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7年6月7日晚,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大三学生程某在微信公众号上以《2017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出现,快来围观》为标题发表文章《人生如路,快上车吧》,24小时过去,阅读量破百万,8天过去,阅读量超过325万,转发量26万多次,点赞4万多个。
但经中新网记者向江苏省考试院核实,并没有所谓“满分作文”流出。一时间舆论反转,网友纷纷怒指“每年都有这种蹭热点的营销鸡汤文。” 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写作指导】
(1)造谣的程某: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而身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为了吸粉博眼球赚取阅读量而造假新闻,暴露了大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
(2)信谣的公众:谣言得以迅速传播,除了反映人们缺乏常识以外,更反映了公众对高考的过度关注,形成了一种高考娱乐和高考焦虑。从以“零分作文”为噱头的网络段子到以“满分作文”为由头的不实传言,全民都付出了无限的热情。
(3)传谣的自媒体:明知故犯、影响巨大、个体获利,这既是本次事件的特征,更是诸多新媒体无底线竞争的一个缩影。这种蹭热点求推送赚转发谋关注的标题党新闻炒作甚至造谣行为,使得网络传播生态日益恶化。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中国体坛,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以鲜明的个性成为一个独特的且颇有争议的存在。赞赏者称他为“藏獒”,对他追求时尚流行、初语惊人、桀骜不驯的张扬的个性推崇备至。他们认为正是这种个性使他在赛场上充满了血性和“舍我其谁”的霸气,才能在关键比赛中勇于搏杀,力挽狂澜,并取得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个人大满贯等骄人战绩。而质疑者则对其夺冠后脚踢广告牌、激情撕球衣等个性化行为加以否定,并认为正是过于张扬的个性阻碍了他的成绩——他是中国乒乓球队近年来对外“作战”输球最多的队员,还留下了里约奥运会上与双料大满贯失之交臂的遗憾……
1/8
2018高考模拟作文题
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和他的个性有必然的联系吗?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人生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两个蝴蝶爱好者来到一座以盛产蝴蝶主持的山中。其中一个人为了得到美丽的蝴蝶,一大早就穿上跑鞋和运动服,带上一个网子,在山中追逐捕捉蝴蝶,折腾了大半天,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终于抓到几只。蝴蝶们在网里恐惧地挣扎,丝毫没有美丽可言。一有机会,它们就飞快地逃走了。他悻悻地回到住所,发现自己的同伴买来几盆鲜花放在窗台上,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品着香茗。他很奇怪,便问:你怎么不去抓蝴蝶?同伴微笑着说:蝴蝶会自己来的。果然,没过多久,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翩翩而来,围着鲜花起舞。 两个人看着这一情景,心情格外愉悦。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参考立意:(1)与其苦苦追求,不如提升自己的实力,让自己变得有吸引力。(2)一味强硬往往适得其反,而用温和的方式处理问题,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提倡从容面对生活得失,反对急功近利、浮躁心理。(3)反对自私和贪婪,欣赏比占有更重要,要学会欣赏。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书画鉴赏大家张伯驹的女儿在《忆父亲二三事写道:“父亲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看的书很多:少年时就熟读《古文观止》;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二十多岁时便已读完了两遍;《资治通鉴》也如数家珍;唐诗宋词读记得就更多了。”这就是底子吧。从前的人,不管是写文章的、作书画的、唱戏的,都非常重视打好底子,所以他们的文章、书画、戏,才都样样到家,味道十足,很有面子。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要求:明确观点,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4.写作揭示:这是一则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材料作文。材料所述事实告诉我们,成就(面子)来自广阅博览的积累(底子),成就是建筑在积累的基础上的,面子是依靠底子撑起来的,没有底子就没有面子,没有底子的面子不是面子而是面具。辩证分析底子与面子的关系。立意时,需要以清晰的逻辑将内在的关系进行充分理解。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是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最火的节目,其中的优秀选手,比如武亦姝,也迅速成为了网络红人。从本质上说,《中国诗词大会》也属于一档真人秀类节目。当今中国,真人秀类节目占了中国电视节目的半壁江山,而且收视率居高不下,但质疑和抨击之声也不绝于耳,能像《中国诗词大会》一样得到众口一词追捧的,其实不多。从中,我们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呢?
2/8
2018高考模拟作文题
请联系社会现实,选择一个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作文审题指导:
从文化角度思考,这种对古典文化的回归是时代的需求,是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实力的需要。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对世界文化的学习达到了一个高点,但我们的价值观和文化属性渐渐在模糊,我们需要重塑我们的文化自信。
从综艺节目的创新和本国化上,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过去的一些真人类综艺节目,很多是简单照搬或复制外国的形式,我们的真人秀节目应该有新的突破,我们要打造符合中国观众的本土真人秀节目。像此前的《中国达人秀》《生存大挑战·重走长征路》等,就因有鲜活的中国元素,而受到追捧,《中国诗词大会》更是如此。
还可以从节目的雅俗上去思考。一些真人秀节目“取向恶俗”,大量模仿西方真人秀节目中的“人性污点、暴力、性和巨额奖金”等内容,这种“庸俗、低俗、媚俗”是要遭到摒弃的,有的真人秀节目就因此而遭到禁播。《中国诗词大会》活泼美丽,格调高雅,富有文化内涵,每次节目都如一道文化大餐,唤醒了中国人的诗心,激发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原因多样,我们可以谈一点,也可以多样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写文章不是对这个问答题的简单回答,而是要联系现实来分析真人类节目的优劣。寻找到原因后,我们还可以将其成功原因推及到社会中的其他领域,从而得出一个更有高度的一般性结论。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哈佛凌晨4点半》最初在网上疯转,后又出版成书,畅销一时。该文描述的是,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莘莘学子已经坐满图书馆,静静看书、思考、做笔记……
然而,耶鲁大学本科毕业、2016年8月底入读哈佛大学商学院MBA的李柘远,通过亲身经历和调查证明,“哈佛凌晨4点半图书馆的景象”只是一个想象,根本不存在。 《哈佛凌晨4点半》显然已经不是鸡汤了,如果说是,也只是抹了点鸡油的假鸡汤。可是,这样的鸡汤为何迷倒了几乎所有的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学子? 请根据材料,联系现实,阐释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作文分析】
材料有三个组成部分,媒体的传闻、真相的考证、在中国流传的思考。可就其中一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就第一部分可以谈媒体的责任,该有实事求是勇于担当的意识等;就第二部分可以谈不盲听不盲信盲从要自己证明考证等等,就第三部分可剖析假象在中国流传的原因,如盲从盲信、“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崇洋媚外心理等。 【参考例文】 《“哈佛凌晨4点半”是“假鸡汤”,不要端起来就喝》
3/8
2018高考模拟作文题
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哈佛凌晨4点半”的故事,很多人都不陌生。然而,这个“完美的励志故事”,日前被证实纯属捏造。
据媒体报道,90后学生李柘远今年8月底入读哈佛大学商学院,他通过亲身经历和实地调查证明,网上热传的“哈佛凌晨4点半图书馆的景象”,只是一个不存在的想象。凌晨4点半的哈佛大学,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大学基本一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职员工,都沉浸在睡梦中。
其实,之前早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哈佛凌晨4点半”是“假鸡汤”,稍微动点脑筋,就不难发现其明显违背教育规律和生活常识。但就是这等粗糙滥制的“假鸡汤”,为何会流行一时并忽悠了很多人?表面来看,是因为世界名校的耀眼光环容易蒙蔽众人的眼睛,“传说中”的哈佛又距离普通国人太过遥远,难验真假;但从深层次来看,它宣扬的“要成为精英,必须拼命苦学”的教育观,迎合了当下部分国人对教育的基本认知,才是关键。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类似的教育“假鸡汤”,大有层出不穷之势,成为教育舆论场一股不容忽视的暗流。一篇《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的文章最近走红,再次印证了这一点。文中提到,新学期开学,作者的女儿感慨还没玩够,不太愿意回学校学习,孩子的父亲说:“孩子的快乐最重要”。身为母亲的作者反驳道,“她现在快乐了,将来呢?”作者由此联想到生活中遇见的一对母子,母亲陪着儿子到处应聘,因为学历低又没有一技之长,那位儿子屡屡碰壁,后来有人告诉作者,那位母亲就是以前太溺爱孩子,一味希望孩子“快乐”,才导致今天的窘境。于是作者大发感慨:就算让孩子小时候不快乐,也不愿她长大后活得没有尊严。
应该说,这也是一篇典型的“假鸡汤”文章。“假鸡汤”通常以刺激人神经的故事、数据为引子,以地摊成功学为主料,以富有煽情色彩的文字为佐料,再以浓烈的个人情绪为炉火,“精心”熬制而成。它们的逻辑通常很简单:社会竞争激烈,想要出人头地,教育是最好甚至是唯一的途径;然后,教育的成功被直接简化为考上一所好大学,要考上好大学就必须玩命学习,必须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赢在起跑线上”,总之,必须一路“勤学、苦学、往死里学”。
最近的几条教育热点新闻,都是新鲜例证:在武汉,家长花几万元让孩子读“天价”学前班;在成都,小学奥数题目难倒无数家长,有网友直言“这难道是要培养神经病人?”在南昌,学校忙着减负,课外辅导班却人气旺,教育专家表示家长需理性……想必这些家长“假鸡汤”没少喝,即便他们有些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未必是受了“假鸡汤”迷惑,但不可否认,他们奉行的教育理念,与“假鸡汤”源出一脉。
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勤奋、刻苦也是优秀的品质,家长希望孩子拥有成功的人生也是人之常情。但这绝不意味着家长可以无视基本的教育规律,习惯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任性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假鸡汤”宣扬的是丛林哲学,贩卖的是功利主义教育观。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只看重眼前一时的教育成果,为了“考高分、上
4/8
2018高考模拟作文题
名校”,不惜以牺牲孩子的快乐成长为代价。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学习后劲不足、创新创造能力欠缺等当前国内教育广受诟病的一些问题,与此都有一定的关联。
哈佛学生李柘远调查完“哈佛凌晨四点半”一事后,有一个感悟和总结:以学习时长衡量一个人刻苦与否是一个不太明智、甚至有点愚蠢的方法。在哈佛和耶鲁,学生崇尚的是高效、多产。随着这个“完美励志故事”的破灭,希望那些喝惯了“假鸡汤”的人们,可以从此少一点轻信与盲从,多一份理性与清醒。
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个人请教一位智者:“是什么让你成为智者?” “看见的能力。”智者说。
这个人听了不解地问:“看见什么呢?”
智者平静地说:“从毛毛虫里看见蝴蝶,从蛋中看见雄鹰,从自私的人身上看见圣徒,从死亡中看见生命,从分裂里看见统一,从人性中看见神性,从神性中看见人性。” 7.写作指导:从材料中七个“看见”得出三层意思,第一层说的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见,那是预见;第二层说的是从反面去看见正面的,那是反观;第三层说的是从紧密联系的两方面互相看见,那是互察。总的说来,真正的看见的能力是一种洞察力,还需要想象和联系的能力。写作这篇文章,可以从三个层面中的某一点来写看见的能力,也可以综合起来写。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特权”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老检察长陈岩石说战争年代的党员的“特权”是有扛着炸药包炸碉堡的权利;改革开放的初期,为发展经济,经济特区享有多种优惠政策的“特权”;现在正脱贫攻坚,农村又享有各种补贴的“特权”。但无论在哪个年代总有一些人利用“特权”以权谋私,最终身败名裂。
你对“特权”有什么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立意指津】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注意材料中对“特权”的含义的分析,“特权”在不同的年代 有不同的诠释,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精神,同时在不同的时期因为“特事特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因 为“特”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所以本材料的立意应该辩证地看待“特权”,要把“特权”关在“规则” 的笼子里。
5/8
2018高考模拟作文题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安同学即将参加高考,茶余饭后,一家人谈到了小安以后的发展问题。爸爸说:“人往高处走,学个热门专业,在一线城市找个好工作多好。” 妈妈说:“就一个宝贝疙瘩,还是回到爸妈身边吧,一家人在一起可以互相照顾。”表姐说:“还是出国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小安表示:“去哪里不重要,我只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以上四人的看法,你最欣赏谁的?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9.【分析】材料列举了四个人对小安以后的发展问题的看法.父亲从个人发展角度进行思考,母亲从家庭亲情角度思考,表姐从人生体验和经历思考,小安自己从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每个人的角度都有自己的理由.题目要求明确你最欣赏谁的,要明确自己的态度,然后进行作文.
参考立意:由心出发;兴趣和前途;感受美好的人生;尊重孩子的想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们活动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它能调动起人的生命力,使大家热衷于自己的事业而乐此不疲.人对自然产生兴趣,就能引发出对事物的体验,对问题的思索;人对生活产生兴趣,就能引发因好奇而实践,因验证而发现.古往今来,许多成就辉煌的成功人士,他们的事业往往萌生于青少年时代的兴趣中,沿着兴趣开拓的道路走下去,找到了自己事业成功的路径.
被喻为“科学巨人”的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时,从一个苹果成熟落下而引发了联想.试想一个苹果掉下来是一件怪事吗?不,它很常见.谁也没有去注意它,因为我们觉得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它不掉下来难道飞上去吗?正是牛顿对这个我们不在意的问题有了浓厚的兴趣,既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因一次考察,对某岛上动物外型的异样产生兴趣.也许我们会奇怪一阵子,就逐渐淡忘,但达尔文却不罢休,进入更深一层的研究,用了22年时间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进化论.推翻了多年以来“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上帝创造的”这个亘古不变的说法.如果不是兴趣促使他锲而不舍地探讨,也许我们至今仍在信奉着神的创造.
这正验证了孔老夫子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一家杂志曾用“终日计算,冥思苦想”为标题介绍了杨振宁的物理研究.杨振宁因此不大高兴,他对人们说:“尤其不同意的是这个“苦”字,什么叫苦?自己不愿意做,又因为外界的压力非做不可,这才叫苦.研究物理是没有苦的概念的,物理学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只要我对物理学有了兴趣,我就会被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吸引.”
确实,同样从事研究的两个人,一个是“我希望能学”,另一个是“希望我能学”,主动与被动间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据心理学家验证,人若拥有良好的心态与强烈的求知热情,他的灵感便会一触即发,如泉眼般源源不断,那么结果也会事半功倍;反之,用一张愁眉苦脸面对探讨,就像一部机器,没有想法,说不定方案不仅未能得出,还可能弄巧成拙.由此可想,为什么我们身边经常发生一些惨不忍睹的案件?因被逼学习而跳
6/8
2018高考模拟作文题
楼,结束大好的青春年华;因被逼练钢琴而宁肯自砍手,摆脱约束获得自由.而热爱者善于发现其中的奥秘,几乎一离开就要生病.这就是“有兴趣”与“无兴趣”的最大区别. 人是健忘的,总会丢三落四、忘这忘那,但是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却像烙上了印,永远铭记于心.生活中,人会对美丽的风景过目不忘;人会对喜欢的物品清楚了解…这都是兴趣爱好在起着作用.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当你对它充满兴趣,你就会发现,记住它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
人的成功需要正确的引导,那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它推动着人们主动地去开拓进取,促使我们学会发现身边的大小事.无论是辽阔宽广的大地,还是浩瀚无垠的海洋;无论是形形色色的人生,还是生生不息的物种,它们都存在着千千万万个“为什么”,等着我们洋溢着满怀的兴趣去发掘其中的道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佛山中学的小莉、小雨在打扫学校教学楼的走廊时,发现一株小树苗长在走廊边的下水道边的地砖缝中。小莉说:“小树苗的生命力真强,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好好照顾它。”小雨说:“小树苗的生命力虽然强,可它长错了地方,如果我们把它移植到花坛里,不是可以生长得更好吗?”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 10.作文审题立意分析:
本次作文题型为新材料作文,题目由一则叙述性材料和写作要求组成。叙述性材料提供了一个可供考生写作的具体情境,考生可据此具体情境中的要素(人、物、事件、细节等)选取角度审题立意进行写作,也可在具体的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而延伸至人生、社会等更宽广的层面上进行拓展写作。
材料中的要素有小莉、小雨、小树苗、下水道边的地砖缝。小树苗是一株成长中的小植物,而下水道边的地砖缝是小树苗萌芽生长的具体环境,现在长出了一株小树苗,这是引发小莉、小雨讨论的具体背景。小莉、小雨的话语代表了各自对小树苗生长于地砖缝中这一具体事件的看法。
小莉认为小树苗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萌芽生长,这体现了生命的坚强,值得大家学习,小莉从小树苗身上意识到生命的顽强,因此认为要好好照顾小树苗。小莉的看法反映的是对弱小但顽强生命的尊重、赞扬。
小雨的看法与小莉有交叉之处,也意识到小树苗生命力的顽强,但她认为小树苗长错了地方,建议把小树苗移植到花坛里,如此,更利于小树苗的生长。从小树苗与生长环境的角度考虑,小雨认为应该为小树苗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除了围绕小莉、小雨二人对小树苗生长在下水道边的地砖缝这一事件发表的不同看法选取角度立意外,考生还可以把小树苗作为立意的角度,小树苗生长于下水道边的地砖缝,一方面体现了生命的坚强,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发关于每一个生命生长环境的思考。同时,在立意写作的时候,要注意材料中的两个细节,一是“小树苗”而非大树,意指此处的生命应是处于弱小、发展状态的生命,而非蓬勃与强大;二是材料中小树苗从萌芽到生长的具体环境是“下水道边的地砖缝”,下水道,阴暗肮脏,地砖缝,空间狭窄。这两处均是命题材料所设置的具体细节。
7/8
2018高考模拟作文题
综上所述,本题围绕小树苗生长在下水道边的地砖缝这一具体情境提供了三个立意角度。
小莉角度:尊重每一个卑微、弱小的生命;每一个卑微、弱小的生命都拥有生长、发展的权利;善待每一个卑微、弱小的生命。
小雨角度:为每一个卑微、弱小的生命提供合适的、良好的生存、成长环境。 小树苗角度:卑微与弱小不是放弃成长的理由。
需要提醒的是,不管是选取哪一个角度立意,所持观点均要来源于材料,不能凭空产生,考生可在对命题材料所提供的具体情境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延伸,并展现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例如由“小树苗”与“走廊下水道边的地砖缝”的关系可以延伸至对人才与成才环境的思考、社会底层群体与平等尊重、社会保障的思考等,而这种思考的差别,也是区分考生写作水平、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准。
考生不能无视材料的存在,全文毫不提及材料内容,不能全文不联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
8/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