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掌握多音字“晃”。 2.了解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的生活,感受“我”与祖父的心情与“我们”之间

的亲情。 教学重点;

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掌握多音字“晃”。 教学难点 :

了解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的生活,感受“我”与祖父的心情与“我们”之间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了解学情

听写生字词,学生互阅,讲解易错词。 二、畅游园子,体会感受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生活。课文除了描写人的活动,还花大量笔墨写了什么?(园中景物)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诗歌,也适用于这样的文章。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从中我们能体会到“我”什么样的内心感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畅游祖父的园子,一起从景物描写中去感受作者的感情吧!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提到的句段相机指导: (一)第 1~3 自然段

1.读第 1~3 自然段,找找园子里有什么特别之处。

(园子里的昆虫很特别,种类繁多,可爱有趣,新鲜漂亮;园子里的树木种类不多,但非常奇特)

(板书:昆虫 种类繁多,可爱有趣)

2.哪些昆虫写得最详细?读句子,谈体会。

(蝴蝶、蜜蜂写得最详细,蝴蝶好看,蜜蜂可爱)

3.哪种树木写得最详细?读句子,谈体会。

(板书:植物 有声、有形、有色)

4.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

者的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5.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二)第 15~19 自然段

读 15~19 自然段,说说你认为园子里哪些事物最特别,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1.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

来。

(两个“特别”,直接写出园子的特别) 太阳到底有多大?作者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

(通过写“人”“蚯蚓”“蝙蝠”的行为动作表现出来。这种表现手法叫衬托) 只有这里的太阳特别大,这里的天空特别高吗?

(显然不是,正因为“我”的心情愉快而自由,才有这样的感觉。这叫“境由心生”。)

2.凡是在太阳下的……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大树真的会发出声响吗?土墙真的会回答吗?

(不是,文中用了“仿佛”“好像”。土墙的“回答”可能是回声,更有可能是作者的想象,这是拟人的写法) 想象一下,大树会发出怎样的声响?

(可能是树叶在抖动,仿佛人一拍手,它也拍手;可能是树叶发出的沙沙沙的声响,像在唱歌……)

想象一下,如果土墙会回答,“我”和土墙之间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

3.重点品读第 16 自然段。

(1)你在第 16 自然段中能找到概括主要内容的关键句吗?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抓住关键词“自由”。(板书:自由)

小组合作朗读第 16 自然段,找找哪些描写让你感觉到了“自由”,再找找其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形式,体会这样写的表 达效果。

句式 1:“……就像……似的”“睡醒”“逛”“说话”是人的动作,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它们像人一样自由自在。

句式 2:“……要……就……”“……愿意……就……”“愿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它们像人一样随心所欲。 句式 3:“……一会儿……一会儿……”,表示时间上的随意性。 (2)它们为什么能这么自由?

(事物的自由源于人的自由,从“没有人问它”“没有人管”可以看出来。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

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3)读写迁移。

祖父的园子里的景物还有可能是什么样的?选择一个句式,照样子写句子。

4.有感情地读课文的第 15~19 自然段,把“我”自由快乐的心情读出来。

三、阅读链接,读有“新”得

1.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语段,比较它与课文在内容上、情感上的异同。

内容上:都是写祖父的园子。不同之处在于课文写的是童年记忆里生机勃勃、快乐无忧的园子,“阅读链接”中的语段写的是离开家乡后想象中的园子荒凉的现状。

情感上:都表现了“我”对园子的喜爱。课文更多地表现了祖父的园子带给“我”童年生活的快乐与美好;“阅读链接”中的语段更多地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园子的怀念之情。

2.再读课文,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的确,祖父的园子里并没有珍贵的动植物,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平常生活中的草虫花鸟树木,只有“我”与祖父再平常不过的劳动与嬉戏,但它之所以深深留在“我”的记忆里,正是因为“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寄托着“我”自由、快乐的情感,所以才弥足珍贵。

3.学法总结。

好书不厌百回读,每次读都会有新的体会。 四、发挥想象,写话训练

如果你也生活在这样的园子里,你想和“祖父”一起做什么?请写下来吧!注意把动作、语言写具体。

【板书设计】 园子 → 生机勃勃

祖父的园子 “我”和祖父 → 温馨、快乐 回忆、怀念

生物 → 自由自在

教学反思

上完本节课后,我们组织了评课、议课,所有观课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独到的看法。结合观课老师的评课和自我反思现将本课中的得失总结一下,老规矩,还是先谈谈做得好的方面吧!

1、突显了年段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索信息。在本节课中,我安排了两次默读,并在默读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默读时要圈画关键词,做批注。对于这样的长篇,默读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最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突显了教材特点,半扶半放,抓重点词。课堂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始终都是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在读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如在感悟祖孙情时,主要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祖父对“我”的爱语句,在学生充分默读、圈画后进行交流,并拓展了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的片段。

3、突显了本体特征。语文课就要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一。在课堂上,学生时而浏览课文,时而默读片段,时而在我的引领下深情朗诵。特别是在体会园子的自由时,通过个别读、范读、师生对读、接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把教学推向了高潮。读后顺势让学生写,园子中还有什么也是自由的。

4、突显重难点。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可见,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是应该在略读课中得到训练和提高的。何谓学以致用? “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这些话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道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功能。精读课是为学,略读课是为了用。老师平时在精读课加强指导,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孩子才能在自主读书中训练和运用读文能力,最终达到能自主阅读和理解感悟的目的。在课堂中,学生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方法,圈点勾画重点词句,深入领悟“萧红体”的文字魅力。 5、突显方法的指导。虽然课文篇幅很长,但我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采用了提领而顿的教学策略。在品析重点词句时,适时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如作者描写园子是个大花园时,没有直接写园里的花儿,而是写蜜蜂和蝴蝶,就势学习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6、补充原文。为了将学生引进文学巨匠的乐园,在教学中多次穿插《呼兰河传》中的章节,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同时也弥补了课文的空白。

课堂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没有完美这一说,课后细细回想课堂中的一些细节,发现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因为我有个无法逾越的心理障碍——字写得难看。因此只要有人听课,我一般都把板书精简成电报式,从不在黑板上多写一个字。本课中的写作指导方法——侧面描写、借景抒情等都没有板书,只是一带而过。若板书了,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其次,在课堂上没有大刀阔斧的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还是我引得较多,显得有

些匆忙,若一个问题提出,学生没有及时答上来,就立马指手画脚。最后一点就是课堂容量偏大,加之在品析重点段时用时过长,导致后面草草收尾。说明我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无涯,学无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语文教师,我还得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内功。常反思,多读书,多积累,多向名师名家学习,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氛围,力争早日成为一名语文味十足的语文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