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研究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研究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13卷第4期 20l 1年8月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1.13,No.4 Aug.201 1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研究 佟会文 ,幺元昱 ,付 茜。 (1.辽宁工业大学学生工作处,辽宁锦州121001;2.中国医科大学,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网络在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人格心理都产 生较大影响,对高校学生管JE'r作也带来了较大的冲击。面对大学生深度卷入网络的新现象,高校管理者要更新 观念,正视网络,探究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思想引导,畅通沟通渠道,清除管理漏洞等高校管理工作的对策,以 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人才培养需求。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学生管理;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7X(2011)04—0081.03 网络的出现,为广大学生开辟了新的学习、娱 乐、交流平台,同时,还为广大学生学习信息化知 识、了解世界提供了良好载体,受到了学生的一致 欢迎,但也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使高校的管 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面临新的挑战。 一任感,要使个人的主体意识自觉地同整个社会的共 同利益和发展趋势相一致【l】。网络技术的发展是学 生心意可以直达管理层,这使得学生能够在参与管 理中增强主体意识,更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网络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 积极影响 (一)利于学生真实意愿的充分表达,及管理 (三)能够促进对高校学生管理者的监督,有 利于约束不良风气和提高管理透明度 网络的即时性与互通性以及高校学生使用网 络的普及性决定了其在督促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可 行性和重要性。高校学生的网络参与行为的不可控 性,恰恰使得网络监督成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 者对学生动态的准确把握 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可以随时就生活、 学习中的事情发表看法,这种表达是不受限的,与 传统的谈心、座谈等比较起来能够更充分,更真实。 监督“网”。利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公开、公正、 透明的环境中进行,利于“阳光工程”的推进。 管理者可以通过浏览“微博”、“人人网”、QQ群等 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的网站,及时,准确地把握大 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可以在网上展开关于某专题的 讨论。这能充分体现高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 念,更能够及时发现高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苗头。 (二)利于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也能够为管 二、网络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产 生的冲击 (一)传统管理模式的权威受到挑战 首先网络海量信息的即时性,开放性,使得教 育者、管理者不再是很多重要信息唯一的发布者, 其权威性也就受到了挑战。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 能够借助网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捷地获取信 息,而教育、管理部门和有关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渠 道、时间、数量已不占明显优势【2J。随着网络、电 理者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存在物。人只 有通过和他人的联系,才能在社会的关系中确证自 己的主体地位,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作为一个 有作为的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仅要具有自主、自 立、自强的优秀品格,而且要有高度自觉的社会责 视、电台等媒体信息的大量注入,学生的认知,价 值观都受到强烈冲击,教育者与管理者的信息以及 传统管理模式的权威就必然要受到挑战。 收稿日期:2011-05-20 基金名称: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JGZXS10030) 作者简介:佟会文(1964一),男(满族),辽宁锦州人,副教授。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第l3卷第4期 (二)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带来极大冲击 网络世界无奇不有,网络信息有真有假、有好 有坏,网络的普及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价值 观都带来了深刻影响。网络这把双刃剑正极大地改 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 惯。网上的涉黄信息防不胜防,使处于青春期的大 学生拥有不正确的恋爱观,甚至诱发心理问题等 等。这些都给高校管理者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容易诱发网络违法违纪的问题 大学生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巨大成果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被网络中一些灰暗的东西所影响。特 别是当前网络犯罪问题比较突出,学生既有被人欺 骗、欺诈的可能,也有通过网络欺诈别人的可能。 同时,若教育引导工作不力、制度不完善或落实不 彻底,学生极易通过网络聊天、论坛发言或者其他 网络渠道引发群体性偏激行为。此外,有的大学生 参加虚拟网玩游戏,久而久之易形成暴力倾向。很 多爱好网络游戏的大学生就承认,在网络游戏中杀 人很过瘾。这些问题如何防范和加以正确引导亟待 解决。 (四)个别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 光怪陆离的虚拟世界、惊心动魄的枪战游戏、 肆意发泄的各类论坛、弃之不去的网络聊天,网络 的巨大吸引力,很容易使个别’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 深陷其境、难以自拔。虚拟的网络世界变幻莫测, 更让部分学生陷入歧途,由此导致学生精力不集 中、人在课堂心在网中,影响日常学习和生活,甚 至荒废学业,更有甚者心理呈现成瘾性病态,患上 有“电子海洛因”之称的网络成瘾综合症。 (五)给及时掌握学生思想问题增大了难度 据调查,大部分学生都热衷于网上聊天,同时 表示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有不顺心的事时,大多 不会向辅导员老师反映,一般选择向亲戚朋友或者 是网友进行倾述。从而使学生向老师坦露心迹越来 越少的现象更加突出,进而导致老师对学生的思想 难掌握、问题难发现,久之师生关系由此而疏远。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 作基本对策 (一)适应信息化要求,转变教育观念 俗话说,堵不如疏。管理者要善于借助形势, 变堵为疏,加强引导,切实改变思维,创新办法, 建立一套良好的信息化管理机制。要注重更新观 念,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用开放的、鲜 活的思维面对新问题、新情况,切实纠正片面认识。 不能把网络看作洪水猛兽,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有效使用校园网络资源,牢固树立尊重学 生的观念、信息化管理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观念, 勇于迎接挑战,勇于面对和接受新生事物。 (二)加强思想引导,掌握工作主动 针对网络给学生思想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影响, 高校的教育管理必须在增强教育效果上下功夫。要 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信息、 合理处理网络信息、有效防范不良网络信息的干 扰,保证思想道德的纯洁和理想信念的坚定。要增 强教育的前瞻性,把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和上网时的 猎奇心理转化为利用网络学习、成才和娱乐的巨大 动力,切实发挥网络平台的功能和效益。辅导员要 增强责任心,平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特 别是对那些经常上网的更要予以关注,要有干预措 施,防患于未然,掌握主动权,防止人员失控。高 校其它教育管理人员,尤其是任课教师作为教育的 主体,也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注重大学生 的网络行为引导,为学生管理工作献计献策。但目 前有很多的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重智育,轻 德育。尤其是在网络行为方面教师的指导甚少,笔 者曾于2011年3月至4月间,针对辽宁工业大学 2010级的158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只 有18.88%的学生知道学校有数字图书资源,其中仅 有6.17%的学生利用过学校的数字图书资源。在新 生中有这样的现象存在,不得不说我们在大学生网 上教育引导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培养良好的上网习 惯,是掌握网络环境下管理工作主动性,防止他们 在网络中“迷途”的根本保证。 (三)畅通沟通渠道,化解现实矛盾 目前随着“以人为本”理念越来越得到普遍认 可,高校管理工作也越来越注重现实矛盾的化解, 而现实矛盾的化解的前提就是言路的畅通。网络的 在大学生中普及性及匿名操作性,使得许多学生习 惯也愿意在网上对教育、管理环节提出自己的观点 和看法,这既暴露出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也反 映出管理中的问题。化解矛盾就必须实现有效的沟 通。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善于在畅通的沟通渠道中捕 捉信息,属于学生认知偏差的及时予以引导纠正, 存在管理漏洞的地方要改正,给学生造成损失的, 还应该尽可能的对学生的损失予以补偿,只有这 样,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把他们的思想认识引向 正途[3】o (四)加强校园网建设,清除管理漏洞 建立与学校工作、学习和生活相适应的网络行 2011年(总第72期) 佟会文等: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研究 83 为规章制度。构建运行良好、内容丰富的校园网, 同时提高校园网络的技术防范能力,通过对网页采 取过滤措施,确保学生在校园网上浏览的网络信息 是绿色健康的。健全的管理体系是保障管理工作顺 利开展的基础,也是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的重要前 提。管理上如果出现漏洞,钻空子的是学生,而最 终受害的也是学生。【4J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健全校 园网的建设,要让信息量丰富,内容满足学生需求 的校园网更能吸引学生,使其经常处于校园网的无 形约束中。 (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网络犯罪 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当今社会 转型期带来了文化意识与价值观的振荡与冲突,而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又尚未建立完善, 其认知必然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大学生往 往有其思想认识和辨别选择能力的局限性,从而找 不到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出 现认知的茫然和混乱状态。所以只有提高大学生的 是非辨别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网络犯罪。其次, 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 和有关网络管理规定,依法运用网络工具学习、娱 乐。其次要通过行政管理与网络管理相结合的方 法,通过校园网监控等方式严密掌握学生上网活动 情况,灵活处理意外情况,保证不出问题。还要加 强网络安全排查,及时发现和查处利用网络从事违 法乱纪的行为和个人,杜绝涉网违法事件的发生。 四、网络环境下高校管理工作需 要注意的问题 (一)“网上管理”不能代替“网下管理” “网下管理”是“网上管理”的基础,也是思 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所在,运用网络多媒体搞教育, 抓管理,生动、形象、直观,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 面对面教育、管理方式的功能,更不能取代谈心等 随机性教育。在实际运用中,要把“多媒体”与“手 写体”有机结合起来,找准现代化教育管理的手段 与传统方式的结合点,实现言传身教与网络信息的 相互补充,形成现代手段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 “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并重的格局,增强思想政 治教育的活力,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二)“网上活动”要注意与“课外活动”的相 互结合 面对网络世界里的新鲜和刺激,一些大学生就 开始对魔兽世界、传奇等网络游戏产生痴迷,课余 的大部分时间都把自己放在网络里隐藏起来,尽情 地享受网络带来的快感和虚拟的成就感,不仅忽视 科学知识的学习积累,缺少了人际沟通与协作,也 疏离了现实生活中的师生情、同窗情,甚至淡漠了 父母的恩情。所以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网上教育 与管理的同时,更要注重增强网络之外“课外活动” 的吸引力,真正让网络成为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有 效手段,而不是获得快感和成就感得唯一来源。 (三)是“克隆体会”应该向“自身体会”让步 看齐 网络资源的共享,加大了信息的流通,也使我 们有了更大的信息储量。然而,一些投机取巧的学 生不再自己动脑动手,总喜欢来回地这搜一下,那 找一找,写份体会、弄份作业,总是习惯性地进行 “搜索”、“复制”和“粘贴”,传统的学习笔记被 搁在了一边,心得体会、结课作业变成了照抄照搬。 必须要有针对性地督促培养学生实际学习动手的 能力,广泛地开展育人育材、评比竞赛等活动,营 造学生自觉学习、自学成材的浓厚氛围。 参考文献: [1】罗永根.学习与探索【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2】江超.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Ⅱ】.吉林师范大学学 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 【3】杨静.浅析大学生的负面网络行为与高校管理的关系Ⅱ】. 中国科学创新导刊,2010(5). (责任编校:李延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