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卷第2期 V0】.7 N0.2 读与写杂志 2010年2月 February 2010 Read and V 矗te Periodica1 浅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李晓颖 (辽宁省阜新市新邱区新发小学 辽宁 阜新 123005)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O10)02—016O一01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 点。 3 合作交流。学法指导 建立和形成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 教师指导下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个性化学 习,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打好学习和做人的基础,形成可持 续发展的能力,最终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人,已成为课改的一大 亮点。因此.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是一项重要的课改任务, 而课堂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主要阵地。下面就结合笔者 《新课标》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相 互合作讨论中,学生之间相互质疑、对比、分析、优化,并做出判 断,思想和观点的交锋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和自我 几年来的课改经验,以《分糖果》(北师大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 “分一分与除法”第三课时)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利用课堂 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 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 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同时,通过好、中、差学生搭配的小组合 作学习,让差的学生在好的学生帮助、影响下,较快地掌握知识, 树立信心,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敏锐捕捉恰当的合作时机,加强对学生合 作学习的指导,努力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或活 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 如:教学《分糖果》一课时,笔者在学生平均分24个糖,4|D 个、5O个苹果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平均分100个的 咸金枣,先让学生讨论分法。并提示学生尽量用前面学到分东西 的方法及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再放手让学生动手分,学生不但很 快地把100个咸金枣平均分给了6个小朋友,而且想出了好几 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充满欢乐、惊异、悬念等情 境的课堂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情不 自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新知,并内化学 习动机。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一 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素材.创设一些真实、新鲜、有趣、生动具 体的情境来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分糖果》一课时,笔者从学生所具备的认知能力水 平出发,结合已有的经验,课一开始,先出示“一中桥的石球、饭 店门前的灯笼、学校旗台上的花”,让学生根据前两节课学到的 知识找一找平均分,接着就创设“智慧老人生日”的情境,过生日 种分法。汇报时,再通过讨论,得出会用估算的方法先估出第一 次的个数越多,分的次数就越少,分得就越快。这样,本课的难点 就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突踱了。事实证明,学生通过交流,必将 会悟出许多新思想、新策略。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 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智慧的火种一旦被点 是小学生常见的,又是他们最喜欢的一项活动。整个课堂教学以 “为智慧老人庆祝生日”的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不断分食品的 燃,必然会光芒四射,既照亮了自己,又照亮了别人。 4 感受过程.自主探究 过程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及分法的多样化。这样,分食品就成为 学生的需要,学生自主探索出将较大数目的物体进行平均分的 方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得有滋有味,人人都成为课堂舞台中 的“主角”,主动参与分工,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探讨解决 问题的策略。 2 动手操作.自主发现 探究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它更符合学生发展的规 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从而不 断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要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并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为知识的内化是学生对现有材料和已 有知识加以分析、产生迁移的过程。不同个体知识背景和思维方 法等有差异,其思维过程往往也不同,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也必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 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皮亚杰)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的 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觉动作思维。往往离不 开具体事物的支撑。”动手操作能丰富儿童的感性认识.建立清 晰的表象,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因此,实践活动是低年级学生获 取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动手操作既符合 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让手、跟、口、脑多种器官同时参与学习, 又能使他们在亲自感知事物的同时,自主发现问题.感受知识之 间的联系。 须考虑各个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他们去探索,让他们在自主探 究的过程中感受新知。 如:教学《分糖果》一课时,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平均分的 结果,而是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及迁移前两节课学到的平 均分,自主探究出平均分较小数目物体的方法,再让学生通过小 组合作,探究出平均分较大数目物体的方法,学生在一次次分的 过程中,体验到这节课学的平均分与前两节课学到的平均分是 不同的。在学生充分体验了平均分的过程后,笔者又组织同桌学 如:教学《分糖果》一课时,在为智慧老人庆祝生日的过程 中,笔者先让学生动手把24个糖果平均分给每个小组的6个小 朋友;再动手帮智慧老人把40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动物,接 着继续把l50个苹果(在原来40个的基础上再加1O个.让学生 生做“抓一把,找平均分”的游戏。每人抓一把花生,抓的花生如 能平均分成两份就得两分,如还能平均分成三份,就再加三分, 以此类推,最后得分高的同学获胜。通过游戏设置开放式的问 题,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潜能,让课堂无限精彩!这样的教学,引导 继续分)平均分给4个小动物:最后。放手让学生在小组里把 100个的咸金枣平均分给组里的6个小朋’友,并把分的过程记 学生自主探究,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弘扬。 总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合作交流的教育环境;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 录下来。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含 义,知道平均分有的是刚好分完,有的是有剩余的平均分;在操 作中,先让学生分数目较小的物品,逐步过渡到分数目较大的物 品。这样的操作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而且 一展过程,重视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重视培养 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改变,思维能力 得以进一步发展。 16O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