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化设计、企业行为
投入产出比
提供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性价比高在不同的细分市场有不同的构成质量+ 感受/ 价格
案例:高档酒店/大排档
产品的成本
研发成本
调研、设计、开发、验证、说明书/帮助、维护
制造成本
元器件、标准化流水线、装配
销售成本
工程实施成本
包装运输、就地采购、安装、组态效率
维护成本
诊断、问题排查、质量事故处理、更换召回、升级
产品的收益
直接经济效益企业形象和品牌
树立技术标准和壁垒,打击竞争对手
成本和收益思考
做有市场前景并能做好的产品要构想满足用户期望的功能/性能
在得失之间平衡性价比:精品/高性价比
在满足用户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好的设计和实现,尽量减少投入
业务流程中的技术工作
该做什么
战略、市场规划、产品规划
要做成怎样
需求分析规格设计
怎么做
系统设计(系统的概念,定位,远景,主要特点、关键技术)架构设计(层次设计、部件划分、组织关系、技术平台选择)概要设计(技术路线、复用性、类设计、接口设计)
详细设计(业务逻辑、器件选型、参数设定、控制逻辑)
做正确
编码、硬件开发、美工、资料编写测试
产品不仅是用户需求分析的产物
风险承担者—对产品感兴趣的人或组织,包括客户、最终用户、工程实施单位、系统维护人员、制造单位、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开发组织等,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各不相同,但都要求系统在他们所关注的方面提供保证或优化。
开发系统时,首先要确定其构架。借助于构架,设计师可以分析众多风险承担者所提出的各种要求的优先级,并将这些要求转化为系统的各个特性,再针对它们在系统结构上做折衷,从而得到和谐的架构。
广义的需求分析、研发的自我发展判断力
研发组织对架构/技术设计的影响
研发团队的技术基础
产品线发展及研发平台规划
时间进度/人力资源/投资的制约历史投资的保护/重用设计师的素质和经验
系统设计
系统的概念,定位,远景,特点、关键技术
业务领域的熟悉,对应用的理解竞争对手及相关产品差异的分析
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应用特性的确定关键技术路线选择
系统概念一致性的维护
架构设计
层次设计、部件划分、组织关系、技术平台
寻找适合的维度进行分析和分解分层次的进行结构分解和封装架构的扩展及应对变化的能力关注产品的非功能特性
最大的浪费
分阶段开发中,前进100步,退后50步
需求不完整设计框架差
设计思想落实不到位
对于大型软件系统而言
没有全局考虑,割裂了系统关联模型、规则、接口定义混乱
后续修改一贯到底,没有核心框架和外围程序的划分
技术平台的复用大大降低成本
专业化、质量保证、设计的分层-〉成本降低案例:
易读/易理解也是设计质量的一部分
用简单易读的逻辑实现,如果难以短时间解释清楚机理,说明设计可能有漏洞
易读/易理解也是设计质量的一部分不能很好的解释清楚的不是好设计不能清晰读懂的代码不是好代码
层次设计
设计师一定要有层次概念
不同层次内容的混杂难以理解、难以测试和验证扩展性差、容易在后续维护中出错
应用设计在实现前
光速不可超越的联想
初次100%的投入能解决90%的问题,后100%的投入解决9%的问题,再50%的投入解决0.9%的问题,。。。当你在考虑某个功能比较烦得时候,想一想这个功能是否真的必须,解决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使用者是人
根据反馈适应系统特性
产品能自然的制约用户的使用习惯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偷懒者的思维
兼容性是设计质量的一部分
巨大的升级代价,特别是关联升级
维护的管理成本
导致了许多升级时的事故
工程/行业解决方案的重复工作
设计师的素质
技术素养
业务知识、专业技能
沟通能力
获得对产品感兴趣的人或组织,包括客户、最终用户、工程实施单位、系统维护人员、制造单位、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开发组织等的需求,能够挖掘需求
会讲故事
设计师要把抽象的设计变成一个个故事(场景)。给领导讲、给用户讲、给开发团队讲,给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讲。换位思考,用对方的语言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