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风险评估与控制

风险评估与控制

来源:爱go旅游网
2风险评估与控制

2.1 风险评估与控制总体原则

目的:应用规范、动态、系统的方法去识别及评估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风险的超前控制,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

2.1.1 风险评估要求

 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管理程序,明确以下内容:

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管理、实施责任。

 电网、设备、作业、健康与环境风险评估内容与方法。

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动态,闭环管理要求。

 企业应按照以下程序开展风险评估:

 确定风险评估的对象。

 危害辨识。

 确定风险描述,即列出危害可能引起风险的具体结果信息。

 确定风险种类和范畴。

 查找可能暴露于风险的人员、设备及其他信息。

 列举控制风险的现有措施。

 分析危害转化为风险的可能性、频率和后果的严重性。

 量化风险结果并划分风险等级。

 对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控制措施。

 评估所制定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 风险评估结果和合理控制措施的审核。

 制定后续行动建议。

 企业应对所管辖区域内和区域外的所有危害进行识别,并对识别的危害确定其名称、类别和危害信息描述。危害类别包括:

 物理危害。

 化学危害。

 机械危害。

 生物危害。

 人机工效危害。

 社会/心理危害。

 行为危害。

 坏境危害。

 能源危害。

 危害信息描述应包括:

 危害存在的数量。

 危害存在位置。

 危害的物理或化学特性。

 危害存在时间和空间。

 企业应基于危害辨识进行风险的评估,风险评估类别包括:

 基准风险评估。

 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

 持续的风险评估。

 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并确保方法的一致性、可重复性和可审核性,同时应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

 企业在开展风险评估过程中应确保:

 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方法。

 员工清楚其暴露场所的安健环危害、风险及后果,熟悉其控制措施。

 评估的范围应涵盖企业所有工作场所、生产活动过程。

 全员参与,必要时邀请技术专家、相关方参与,或委托第三方进行。

 风险评估结果应文件化,并予以公布。重大的风险问题应及时提交安委会。

 企业应每年或当内部和外部变化产生时,对风险评估进行回顾和更新。

 企业应为风险评估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及技术资源保障。

2.1.2 基准风险评估

 企业应进行全面的基准风险评估,作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持续改进的基准。基准风险评估应考虑:

 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 社会责任。

 相关方的要求。

 地理环境。

 可能的紧急事件。

 常规和非常规情况。

 现有的管理方法和措施。

 流程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影响。

 安健环危害及其累积影响。

 作业活动的员工信息。

 作业环境与作业用具。

 设备的重要程度。

 职业健康要求。

 历史故事/事件的回顾。

 企业应对基准风险评估的量化结果进行排序,作为企业制定风险概述的依据,并为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提供输入。

2.1.3 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

 企业应对基准风险评估中所确定的高风险对象,或针对生产过程中所发生事故/事件暴露的高风险问题进行风险评估。

 企业在进行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时应考虑:

 问题的研究要求。

 根本原因分析与风险的评估、回顾。

 预防和控制措施计划。

 预防和控制措施效果的监测、评估。

 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对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进行回顾和修订:

 发生事故、意外或未遂事件。

 新的或更改的设计、规划、设备或工艺等。

 在持续风险评估过程中明显出现的结果。

 员工或相关方的要求。

 风险概述发生变化。

 新的风险评估知识和信息出现。

2.1.4 持续的风险评估

 企业应开展持续风险评估活动,不间断地、不考虑位置、个人地识别人身、电网、设备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重大风险。

 企业应运用以下方法开展持续风险评估:

 计划任务观察。

 作业前评估。

 安全区代表检查。

 日常巡查。

 交检查。

 内、外部审核。

 使用前检查。

 安全技术交底。

2.1.5 风险控制与回顾

 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控制措施,制定措施应考虑:

 可行性与适用性。

 可操作性。

 经济性。

 资源保障。

 控制措施可能带来的新风险。

 企业选择风险控制方法应遵循下列顺序:

 消除/终止。

 替代(含运行方式改变)。

 转移。

 工程(改造、修理等)。

 隔离。

 行政管理(改变程序、检查、保养及培训等)。

 个人防护。

 企业应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测量、评估、回顾。

 相关部门或人员应能获取最新的风险评估(回顾)报告。

2.2 电网风险评估

目的:识别电网潜在风险,为控制电网风险提供依据,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2.2.1 电网风险评估的分类

 企业应按照下列周期或状态进行电网风险评估:

 中期:2~5年电网风险评估。

 短期:年度电网运行风险评估。

 运行中遇到下列情况应及时进行电网风险评估:

——运行方式的变化(施工、设备故障、新设备投运等);

——潮流的变化;

——特殊运行方式;

——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外力破坏、恐怖袭击等);

——特殊保电时期;

——其他。

2.2.2 电网危害因素识别

 企业在进行电网风险评估时,应识别影响电力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危害因素。

 外部因素:

——地域特征影响;

——自然灾害影响;

——污秽(污闪)影响;

——外力破坏影响;

——其他。

 内部因素:

——系统规划、设计的标准是否满足要求;

——电网结构的合理性;

——电源分布的影响;

——负荷分布及负荷特性的影响;

——无功补偿与无功平衡的影响;

——设备选型、配置标准的影响;

——运行方式的影响;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及运行的影响;

——设备健康水平的影响;

——人员行为和技术素质的影响;

——电厂及重要用户的影响;

——其他。

2.2.3 电网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 企业在进行电网风险评估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 系统现状分析。

 负荷特性分析。

 电源与负荷分布(供需平衡分析)。

 电网结构分析(找出薄弱环节)。

 系统潮流及无功电压分析。

 系统N-1静态安全分析。

 系统动态(小干扰)稳定性分析。

 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

 应分析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包括危害的起因及范围(区域)、时间分布、频度及后果。

 调度运行部门(单位)应按期完成电网运行风险评估,并提供给相应部门(单位)

落实防范措施。

2.3 设备风险评估

目的:识别设备潜在的风险,并采取控制措施,避免和减少事故及其损失。

2.3.1 设备危害因素识别要求

 企业应对设备进行危害因素识别,设备危害因素识别时应考虑:

 安装地点。

 运行环境。

 技术状况。

 运行工况。

 维护水平。

 应定期或条件发生变化时,对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回顾。

2.3.2 设备风险评估的方法和要求

 企业在进行设备风险评估时可选择以下方法:

 安全性评价。

 设备状态评价。

 安全检查表法。

 故障树分析。

 事件树分析。

 国际惯例或最佳实践(如EA)。

 企业应通过风险评估确定影响电网安全的关键设备并进行分级管理。

 企业应通过风险评估找出设备存在的缺陷和故障模型。

2.4 作业风险评估

目的:识别作业过程潜在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案,避免和减少事故及其损失。

2.4.1 作业危害因素识别要求

 企业应针对作业过程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威胁电网、设备安全运行的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全面的识别,识别过程应考虑:

 作业环境。

 设备。

 工器具/用具。

 人员行为。

 管理手段。

 作业方式。

 应定期或条件发生变化时进行回顾、更新。

2.4.2 作业风险评估方法和要求

 企业进行作业风险评估时可选用下列方法:

 PES法。

 LEC法。

 矩阵分析法。

 安全检查表法。

 “2分钟”思考法(为使企业营造一种正式的安健环文化意识,应规定员工在作业前、执行每一步骤前应进行“2分钟”非正式风险评估,以清除工作中的危害及其影响)。

 企业在作业风险评估过程中应确保全过程、全方位。

 建立作业风险数据库,作为每次作业时风险控制的参考。

 风险数据库应便于员工的取阅。

 作业过程中新识别与评估的危害因素和风险应及时输入数据库。

2.4.3 关键任务及其分析

 企业应基于作业风险评估结果,系统识别可能造成人员、财产或环境等严重损失的关键任务。识别过程应考虑:

 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 员工意见。

 相关历史损失事故/事件。

 生产过程。

 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实践经验。

 流程间的相互影响。

 生产流程系统的可变性。

 基于关键任务分析制订作业指导书。

 定期或当发生变化时对关键任务进行回顾。

2.5 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目的:识别及评估生产活动中影响人员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因素。

2.5.1 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

 企业应针对危害类别系统识别在生产活动中可能危及环境及人员健康因素。

 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应覆盖企业所有场所。

 应定期或条件发生变化时进行回顾、更新。

2.5.2 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与要求

 企业应根据实际选择定性或定量的评估方法。

 环境风险评估时应考虑:

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 相关方要求。

 国际形势及趋势。

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应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

 噪声。

 温度。

 照度。

 振动。

 辐射。

 空气质量。

 人机工效。

 心理因素。

 企业应培养员工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环境与职业健康工作习惯。

 企业应定期公布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使员工了解有关的危害。

2.6 风险概述

目的:优化风险控制的秩序。

2.6.1 企业风险概述的建立

 企业应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建立风险概述。

 风险概述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

 危害名称及信息描述。

 风险值及排序。

 可能暴露于风险的人员、设备及其他信息。

 现有及建议控制措施。

 措施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判断。

 执行措施的责任人和时限。

 风险概述应具有可审核性及持续性。

2.6.2 风险概述的应用

 企业风险概述应用于:

 指导人力资源优化组合。

 企业流程、制度、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 指导风险控制。

 指导员工培训。

2.6.3 企业风险概述的回顾

 企业应在定期或发生变化时,对风险概述进行回顾、更新。

 保存风险评估/回顾的记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