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与越南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研究

中国与越南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研究

来源:爱go旅游网
Monthly HAINAN nNANCE 盒1彀 薯 中国与越南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研究 文文。李萍 f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21) 摘要: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中国与越南两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两国逐 渐从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走向产业内贸易,且呈快速上升趋势。本文以GL指数,实证分析两国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深 入剖析中国与越南两个发展中国家间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如何通过中国与越南的产业内贸易来 使双边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GL指数;产品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F1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7-0037—04 DOI:10.39690.issn.1003-9031.2013.07.08 随着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得到 了空前的发展。在近16年来的贸易往来中,中国与东盟 两个发展中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 促使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向更高发展的问题研究,具有 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已经逐步从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 产业问贸易,转变为以规模经济和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 易【1J。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 相同的产业部门中产品既存在出口又有进口的现象,它 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产业内贸易理论最初产生于 发达国家.现有的产业内贸易模型仅仅解释了发达国家 间的水平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 家间的垂直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原因,它并没有 很好的阐述发展中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及发展 走势。同时。现存的产业内贸易理论主要探讨的是制成 品,而对于初级产品间的产业内贸易分析过少。目前存 在的很多同类初级产品的贸易与倾销或季节性原因无 、产业内贸易的测定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产业内贸易的测定指数一GL指数 20世纪60年代。许多学者开始对产业内贸易进行 经验性和统计性的研究。其杰出代表人物有沃顿恩 (Verdoom,1960),巴拉萨(Balassa,1966),格鲁贝尔和劳 尔(Crubel和Lloyd,1975)等,他们都提出了各自的理论 模型和测量指数 。其中.建立在Balassa指数的基础上 的Crubel和Lloyd指标(简称GL),成为迄今为止最有权 威的产业内贸易测量指标,其表达式如下: G 一 关,其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国 其中,G 为i国在j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MIj、x 和越南两个国家地理位置相近,且都是发展中国家,在 分别是代表i国在j产业的进口额和出口额。根据格鲁 1)。若Xij=M ,那么 初级产品结构上的差异与资源禀赋的不同,使得中越产 贝尔和劳埃德的表述,G 属于(0,=I,即意味着所有贸易均为产业内贸易,若X =O或者 业内贸易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间。因而,探讨中国与越南 GLj收稿日期:2013—05—09 作者简介:文 文(1989一),女,广西桂林人,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李 萍(1988一),女,山东潍坊人,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2013年第7期总第296期 37 金融市场} yAN刚AN E M。 =0,则GL_-0,表明所有的贸易均为产业间贸易,没有 味着产业间贸易的程度就越高,而产业内贸易程度较 主。SITC2(燃料以外的非食用原料)的产品内贸易水平呈 于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这表明两国有差异产品的需 求。SITC4(动植物油、脂及蜡)也主要以产业内贸易水平 产业内贸易。GLi 的值在0一l之间变化,越接近于0,则意 稳步上升态势。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处 低;越接近于1,表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产业间贸易 越低。通常情况下,GLii的值等于或大于0.5,则表示产业 内贸易占主导作用,反之产业间贸易占主导作用。 为主体。总体而言,中国与越南在初级产品贸易主要是 产业内贸易。 表3 2008--2009年中国与越南按SITC分类的 0—4类产业内贸易指数 类别 SITC 0 (二)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联合国第三次修订的《国际贸易标准分 类}(SITC)来作为界定产业内贸易的标准。为了使研究更 为深入,本文选用SITC前四位编码相同作为同一产业的 2o08 0.76 2oo9 O.O9l5 划分标准,将国际贸易货物分为10大类(见表1)。 表1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内容 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 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 SITC l SITC 2 SITC 3 0.063 0.5O O.95 0.007 0.587 0.964 SITC 0 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 SITC 5 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SITC 1 饮料及烟类 SITC 2 燃料以外的非食用原料 SITC 6 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SITC 7 机械及运输产品 SITC 4 O.66 0.91l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2009年 《中国东盟商务年鉴》计算得出。 SITC 3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SITC 8 杂项制品 2.非初级产品 SITC5—8类属于制成品,而SITC9是一些没有归类 的项目。从表4看出,非初级产品比起初级产品的产业内 贸易水平普遍较低,但是在资本密集型制成品中,SITC8 (杂项制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SITC7(机械及运输 产品)次之。以往,中国对越南出口较多的鞋帽制品,但近 年来,越南在制鞋业具有潜在的竞争力和表现出明显的 成长性,中国在此类产品中已逐步丧失比较优势。此行 SITC 4 动植物油、脂及蜡 SITC 9 没有分类的其他产品 注:0~4类为初级产品,5 ̄8类为制成品.9类为未归类项目。 二、中国与越南产业内贸易的现状 (一)总体水平及趋势 本文选用1993--2009年中主要年份的中国与越南 进出口贸易数据,并利用GL指数,计算得到1993--2009 主要年份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如表2)。从表中可看 出,中国和越南间总体的产业内贸易处于一个不高的水 业将会成为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源泉。同时也可看出,中 平.两国间的贸易还是以产业问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 国与越南的产业结构将逐步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  程度较低。两国的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呈稳定递增趋 生产发展。势,可见中越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越来越突出。但GL 指数不是很高,表明中国与越南的产业内贸易仍处于一 个较低水平。 表2 1993--2009年(主要年份)中国与越南产业内贸易指数 GL 1993  E表4 2008--2009年中国与越南按SITC分类 5~9类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类别 SITC 5 2008 0.054 2009 0.149 l998 200O 2o05 _  _2006 2【x】7 2008 2oo9  _SITC 6 SITC 7 SITC 8 SITC9 0-22 0-24 0.54 0-25 0.204 0.261 0.294 0.237 越南 O.22 O.27 0.39 0.47 0.44 O.52 0.54 0.45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ASCU Database计算得出。 (二)商品结构分析 1.初级产品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2009年 《中国东盟商务年鉴》计算得出。 从0~4类初级产品来看,越南在占优势资源的领域 内与中国的贸易主要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SITC0(食品 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的2008年GL指数为0.76,属 于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表明中越两国在活动物产品 中互补性需求较强。SITC1(饮料及烟类)以产业间贸易为 三、中国与越南产业内贸易原因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一)中越两个发展中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原因分析 传统上.产业内贸易一般只会在资本一劳动比例接 38 2013年第7期总第296期 HAINAN FIN AN CE I }金融市场 ? j 近且要素禀赋类似的工业化发达国家之间。而发展中国 家通常以出口初级产品或者资源密集型产品来换取工 随着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越南之 间的贸易规模日益扩大。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和贸易的 带来了贸易创造效应与出口扩张效应,从而带来了 业品。虽然中国和越南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两国间 增长。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迅猛[51。许多学者对产业内贸易的成 规模经济。同时,产业分工的形成,使得中国与越南两国 因作了很多的论述。主要观点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同 的生产力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并且提高了在利用资 类产品的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二是消费者 源方面的优越性。虽然中国与越南的收入水平较低,社 的需求偏好相似成为产业内贸易的直接动因:三是规模 会生产能力也相对较低。导致双方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 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来源;四是产业内分工的形成 是产业内贸易的成因[61。然而,促使中越两国产业内贸易 形成的原因,主要归为以下四方面: 1.产品的差异性 保罗・克鲁格曼(1979)提出,产业内贸易产生的重要 基础是由于同类产品的异质性.而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 是产业内贸易形成的直接原因网。中国和越南都属于发 展中国家。两国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并且两国间城乡收 入差距存在且甚至处于扩大趋势,这恰好为以消费者偏 好相似的水平差异化产业内贸易提供了基础。从垂直差 异来看,由于越南相比较中国来说,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所以在同类产品中会出现不仅向中 国出口低质量、低价格的产品,且向中国进口高价格、高 质量产品。进而出现了在质量和价格上的垂直差异化产 品的交换,即出现了产业内贸易。 2.中越两国的地缘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 中国与越南之间的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和地缘优 势,决定了双方产业内贸易的必然发展例。中国从南到北 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暖温带几种不同的气候 带,而越南分布在东南亚地区,主要以热带季风气候为 主,盛产热带经济作物、谷类等,两国气候差异与自然禀 赋的差异,使得两国在动植物等初级产品方面形成了产 业内贸易。同时.中国与越南既有海域连接,也存在陆地 接壤,双边贸易运输成本较低,两国经济交流与沟通更 方便,更有利于产业内贸易。因此,两国存在的地势优势 成为产业内贸易形成的直接原因。 3.需求偏好相似 消费者需求偏好相似是产业内贸易的内在动因。中 国与越南都是发展中国家,两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越类 似,并且其消费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也越相 似。中国与越南的需求偏好存在相似性。因而这使得中 国与越南在一些进出口货物的需求存在一致性(如初级 产品)。需求偏好相似是导致中国与越南之间发生产业 内贸易的形成原因之一 4.产业分工的形成 但喻志军(2009)指出随着国际分工带来的各自经济增 长、消费水平与生产能力的提升,其异质供给(指市场上 形成有生产供给能力的对异质产品的供应)与异质需求 (指在市场上形成的有货币支付能力的对异质产品的需 求)的规模不断扩大,进而形成相互间的产业内贸易。 (二)对中越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 1.宏观层面 (1)一体化程度与产业内贸易正相关 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 正式建立。中国与越南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并且贸易 也呈稳定增长态势。而贸易增长不仅可以产生贸易创造 效应,而且带来了出1:3扩张效应.进而带来两国企业的规 模经济。中国与越南在初级产品的贸易中.规模经济效 应显著,并且在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中,也呈现出规模经 济。同时,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中国与越 南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区域内要素流动自由化 程度越高。这不仅带来了消费者偏好的改变,提高对产 品多样化的需求。从而促进水平产业内贸易发展.而且对 垂直产业内贸易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政治问题影响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 中国与越南在边界(领海、领土)方面现存在一些敏 感的问题,如南沙群岛主权争夺。近年来,南海问题有尖 锐化的发展势头。南沙群岛号称是“军事咽喉要道”,成 为“海上生命线”,拥有丰富的生物,是矿产资源的“聚宝 盆”。最近,在南沙群岛不断开采出丰富的有生资源和石 油,这使得越南更难舍弃它。然而越南与中国的关系十 几年来几经反复,并且越南的政策存在多变性的特征,因 此,中国与越南的经济贸易合作存在现实的风险性。如 何处理好政治争议,对于中越两国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 及对产业内贸易的开展的影响较大。 (3)人均国民收人差异 根据Linder(1961)的相互需求理论,人均国民收入 水平越相近,两国的需求结构和消费者偏好就越相似,贸 易量也会越大,进而促使水平性产品产业内发展更快嘲。 但他还指出.消费者需求偏好的差异会促进垂直产业内 2013年第7期总第296期 39 金融市场 MoHAInthNAN ly FINANCE 贸易的发展。中国与越南,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 国间的人均国民收入差异缩小 2.微观层面 (1)较差的基础设施 的差异化产品需求。对于中国和越南来说,应在消费者 收人水平差异较大。因此,中国与越南应互相帮助.使两 需求相似的基础上,大力培养消费者的个性化与多样 化。只有消费者大力追求个性化产品,企业才会有动力 去研发新技术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进而才能有效推动产 业内贸易的发展。 四、促进中越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建议 中国与越南都是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其基 础设施较为薄弱。尽管近些年来中国与越南都开始对基 础设施建设提高了重视。并加大了在这方面的投入,但 是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使得基础设施建设也得不到平衡 络方面基础条件也不好,进而引起投资成本的增加,进 一(一)促进资本密集型产业合作 中国与越南之间贸易具有很大的互补性.中国在资 本、技术管理上有比较优势 。而越南由于气候等自然禀 发展。尤其是越南,其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通信设施等网 赋的差异,拥有丰富的橡胶等自然资源。两国在资源上 存在很大的互补性。因为橡胶产品正是中国化工、汽车 产业发展的必需品,而越南在发展过程中缺少一些的资 步影响到两国的相互投资。因而,这会进一步阻碍产 业内贸易的开展。 金或硬件设备(这些恰好对于中国而言存在相比较优 势)。因此。中越两国应加强在此类产品上的资源整合力 度.从而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和达到共赢 (二)避免竞争性和发挥互补性 (2)规模经济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 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决定因 素。当两个拥有相似或相近的生产要素的国家的企业, 在规模经济条件下,这两个国家就可以进行专业化规模 随着产量的快速增长而递减,此时便具有了比较优势, 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更具竞争力,出口也会随之扩大。 中国与越南存在气候差异等自然禀赋的不同,中国 这种比较优势的差别,仍是中越两国未来在农产品贸易 的基本出发点。为了有效促进两国在农产品贸易的发 展,两国应该避免竞争性,加大发挥两国的互补性。鉴于 两国比较优势的差别。我国可以通过科研和引进新技 术,通过对农业劳动者加大培训来提高劳动质量.同时 在产品的营销、技术、市场、经营管理方面进行差异化的 品牌战略.而越南可以加强晶种的改良.这样可以提高 两国在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 生产,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而生产成本就会 在农产品中属于劳动密集型,而越南属于资源密集型. 因此,规模经济的存在可以有利的促进两国进行产业内 贸易。中国与越南在初级产品中的存在很高的产业内水 平,但是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而 资本密集型产业由于标准化程度较高。最容易形成规模 化生产,进而快速达到规模经济。因而.中国与越南应努 力在资本密集性产业(制造业)中加大合作,创造规模经 济,实现两国整体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 (3)两国相互间的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对于水平性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作用 (三)加强海关合作,建立完善的经济通道 中国与越南既有陆地接壤.又有领海相通,两国具 有很大的地缘优势。有效利用两国的地理优势,可以降 是正相关,而对垂直产品产业内贸易则起着负作用。中 国与越南相比,拥有更多的资本和先进技术。而越南拥 有更多的资源优势,两者应该有效合作,使得资源得到 有效互补。中围可以加大对越南的直接投资,这样可以 使越南企业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产品在质量技术上的 低运输成本,促进两国产业内贸易更好的发展。因此,加 强两国海关合作与沟通是很重要的。首先,应尽量简化 进出关手续,使一些时令产品在保质的前提下,可以快 速进入对方市场,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其次。两国应加大 走私打击力度。确保两国产品是通过正规的渠道进入对 垂直差异及改善产品在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水平差 异,进而提升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 方市场,给两国提供一个更好的贸易发展环境。 (四)发挥政府作用,大力促进两国产业内贸易发展 (4)传统的消费观念 中国国民存在很传统的节俭消费观念,人们崇尚节 新速度较慢。这些消费观念阻碍了差异化产品的需求的 政府对于两国的经贸合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两 国政府可以以诱导主导产业发展的方式来带动其他关 比重,促使两国产业内贸易能得到更高发展。中国与越 约,量入为出.并且对新生事物不是很敏感.消费观念更 联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提高制造业在各自国民经济中的 快速增长。所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可支配收入 南在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但呈现稳步上升趋 也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消费观念的陈旧不会带动很大 势。中越两国应加大对制造业的技术改造(下转第44页) 40 2013年第7期总第296期 经营铟 IMo nthNlAyN刚A 5.制定违约贷款处置预案,包括扣收保证金、追究保 证人责任,明确相关各方的责任和追偿顺序,确保快速 实现债权。一 济,2008(7):1-3. 【4】肖鸿澎.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D】.成 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责任编辑:汤戈于) 资料来源: 【5】迟璇.H银行供应链融资运作模式优化研究[D].-著岛: 中国海洋大学.2012. [6】钟子渊.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 【1]祝文峰,韩克勇.供应链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 难的新型信贷模式[J].生产力研究,2010(7):225—226. 【2]汤曙光,任建标.银行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信贷理 论、模式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金融出版社,2010. 【3】李奇.我国供应链融资方案的比较与思考fJ].现代经 化.2013(2):1 12—113. 【7】秦建文,梁金玉.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防范 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2012(12):42--46. (上接第40页)与创新的扶持力度,有效促进两国产业内 贸易水平和层次。同时.双方可以优化产业组织政策。改 善市场结构来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从而创造出既存在 规模经济又有产品差异化的优势条件.为两国在制造业 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营造跟好的外部环境。 by Robinson,E.A.G.Economica Consequences of the Size of Nations[J].London Macnillan,1960(5):291—329. 【3]Balassa.Tarif reductions ande trade in manufactures a— mong industrial countires【J]_,American Econmic Review,1966 (6). (五)鼓励中国企业开拓越南市场 尽管有一些中国企业走向了越南市场,但中国企业 对越南市场的开拓力度较弱。我国应鼓励企业大胆的走 【4]Grubel,Lloyd.Intra—industry trade the theory and mea- 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es【R】. New York Wiley,1975. 出去,实现以投资的形式,将适用的先进技术与部分的 剩余生产能力向外输出,进行跨国生产.比如机电工业。 中国企业可根据中越两国的不同要素禀赋,把原本要由 市场完成的分工.转为跨国公司内部的生产工序分工。 例如产品研发与设计及关键零部件在中国生产,而一般 零部件在其他发达国家生产,最后在越南完成最后的组 装。同时,越南的铁路、公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比较薄 弱.我国企业可以把投资重点放在这些基础设施上。● 【5]王三兴.基于Probit模型的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差异 研究:以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12 (2):72—78. [6]喻志军.产业内贸易研究【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9:82—122. 【7]Krugman.Increasing returns monopolistic comprtition and intermnational trade[J].Joumal of Intermational Economics, 1979(9). 【8]黄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分析【JJ.现 (责任编辑:陈薇) 参考文献: [ills ̄r.中国一东盟产业内贸易研g-[J].中国商贸,2012 (21:209-210. 代商贸工业.2010(9):100—101. [9]Linder,S.An Essay on Trade ande Transformation[D]. Uppsal Almquist Wicksell,1961:49-63. [10】江帆,郑学党.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结 构优化分析[J].东南亚纵横201 1(2):43—48. [2]Verdoom,P.J.the Intra-Bloek Trade of Benelux,in edited 44 2013年第7期总第296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