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加强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论加强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爱go旅游网
・ ‘ 盎 ・ ●2009年第6期(下半月刊)● 论加强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刘宇翔 【摘 要】当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简要概括了当前研究生心理问题的特 点,分析了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并就怎样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刘宇翔,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助教(广东 广州 510006) 研究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受到了社会特别是高 校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研究生心理 围同学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心理上不免有落差,常 常会感觉到疲倦、焦虑、迷茫,从而导致敏感、精神 脆弱,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二、引发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一)各种压力引发研究生心理问题 健康教育也逐步纳入到研究生教育与管理中,成为研 究生培养的一个方面,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 重要意义。 一、当前研究生心理问题的特点 学业压力。有些高校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总体而言,研究生心理状况呈现积极乐观、奋发 向上的良好态势,但也有一部分研究生有各种各样的心 理问题,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在某种级别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 文才能申请论文答辩;有些高校要求硕士、博士毕业 论文匿名评审,评审不通过,不予答辩。这些要求都 使研究生在学业上有很大压力。 ■ (一)心理问题逐渐低年级化 当前,研究生的心理问题逐渐低年级化。很多研 究生刚刚入学就因为宿舍、个人生活习惯、兴趣等问 题与周围的同学发生不愉快,结仇,结怨,封闭自我。 (二)女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 就业压力。研究生的扩招与就业时局部地区的供 求关系失衡造成了研究生的就业难。入学前的远大理 想与毕业即失业的现实,使一些研究生产生了焦虑、 迷惘,引发出心理问题。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女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日趋 经济压力。有些研究生来自偏远农村、下岗家庭 和单亲家庭,他们在读期间要做大量的兼职,学业有 时无法兼顾,久而久之造成了学业和经济上的双重压 力,导致心理问题。 婚恋情感压力。研究生的年龄相对本科生偏大, 严重。社会对女研究生期望与女研究生自身的期望存 在冲突,女研究生在求职过程中很可能会受到性别歧 视;相对于男研究生,女研究生在婚恋方面的压力更 大;加之女性在生理、心理方面的承受能力都比较弱, 面对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女研究生更容易产生心理 障碍。 (三)未婚恋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多于已婚恋的研 究生 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婚恋情感的压力。研究生作为高 知群体,对婚姻、恋爱要求过高、过于理想,而世俗 婚恋观给研究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困扰。 人际关系压力。有些研究生由于生活习惯、性格、 情感等各种原因使得人际关系紧张,无法与周围的同 谈恋爱、结婚这是大多数人的人生必经之路,研 究生已经到了婚恋年龄,在生理、心理方面相对本科 生要成熟一些,有对美好感情的渴望。一些大龄的研 究生为找不到适合的对象而苦恼,从而引起了焦虑。 学、老师进行正常交往,造成孤癖、冷漠、孤傲甚至自 闭。这些同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无人诉说也 不愿诉说,无法排解心中的苦闷,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二)研究生生源多样,思想差异性大 那些较孤单的未婚恋研究生,他们遇到问题没有途径 倾诉、发泄,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四)贫困研究生更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研究生经济状况参差不齐,独生子女、城市生源 从招生地区看:研究生招生面向全国,学生来自 五湖四海,生活习惯各不相同;从报考条件看:报考 研究生的可为本科生也可为专科生,可为自考生也可 为成人教育的考生,可为重点院校也可为普通院校毕 业生;从录取类别看:有非定向的,有自筹经费的, 的研究生及已有工作经历的研究生,经济状况相对稳 定。而对于农村生源、单亲家庭、下岗家庭的研究生 而言,研究生期间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都成了他们 的压力。一方面他们想要好好学习;另一方面他们又 要为生计奔忙,这两者往往很难兼顾。学习不好对不 起父母,不去兼职又没有足够的生活费,加之看到周 有定向的和委培等多种形式;从教育背景看:有本专 业报考的,也有跨专业报考的。生源的多样性,造成 了思想上的差异,形成了心理上的落差和问题。 (三)研究生自身的因素 当前的研究生以80后为主,他们往往自我意识 强,沟通、协调、情绪控制、受挫能力差。长此以往 形成了只能成功不愿失败、只愿索取不愿奉献、只愿 享乐不愿吃苦的心理。对于如何对待成功,如何处理 好人际关系,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 价值等重大问题,他们缺乏理性的思考;对一些大是 大非的政治问题,有时也缺乏理性的判断。生活中遇 到困难时就会出现抑郁、焦虑、挫败等心理问题。 (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完善 以往,人们都忽视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认为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的教育,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是各方 面素质较好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研究生自杀、他 杀事件不断增加,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才日益受到关注。 目前各高校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为新生作 心理普查,开设一些心理讲座,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 育主要是因事教育,出了问题针对出现的事情进行教 育、指导,没有系统的心理辅导课,没有建立研究生 心理档案定期跟踪,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健康教 育队伍。这一系列的不完善,使研究生在出现 tL,理问 题时不愿找人诉说,更不知找谁诉说,久而久之引发 各种心理问题。 三、加强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首先,应把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研究生 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纳入到研究生教育教 学活动体系中。完善和延续本科心理教育体系,开设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研究生明白高知群体也需要心 理健康教育, tL,理健康教育并不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 人,而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其次,完善心理咨询 方式。要采取多样的咨询方式,如通过电话、QQ、博 客等形式,为有心理问题的研究生提供一个宣泄的途 径,让他们敢于诉说心事,最终寻找到有效的解决方 法。再次,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目前研究生的 tL,理 咨询、辅导除了咨询中 tL,的老师外,还有研究生的辅 导员。做好辅导员心理健康方面的业务培训是研究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辅导员负责研究生的 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与研究生接触比较多, 辅导员具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会把很多心理问 题扼杀在摇篮中,避免恶性心理事件的发生。最后, 建立研究生心理档案。通过定期的 tL,理健康普查为研究 生建立心理档案,便于随时跟踪、调查和帮扶。 (二)加强研究生自我教育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所在。长期有效地改善研 究生的 tL,理状况,提高其心理素质,关键要靠研究生 群体自身的努力。首先,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当今 社会对研究生的期望值和研究生的表现有一定的差距, 有些研究生没有准确的定位,不是好高骛远就是悲观 自守,对自己没有一个合理的认识和评价,容易引发 心理不平衡,进而导致心理问题。对自己正确的认识 和评价是远离心理问题的第一步;其次,完善自我。 ・ tL,理教育研究・ 通过正确的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学 习和生活中扬长避短,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让自己适应社会,达到理想的自我;再次,正确对待 挫折。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面对挫折,不能悲观厌世,而是要积极面对,正确对 待挫折。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发挥导 师的作用 研究生的专业素质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中最核心的 内容,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能保 障心理健康教育不被边缘化,使整个研究生教育顺利 进行。研究生的心理问题,一部分是由学业压力和导 师关系紧张等问题引发的。因此,在专业学习中,要 充分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给学生循循善诱 的指导,避免个别导师出现辱骂甚至殴打学生的现象。 导师要做研究生的良师益友,在学习上给予合理的指 导,在生活上给予适度的关怀;研究生也要充分尊重 导师,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学业,使整个专业学习在 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 相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研究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帮助研究生认识自我,建立正确 的自我评价方式。两者结合好,可以增强研究生的自 信心和责任感,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另外,要做 好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根据 不同年级心理问题的特点,开展适合不同年级的各种 讲座,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做好宿舍的安 排、助学金、特困补助的发放工作,从生活上为有困 难的研究生排忧解难,避免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课余生 活,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兴趣,实现自我 教育与管理。当前的研究生培养已慢慢从研究型转向 应用型,除了图书馆、实验室,他们应该有多姿多彩 的文化生活。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可以使他们排解 心中的苦闷,调节情绪,缓解压力,释放心灵。在参 加各种校园活动的过程中,研究生在学业、文体、艺 术方面的才能得到展示,增强了自信心。而且参与校 园文化活动可以开阔视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协调能力,有助于良好性格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江立成,杨峰.当前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及对策….中国高教研究,2005, (7). 【2】杨宏飞.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 (6). [责任编辑:黄 蕾】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