在单体公共建筑中重复使⽤最多的某三个标准的结构空间的⾯积之和占总建筑⾯积的⽐例不低于60%。5. ?单体建筑标准层中重复使⽤最多的三个规格的预制梁或预制柱的总个数占同类构件总数的⽐ 例不低于 50%。
6. ?单体建筑标准层中重复使⽤最多的三个规格的预制外墙板和预制承重墙板的总个数占同类构件总数的⽐例不低于 50%。
7. ?单体建筑标准层中重复使⽤最多的三个规格的预制楼板的总个数(或⾯积之和)占预制楼板总数(或标准层总⾯积)的⽐例不低于50%。
8. ?单体建筑中重复使⽤最多的⼆个规格的预制楼梯的总个数占楼梯总数的⽐例不低于50%。
9. ?单体建筑中重复使⽤最多的⼀个规格的预制隔墙板的⾯积之和占同类型墙板总⾯积的⽐例不低于50%。
10. ?单体建筑中重复使⽤最多的⼀个规格的预制阳台板的总个数占阳台板总数的⽐例不
低于50%。
11.?单体建筑中重复使⽤最多的三个规格的外窗的总个数占外窗总数量的⽐例不低于50%。12.?在单体建筑中重复使⽤最多的三个规格的集成式卫⽣间、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储柜等室建筑部品的总个数占同类部品总数量的⽐例不低于70%。13.?预制隔墙的⾯积占隔墙总⾯积⽐例不⼩于 50%。14.?预制⼥⼉墙的⾯积占⼥⼉墙总⾯积⽐例不⼩于 80%。15.?预制管道井的数量占管道井总数量⽐例不⼩于 80%。说明:管道井预制率100%。
16.?预制护栏的数量占护栏总数量⽐不⼩于80%说明:⼯业化采购实施率100%。
17.?集成式储柜套数占储柜总套数⽐例,居住建筑不⼩于 80%,公共建筑不⼩于 50%。说明:精装修实施率100%。
18. ?在⽅案设计或施⼯图设计或深化设计采⽤ BIM 技术进⾏辅助⼯作。(2)⼀体化设计
1.?项⽬进⾏建筑、结构、机电设备、室装修⼀体化设计。
2.?采⽤保温装饰⼀体化外墙保温系统的围护结构,并满⾜结构、保温、防渗、装饰要求。3.?采⽤遮阳⼀体化外窗,并满⾜保温隔热、⽓密、⽔密、装饰要求。4.?机电设备管线系统集中布置,管线及点位预留、预埋到位。
5.?装修设计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设计紧密结合,并建⽴协同⼯作机制。
6.?.装修设计采⽤标准化、模数化设计;各构件、部品与主体结构之间的尺⼨匹配、协调,提前预留、预埋接⼝,易于装修⼯程的装配化施⼯;墙、地⾯板材铺装基本保证现场⽆⼆次加⼯。(3)设计深度
1.?设计单位与施⼯企业、构件⽣产企业和部品部件⼚家建⽴协同⼯作机制。
2.?深化设计⽂件满⾜⼯⼚加⼯制作、施⼯装配等环节的要求,各种预埋件、连接件的设计准确、清晰、合理。
3.?项⽬深化设计结合施⼯组织设计的要求,综合考虑施⼯外架条件和模板⽀撑系统的影响。4.?构件及部品构造合理,连接技术安全可靠,便于⽣产制作和安装施⼯。5.?构件及部品设计综合考虑装配化施⼯的安装调节和公差配合要求。三、综合评定
⼯业化建筑⼀般项要求统计见下表:
经评定本⼯程基础项、⼀般项中的⼀体化设计、设计深度满⾜省⼯业化建筑评价导则,⼀般项中的标准化设计不满⾜省⼯业化建筑评价导则,这是由本项⽬的特点决定的。本项⽬平⾯个性化、没有标准层、外⽴⾯及屋⾯造型复杂,⼤部分结构构件⽆法预制,仅两层建筑的⼀层部分的梁、板、柱能预制,此部分梁与坡屋⾯衔接部分节点复杂,施⼯精度难以控制。本项⽬不标准化,不符合⼯业化建筑推⼴的概念。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