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来源:爱go旅游网


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论文摘要: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变教师“教”为学生“学”,以真正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深入,学得有效。

关键词:教师;教;学

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变教师“教”为学生“学”,以真正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深入,学得有效。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等激发、升华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在教学中设计巧妙的例题,这样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高学习兴趣。

二、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一是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概括,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等多观察、多思考。二是让学生多讨论,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此外,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三、营造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

教师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你错了”。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出错是自然的、正常的、必然的。法国“做中学”科学方案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永远不要对学生说“你错了”,虽然有些绝对,却有其积极意义。不轻易对学生说错,而是挖掘学生错误中的积极因素,不仅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修正错误,消除疑惑,正确构建新知。如在教学计算圆的周长后,在拓展练习时,出示这么一题,一只蚂蚁沿着一个半圆形边沿爬行一周,同学们知道如何计算它爬行多远吗?学生审题后,果不出所料,部份学生可能受到平时定势思维的影响,说出了可以用圆的周长除以2,当时我没有对于学生在新知识理解上的错误给予纠正,急于出示“黄牌”,而是让学生自我探究此题的解法,然后在四人小组中交流,结果出现了对“半圆形”与“圆的一半”的争论,通过比较、讨论,逐步明晰了“半圆形”的特点,结果共有五种不同的解法出现,通过这样暴露思维过程,逐步培养学生不怕错误,大胆展示,真情告白,张扬个性,有利于学生减轻怕犯错误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热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