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漏洞扫描系统技术要求:
1. 应具备对操作系统(Windows、Unix、Linux等)、数据库(Oracle、MS-Sql、MySql等)、网络设备(路由器等)、安全设备(防火墙等)、特定应用程序等多种系统进行漏洞扫描评估的能力。
2. 漏洞扫描系统应采用软件形式,以便于在不同的场合中灵活使用。
3. 应能够自动检测目标对象的操作系统并提供精确的端口扫描功能,扫描漏洞数量应在1300个以上。
4. 漏洞扫描应能够实时显示扫描过程进行状态、被扫描对象信息、漏洞信息,便于管理员了解扫描进展情况。
5. 支持直观的图形化中文界面,以方便扫描操作和对结果的评估。
6. 支持对每次扫描结果进行保存,以便对历史扫描记录进行调用。
7. 应支持预约扫描功能,可以在计划的时间按照定义的策略自动执行扫描任务。
8. 应具备灵活的用户自定义安全策略功能。提供不同策略模板供用户使用,并支持细力度的扫描策略编辑功能,用户可定义扫描范围、扫描端口、服务类型等。
9. 支持DoS攻击测试、提供字典(暴力远程破解)攻击等功能。
10. 应具备高速扫描能力,并发扫描多个系统,同时并发扫描200台以上目标系统。
11. 进行扫描时,应对网络性能和被扫描对象主机性能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12. 应提供用户管理功能,只有通过身份认证的用户才可以使用漏洞扫描系统,防止漏洞扫描器的盗用和滥用,保证自身的安全;
13. 应能够将扫描结果自动通知管理员(例如电子邮件方式)。扫描结果以压缩文件形式并设置口令的形式发送,以保护内部机密信息。
14. 应提供丰富的Crystal格式统计分析报表(10种或10种以上),包括基于主机的报表、基于漏洞危险度的报表、基于服务的报表、漏洞及解决方案、漏洞趋势报告、汇总报表等,以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漏洞分布,帮助管理员从多种角度进行分析。
15. 报表中对漏洞的描述,应自动分类漏洞的危险级别,并对所有发现的漏洞逐个解释。漏洞信息应包括漏洞的详细说明、补救方法、补丁文件的获取方式、建议的配置策略、以及国际安全组织关于该漏洞的说明或连接。
16. 扫描报告应具有灵活的导出功能,支持HTML, Word, Excel, RTF, PDF , TXT等文件格式,以满足不同角色的人员的需要。
17. 应提供扫描模块和漏洞库周期性的自动升级功能,同时提供升级工具以支持按需即时升级,保证最新的安全问题能被及时发现和修补。
18. 应采用国际先进的网络漏洞扫描系统,漏洞库应与国际标准CVE、Bugtraq兼容,具有国内和国外成功应用案例的产品。
19. 应取得公安部安全产品销售许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