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1997年至2008年货币供应量的总
趋势
1.1997年至2008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的总体趋势
为调查中国1997年到2008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的总体情况,我们调查了1997年至
2008年中国人民币供应量的数据。如图一-1-1:
1997年至2008年货币供应量变化图500000.0450000.0400000.0350000.0300000.0250000.0200000.0150000.0100000.050000.00.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M2M1M0
图一-1-1
首先,我们将从国内对人民币的需求角度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的趋势。从图表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从1997年到2008年,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各数据都呈现增长的趋势,究其原因,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高速增长,国内人民生活越来越丰富,市场经济的大量商品使得央行一定要不断增发货币来满足需求,否则将会发生通货紧缩,我们对比美国的货币供应量,不难发现无论是M0,M1或者是M2,都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见下表)。
Years
M0
M1
M2
M3(2006取消)
4985.5 5460.9 6051.9 6551.5 7117.6 8035.4 8568 8872.3 9433 10154
1996-Dec. 394.7 1081.3 3820.5 1997-Dec. 425.3 1072.5 4035 1998-Dec. 460.5 1095.5 4381.8 1999-Dec. 517.8 1122.5 4639.2 2000-Dec. 531.2 1087.4 4921.7 2001-Dec. 581.2 1181.9 5433.5 2002-Dec. 626.3 1219.7 5779.2 2003-Dec. 662.5 1306.1 6071.2 2004-Dec. 697.6 1376.3 6421.6 2005-Dec. 723.9 1374.5 6691.7
2006-Dec. 748.9 1367.1 7035.5 2007-Dec. 759 1364.2 7447.1 在目前世界总体和平的条件下,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兑现,中国国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商品加入市场,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几十年间,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各数据都应该是呈增长的趋势。 其次,除却市场的商品更加丰富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导致对货币需求增加的原因,我们还能够从汇率的角度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的趋势。
为了解这方面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中国的外汇储备变化(见图一-1-2)。
1997年至2008年中国外汇储备变化图25000.0020000.00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增长率60.00%50.00%40.00%30.00%10000.005000.000.0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0%10.00%0.00%亿美元15000.00
图一-1-2
我们根据图1-2可以清晰的看到,自1997年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一直呈增长态势,并且自2000年开始,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速度越来越快,通过对比图1-1,中国的货币供应量也是从2000年起开始较快的增长。对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解释为:中国为维持汇率的大体稳定,使得人民币对主要外币的汇率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不对国内出口造成冲击,在外汇储备增加的同时,必须要增发人民币对冲,最后使得人民币对外汇率稳定,达到稳定出口的目的。因此,中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以及增加幅度的扩大也就导致了中国货币供应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增加幅度的增大。
鉴于目前中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顺差不会改变,国际结算中美元等外汇的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中国的外汇储备将会越来越多,那么中国央行增加货币供应的趋势也是短期不会改变的。
2.1997年至2008年中国货币流动性变化的总体趋势
对于研究一国的货币供应情况,除却研究该国的货币供应量之外,我们还需要研究其货币的流动性问题,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对M0,M1分别对M2的比值来研究货币流动性的情况(见图一-2-1)
1997年至2008年M0 M1 M2比例变动图45.00%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M0/M2M1/M2
图一-2-1
将货币流动性与货币供应量对比,我们发现货币流动性的变化,尤其是活期存款比率的波动是比较大,维持在一定数值内,现金比率自20世纪末起不断下降。可见货币流动性相比较而言更容易受各种事件以及数据的影响,比如国际的金融危机,国内的天灾以及政策的变化等等,都会对货币的流动性产生影响,对于这些特殊的情况,我们将在下两节的内容中详细讨论。
我们通过图一-2-1可以看到,1997年至2008年现金比率不断下降,活期存款比率不断波动,但是总体维持在35%到40%之间,并没有出现下降的趋势。
首先我们分析的是现金比率的趋势,M0是指流通中的现钞,随着科技的发展,自20世纪末银行联网以及信用制度的建立,电子货币如银行卡,信用卡等渐渐取代现金的位置,大量现金的携带的不方便以及安全性的问题使民众在购买大宗甚至是普通商品时都越来越趋向于使用电子货币支付,导致对现金的需求减少,最终导致现金比率不断下降。
其次,活期存款比率虽然在不断波动,并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M0减少的原因主要有电子支付等,使得减少的M0中有比较大的部分流入个人储蓄中,因此使M1下降,再加上活期存款比率中占主要部分的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受国际国内各种事件的影响比较明显,如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风暴、2001年中国加入WTO等等,都会对活期存款比率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总体上看来使得活期存款比率不断波动并且略微有减小趋势。
二、1997年至2008年中国现金比率的波动及分析
(一)虽然m2总体快速上升,但是现金比率曲线总体趋势平稳下降,说明M0这些年增长并不多,其原因大概如下(图一-2-1):
1997年至2008年M0 M1 M2比例变动图45.00%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M0/M2M1/M2
1 .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货币供应量随其不断快速增加,这是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需要。
2.居民即时需求下降,储蓄增加。经济不断的增长,人民收入不断增加,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人民就有多余的钱存进银行。
3.电子货币逐步被人民广泛使用,代替部分现金需求,现金需求减少。
4.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导致证券准备金存款不断增加,把部分的流通现金转为了存款。上市公司从97年的745家(到08年为止)增加到 1625家,股票发行筹资额从97年的13293.82亿增加到3852.21亿元;股票流通市值单单是2002年到07年就从12458亿增长到93064亿,虽然在08金融危机时有所下降。
(二)97到99年波动比较大,98到99年年上升幅度比较大。导致这一现象可能是因为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在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同时,中国政府采取努力扩大内需,政府降低利率促进消费和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保持了国内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增长,因此社会上流动的现金量突然增加不少。活期存款利率从97年的1.71一下子降到99年的0.99;定期存款利率从5.67降到2.25;一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从96年的10.08降到99年的5.85。
三、1997年至2008年中国活期存款比率的波动及分析
1997年至2008年M0 M1 M2比例变动图45.00%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M0/M2M1/M2(图一-2-1)
CPI7.00%6.00%5.00%4.00%3.00%2.00%1.00%0.00%-1.00%-2.00%0.42%0.69%1.20%2.79%1.80%1.51%3.90%CPI4.80%5.9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0.79%-0.80%-1.41%
(图二-1-1)
从图一-2-1中我们可以看出,从1997年到2008年,中国的活期存款比率在1998年有所下降,但在随后的两年中又连续上升,并且在2000年达到这十二年中的最高值,而在2001到2005年这五年中,活期存款比率的值不断下降,虽然随后在2006年和2007年这两年里其有所上升,但在2008年活期存款比率的值再次下降,并且下降到这十二年中的最低水平。
从大体上来看,在1997年到2008年这段时间了,活期存款比率的值总体上是稳定并略有下降的,期间还有不断波动。1998年发生亚洲金融风暴,经济需要得到恢复,人们工作不稳定,对未来的收入并不持有乐观态度,使得人们控制消费,将比较多的活期存款改为定期;在当时对未来经济态势不确定的情况下,投资者处于观望当中,持有资金的投资者并不敢“抄底”经济。
除却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外,还有国内天灾的因素:1998年中国发生特大洪灾,据统计,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300亿美元,并造成3004人死亡,2.23亿人受灾,令我国的经济雪上加霜,政府需要投资大量金钱到救灾工作中,使M1中的机关团队部
队存款减少。同时,我国的CPI(见图二-1-1)也由1997年的2.79%下降到1998年的-0.79%,说明这一年货币的购买力上升,现金膨胀逐步下降,人们对M1中现金和活期存款的需求相对下降,而M2中的定期存款增长较快。在另一方面,当时的经济在经历金融危机后还没恢复,人们的投资热情普遍下降,从而使我国在1998年货币的流动性减弱,也就是说活期存款比率的比值减少。而在1997年到2008年中,活期存款比率的值大体上是下降的,是因为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高速增长,国内人民生活越来越丰富,市场经济的大量商品使得央行一定要不断增发货币来满足需求,电子货币的越来越普遍,使流通中的现金不断减少,同时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使M2中的个人储蓄存款不断增加,因而活期存款比率的值在1997到2008年这段时间内是有小幅度的下降的,也就是说货币的流通性有所减弱。
通过对1997年至2008年中国货币供应量以及现金比率、活期存款比率总趋势以及特殊年份的分析,我们可以预见货币供应量依然会不断上升,这是由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对外的贸易顺差所决定的。对于现金比率,由于电子货币的不断发展,各种储值卡(如羊城通等)、电子货币的简易化(手机支付),使得现金在日常生活以及企业运行中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少,可以见到未来现金比率应该是不断下降的。对于活期存款比率,则较难判断其未来的总体趋势,大致上将在现有的比率上不断波动,由于其对经济事件比较敏感,因此在未来活期储蓄比率将会是不断波动的,并不会出现较大的上升或者下降。
教师指导:
四、附录
1.中国1997年至2008年大事记 1997年
2月19日,邓小平去世。
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建立。 同年发生亚洲金融风暴 1998年
长江流域爆发特大洪灾。 1999年
12月20日,澳门政权移交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建立。 2001年
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在上海成立。
7月13日,北京以赢得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权。 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3年
广东、香港、北京等地爆发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
10月15日,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顺利完成了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2004年
禽流感疫情。 200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通过并执行。 2006年
中国成功完成神舟六号双人多天宇航任务。 2007年
3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通过。 曾荫权当选第三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2008年
年初中国雪灾冰冻。
4月28日,胶济铁路列车相撞事故。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
8月8日,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开 同年发生次贷危机
2.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历年GDP增长元) 率 1997 78973.0 8.8% 1998 84402.3 7.8% 1999 89677.1 7.1% 2000 99214.6 8.0% 2001 109655.2 7.5% 2002 120332.7 8.3% 2003 135822.8 9.5% 2004 159878.3 10.1% 2005 183084.8 10.4% 2006 209407.0 11.6% 2007 246619.0 11.9% 2008 300670.0 9.0%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3.1997年至2008年中国价格指数 年份 居民消费价格指CPI 数 1997 441.9 2.79%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438.4 432.2 434.0 437.0 433.5 438.7 455.8 464.0 471.0 493.6 522.7 -0.79% -1.41% 0.42% 0.69% -0.80% 1.20% 3.90% 1.80% 1.51% 4.80% 5.90%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4.中国货币供应量
年 货币和准货币M2 份 1990 15293.4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19349.9 25402.2 34879.8 46923.5 60750.5 76094.9 90995.3 104498.5 119897.9 134610.4 158301.9 185007.0 221222.8 254107.0 298755.7 345603.6 403442.2 475166.6 货币M1 6950.7 8633.3 11731.5 16280.4 20540.7 23987.1 28514.8 34826.3 38953.7 45837.3 53147.2 59871.6 70881.8 84118.6 95969.7 107278.8 126035.1 152560.1 166217.1 流通中现金M0 2644.4 3177.8 4336.0 5864.7 7288.6 7885.3 8802.0 10177.6 11204.2 13455.5 14652.7 15688.8 17278.0 19746.0 21468.3 24031.7 27072.6 30375.2 34219.0 现金比率 17.29% 16.42% 17.07% 16.81% 15.53% 12.98% 11.57% 11.18% 10.72% 11.22% 10.89% 9.91% 9.34% 8.93% 8.45% 8.04% 7.83% 7.53% 7.20% 活期存款比率 45.45% 44.62% 46.18% 46.68% 43.77% 39.48% 37.47% 38.27% 37.28% 38.23% 39.48% 37.82% 38.31% 38.02% 37.77% 35.91% 36.47% 37.81% 34.98%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5.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历年GDP增长率 1997 78973.0 8.8% 1998 84402.3 7.8% 1999 89677.1 7.1% 2000 99214.6 8.0% 2001 109655.2 7.5% 2002 120332.7 8.3% 2003 135822.8 9.5% 2004 159878.3 10.1% 2005 183084.8 10.4% 2006 209407.0 11.6% 2007 246619.0 11.9% 2008 300670.0 9.0%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