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纳米车”(如图所示)是科学家用某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C60制成的,每辆“纳米车”是由一个有机分子和4个C60分子构成。“纳米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C60与12C是同素异形体
C.人们用肉眼可以清晰看到“纳米车”的运动
D.“纳米车”诞生说明人类操纵分子的技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C60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属于化合物,故A错误;
B.C60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而12C是碳元素的一种原子,故C60与12C不是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因“纳米车”很小,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清晰地看到这种“纳米车”的运动,故C错误; D.“纳米车”的诞生,说明人类操纵分子的技术进入一个新阶段,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2.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石英是制造光导纤维的原料,也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
B.刚玉(Al2O3)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可做机械轴承,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泰国银饰和土耳其彩瓷,其主要成分均为金属材料 D.手机外壳上贴的碳纤维外膜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原料,硅单质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故A错误;
B.无机非金属材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刚玉(Al2O3)是金属氧化物,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利用其硬度大的特
点,可做机械轴承,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正确;
C.泰国银饰主要成分是银单质,属于金属材料,土耳其彩瓷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
D.手机外壳上贴的碳纤维外膜为碳单质,属于无机物,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答案选B。
3.《青花瓷》冲所描述的“瓶身描述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等图案让人赏心悦目,但古瓷中所用颜料成分一直是个谜,近年来科学家才得知大多为硅酸盐,如蓝紫色的硅酸铜钡(BaCuSi2Ox,铜为十2价),下列有关硅酸铜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BaO·CuO·2SiO2 C.性质稳定.不易脱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硅酸盐用氧化物形式表示时,书写顺序为:活泼金属氧化物、不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所以硅酸铜钡用氧化物形式表示BaO•CuO•2SiO2,故A正确; B. 硅酸铜钡能稳定存在,说明不易溶解于强酸和强碱,故B错误; C. 《青花瓷》能长期不褪色,说明硅酸铜钡性质稳定不易脱色,故C正确;
D. 硅酸铜钡中Ba为+2价、Cu为+2价、Si为+4价、O为-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可知x=6,故D正确; 选B。
B.易溶解于强酸和强碱 D.x=6
4.习主席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强调“5G商用加速推出,凝结着新时代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不同凡响的中国风采、中国力量”,制造芯片用到高纯硅,用SiHCl3与过量H2在1100~1200℃反应制备高纯硅的装置如下图所示(热源及夹持装置略去)。
已知: SiHCl3 遇水H2O 强烈水解,在空气中易自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 B 中的试剂是浓硫酸
B.实验时先打开装置C中分液漏斗的旋塞
C.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其目的是使滴入烧瓶中的SiHCl3气化 D.装置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在反应温度下,普通玻璃管会软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SiHCl3 遇水H2O 强烈水解,所以H2应干燥,故装置 B 中的试剂是浓硫酸,A正确; B.SiHCl3在空气中易自燃,实验前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所以应先通H2,后打开装置C中分液漏斗的旋塞,B错误;
C.SiHCl3呈液态,需转化为蒸气进入石英管中与H2反应,所以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C正确;
D.制高纯硅时,温度在1100~1200℃,所以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D正确; 故选B。
5.有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i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所以不和任何酸反应 B.高温下,工业制粗硅的反应方程式为2C+SiO2C.硅酸盐广泛用于光纤通讯
D.水泥、玻璃、水晶饰物都是硅酸盐制品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硅常温下能够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故A错误; B.高温下,工业制粗硅是用碳还原二氧化硅,反应方程式为2C+SiO2正确;
C.二氧化硅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故C错误; D.水晶饰物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故D错误; 故选B。
Si+2CO,故B
Si+2CO
6.硅铁合金广泛应用于冶金工业,可用于铸铁时的脱氧剂、添加剂等,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Fe原子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基态Si原子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________形。
(2)绿帘石的组成为Ca2FeAl2SiO4Si2O7O(OH),将其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
(3)SiCl4分子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________,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四卤化硅的熔、沸点如下,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熔点/K SiF4 182.8 SiCl4 202.7 SiBr4 278.5 SiI4 393.6 沸点/K 177.4 330.1 408 460.6
(4)FeH2O6HNCH2CH2NH2,简写为en)发生如下反应:
可与乙二胺(2222FeH2O4(en)2H2O。FeH2O6enFeH2O6的中心离子的
配位数为________;FeH2O4(en)2中的配位原子为________。
2(5)在硅酸盐中,SiO44四面体(图a)通过共用顶角氧离子可形成多种结构形式。图b
为一种多硅酸根,其中Si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__,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o O· Si e SiO 图a 图b
【答案】
哑铃 4CaO•Fe2O3•2Al2O3•6SiO2•H2O 4 正四面体
形 熔、沸点依次升高,原因是分子结构相似,相对分子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强 6 O和N sp3 Si2O5n【解析】 【分析】
(1)基态Fe原子价层电子为其3d、4s能级上电子;基态Si原子电子占据的能级有1s、2s、2p,最高能级为2p;
(2)绿帘石的组成为Ca2FeAl2(SiO4) (Si2O7)O(OH),将其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时应结合元素的化合价,依次写出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最后是水,并注意原子的最简单整数比不变;
(3)SiCl4分子的中心原子为Si,形成4个σ键,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由表中数据可知四卤化硅的沸点逐渐升高,为分子晶体,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4)配离子为[Fe(H2O)6]2+,中心离子为Fe3+,配体为H2O,[Fe(H2O)4(en)]2+中配体为H2O和en,根据孤对电子确定配位原子;
(5)硅酸盐中的硅酸根(SiO44-)为正四面体结构,所以中心原子Si原子采取了sp3杂化方式;
2n或Si2O52-
图中为一种无限长层状结构的多硅酸根,图中一个SiO44-四面体结构单元中其中有3个氧原子的贡献率为【详解】
(1)基态Fe原子的核外价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基态Fe原子价层电子为其3d、4s能级上电子,则基态Fe原子的核外价电子排布图为
;基态Si原子电
1。 2子占据的能级有1s、2s、2p,最高能级为2p,其电子云轮廓图为哑铃形; (2)绿帘石的组成为Ca2FeAl2(SiO4) (Si2O7)O(OH),将其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4CaO•Fe2O3•2Al2O3•6SiO2•H2O;
(3)SiCl4分子的中心原子为Si,形成4个σ键,价层电子对数为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四卤化硅的沸点逐渐升高,为分子晶体,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
(4)配离子为[Fe(H2O)6]2+,中心离子为Fe3+,配体为H2O,则配位数为6;
2FeH2O4(en)中配体为H2O和en,其中O和N原子均能提供孤对电子,则配位原
子为O和N;
(5)硅酸盐中的硅酸根(SiO44-)为正四面体结构,所以中心原子Si原子采取了sp3杂化方式;图(b)为一种无限长层状结构的多硅酸根,图(a)中一个SiO44-四面体结构单元中其中有3个氧原子的贡献率为
11,SiO44-四面体结构单元含有1个硅、氧原子数目=1+3×=2.5,Si、O222n原子数目之比为1:2.5=2:5,故化学式Si2O5n【点睛】
或Si2O52-。
硅酸盐由盐的书写改写为氧化物的形式即改写的一般方法归纳为: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水(xMO•nSiO2•mH2O).注意:①氧化物之间以“•”隔开;②系数配置出现的分数应化为整数.如:正长石KAlSi3O8不能改写成 K2O•Al2O3•3SiO2,应改写成
K2O•Al2O3•6SiO2.③金属氧化物在前(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在后,若同一元素有变价,那么低价在前,高价在后,H2O一般写在最后。
7.探究无机盐X(仅含三种短周期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请回答:
(1)X的化学式是____。
(2)白色粉末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3)高温条件下白色粉末与焦炭发生置换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Mg2SiO4或2MgO·SiO2 SiO2+2OH【解析】 【详解】
-
=SiO32-+H2O SiO2+2C
高温Si+2CO↑
无机盐X(仅含三种短周期元素),加入过量盐酸溶解,离心分离得到白色胶状物沉淀和无色溶液,白色胶状沉淀为硅酸,白色沉淀充分灼烧得到白色粉末1.80g为SiO2,物质的量=1.8g÷60g/mol=0.03mol,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无色溶液为硅酸钠溶液,说明无机盐中含硅酸根离子或原硅酸根离子,物质的量为0.03mol,若为硅酸根离子其质量
=0.03mol×76g/mol=2.28g,金属质量=4.20g-2.28g=1.92g,无色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判断为Mg(OH)2,金属离子物质的量=3.48g÷58g/mol=0.06mol,质量为0.06mol×24g/mol=1.44g,不符合,则应为原硅酸根,物质的量为0.03mol,质量=0.03mol×92g/mol=2.76g,金属质量4.20g-2.76g=1.44g,物质的量=1.44g÷24g/mol=0.06mol,得到X为Mg2SiO4,则 (1)X的化学式是Mg2SiO4或2MgO·SiO2。
(2)白色粉末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是SiO2+2OH-=SiO32-+H2O。 (3)高温条件下白色粉末与焦炭发生置换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O2+2C2CO↑。
高温Si+
8.有三种透明、不溶于水的坚硬固体。A固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得到一种无色无味气体,此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标准状况下测得此气体的密度是氧气密度的1.375倍。B固体能溶于热的苛性钠溶液,再往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时,析出白色沉淀,此沉淀是一种比H2CO3还弱的酸,干燥后为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B与石灰石、纯碱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后,能得到C,C在高温时软化,无固定熔点。根据以上事实,判断A、B、C各为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答案】金刚石 石英 普通玻璃 C+O2+2NaOH=Na2SiO3+H2O;
Na2SiO3+2HCl+H2O=H4SiO4↓+2NaCl; H4SiO4=H2SiO3+H2O; CaCO3+SiO2【解析】 【详解】
A物质燃烧后产生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1.375=44。结合它无色无味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可推断此气体为CO2,又因为A为透明不溶于水的坚硬固体,故可判断A为金刚石。方程式为: C+O2
CO2。
CaSiO3+CO2↑; SiO2+Na2CO3
Na2SiO3+CO2↑
CO2,CO2+Ca(OH)2=CaCO3↓+H2O; SiO2
B物质能与苛性钠反应,且所得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一种比H2CO3还弱的酸,且这种酸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故可判断B为石英。相关方程式为: SiO2+2NaOH=Na2SiO3+H2O; Na2SiO3+2HCl+H2O=H4SiO4↓+2NaCl; H4SiO4=H2SiO3+H2O。
C物质由石灰石、纯碱、B物质(石英)混合加热而制得,结合高温时软化且无固定熔
点,判断C物质为普通玻璃。相关方程式为:SiO2+CaCO3Na2CO3【点睛】
Na2SiO3+CO2↑。
CaSiO3+CO2↑;SiO2+
本题考查有关SiO2、Na2SiO3、H2SiO3以及玻璃等物质的性质以及推理判断能力。其突破口是C高温时软化,无固定熔点,这是玻璃的特性,由此推知B可能为SiO2是解题的关键。
9.A元素的一种单质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含A元素的一种化合物C可用于制造高性能的现代通讯材料—光导纤维,C与烧碱反应生成含A元素的化合物D。
(1)易与C发生化学反应的酸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 (2)将C与纯碱混合,在高温熔融时发生化学反应也可生成D,同时还生成B的最高价氧化物E;将E与D在足量的水中混合后,又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含A的化合物F。 ①写出生成D和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将纯碱在高温下熔化,下列坩埚中不可选用的是________。 A.普通玻璃坩埚 B.石英玻璃坩埚 C.瓷坩埚 D.铁坩埚 【答案】氢氟酸 SiO2+4HF=SiF4↑+2H2O SiO2+Na2CO3CO2+H2O=Na2CO3+H2SiO3↓ ABC 【解析】 【分析】
“A元素的一种单质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说明A为Si,通过“光导纤维”可推测C为SiO2,SiO2与烧碱即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含Si元素的化合物为Na2 SiO3。SiO2与纯碱即碳酸钠高温条件下生成Na2 SiO3和CO2,故B为C,E为CO2,二氧化碳和硅酸钠在足量水中可生成硅酸和碳酸钠,故F为H2SiO3。 【详解】
(1)SiO2易与氢氟酸发生反应,故答案为:氢氟酸;SiO2+4HF=SiF4+2H2O ; (2)①根据分析可知答案为:SiO+NaCO=NaSiO+CO ;
223232高温高温Na2SiO3+CO2↑ Na2SiO3+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
②A项普通玻璃坩埚中含有SiO2,会在高温下与纯碱反应,故A项错误;B项石英玻璃坩埚中含有SiO2,会在高温下与纯碱反应,故B项错误;C项瓷坩埚中含有SiO2,会在高温下与纯碱反应,故C项错误;D项铁坩埚中不含高温条件下与纯碱反应的物质,故D项正确;故答案为:ABC。 【点睛】
半导体材料为硅单质,光导纤维材料为二氧化硅,为高频考点,一定要注意记忆区分。
10.单质Z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可由X通过如下图所示的路线制备,其中X为Z的氧化物,Y为氢化物,分子结构与甲烷相似,回答下列问题:
(1)能与X发生化学反应的酸是_________;由X制备Mg2Z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由Mg2Z生成Y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Y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 (3)Z、X中共价键的类型分别是_________。
【答案】氢氟酸 SiO2+MgO2↑+Mg2Si Mg2Si+4HCl=2MgCl2+SiH4 非极性
键、极性键 【解析】 【详解】
单质Z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则Z为Si,X为Z的氧化物,则X为SiO2,Y为氢化物,分子结构与甲烷相似,则Y为SiH4,加热SiH4分解得到Si与氢气。
(1)能与SiO2发生化学反应的酸是氢氟酸;由SiO2制备Mg2Si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4Mg
2MgO+Mg2Si。
(2)由Mg2Z生成Y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g2Si+4HCl=2MgCl2+SiH4↑,Y为SiH4,电子式为
。
(3)Z为Si,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IVA族,其单质属于原子晶体,化学键类型为非极性共价键;X为SiO2,属于原子晶体,含有的化学键属于极性共价键。
11.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基本用语,请按要求书写: (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向石灰石滴加盐酸________________; ②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所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①CO2+2OH=CO3+H2O________________;
②Fe+Cu2+=Fe2++Cu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
【答案】CaCO3+2H+=CO2↑+H2O+Ca2+ SiO3+2H+=H2SiO3↓ 2NaOH+CO2=Na2CO3+H2O Fe+ CuSO4=Cu+FeSO4 3Cu+8HNO3=3Cu(NO3)2 +2NO↑+4H2O 【解析】 【分析】
(1)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水; ②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生成硅酸沉淀和氯化钠;
-2-(2)①CO2+2OH=CO3+H2O可表示为CO2溶于可溶性强碱生成可溶性碳酸盐和水;
2②Fe+Cu2+=Fe2++Cu可表示Fe溶于可溶性铜盐;
(3)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 【详解】
(1)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O2↑+H2O+Ca2+;
②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生成硅酸沉淀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SiO3+2H+=H2SiO3↓;
-2-(2)①CO2+2OH=CO3+H2O可表示少量CO2和NaOH溶液的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②Fe+Cu2+=Fe2++Cu可表示Fe与CuSO4溶液的反应,反应方程式为Fe+ CuSO4=Cu+FeSO4;
(3) 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 +2NO↑+4H2O。 【点睛】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一般为:①“写”: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拆”:可溶性的电解质用离子符号表示,其它难溶的物质、气体、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式子两边的各种原子的个数及电荷数是否相等。
12.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大量古代化学的研究成果。回答下面问题:
(1)我国最原始的陶瓷约出现在距今12000年前,制作瓷器所用的原料是高岭士,其晶体化学式是Al4[Si4O10](OH)8,用氧化物表示其组成为______________。
(2)《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 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反应原理为:S+2KNO3+3C
K2S+N2↑+3CO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 ,反应
转移4mol电子时,被S氧化的C有____________mol。
(3)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新修本草》记载的药物有844种,其中有关“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瑁璃…烧之赤色…。”我国早期科技丛书《物理小适-金石类》 记载有加热青矾时的景象:“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青矾就是绿7H2O)。根据以上信息,写出“青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矾( Fe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iO2·2H2O S,KNO3 1/6或0.17或0.167 【答案】Al2O3·2FeSO4·7H2O【解析】 【分析】
(1)化学式改写成相应的氧化物的形式,按照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SiO2•H2O的顺序来书写,并要遵守原子守恒来分析解答;
(2)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失电子做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做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反应中得电子数等于失电子数来分析计算;
Fe2O3+SO3↑+SO2↑+14H2O
(3)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瑁璃…烧之赤色,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青矾就是绿矾( FeSO4•7H2O),说明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氧化铁和水。 【详解】
(1)铝的氧化物为Al2O3,硅的氧化物为SiO2,氢的氧化物为H2O,则根据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SiO2•H2O得顺序可知Al4[Si4O10](OH)8可改成:2Al2O3•4SiO2•4H2O; (2)S+2KNO3+3C
K2S+N2↑+3CO2↑,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0价降低为-2价,氮元素化合
价+5价降低为0价,反应中做氧化剂的是S、KNO3,电子守恒计算,碳元素化合价0价升高为+4价,电子守恒分析电子转移总数12e-,其中硫得到电子2e-,氮元素得到电子10e-,电子转移总数12e-时,被硫氧化的碳0.5mol,反应转移4mol电子时,被S氧化的C有
40.51mol=mol; 126(3)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瑁璃…烧之赤色,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青矾就是绿矾( FeSO4•7H2O),说明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氧化铁和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FeSO4•7H2O
Fe2O3+SO3↑+SO2↑+14H2O。
13.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硫单质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水玻璃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盛CuSO4溶液的烧杯中,剧烈反应,放出气体并生成蓝色沉淀,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灰乳与苦卤中的Mg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分为盐酸的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使用,易中毒,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6)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S+2H2SO4
3SO2↑+2H2O SiO32-+2H2O+2CO2=H2SiO3↓+2HCO3-
Fe3O4+4H2
2Na+2H2O+Cu2+═Cu(OH)2↓+H2↑+2Na+ Ca(OH)2+Mg2+=Mg(OH)2↓+Ca2+ Cl-+ClO-+2H+═Cl2↑+H2O 3Fe+4H2O(g)【解析】 【分析】
(1)硫单质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SO2和水;
(2)在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硅酸沉淀和NaHCO3;
(3)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质为: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与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石灰乳与苦卤中的Mg2+反应生成Mg(OH)2和Ca2+; (5)酸性条件下,氯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氯气和水; (6)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详解】
(1)硫单质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SO2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H2SO4
3SO2↑+2H2O;
(2)在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硅酸沉淀和NaHC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2O+2CO2=H2SiO3↓+2HCO3-;
(3)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Cu2+═Cu(OH)2↓+H2↑+2Na+; (4)石灰乳与苦卤中的Mg2+反应生成Mg(OH)2和Ca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OH)2+Mg2+=Mg(OH)2↓+Ca2+;
(5)酸性条件下,氯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氯气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l-+ClO-+2H+═Cl2↑+H2O;
(6)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4H2O(g)
Fe3O4+4H2。
14.晶体硅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高温下用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 ②粗硅与干燥HCl气体反应制得SiHCl3:Si+3HCl中易自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制备粗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
(2)粗硅与HCl反应完全后,经冷凝得到的SiHCl3(沸点31.8℃)中含有少量SiCl4(沸点57.6℃)和HCl(沸点-84.7℃),提纯SiHCl3采用的方法为__。
(3)用SiHCl3与过量H2反应制备纯硅的装置如图(热源及夹持装置已略去)。
SiHCl3+H2;
③SiHCl3与过量H2在1000~1100℃反应制得纯硅。已知SiHCl3能与H2O强烈反应,在空气
①装置B中的试剂是__,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其目的是__;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装置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__,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③为保证制备纯硅实验的成功,操作的关键是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控制好反应温度以及___;
④为鉴定产品硅中是否含微量铁单质,将试样用稀盐酸溶解,取上层清液后需再加入的试剂是___(填字母)。
a.碘水 b.氯水 c.NaOH溶液 d.KSCN溶液 e.Na2SO3溶液 【答案】SiO2+2C
高温Si+2CO↑ 分馏(或蒸馏) 浓硫酸 使滴入烧瓶中的SiHCl3汽化 石
英管的内壁附有灰黑色晶体 在该反应温度下,普通玻璃管会软化 SiHCl3+H2+3HCl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bd 【解析】 【分析】
(1)高温下,碳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
1000℃~1100℃Si
(2)利用沸点的不同提纯SiHCl3,可用蒸馏的方法;
(3)①生成的氢气含有水蒸气,用浓H2SO4干燥;加热促使SiHCl3气化;
②SiHCl3和氢气反应有硅单质生成,根据硅的颜色判断D装置中的现象;SiHCl3和H2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
③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易产生爆炸,SiHCl3在空气中易自燃,所以先通一段时间H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
④取少量产品于试管中加盐酸溶解,再滴加氯水和KSCN(aq),若溶液呈红色说明含Fe,若不呈红色说明不含Fe。 【详解】
(1)高温下,碳做还原剂时,生成CO,制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2)利用沸点的不同提纯SiHCl3,可用分馏(或蒸馏)的方法;
(3)①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得的氢气中含有水蒸气,而SiHCl3能与水剧烈反应,所以实验中应使用干燥的氢气,一般选用浓H2SO4干燥氢气;加热的目的是使SiHCl3汽化,进入装置D中;
②高温下,SiHCl3和氢气反应生成硅单质,硅单质是灰黑色固体,所以D装置中的现象是:石英管的内壁附有灰黑色晶体,SiHCl3与过量的H2在1000℃~1100℃反应制得纯硅,化学方程式为SiHCl3+H2
1000℃~1100℃高温Si+2CO↑;
Si+3HCl;装置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温度
太高,普通玻璃管易熔化;
③氢气是可燃性气体,当氢气的量达到一定时易产生爆炸,SiHCl3在空气中易自燃,所以实验的关键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控制好温度,以及先通一段时间H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
④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亚铁离子有还原性,亚铁离子能被氯水氧化生成铁离子,铁离子遇硫氰化钾溶液变红色,所以可以用氯水和硫氰化钾溶液检验铁的存在,故选bd。
15.在实验过程中,若一种气体极易溶于一种液体,则容易发生倒吸现象,给实验造成危险。现有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一个实验,希望通过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来说明二氧化碳极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设计的装置如下:
其中一位同学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D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塞后振荡,如果看到瓶子变瘪了,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对装置A~C,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装置、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填入下表(可不填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将造成密闭系统内气压减小。 【详解】
A中将分液漏斗中的NaOH溶液滴入烧瓶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烧瓶内压强降低,水槽中的水会被倒吸入烧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B中打开试管的橡胶塞,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造成试管内压强减小,氢氧化钠溶液会迅速充满试管,能达到实验目的;C中打开橡胶管上的止水夹,将胶头滴管里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烧瓶中,会导致烧瓶中压强降低,烧瓶中将形成喷泉现象,能达到实验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