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桥梁宽度对限制性航道通航的影响

桥梁宽度对限制性航道通航的影响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17卷 第3期 中 国 水 运 Vol.17 No.3 2017年 3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March 2017

桥梁宽度对限制性航道通航的影响

马 晶,孙 波

(杭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6)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限制性航道上建设桥梁时,桥梁宽度是通航安全影响因素之一,在通航论证中需要对其加以论述。文中提出了桥梁宽度对通航的影响并提出宽桥建设的合理性建议,供同行讨论。 关键词:限制性航道;通航安全影响论证;桥梁宽度

中图分类号:U6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3-0024-02

一、引言

在航道上建设桥梁需要满足航道通航要求,大多要经过通航安全影响论证这个环节。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技术的发展,城市快速路的兴起,公路桥梁和市政桥梁的宽度越来越大,宽度超过60m的桥梁并不少见,而且几桥靠近布置也时有出现,目前珠江三角洲已出现由4座以上桥梁组成的桥群[1],立交桥互通区建设于航道上更是出现多桥连续跨河的现象。由于笔者工作领域的局限,对于开阔水域天然航道的涉及较少,对于限制性航道接触较多,就笔者的理解,桥梁宽度对于水域狭小的限制性航道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在通航安全影响论证中有必要专门对此加以分析。

二、现行通航安全影响论证的要求 1.主要技术规定和标准

《桥梁通航安全影响论证报告编制规定》(JTS110-9-2012)是现行的桥梁通航安全影响论证报告编写遵循的编制办法,对于报告编制内容和报告编写要求做了详细的规定,同时明确其主要执行的技术标准是《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通航海轮桥梁通航标准》(JTJ311)、《运河通航标准》(JTS180-2)等技术标准。这些技术标准对于桥梁的选址、布跨、桥轴线与水流交角、通航净空尺度做了详细要求和规定,对于桥梁宽度并没有进行规定和论述,宽桥和窄桥使用的是同样的技术要求。

编制办法中要求论证报告分为“概述”、“桥位河段、海域通航环境”、“相关规划”、“河床、海床演变分析”、“桥位方案论证”、“桥梁通航净空尺度及桥跨布置方案论证”、“桥梁通航安全影响分析”、“航道与通航安全保障措施”、“结论和建议”9个章节。这些章节中前4章属于相关情况介绍,第8章偏重于提出技术要求,最后1章属于结论,真正属于论述性质的是“桥位方案论证”开始的3个章节。由于所依据的技术标准的特点,“桥位方案论证”、“桥梁通航净空尺度及桥跨布置方案论证”2个章节的论证有明确的技术指标可以衡量,而“桥梁通航安全影响分析”由于缺乏明确的技术指标限制,对哪些属于影响因素,哪些内容需要着重论述,

收稿日期:2017-01-27

作者简介:马 晶(1983-),男,浙江绍兴人,硕士,杭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从事港口工程、航道工程的

规划、设计、咨询及研究工作。

哪些属于风险点,很大程度上是依托论证单位的经验和其它专题研究的支撑。同时编制办法对于该章节的要求中,并未明确将桥梁宽度作为对通航安全的影响因素加以论述。也就是说现有的通航安全影响论证编制规定和通航技术标准中,对于桥梁宽度的影响,都没有明确定量的规定。

2.桥梁靠近布置的由来

由于《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第5章有“当两座相邻水上过河建筑物的轴线间距不能满足要求,且其所处通航水域无碍航水流时,可靠近布置,但两过河建筑物间相邻边缘距离应控制在50m以内,且通航孔必须相互对应”的规定,使桥梁靠近布置和并桥建设找到了依据。由于老标准未规定2座桥之外建设第3座桥如何处理,因此出现了继续套用该条款,形成桥群的现象。显然《内河通航标准》新版(2014)修订中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特意增加了“靠近布置的水上过河建筑物的数量不宜超过2座,在2座靠近布置的水上过河建筑物近侧建设第3座水上过河建筑物时,其通航孔应加大并对应布置,或采用一孔跨过通航水域”的规定对并桥建设加以限制,但由于没有把桥梁宽度加进去,在实际工程中,这个规定显得过于粗疏。2座靠近布置的60m桥梁与2座靠近布置的12m桥梁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单座60m宽度的桥梁也未必比2座靠近布置的12m桥梁通航安全性更好。

笔者认为,在桥梁通航安全影响论证中,桥梁宽度的影响应当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论述。具体内容可放在《桥梁通航安全影响论证报告编制规定》的“桥梁通航安全影响分析”章节。在下文中,笔者结合工作经验谈几点关于桥梁宽度对通航安全影响的理解。

三、桥梁宽度对通航的影响 1.视线

桥梁宽度对于通航安全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行船视线方面,如果桥梁宽度较大,在限制性航道上易形成“隧道式航道”的效果,局部视线变差。如果几桥靠近布置,其视线影响更大。对于桥下行船和交会可能带来一些风险。虽然“一

第3期 马 晶等:桥梁宽度对限制性航道通航的影响 25 跨过河”或“一孔跨过通航水域”的桥梁布置方式可以改善状况,但遇能见度较差及夜航时桥下视线明显恶化,必须配备桥下照明设施。同时需要在航道上一定距离设置减速标志提醒往来船舶。

照明设施配备的标准是需要明确的技术指标的,这一点可以参考公路隧道的做法。

2.触碰风险加大

由于桥梁宽度变大,船舶通过桥梁的距离和时间有所增加,相应的增加了触碰的几率,就行船而言由于桥下驾驶操作受限,只能做小角度调整,变向变线空间有限且改变速度缓慢,考虑到满载货船的操控性普遍欠佳,桥梁宽度对增加触碰风险的效果是明显的。也就是同样的布跨和通航净空尺度的2座桥,宽桥通航安全性是低于窄桥的。如果几桥靠近布置,由于需要连续过桥,驾驶员心理压力和船舶操纵难度增加[2],这一点体现的更明显。船队变向比单船更难,故风险大于单船。然而在许多通航安全论证中,这一点区别往往被忽视。在现有的技术标准中也未体现出桥梁宽度的不同在通航净宽上带来的影响。

由于桥下行船触碰几率增大,设计桥梁时,桥墩防护不仅仅需要考虑正面防护,侧面防护也变得十分重要。

3.日常维护

限制性航道经常需要进行疏浚,由于桥梁设计时其高度是按照通航净空尺度要求确定的,这就决定了桥下空间是有限的。如果桥梁宽度较大,对于桥下疏浚作业产生明显的限制。疏浚设备的选择和作业方式都要充分考虑到桥下空间的特殊性,如不可采用抓斗式挖泥船进行常规作业,宜采用耙吸式挖泥船进行作业或者采取利用抓斗式挖泥船在桥下耙土,桥外抓土的方式进行作业。桥下护岸的维护同样受影响,施工设备难以进入,工作面和工作高度不足。这些都说明桥梁宽度会给航道养护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4.事故救援

桥下空间的限制对于事故救援一样影响重大,狭小的空间使常规救援设备、救援船舶难以进入,即便进入也缺乏操作空间,一旦在桥下发生事故,救援难以展开,且容易形成二次事故。而桥梁宽度越大,桥下事故的概率相应提高,救 (上接第23页)

四、结语

引航道的水流条件非常复杂,船舶对水流的影响比较敏感,为了保证船舶安全通航,建议在引航道内船舶接近船闸时必须降速。

有条件的情况下,在进行通航水利枢纽布置时,推荐使用船舶模拟进行通航条件的研究。优化通航建筑物布置,通过开孔导流堤或设曲面等方式形式减少横流影响。

针对外国指南的使用,建议在引航道设计时首要考虑安全的问题,因为各国的指南均是符合本国的情况,经过大量

实践和研究得出的数据。在进行我国船闸引航道设计时,可结合国外指南的规定,以保证安全的为前提,最大限度地进行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 孟祥玮,周兴华,郑宝友.船闸灌泄水引航道和中间渠道

通航水流条件研究[J].

[2] PIANC.ShipBehaviour in Locks and Lock Approaches[M]. [3] JTJ305-2001 船闸总体设计规范[S]. [4]胡旭跃.水利枢纽通航水流条件研究综述[J].

援难度则随之提高。从杭州航区的情况看,历年桥下沉船还是有一定概率发生,一旦发生,救援和恢复航道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由此引发的堵航将产生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

5.建议

针对以上影响,笔者建议,在限制性航道上设置桥梁,不能简单照搬《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第5章的规定,其宽度需要充分引起重视,较宽的桥梁不宜靠近布置,以免在航道上形成“长隧道”。单座桥梁宽度较大时,其桥梁高度在允许条件下适当抬高,增大桥下空间,便于维护和救援。桥下照明设施在桥梁设计阶段即予以考虑。充分考虑桥梁宽度对通航净宽的额外要求,必要时进行专项研究,另外由于桥下行船触碰几率增加,需要加强桥墩侧面的防护。

遇到较宽桥梁不得不靠近布置的情况时,不能简单考虑桥位和通航净空尺度满足要求即可,建设方案必须详细论证建桥对于桥下视线、行船安全、桥下日常维护和救援的影响,必要时进行模型试验。建成后的管理也需要按照其特点做出专门规定。

建议桥梁宽度作为一个控制因素在相关通航技术标准中予以明确,对于几桥靠近布置做出更细致的规定,使桥梁通航安全影响论证在这些方面的论证有据可依。

四、本次研究总结

本文根据笔者从事通航安全论证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提出桥梁宽度是限制性航道上建设桥梁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因素。过去的一些通航论证偏重桥位选址和通航净空尺度的要求,对于桥梁宽度的影响重视不够,没有作为一个影响因素与其它因素通盘考虑,现有的通航安全影响论证编制规定和通航技术标准中,对于桥梁宽度的影响没有明确定量,对于几桥靠近布置对通航影响的规定不够详尽,希望能尽快予以明确。笔者总结了桥梁宽度对于通航的四方面影响和航道上建设宽桥的合理性建议,供同行讨论。

参考文献

[1] 彭钜新.跨河桥群通航标准的探讨[J].水运工程,2008,3. [2] 赵苍龙.内河并建桥梁净空宽度数值计算模型研究[D].武

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